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课 古代印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说课稿2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是本册教材的第三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印度的历史。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等古代文明,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古代印度的历史了解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

同时,本课涉及一些宗教和文化的内容,学生可能对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历史发展脉络,掌握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代印度文明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宗教的包容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2.教学难点:对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代印度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

3.合作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印度河流域文明、吠陀时期、孔雀王朝、佛教的兴起、印度教的传播等内容的内在联系。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新编)《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古代印度,教材主要围绕印度的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印度教、阿拉伯数字等,旨在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等,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学生熟悉的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接受。

同时,学生对于宗教、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获得。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印度的基本情况,包括文明、宗教、社会制度、科技文化等方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印度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2.印度宗教的起源和发展3.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和资料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印度历史文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印度的历史文化。

4.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相关资料和案例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印度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印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古代印度的文明特点,包括印度河流域文明、城市遗址等。

让学生了解古代印度的繁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的宗教起源和发展,如佛教、印度教的产生和传播。

4.巩固(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巩固学生对印度宗教的认识,了解不同宗教在印度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介绍印度的社会制度和科技文化,如种姓制度、阿拉伯数字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5张PPT)

1.印度种姓制度中,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的等级是 (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A
2.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 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 B.婆罗门在主持祭祀活动 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 D.首陀罗在自家的农田里劳动
B
想为什么佛教能广泛传播?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佛教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佛教的传播
公Hale Waihona Puke 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古印度象兵
课堂小结
古代印度河流 域文明
地理位置 雅利安人入侵 孔雀王朝
古 代 印 度
婆罗门
森严的种姓制 度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释迦牟尼创建佛教
随堂训练
婆罗门
刹帝利
1)种姓界限森严; 2)等级低的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业; 3)种姓实行内婚。
吠舍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2.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印 度社会的发展
目标导学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齐天大圣孙悟空 辅佐他的师父唐僧到西天取经,实际上就是到
印度研究佛经。那么,佛教的创始人是谁?想
第3课 古代印度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北回归线横穿印度北部。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极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属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温暖湿润 (印度河、恒河)肥沃的土壤和丰沛的河水
公元前2500年出 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 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 陀国阿育王基 本统一半岛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43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共43张PPT)

菩提树
相传佛陀就在这棵菩提树下悟道六年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前3世纪阿育王基本统一, 宣布佛教为国教。
6、佛教的基本教义
a、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等级制度(针 众
对b、社它会认矛为盾人激的化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等的”世
人有欲望,因此宣扬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 级社 苦修行,才能达到“极乐世界”。(针对百姓生活苦难)剥望削而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你 知道有哪些吗?
“阿拉伯数字”、佛教、种姓制度。
阿拉伯数字是古代印度人首创,因为 阿拉伯人将这种数字改进并传播到全 世界,所以得名为阿拉伯数字。
4.衰落:外来民族侵扰
古代印度的佛像艺 术对中国影响巨大, 如云冈石窟、龙门 石窟、敦煌莫高窟 等都深受印度佛像 艺术的影响。
小乘佛教(不拜偶像、自我超渡);大乘 佛教(尊奉如来、崇拜偶像,普度众生) 。三大教派: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 佛教
《金刚经》、《大悲神咒》、《般若 波罗密多心经》、《大藏经》、《华 严经》等
佛祖释迦牟尼: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纪念释迦牟尼佛诞辰)、涅槃节(农历二 月十五,纪念释迦牟尼佛逝世)等
二.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历程
1.早期文明
哈拉帕
(1)时间:公元前 23世纪-前18世纪
(2)地点:印度河
流域。
摩亨佐·达罗 (3)代表:哈拉帕 和摩亨佐·达罗
这些文明一度繁荣,后因不明原因衰亡而长期不为人所知。
摩亨佐·达 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 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城 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 罗的深井
三.种姓制度
①产生:
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同等 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为“种姓制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3课古代印度课件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 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印度也是“大 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传说古 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世界 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 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黄金之国 大象之国 数字之国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林志纯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选辑 上古部分》
[统治者]
祭司、贵族——掌管祭祀 国王、武士、官吏——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被统治者]
农民、牧民、商人、手工业者——从事农业、 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 被征服者、破产者——为前面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 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印度河流域
印度洋
东:孟加拉湾 南:印度洋 西:阿拉伯海 北:喜马拉雅山
位于亚洲南部,三面环海,属 于热带季风气候。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什么地方? 浅谈一下地理环境对古印度文明形 成的影响。
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影响: ① 河水泛滥给沿河地带的耕作带来足够
多的淤泥,形成冲积平原,为农业和 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② 河流与平原为人类提供了交通之利, 便于人们互通信息和组织合作。
材料1:雅利安人发迹于中亚之时,已知农耕畜牧,已 知纺织陶冶。……他们一入印度,便把土著人民征服下来, 定居于旁遮普与恒河之间,在达罗毗荼人的文明基础上,发 展城市工商各业,造成光辉灿烂的文化,与埃及巴比伦比美。
——周谷城《世界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雅利安人侵入印度 后给印度带来的影响。
——王斯德主编,沈坚、金志霖著:《世界通史 第一编 前工业文明与地 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共22张PPT)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 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 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 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四、 佛教的产生
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的传播
朝鲜
中亚
中国
(公元前1世纪) 日本
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
东南亚
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
课堂小结
南亚的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又一个发源地。印度 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这里 出现了奴隶制小国。后来,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侵 入印度,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在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 度,史称“种姓制度”。它人为地把印度社会自上 而下分为四等,等级不同,权利义务不同。在反对 种姓制度的斗争中,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
1-5
三、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史称“种姓制度”。
材料: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古印度有哪些等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序?
第3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1、知道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3、了解楔形文字;
4、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印度》重要知识点总结
后又传到朝鲜、
日本和越南等国。

