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生理特点及营养

合集下载

孕产妇的营养评价

孕产妇的营养评价

孕产妇的营养评价和膳食指导一、孕妇营养<一>孕妇营养的重要性1、形响胎儿体格育育——可致畸形、流产、早产、宫内发育迟缓、甚至胎儿的死亡。

2、影响胎婴儿智力发育;3、母婴营养性贫血;4、母体健康—营养不平衡造成或孕妇营养不良<如小腿抽筋等>或孕妇肥胖。

<二>妊娠期营养生理特点1、代谢的升高:①合成代谢增强;②激素的改变;2、消化系统的变化?问:孕妇为什么会出现早孕反应?答:主要就是消化系统的变化。

孕期受孕间酮分泌的增加而使妊娠早期胃酸分泌减少,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孕中晚期胃肠蠕动减慢,常出现便秘。

3、机体器官负荷增大—心脏、肺脏、肝脏、肾等。

4、对营养素的需求增高。

<三>妊娠期营养评价孕期适宜体重按孕前BMI推荐孕期增重BMI计算方法:体重除身高的平方。

<四>、妊娠期营养需求特点1、维持自身的营养需要;2、使一个微小的受精卵在短短的40周内发育成体重约为3公斤的胎儿;3、子宫、胎盘、乳房的发育;4、为分娩和喂奶等作好营养贮备。

<五>、孕期膳食指南1、孕早期膳食要点:孕早期胚胎生长速度较缓慢,此时所需营养与孕前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选择促进食欲食物;②、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③、想吃就吃、少食多餐;④、糖的补充;⑤、补充叶酸。

2、孕中期膳食要点:①、补充充足的能量;②、注意铁的补充;③、保证充足的鱼、禽、蛋、瘦肉和奶的供给。

3、孕末期膳食要点:①、补充长键多不饱和脂肪酸;②、钙的需要明显增加;①、保证适宜的体重增长。

二、产妇营养<一>产妇营养需要特点1、补偿妊娠与分娩的消耗;2、子宫的恢复及分泌乳汁的需要;3、排出子宫中的淤血、恢复身体;4、分娩时若有会阴撕伤,行剖腹手术者对膳食有特殊要求。

<二>产妇的膳食1、正常分娩产妇的膳食原则(1)、略休息后即可给容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

