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她弯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天赋(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积聚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跳出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且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精神专一。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没有蛇和鳝鱼洞穴就没有地方可以藏身,(这是)因为精神浮躁。
师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课本必修1文言文翻译(需背的)①《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合乎圆规。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就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抬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水,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功绩在于不停止前进。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②《师说》古时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重点语句翻译

6.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7.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8.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9.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0.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11.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12. 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3.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4.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15.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6. 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17.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18.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9.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0.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21.项伯乃夜弛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2.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3.君安与项伯有故? 24.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25.孰与君少长? 吾得兄事之。 26.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不如因善遇之。 2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9.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常以身翼蔽沛公。 3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客何为者? 3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3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3.何辞为? 大王来何操? 34.四人持剑盾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以其无礼于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1.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左传》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也没有害处。
若:如果;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是使秦国土地减少,(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使动;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
《荆轲刺秦王》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微:假如没有7.微斯人,吾谁与归?(划线句为宾语前置句)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又和谁一道呢?微:假如没有;斯:这样,这种。
8.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秦王一定很高兴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必:一定;说:同“悦”,喜欢,高兴。
9.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划线为定语后置句)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不久到了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优厚地赠送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读wèi,赠送。
《鸿门宴》1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明天犒劳士兵,替我去打垮沛公的部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
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氾水之南。
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
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
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
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
”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
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荆轲刺秦王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
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
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
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
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
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
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
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及字词复习

必修一文言翻译复习《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
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丢掉,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学问和技能上各有专门的研究,如此而已。
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他)喜欢古文,六艺经传全都学习过,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束缚,向我请教学习。
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我称赞他能够发扬古人从师求学的精神,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烛之武退秦师》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你放弃围攻郑国而把他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害处。
若:如果;行李:出使的人。
共:通“供”;乏困:缺少的东西。
2.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有什么(能让他)满足呢?厌:满足。
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他所贪求的土地呢?既:已经;封:疆界,这里作使动;阙:侵损、削减;焉:哪里。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
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秦穆公。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所结交的国家,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
因:依靠,凭借;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通“智”;其:表婉商语气,还是。
《赤壁之战》
1.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千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译:荆州跟我国相邻接壤,江山险要牢固,田野肥沃广阔,人民众多而富裕,如果占据并拥有它,这是开创帝王事业的凭借啊。
2.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译:孙权聪明仁爱,敬重礼遇贤能之士,江南的英雄豪杰,都归附他。
3.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译:何况刘备是是汉朝王室的后代,英才超越当世,众人思慕敬仰他,好像水流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能够成功,这是天意啊,怎么能够再处于他之下呢!
4.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
译:孙权愤激的说:“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多万的将士,被别人控制。
我的主意已经定了。
”
5.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译:这就是所说的“强弓射出的箭到了射程的尽头,力量不能穿透鲁地的薄绢”啊。
所以兵法很忌讳这种情况,说‘这种情况下一定会使主帅受挫。
’
6.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译:曹操虽然假托名义是汉朝的宰相,他实际上是汉朝的奸贼。
将军凭着英雄才干,同时又凭借着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锐,物资充足,英雄们乐意为您效劳,您应当打遍天下,替汉朝除去坏人。
7.今肃迎曹,曹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译:现在我鲁肃投降曹操,曹操应当把我交给乡里,评定我的名位,还少不了让我做个低级的从事,我可以坐着牛车,使兵士跟从着,同士大夫们交往,逐步升官,仍然少不了个州郡的长官。
8.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译:况且将军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优势,是长江。
9.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译: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被烧死和淹死的人马很多。
10.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译:现在归队回来的士兵和关羽的水军,精兵还有一万人。
1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译:荆州的归附曹操的老百姓,是被武力逼迫罢了,不是真心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