(3)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拓展延伸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和影响。

(1)实质:根据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社会被分为四个等级,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从四个等级的权利和义务中不难看出,它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

所以,种姓制度的实质是一种建立在阶级压迫基础上的社会等级制度。

(2)影响:种姓制度强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给以后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印度独立后,虽然种姓制度在名义上被废除,但它仍然有很大的影响。

教材问题解答
【P13问题思考】
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甘肃敦煌的莫高窟等。

1.金字塔
【P14课后活动】
2.(1)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
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

(2)大河流域。

北纬20°——北纬40°。

原因大致有:①大河流域气候温和,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

②有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明历程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 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 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岛逐 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 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 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社会阶层
祭司贵族 国王、官吏、 武士
婆罗门 ,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______ 6、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__________ 掌管军 刹帝利 吠舍 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_________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 是 贱民 。 首陀罗 ,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______ ________
知识点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
南亚次大陆 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指今天的__________ 。 印度河 2、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 1500 年左右 3、出现国家时间:公元前___________ 孔雀王朝 统治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统 4、鼎盛时期:_____________ 一。首都是___________ 华氏城 。 知识点二 森严的等级制度 5、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_________ ”。 种姓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 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 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佛教的创立
阅读教材,找出下列问题: (1)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为什么能够很快发展壮大,成为 印度的国教? 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特权,因而也得到国 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佛教提 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教义通俗易懂,信仰的 民众日益增多,因而成为印度的国教。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 悉达多 7、时间:____________ 创始人:_________ 众生平等 8、教义:提出___________ 新疆 , 9、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传到中国______ 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往南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 国。
职责和义务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 农牧民、手工业者、 商人 供; 供养第一、二等级。 被征服者、 贫困破产失 去土地的人
首陀罗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 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 从事最低贱的职业。
目的: 实质: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自然条件
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肥沃
印度河恒河流域是整个南 亚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中 心,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源地。
文明历程
哈拉帕
公元前2500年 左右,印度河流域 出现了城市国家。 其中,以哈拉帕和 摩亨佐· 达罗最著名。 摩亨佐· 达罗
建后 立, 起雅公 奴利元 隶安前 制 人 15 小入世 国侵纪 。,
(3)简要说说佛教的传播情况。
公元前3世纪后, 开始向外传播。公元 前1世纪,传到中国 新疆,再传入内地。 后又传到朝鲜、日本 和越南。往南传到缅 甸、泰国、柬埔寨等 国。
课堂小结
建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 鼎盛:孔雀王朝
古代印度
社会制度:种姓制度
时间:公元前6世纪
佛教
创立者:乔达摩· 悉达多 教义:众生平等 传播:向北、向南
第3课 古代印度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 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 “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印度
• 学习目标:
•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印度的地 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 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 存。 •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 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 确分析古印度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