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⑴能结合详细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⑵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⑶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习题同学们,今天教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

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

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用意】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习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教师?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

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

那么假如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答复)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xx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略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

(多媒体显示问习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20=22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20=2000,所以114×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卫星的日、地、月三种周期运行的基本情况,掌握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初步懂得如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拓展数学的应用领域。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类、比较、分析、判断和推理等思维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卫星运行的周期,并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学习运用简单的算术运算方法,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2 教学难点1.确定三种周期的特征并对比分析。

2.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进行计算。

3. 教学过程3.1 导入3.1.1 热身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周期现象,例如:春夏秋冬四季、月相变化、花开花落、落叶生长等,并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所蕴含的周期性。

2.以学生所熟悉的场景为例,让学生简单分析一下卫星的运动周期。

3.1.2 引入1.介绍卫星的三种运行周期:日、地、月,解释每种周期的特征。

2.让学生观察图表,对照各周期的周期数和时间长短进行对比。

3.2 讲解3.2.1 讲解卫星的三种运行周期1.解释日、地、月三种运行周期的特征、时间长度和周期数。

2.准确使用“天”、“周”、“月”等时间单位,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转换方式。

3.2.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1.讲解如何运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进行计算。

2.给出一些卫星运行时间的算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计算。

3.3 操作1.分发测验卷,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验。

2.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肯定。

3.4 总结1.总结卫星的三种运行周期特征,并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

2.总结使用天数表示时间的方法进行计算。

3.5 拓展1.让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卫星的知识。

2.给予学生关于开展项目式学习的提示,例如让他们设计并制作一个卫星程序。

4.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太完善,在学习卫星运行时间时,有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时间的概念不够清晰,容易混淆几种时间单位的概念。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了解卫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2. 学会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卫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轨道的理解。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卫星模型或图片。

2. 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卫星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是卫星,它是用来进行通信、导航、气象观测等工作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它的运行轨道是什么样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卫星运行轨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卫星是绕着地球运行的,它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形的。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4.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叫做卫星的运行周期,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需要知道卫星的运行周期和卫星的轨道半径。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的数据,引导学生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 学生计算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四、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卫星的运行周期和轨道半径的数据,引导学生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 学生计算后,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卫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作业(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计算一颗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已知卫星的运行周期为90分钟,轨道半径为6400千米。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卫星模型或图片,探究卫星的运行原理和运行轨道,让学生了解卫星的基本概念和运行原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1.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如轨道、周期等。

2.学习如何通过给定的数据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3.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

2.学生能通过给定的数据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3.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并学会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PPT2.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关于卫星运行的短片,引发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兴趣。

2.讲解: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如轨道、周期等,并通过PPT 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示范: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示范如何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4.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练习题目。

5.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并运用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1.卫星运行基本概念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题目:计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运行时间,并解释计算过程。

答案:根据所给数据,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的运行时间为分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并能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但在实际问题中,如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仍需加强练习。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卫星运行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通信、导航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卫星运行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如轨道、周期等。

这些概念是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础,也是理解卫星运行原理的关键。

我会在课堂上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并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概念。

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给定的数据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掌握时、分、秒的相互转换。

2.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时、分、秒的相互转换;运用时间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那就是卫星运行时间。

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单位。

2.复习旧知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时、分、秒这些时间单位,谁能告诉我它们之间的关系呢?生: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师:非常棒!那么,如果我们要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我们应该使用哪些时间单位呢?生:时、分、秒。

3.探究新知(1)学习卫星运行时间师: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一张卫星运行轨迹的图片。

我们可以看到,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圈需要一定的时间。

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时间是多少?生:1圈需要90分钟。

师:很好!那么,如果卫星绕地球运行10圈,需要多长时间呢?生:10圈需要900分钟。

(2)时间单位换算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卫星绕地球运行10圈需要900分钟,但这个时间单位有些大,我们能否将它换算成更小的单位呢?生:可以,我们可以将分钟换算成小时。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换算呢?生:1小时=60分钟,所以900分钟=15小时。

师:非常正确!那么,卫星绕地球运行10圈,需要15小时。

4.练习巩固师:现在,请大家来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我们刚刚学习的知识。

(1)卫星绕地球运行1圈需要75分钟,那么绕地球运行5圈需要多长时间?(2)卫星绕地球运行8圈,需要多少小时?5.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激发学生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兴趣,树立学生计算的信心。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需要处理连续进位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教你们认识一种你们从没接触过的东西——人造地球卫星。