如:挂面、小米粥、蛋花汤、鸡汤挂面、甜藕粉等。

孕妇的生理特点和营养及膳食需求

孕妇的生理特点和营养及膳食需求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⑵ 铁:孕早期:同常人(20mg/日)(AI)
孕中期:25mg/日;孕晚期:35mg/日 UL:60mg/日 用途:①母体:增加自身造血,以改善 妊娠生理性贫血,补偿分娩损失。 ②胎儿:造血,肌肉组织,肝脏 储存。 缺乏:① 母体:缺铁性贫血。 ② 胎儿:婴儿先天性贫血。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3、适量脂肪 脂肪(花生四稀酸ARA、二十二碳六烯
酸DHL)对胎儿早期大脑和视网膜的发育有 一定的影响,因此在食物中应有动、植物 脂肪成分非常必要。
04.05.2020
妊娠期的营养需要
4、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供应不足,母体需动员脂
肪,产生过多的酮体,引起酮症酸中毒, 对胎儿大脑和智力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 此在食物中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成分, 占60%。
① 红细胞计数下降,达3.61012/L (正 常 4.21012/L)。
04.05.2020
孕妇的生理特点
四、孕期血液容量与血液成分的变化
2、血液成分改变: ② 血 红 蛋 白 值 下 降 , 达 110g/L ( 正 常 130g/L),因此,出现生理性贫血。 ③ 白细胞增加,主要为中性粒细胞。 ④ 血 浆 总 蛋 白 下 降 , 达 60g/L ( 正 常 70g/L),主要为白蛋白由40g/L降至25g/L。 ⑤ 血浆所有营养素降低
2 、 人 绒 毛 膜 生 长 素 ( human chorionic somatotropin, HCS)在妊娠6周出现,36周 达高峰至分娩。此激素由胎盘分泌,功能为 降低母体葡萄糖利用;促进脂肪分解;促进 蛋白质和DNA合成
04.05.2020
孕妇的生理特点
3、 雌激素(estrogen)分泌增加。在妊娠 3个月,胎盘合成大量雌激素(雌酮、雌二醇、 雌三醇),可增加子宫和胎盘的血流量,促进 母体乳房发育。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年《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推荐: 孕妇膳食脂肪供能百分比为25%30%。其中饱和脂肪酸、单 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比为1:1:1。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22页
④矿物质
Ca、Fe、Zn、I 易缺乏: 1.钙 孕期需增加贮存钙约30g,孕中期每日1000mg,孕晚 期为1200mg。 2.铁 妊娠期总铁消耗量预计为1000mg,孕中期每日25mg, 孕后期每日35mg。 3.锌 锌对孕早期胎儿器官形成也极为主要。摄入量由非孕 妇女11.5mg增至孕中、晚期16.5mg。 4.碘 对于大脑正常发育和成熟非常主要。每日增至200µg。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20页
孕期增加的蛋白质
胎儿
血液
乳腺
胎儿
子宫 羊水 胎盘
胎盘 羊水 子宫 乳腺 血液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21页
③脂类
脂类是胎儿神经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1、脑细胞增殖、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量必需脂肪酸。 2、脑和视网膜中主要多不饱和脂肪酸是花生四烯酸和二 十二碳六烯酸,其对髓鞘和细胞膜形成过程都有主要作用。 3、能量主要起源 20%30%。 4、泌乳脂肪贮备 34kg。
孕妇及乳母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求
第17页
预防办法
(1)要坚持定时做产前检验;测身高、体重、血压、 验血、尿常规。如发觉易诱发原因应采取对应办法, 定时随访。 (2)控制总能量摄入;降低脂肪摄入量;增加优质蛋 白质;降低盐摄入量;补充分够钙、镁和锌。 (3)怀孕晚期应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可改进肾脏及子 宫胎盘血流量。 (4)于妊娠中期测平均动脉压,如平均动脉压高于90 毫米汞柱,可服专心痛定,预防妊高症。

孕妇的营养和食品

孕妇的营养和食品

孕妇的营养和食品健康的营养饮食不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孕妇本身的健康也大有益处。

良好的饮食不仅能降低母亲发生感染、贫血和妊娠中毒等并发症的危险,还能降低婴儿早产、体重不足、死胎、脑损伤和发育迟缓的可能性。

因此,在这个关键时期,孕妇要做到充分、全面、合理、科学地摄取营养素。

注意饮食多样化,在妊娠的不同时期应摄取不同的营养素。

一、孕期生理特点(一)代谢改变孕期的代谢活动在大量雌激素、黄体酮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影响下,导致孕妇的合成代谢增加、基础代谢率升高,孕晚期基础代谢耗能每日约增加0.63MJ(150kcal)。

对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利用也有改变,作为胎儿主要能源的葡萄糖可通过胎盘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并经过扩散作用自胎盘转运至胎儿;氨基酸可通过胎盘主动转动;而脂肪酸则可通过胎盘扩散转运到胎儿。

接近孕末期足月时,胎儿每日需利用35g葡萄糖、7g氨基酸和1.7g脂肪酸以满足能量需要。

孕末期蛋白质分解产物排出减少,以利用合成组织所需之氮储留。

(二)消化系统功能改变孕酮水平的升高可引起消化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同时消化液分泌降低,贲门括约肌松弛等,故孕期容易出现饱胀感及便秘、消化不良、恶心等症状。

由于消化系统功能的上述改变,延长了食物在肠道停留时间,使一些营养素如钙、铁、维生素B12、叶酸等的吸收率增加,与孕妇、胎儿对营养素的需要增加相适应。

(三)肾功能改变胎儿的代谢产物需经母体排出,故孕期肾功能出现明显的生理性调节,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排出蛋白质代谢产物尿素、尿酸、肌酐的功能明显增强。

同时,与孕前相比,尿中葡萄糖排出量平均每日月2g。

但尿钙排出量较孕前减少。

(四)血容量与血液成分孕期血浆容量最大约增加50%,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增加20%,由于血容量增加幅度较血红蛋白总量增加幅度大,使血液相对稀释,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反而下降,呈现孕期生理性贫血。

