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蒙西药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蒙西药结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1 6年 , 平均 1 . 8年 ; 均符合掌跖脓疱病 的诊断标准 , 皮损
效指数 2 0 %一 5 9 %; 无效: 皮疹 } 肖 退 很少 或 皮疹 无改 变或 加重 , 瘙痒等 自觉 症状 同治疗 前 或反 而加 重 , 疗效 指 数 <
2 0 %。
位 于掌跖部位 , 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小脓疱 , 伴明显角 化, 上覆糠状 鳞屑 , 伴瘙痒及疼 痛 , 严 重时可 出现点片状 糜 烂、 红肿 、 渗 出。皮损处 真菌镜 检阴性 , 脓疱 液细菌 培养 阴 性, 入选患者均 2个月 内未接受任何治疗 , 孕 妇及 哺乳 期妇
1 . 4 统计学方法 : 统计学 方法采用 S P S S 1 5 . 0软 件进行分 析,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 计量资料用 t 检验 。
2 结 果
女 除外 , 不合作者 ( 不 能坚持本 治疗方案 或 中断治疗 者 ) 亦
除外。6 0例患者 随机分 为治疗 组和对 照组 , 每组各 3 0例 , 两组 间性别 、 年龄及皮损情况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具有
可 比性 。
2 . 1 两组疗效见表 1 。 由表 1可 见 ,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较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 0 1 ) , 治疗组疗效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2 . 2 不 良反应 : 对 照 组 有 1例 外 涂 复 方 氟 米 松 软 膏 2周
1 . 2 治疗方法 : 患 者 均 清 洁患 处 。
1 . 1 一般 资料 : 本组 共入选 6 0例 , 均 为皮 肤科 门诊 患者 , 女4 8例 , 男1 2例 ; 年龄 2 4~ 6 4岁 , 平均 4 8岁 ; 病程 2个 月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参考模板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参考模板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商品名:美能)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免疫调节等作用。

笔者应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三氮唑核苷(商品名:利巴韦林)治疗77例儿童手足口病,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病例与方法1.1病例148例均为我院2009年4月—7月门诊患儿,符合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

将14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7例,男41例,女36例,平均年龄3岁。

对照组77例,男44例,女33例,平均年龄3岁。

病程均<3天。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性(P>0.005)。

入选标准:a根据流行病学,患者的接触史及典型临床表现;b起病3天内就诊;c一周内未系统或外用过抗病毒药物,同时未用过糖皮质激素,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者;d无免疫缺陷。

1.2方法1.2.1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25mg,口服,一天三次,加用利巴韦林颗粒,剂量按15mg/kg,d,分三次口服,共6天。

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一天三次,共用6天(剂量同前)。

1.2.2观察方法和评分标准:每天观察并记录发热及皮损变化情况及退热,结痂时间。

1.2.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皮损完全结痂,体温正常,疗效指数为100%;显效:皮损大部分结痂,体温正常,疗效指数60%-99%;好转:皮损部分结痂,无新发皮损,体温正常,疗效指数20%-59%;无效,皮损仅少量结痂,仍有新发皮损,体温未恢复正常,病情加重,疗效指数<20%。

痊愈加显效例数的百分比合计为有效率。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天时,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51例,有效率93,5%;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21例,有效率42,85%;治疗6天时治疗组痊愈75例,显效2例,有效率100%,对照组痊愈66例,显效6例,有效率93,5%,。