知道它的用途吗?我们无论是打电话、看卫星电视、还是GPS定位都离不开人造卫星。

它给人类带来的便利是不可估计的。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人造地球卫星的知识——卫星运行时间。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师:(显示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时间)大家把黑板上这句话读一遍,将得到的数学信息记下。

【设计意图】计算教学源于生活的需要,我创设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师:既然大家都知道了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

那么2圈呢?5圈呢?可不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告诉老师?师:看来同学们三年级的乘法学的非常棒。

我也知道2圈、5圈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

那么假设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10圈,你们会吗?(请同学起来回答) 师:同学们,我们没有学过两位乘三位数的乘法,某某x能现在做出一个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非常的棒。

师:既然这个简单的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式没有难倒你们,那么就来个难的吧。

(多媒体显示问题)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谁会列式?(114x21= )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预设1)我把114看作110,把21看作20,110x20=2200,所以114x21大约等于2200。

(预设2)我把114看作100,把21看作20,100x20=2000,所以114x21大约等于2000。

师:通过同学们估算的答案,我们知道估算就是将其中一个或者两个因数进行适当的四舍五入得出的答案。

跨越时空的卫星,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跨越时空的卫星,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跨越时空的卫星,小学四年级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卫星,它的运行轨道以及功能。

2.能够通过视频、图片了解不同卫星的类型和作用。

3.能够根据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卫星运行的时间。

二、教学重点:1.了解卫星的运行轨道,明确卫星的运行方式,掌握卫星的功能。

2.学会根据公式和计算方法计算出卫星运行的时间。

三、教学难点:1.理解卫星的运行方式和周围环境对卫星运行的影响。

2.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熟练应用。

四、授课方法:1.讲述卫星的基本知识和运行方式,图片、视频辅助讲解。

2.通过练习和案例计算出卫星运行的时间。

五、教学过程:1.知识技能准备运用图片和视频,介绍卫星是什么,不同卫星的类型和用途。

引导学生认识到卫星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卫星的运行方式和周围环境对卫星运行的影响讲解卫星的基本知识,包括卫星的轨道类型,卫星的运行方式,掌握卫星工作的原理。

通过实例和多角度的演示,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卫星的运行。

3.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出卫星的运行时间。

老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再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比如,一颗卫星绕地球每天绕N圈,绕一圈所需时间为T分钟,这颗卫星每天运行的时间就是(60/T)× N × 24。

4.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案例和练习,让学生自己计算出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不断提高孩子们的计算能力。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的评估:按照课堂要求,通过练习和提问,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运用的能力。

2.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运用能力。

3.课堂表现的评估:考虑孩子们的课堂表现,如参与度、注意力等,给予积极地评价。

七、教学建议:1. 教师应多使用图片、视频,辅助讲解,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卫星的运行方式和功能。

2. 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问题。

3. 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思考和创意。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计算卫星的运行时间来预测它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1.理解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运动规律。

2.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熟练运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预测卫星的位置。

三、教学重点1.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运动规律。

2.如何通过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来预测它的位置。

四、教学难点如何熟练运用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预测卫星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1.教师需提前准备干净的黑板、彩色粉笔。

2.学生需准备笔、纸。

六、教学流程1. 课堂导入展示一张卫星运动轨道图,向学生讲解卫星运动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动的重要性。

2. 理论讲解1.卫星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卫星在地球轨道上的运动规律:圆形轨道和椭圆轨道。

3.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实例演示教师在黑板上给出几个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第一篇样例:如何计算一颗卫星从地球某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并预测它的位置。

例如,某卫星从纬度为30度北纬、东经100度的位置出发,到达纬度为20度北纬、东经120度的目的地,问该卫星的运行时间和预测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

4. 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二篇样例:某卫星在地球上的高度约为36000公里,它绕地球一周需要多少时间?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多进行练习和巩固。

七、教学评估对学生课堂互动情况进行评估,对练习题进行批改评分,对于掌握不熟练的学生进行练习强化。

八、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再生活实践中运用运行时间的计算知识,如预测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到达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执教:杜兴义
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教师呈现课文主题图
教师:“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5圈、10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 (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做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
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 114×7×3(用21看成“7×3”)
=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①54×312 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312×54
②408×25 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3 1 2
4 0 8 4 7
× 5 4 × 2 5 × 2 1 0
1 2 4 8 2 0 4 0 4 7
1 5 6 0 8 1 6 9 4
1 6 8 4 8 1 0
2 0 0 9 8 7 0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2、“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和结果
四、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1、3、4题
板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