《孕妇的生理特点》课件

《孕妇的生理特点》课件

活动和锻炼需求
总结词
孕妇需要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详细描述
孕妇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活动和锻炼,如散步、孕妇瑜 伽、游泳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缓解孕期疲劳和水 肿。
卫生和穿着需求
总结词
孕妇需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和穿着,以预防感染和皮肤问题 。
03 孕妇的健康问题
妊娠期糖尿病
总结词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的高血糖症状,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和孕妇产后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详细描述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出现在怀孕24-28周左右,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口渴、头晕、恶心等。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 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以降低对母婴健康的影响。
02
孕妇应控制盐和糖的摄入,以预防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并
发症。
避免食用不健康食品
03
孕妇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不健康食品,以免影响自
身和胎儿的健康。
孕期运动与锻炼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孕妇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
孕妇应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和疲劳。
消化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变化
注意孕期便秘
孕妇的消化系统功能发生改变,如胃 酸分泌减少、胃排空时间延长等。
孕期便秘是常见问题,孕妇应保持充 足的水分摄入,适量运动,缓解便秘 症状。
调整饮食习惯
孕妇应遵循易消化、营养均衡的饮食 原则,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物质的摄入。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内分泌系统变化
1 2
保持充足的睡眠
孕妇每天应保证8-9小时的睡眠时间,尽量保持 规律的作息。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2)胃及其酶
新生儿胃容量小(20-50ml),贲门括约肌弱(易吐奶),幽门部急肌肉紧张。胃蛋白酶活力弱,凝乳酶、脂肪酶含量少,消化能力受限,胃排空延迟,胃排空人乳时间为2-3h。
(3)肠及其酶
新生儿小肠肠壁肌层薄弱,弹力较小,但是肠粘膜的血管及淋巴丰富,通透性强,粘膜的绒毛较多,吸收面积及分泌面积均较大,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新生儿消化道已能分泌消化酶,但能力较差,特别是淀粉酶,要到第4个月才达到成人水平。胰腺脂肪酶的活力也较低,肝脏分泌的胆盐也较少(导致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
四、幼儿的生理特点(略)
1、幼儿期:1-3岁。
2、出牙情况
(1)1岁时:萌出上下左右第一乳磨牙
(2)1.5岁:出尖牙
(3)2岁时:出第二乳磨牙,共18-20颗牙,全部20颗乳牙出齐不迟于2.5岁。
(4)2.5岁:乳牙未出齐的,属于异常(如:克汀病、佝偻病、营养不良等)
五、学龄前儿童的生理特点
1、学龄前儿童期:3周岁 至 6-7岁入小学前。
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第二章医学基础
第三章营养学基础
第四章 人群营养基础
第一部分: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
一、孕妇的生理特点
1、妊娠基础知识
孕妇通过胎盘转运营养供给胎儿,经过大约280天,将受精卵孕育成体重约3.2kg的新生儿。乳母必须分泌乳汁喂养婴儿,并保证婴儿6个月的营养需要。
2、妊娠分期的概念
妊娠粉3期,每3个月为1期。
(4)孕期肾功能的改变(肾血浆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再吸收能力没有相应增加,尿中葡萄糖、氨基酸、水溶性维生素B2、叶酸、烟酸、吡哆醛的代谢产物增加,特别是葡萄糖的尿排出量可增加10倍以上,尤其餐后15min出现糖尿)

孕妇的营养与膳食原则.

孕妇的营养与膳食原则.

孕妇的营养及膳食原则妊娠期间,母体经受一系列的生理调整过程。

此种生理调整过程直接影响母体的营养需要,并影响胎儿的营养、发育和健康,所以妊娠期的营养对母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妊娠期的生理特点妊娠期间,为适应和满足胎体在宫内的发育需求,母体自身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内分泌妊娠期间内分泌的主要改变是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变化。

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受精卵着床后HCG水平开始升高,在妊娠第8-9周分泌达到顶峰,第10周期开始下降。

其主要生理作用,一是刺激母体黄体酮分泌;二是通过降低淋巴细胞的活力,防止母体对胎体的排斥反应。

②人绒毛膜生长素(HCS):HCS是胎盘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它的主要生理作用包括降低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将葡萄糖转给胎儿;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增多;促进蛋白质和DNA(脱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③雌性激素:胎盘分泌的雌性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雌三醇。