两组治疗3天和6天有效率相比P值均<0.05。

不良反应:治疗组77例中有3例在用药后第1天出现轻度头痛,,停药后恢复正常。

对照组有6例皮肤出现少量皮损,停药后症状缓解。

掌跖脓疱病治疗进展

掌跖脓疱病治疗进展
2 全 身治疗
2 . 1 积 极 寻找 诱 因并 去 除
首先 应 详 细 检 查 感染
病灶 , 其中以扁桃体炎 、 副鼻窦炎 、 鼻咽腔炎症及龋 齿 等 为主 , 并 应 及时 根 除 。装 有 金属 牙料 及 用 银 汞 合金填充 者 , 女性上节育环者 , 作金属斑贴试 验阳 性者 , 给 予去 除 。
形成细胞的增殖 , 促进其正常分化。同时维生素 D , 及其衍生物可以诱导和调节 白细胞介素( I L ) 一 1 0 等 各种 炎 性 因子 及 递质 的表 达和 分 泌 , 抑制 单 核 细胞
向树突状 细胞分化 , 从而发挥抗炎等作用 ; 研究还
发 现 可 能 是 通 过 抑 制 表 皮 生 长 来 发 挥 其 治 疗 作
质 软化 ,同时 还有 杀 菌 、抗炎 及 稳定 和保 护 酸性皮
素外用的剂型主要有软膏 、 凝胶 、 乳剂 、 糊剂 、 锭剂 、 含漱剂 、 气雾剂 。常用 的种类包括 曲安奈德 、 氟轻 松、 倍 他米松二丙酸酯和丙酸氯倍 他索等 , 外用糖 皮质激素具有明显抗炎 、 抗增生作用 。但应注意其 长 期 应 用 的不 良反应 , 包括耐药 、 停药 反 跳 、 毛细 血 管扩张 、 加 重 细菌 、 真菌 感染 等 。可联 合 尿 素 霜 、 维 甲酸软膏等使用, 加强疗效, 减轻其不良反应。 1 . 2 维 A酸 类 维 A酸霜 剂 是 近 十年 来最 常 用 而
掌跖 脓疱 病 ( p u s t u l o s i s p a l m a r i s e t p l a n t a r i s , P P P )
痒等 不 良反应 。
是发生在掌跖部位 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 有人认为 是 局 限性 脓 疱 型银 屑 病 , 也 有人 认 为是 银 屑 病 的变 种 或亚 型, 但 多数 学者认 为其 是 一种 独立 的疾 病 。目 前该病病 因尚不明确, 遗传 、 免疫 、 感染 、 药物 、 金属 致 敏 等都 可 能参 与发 病 , 现 代 研究 发 现 , 患者 血 清 中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9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30例)和对照组2(30例)3组,分别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膦甲酸钠联合、膦甲酸钠、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判定。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l有效率73.3%,对照组2有效率46.7%,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带状疱疹膦甲酸钠复方甘草酸苷【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8-0058-02【Abstract】0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with Foscarnet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herpes zoster,and evaluate the safety Of this therapy.Method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performed in 90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which were respectively treated with theCombinatiOn Of Compound Glycyrrhi2in With Foscarnet Sodium,Foscarnet Sodium Or CompoundG1ycyrrhi2in.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3.3%in the treatment group,73.3%and 46.7%in the control group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s.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icacy can be better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ompound Glycyrrhizin with Foscarnet Sodium in the treaimerit Of herpes zoster.【Key words】herpes zoster Foscarnet Sodium Compound Glycyrrhizln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本病好发于成人,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呈显著上升趋势[1]。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UVB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tet gp l pa trp suoi Z A i 扣 n .Dp r etfD r a l y teScn f l t o i l ra n a i mo lna utls H O Xa s o g ea m n o e to , eodA iae H s t t m og h i d pao f
gou r p,c nr l1 g o nd c nr l2 r u we 2. % , . 2% a d 2 7 o to rup a o to g o p r 7 73 e 31 8 n 2. 3% r s e t ey,a d t e ttle e tv epcvl i n h oa f cie
l rv oe a o t r u a t td w t mp u d gy y r ii tb es n o to g o p n . ̄ s e tu u ta il t d c n rl1 g o p W r ae i l o o n l e rh z a l t a d c n rl r u a iw p cr m Bn o s e lc n 2 r . l r v l tB uta oe .F u e sWa o ss d a n r a e tc u s n x mi a o s ma e b fr r ame t a h i o rwe k s c n it o e t t n o re a d e a n t n wa d eo t t n , tt e e s em i e e fu h we k n n ih e k n f rt a e t r s e t e y Re u t Af r 4 we k , e c r ae o r ame t o t e e d a d eg t w e e d a e r t n p ci l . s ls h t e m e v t e s t u e r t fte t n e h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1例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1例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1例摘要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病因不明确。

本文报道1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获得显著疗效的病例,对该药物在掌跖脓疱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47岁。

患者于1年前出现掌跖部出现脓疱,随后慢性复发,经常伴有疼痛、瘙痒并影响行走。

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炎药物等,但无效。

患者于最近就诊时,接受了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口服复方甘草酸苷,每日3次,每次1.5克,连续治疗4个月。

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口干等不适症状,但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疗程结束后,患者的皮肤症状消失,没有复发。

讨论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少见的、复发性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其病因不明确。

目前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复方甘草酸苷是一种中药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中,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

甘草酸苷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有研究表明,甘草酸苷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它可能通过免疫调节作用来减轻疾病症状。

由于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少见的疾病,且治疗方法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治疗方案。

本文所述的病例表明,复方甘草酸苷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其效果。

结论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获得显著疗效的掌跖脓疱病患者。

该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调节等作用,可能对掌跖脓疱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需要更多的病例和研究来证明其疗效,为掌跖脓疱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作者:李萍冯世军马敬王雪燕闫华【关键词】甘草酸;掌跖脓疱病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迁延,治疗颇为顽固。

2005-02—2007-04,我科应用复方甘草酸苷片配合派瑞松乳膏、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掌跖脓疱病55例,并与单纯派瑞松乳膏、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4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临床症状和体征均符合掌跖脓疱病的诊断标准[1]。

皮损处真菌镜检阴性,1个月内未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

除外妊娠哺乳期妇女及患有严重内脏疾病及不合作者(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案或中断治疗者)。

1.2 一般资料全部99例均为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抽签法),治疗组55例,男17例,女38例;年龄35~64岁,平均45.85岁;病程0.5~9年。