雌二醇刺激母体垂体生长素细胞转化为催乳素细胞,为分泌乳汁做准备;此外,它还调节碳水化合物和脂类代谢,增加母体骨骼更新。

④雌三醇的生理作用是通过促进前列腺素的产生而增加子宫和胎盘之间的血流量,并可促进母体乳房发育。

⑤孕酮:孕酮能松驰胃肠道平滑肌细胞,导致妊娠期间胃肠功能改变;还使子宫的平滑肌细胞松驰,以便于胚胎在子宫内着床。

此外,孕酮还促进乳腺发育并抑制妊娠期乳汁分泌。

血液①血容量;妊娠期第6-8周,妊娠期妇女血容量开始增加,妊娠第32-34周时达顶峰,血容量比妊娠前增加约35-40%,并一直维持至分娩。

血容量的增加包括血浆容积和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其中血浆容积的增加大于红细胞数量的增加。

与妊娠期妇女相比,血浆容积增加为45-50%,红细胞数量增加为15-20%,使血浆相对稀释,容易导致生理性贫血。

②血浆总蛋白:由于血液稀释,妊娠早期血浆总蛋白就开始下降,至妊娠晚期血浆总蛋白水平由约70克/升降至60克/升,主要是因为白蛋白水平从40克/升降至25克/升所致。

妊振各阶段胎儿与母体的营养生理特点

妊振各阶段胎儿与母体的营养生理特点
至第7个月。妊娠中期,胎儿和母体都发生了明显变化,胎儿各
器官系统增殖发育.已形成的器官虽未成熟,但某些器官已具有
一定的功能.孕10-18周神经元细胞开始分裂增殖并延续至2
岁。胎儿消化道已具有功能,小肠内可见有胎粪,并开始吞咽羊
水。孕中期胎儿骨骼也逐渐发育,骨骼开始骨化,手腿肌肉开始
活动,肺泡开始发育,胎血中可检得血红蛋白.基础代谢率逐渐
增加,胎儿皮肤增厚.胎儿16周身长10---17cm,体重约120g,
骨骼系统进一步发育,孕妇能感到胎动,胎儿可分辨男女.20
周末,胎儿心脏发育,临床可听到胎心。24周末,胎儿身长
30-35cm,体重约1kg,皮下脂肪仍少,开始长指甲和头发,娩
出后能啼哭和吞咽,存活率10%左右。
妊娠中期,为了适应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
长达2cm,重3g。头和体已可清楚区分,能比较清楚地看出手、
脚、眼、u等部位。母体的子宫和阴道因充血而变得相当柔软,
阴道内的分泌物也比以前增加。在6周左右,大多数妇女出现早
孕反应,表现为疲劳、乏力、嗜睡、食欲减退或味觉改变,容易
发生恶心、呕吐,有的孕妇反应比较剧烈。
从妊娠第s周开始,胚胎改称为胎儿.胎儿的尾巴已经消
期仅增加0.8-1.5kg,妊娠中期和后期铸周大约增加0. 4kg.
妊娠中期,大部分孕妇的早期妊娠中毒症状消失,食欲改善,饮
食员增加.
三、孕晚期胎儿与母体的营养生理特点
妊娠晚期,即怀孕的第29周至第40周,也就是怀孕的最后
3个月。
孕晚期胎儿生长迅速.细胞体积迅速增加,大脑增殖达到高
分泌进一步增加.孕晚期胎儿生长迅速.对能量需要达到高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孕妇生理特点
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变
生理性贫血:血容量开始增多,到怀孕第32-34周时达到高峰,血浆容量的增加比红细胞增加的多,使血液稀释,所以出现生理性贫血。

白细胞:孕7周白细胞数开始增多,不要以为有炎症了。

凝血功能:增强,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为产后胎盘附着面迅速止血,防止过度流血。

心血管的改变:心脏略有增大;心率增加10-15次/分。

消化系统的变化:早孕反应和食欲改变,喜食咸、酸食物和水果;肠蠕动减慢,食物在消化道滞留时间延长,容易便秘。

泌尿系统的变化:母体和胎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血流量增加,肾功能负担增加;肾小球滤过增多,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增加不足,排出葡萄糖、氨基酸等,产生糖尿;妊娠期间,体内水分贮留增加,长时间站立或坐位的孕妇,下肢血液循环不畅,出现凹陷性水肿;仅有下肢凹陷性水肿者而血压正常,属生理现象;出现上肢或面部水肿者,应密切注意,排除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内分泌系统的变化:雌二醇、黄体酮(孕酮)等激素大量增加,刺激子宫、胎盘、乳腺增长;体重的变化:孕妇体重随妊娠月份而增加;健康妇女平均增重12~15kg;即使是肥胖妇女也要增重也不应小于6kg。

孕期营养需要与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1.能量
一.能量
合理摄取能量是成功妊娠的基础。

与非孕相比,孕妇的能量消耗还包括母体生殖器官及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母体产后泌乳的脂肪储备。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推荐孕中后期能量RNI在非孕的基础上增加200kcal每日
保证适宜能量摄入的最佳途径:尽量选择摄入营养素密度高的食物,尽量控制能量密度高的食物,而最为简单的方法是密切监测和控制孕期每周体重的增长
2.蛋白质
妊娠期间,胎儿,胎盘,羊水,血容量增加及母体子宫乳房等组织的生长发育约需925g蛋白质,其中胎儿体内约440g,胎盘100g,日增加量分别为1g.4g,6g。

由于胎儿早期肝脏尚未发育成熟,而缺乏和成氨其酸的酶,所有氨其酸均是胎儿的必须氨基酸,都需要有母体提供,建议孕早,中,晚期,膳食蛋白质RNI增加值分别为5.15.20
3.脂类
孕期需3~4kg的脂肪累及以备产后泌乳,此外膳食脂肪中的磷脂及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类生命早期脑---神经系统和视网膜等的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孕期对脂肪以及多种脂肪酸有特殊的需要。

孕20周开始,胎儿脑细胞分裂加速作为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分的磷脂增加脑细胞分裂加速的前提,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AR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脑磷脂和成所必须的。

相当数量的ARA和DHA是在胎儿期和出生后数月的时间里迅速积累在胎儿和婴儿脑中,而这些必须有母体提供
4.矿物质
妊娠期妇女,钙的吸收率增加,胎盘对钙的转运是逆浓度主动转运,以保证胎儿对钙的需要,但需要维生素D及其依赖钙结合的蛋白的作用
1)孕期钙营养的状况,我国孕期膳食钙的实际摄入量为500~800mg每日。

孕期钙的补充,可降低母体高血压高征和先兆子痫的危险。

孕期钙供给不足,还可影响母体
的骨密度、
2)钙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一个成熟的胎儿体内含钙约30G,在孕的灶中晚期日均积累量分别为7mg,110mg,和350mg,加上维持母体钙代谢平衡对钙的需要量约300mg,再考虑食物中的钙吸收率为30%,因此建议孕中后期妇女钙的AI为1000mg每日,后期为1200mg每日,UL为2000mg,过多的钙可能导致孕妇便秘。

,也可能影响其它营养素的吸收钙最好的来源是奶和奶制品,及豆类及其制品。

其次,芝麻和小虾皮等海产品也是不错的钙来源,
2.铁
孕早期的铁缺乏与早产和婴儿的题出生体重有关。

孕期铁的需要估计孕期体内铁的储存量为1000mg,其中胎儿体内约300mg,红细胞增加约需要450mg其余储留在胎盘中,分娩后仅有200mg,留在母体内,按此计算,孕期妇女孕期妇女每日需储备铁3.57mg。

孕30~34周,铁的需要量达到高峰,即每天需要7mg铁。

在孕后期小肠对铁的吸收率从10%提高至50%
孕期铁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建议孕妇铁AI为25mg每日,UL值为60mg每日
动物肝脏,动物血,瘦肉,等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较高,是铁的良好来源,
3.碘
缺乏可使孕妇合成的甲状腺素减少。

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降低母体的新陈代谢,并因此减少对胎儿营养素的提供,孕妇的碘缺乏,还可以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低下,从而引起以生长发育迟缓,认知能力降低为标志的克汀病。

孕早期碘缺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导致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
建议孕期妇女碘RNI为200微克每日。