对照组44例,男13例,女31例;年龄36~65岁,平均47.09岁;病程0.6~10年。

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1.3.1 治疗组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海南益尔药业株式会社分包装;进口药品注册证号: BH;分包装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批号:06082)75 mg,日3次口服;派瑞松乳膏外用,日2次;0.1%维A酸乳膏外用,每晚1次。

1.3.2 对照组派瑞松乳膏外用,日2次;0.1%维A酸乳膏外用,每晚1次。

1.3.3 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8周,停药后判断疗效。

治疗期间不合用任何其它影响疗效的药物。

1.4 观察项目及方法1.4.1 观察项目于治疗第14、28、42、56日分别对红斑面积、瘙痒程度、脓疱数目等进行判断。

由专门医师负责,每次复诊按同一标准评分并计算治疗指数,以治疗指数作为疗效判断依据。

1.4.2 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按照银屑病PASI评分[2]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按0~3级程度进行评分。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观察冯莉;王玉颖;谭秀丽【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年(卷),期】2012(000)008【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为美能。

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生产)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即将169例掌跖脓疱病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8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第1-4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毫升/每次,每日静点一次,同时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每日两次;对照组83例,掌跖脓疱病患者,第1-4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毫升/每次,每日静点一次,同时外用尿素软膏。

用药四周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02%与73.49%,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lt;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脓疱病有明显的近期疗效,缩短疗程,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页数】2页(P3364-3365)【作者】冯莉;王玉颖;谭秀丽【作者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妇婴医院皮肤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3【相关文献】1.脾氨肽口服冻干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过敏性紫癜40例临床观察 [J], 宇清涛2.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与火把花根片联合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J], 刘洪普;黄军丽;刘翠杰;李冠勇3.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J], 商福民4.卡泊三醇软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J], 高瑞岭;吴海建;王力5.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J], 张晓东;张庆瑞;王恩波;耿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

方法42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90锶照射。

对照组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的痊愈率分别为52.35%、33.33%;总有效率分别为90.37%、61.90%,两组在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标签:复方甘草酸苷;90锶照射;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临床表现是以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成簇无菌性表皮内脓疱为特征,伴角化、鳞屑。

好发部位仅限于掌跖处,常对称分布,由于病程反复发作,治疗较为困难。

我们采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21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皮肤科门诊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

治疗组:7例,女14例,年龄30~61岁,平均(36.7)岁,病程4个月~12年,对照组:男6例,女15例,年龄31~60岁,平均(37.5)岁,病程5个月~13年。

手掌部15例,跖部11例,掌、跖部均发生1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制定的掌跖脓疱病诊断标准[1],皮损位于掌跖部位,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发生深在小脓疱,疱壁不易破裂,伴明显角化,上覆糠状鳞屑,伴瘙痒及疼痛,皮损未累及身体其他部位;入组前1个月均未系统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其他外用药物;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正常,真菌镜检及细菌培养均为阴性。

1.3排除标准①醛固酮症患者、肌病患者;②糖尿病、高血压及低钾患者;
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④0.05)。

3讨论
掌跖脓疱病的病因到目前仍不完全明确,有人认为此病与感染金属过敏、免疫异常及遗传等因素有关,也有人认为是银屑病的变种或亚型[4]。

病理改变为表皮和真皮内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表皮内脓疱形成及棘层肥厚等。

现代研究认为掌跖脓疱病是一种抗原、抗体相结合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所致的免疫复合物病,因为在患者血清中发现有IgG抗体和补体免疫复合物增加,中性粒细胞趋化性增高[1]。

另外查阅相关文献报道,患者皮损进行病理免疫荧光检查发现脓疱壁等有IgG、IgM、IgA和补体c3沉积。

研究证明细胞因子白介素、中
性粒细胞与脓疱形成有关[5]。

使用90锶敷贴器敷贴治疗掌跖脓疱病主要机制是利用其释放的β射线对皮肤组织较强的穿透力延长核分裂间期,延缓细胞分裂速度,抑制细胞的异常生长,并有脱敏和可以改善局部皮肤的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也有利于抑制掌跖脓疱病的生长以及脓疱干燥、结痂,是一种方法简便、无痛苦、副作用小、且费用低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治疗手段,90锶放射释放出能量β粒子,在组织中的最大射程为11.9 mm,可以随组织深度的增加,吸收剂量逐渐下降,因此不会对临近脏器和深部组织造成辐射损伤。

临床上治疗掌跖脓疱病方法较多,局部外用以及系统使用皮质类固醇、维甲酸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后均能达到治疗效果,但副作用较大,复发率高。

我们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90锶照射治疗掌跖脓疱病患者21例,治愈率达90.37%,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且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率,减少因长期外用激素软膏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同时我们发现,发病时间短,皮损面积小治疗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58-859.
[2]程琳,王强,李铁男.光子治疗仪联合复方甘草酸单铵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5(8):49-50.
[3]Fredriksson Psoriasi s-oral therapy with a new rethinoid [J].Dermatologica,1978,157(4):238-244.
[4]邵长庚.Fitzpatricklli临床皮肤病学彩色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