UL值为100微克每日。

4.锌、
母体摄入充足的锌可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和预防先天性畸形。

胎儿与母体血浆锌的比值为1.5,母体与胎儿之间的锌的转运是逆浓度差的主动转运,在孕末期母体经胎盘转运至胎儿的锌为0.6~0.8mg每日。

食物锌的吸收率为20%。

建议锌RNI:非孕妇女为11.5mg每日,孕中后期为16.5mg每日,UL值为35mg每日。

有专家建议对素食,高纤维素膳食人群,大量吸烟者,多次妊娠者,大量摄入钙剂,铁剂者,应额外补锌15mg每日,铁剂补充大于30mg每日可能干扰锌的吸收,故建议妊娠期间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孕妇同时补锌15mg每日
1.维生素A
孕妇维生素A营养状况低下,与贫困人群中的早产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及婴儿的低出生体重有关,授孕前每周补充维生素A可降低母亲的死亡率
建议孕中晚期维生素A的RNI为90微克每日,UL值为2400微克每日,视黄醇来源与动物肝脏,牛奶,蛋黄,白搭胡萝卜素来源与深绿色,黄红色蔬菜和水果。

营养素补充剂和维生素A强化食品,应注意补充的综合,以防止过量
孕早期过量摄入用于治疗严重囊性痤疮的异维甲酸,可导致自发性流产和新生儿先天性缺陷,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畸形,颅面部和心血管畸形,20000~~50000IU大剂量的维生素A也导致类似的缺陷,相应剂量的胡萝卜素,却没有毒性
维生素D
孕期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母体和出生的子女钙代谢紊乱,包括新生儿低钙血症,手足抽搐,婴儿牙釉质发育不良以及母体骨质软化症,维生素D主要靠紫外光下皮内合成,含有的食物很少,维生素D的补充十分重要
建议孕期维生素D的RNI为10微克每日安全摄入量的上限水平UL值为20微克每日
维生素E
由于维生素E对细胞膜,尤其是红细胞膜上的长链脂肪酸有稳定性的保护作用,孕期维生素
E的补充可能对预防新生儿溶血有益。

建议孕期维生素E的AI为14mg每日,但维生素E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豆类和果仁中
维生素K
维生素K是与凝血有关的维生素
因此缺乏维生素K的动物凝血酶原下降,凝血过程受阻。

维生素K1(叶绿昆),存在于绿叶蔬菜中。

维生素K2(甲基萘醌)多有细菌合成
常见的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症见于:
1)孕期服用维生素K抑制药,如阿司匹林,抗癫痫药
2)早产儿,由于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胎儿肝内储存量少,早产儿体内更少
3)新生儿,初乳中维生素K的含量低,加上新生儿开奶迟,肠道细菌不能有效合成维生素K 等,产前补充的维生素K均可以有效地预防。

推荐成人维生素K摄入量为每天2微克每日
维生素B1
孕期缺乏或临床缺乏维生素B1,可致新生儿B1缺乏,维生素B1缺乏也影响胃肠道功能,这在早孕期特别重要,是因为早孕反应使食物摄入减少,极易引起维生素B1缺乏,并因此导致胃肠功能下降,进一步加重早孕反应,引起营养不良
建议孕期维生素B1的RNI为1.5mg每日,。

动物内脏如,肝,心肾,瘦肉,粗加工的粮谷类,豆类是维生素B1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B2
孕期维生素B2缺乏可使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缺铁性贫血也与维生素B2有关
建议孕期维生素B2的RNI为1.75mg每日肝脏,蛋黄,奶类是维生素B2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B6
孕期维生素B6辅助治疗早孕反应,也适用维生素B6,叶酸,vb12,预防妊高症
建议孕期维生素B6的AI为1.9mg每日。

食物的来源主要是动物肝脏,肉类,豆类以及坚果等
叶酸
叶酸摄入不足对妊娠的影响包括出生体重,胎盘早剥和神经管畸形,孕妇巨细胞性贫血,胎盘主动将叶酸转移胎儿体内
神经管形成开始与胚胎发育的早期(受精卵植入子宫的第15天),因此叶酸的补充需先从计划怀孕或可能怀孕前开始
建议孕期叶酸的RNI600微克每日。

叶酸来源与深绿色蔬菜,由于食物叶酸的生物利用率仅为补充剂的50%,因此补充400微克每日叶酸或使用叶酸强化食物更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