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技巧大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是培养基础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万以内的加、减法是数学中的基础内容。
在教学中,要注重在生动有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本文将精选出多个教学案例,为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一、加法的交换律-吊环钩1.教学目标通过此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加法的交换律概念,掌握吊环钩的操作方法,提高其运算速度,增强其兴趣,加强其对数字的了解能力。
2.教学步骤1)复习一年级加法知识,比如:九九,十以内的加数运算。
2)引入新知识-交换律,引导学生用语言的形式理解交换律。
3)通过组合操作方法及实例分别进行教学,体现吊环钩操作。
例子:1.O+4=5 可以变成 4+O=5 ,2,5+3=8 可以变成 3+5=8等等。
4)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编写题目课堂练习。
3.教学重点1)学习交换律,用语言形式理解交换律。
2)掌握吊环钩的操作方法。
3)理解交换律的作用。
4)锻炼学生的算术思维和运算速度。
4.教学难点1)引出交换律的概念和理解。
2)引导学生用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字计算题。
3)学生对吊环钩操作的熟练掌握。
5.教学评价1)检查课堂上学生的操作方法,及掌握了多少个吊环钩。
2)通过分组游戏,让学生在竞争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二、不退位减法1.教学目标通过此课教学,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的方法,并逐步懂得化简减法的方法,进而掌握三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运算。
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耐心。
2.教学步骤1)复习带退位减法,强调退位的概念和过程。
2)引入不退位减法,学生口头解释。
3)通过简单例子的操作,让学生理解不退位减法的过程。
4)编写练习题,认真让孩子们进行练习,加深记忆增长技能。
3.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法操作方法。
2)懂得化简减法的方法,并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运算方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耐心。
4.教学难点1)怎样教会孩子们不退位减法,避免混乱。
2)培养孩子们化简减法的思维。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 加法的奥秘1.1 生活中的加法说到加法,大家一定不陌生。
比如你今天吃了一个苹果,明天再吃一个,这不就是加法嘛。
其实,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加在一起,看看总共有多少。
就像你在商店里买了三只玩具车,朋友又送你两只,你总共有几只呢?没错,是五只!是不是很简单?只要把这两个数加起来就行了。
1.2 加法的小窍门要是你觉得直接加数太麻烦,我们可以用一些小窍门来帮忙。
例如,把加法分成几个小步走。
假如你要计算238 + 129,你可以先加238和100,得到338,再加29,最后总数就是367。
这样的分步加法是不是有点像拼图,把大问题分成小块来解决呢?2. 减法的奇妙世界2.1 生活中的减法减法其实和加法有点像,只不过是把一个数从另一个数里“减”掉。
比如,你有五块巧克力,吃掉了两块,那你手里还剩下多少块?对了,是三块。
减法就是让你知道剩下的东西有多少。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比如,你买了一袋糖,吃了几颗,剩下的就是减法的结果。
2.2 减法的小技巧有时候,减法也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处理。
假设你要计算675 248,可以先从675减去200,得到475,然后再减去48,最后答案是427。
这样分步减法是不是让你觉得简单多了?就像做数学题时,把大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慢慢解决。
3. 如何更好地掌握加减法3.1 练习是关键掌握加减法,最重要的就是多练习。
可以试试用生活中的事物来练习,比如每次吃零食时,记得自己吃了多少,剩下多少。
还可以找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像是加减法的扑克牌游戏,让数学变得更有趣。
3.2 学会运用策略除了多做题,我们还可以学会一些策略来提高速度。
比如,学会用“找朋友”方法: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找一个更容易计算的数来帮助你计算。
比如,把7 + 6看作7 + 3 + 3,这样就更容易算了。
结语加法和减法就像数学世界的小小探险,只要我们多练习、多思考,就能在这片小世界里自由穿梭。
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加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加法一、学习目标:1、透彻理解万以内数的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2、能准确运用法则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
3、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了解估算和加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重点: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难点:两个数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三、考点分析:本讲内容在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一般以列竖式的方式进行考查,同时在各类题目的计算中它也是基础,所以要求每一位同学要熟练掌握本讲的内容。
1、笔算加法要注意:(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哪一位上的数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4)无论计算哪一位,如果有进位,则都要加上进位的数。
2、估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的范围。
方法应用题:例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 笔算万以内的加法,也要将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B. 一万是五位数,所以在1的后面写5个0.C. 两位数加两位数,它们的和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D.思路分析:1)题意分析:该例针对笔算加法的运算法则进行了考查,还给出实例让加法法则得以运用,熟记笔算法则是解这道题的关键。
2)解题思路:从笔算加法法则入手就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解答过程:A. 笔算加法无论是几位数,都得从个位算起,正确B. 1后面加五个0就是100000了,是一个六位数,错误C. 最小的两位数相加,如10+10=20,得数是两位数,最大的两位数相加,如99+99=198,得数是三位数,正确D. 个位满十,忘记向十位进1了,错误解题后的思考:笔算加法法则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我们用了列举实例及反证的方法解决上面的例题,当遇到我们判断不了的问题时,只要能找出一个相反的例子,就可以推翻已有结论。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核心素养(教案)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4.应用题:解决万以内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万以内加减法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使其能够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符号,形成数学表达的基本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万以内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万以内加减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万以内加减法的基本原理。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形式,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发展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学生需熟练掌握加法进位和减法退位的口算方法。
-笔算加减法:学生应熟悉笔算加减法的步骤,包括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加减、进位与退位处理等。
-估算能力的培养:学生需学会利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快速得到近似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第3招 巧算加减法

(2) 142+39+361+258 =(142+258)+(39+361)
=783+300 =1083
=400+400 =800
(3) 576-157+257-176 (4) 86+87+14+13
=(576-176)+(257-157) =(86+14)+(87+13)
=400+100 =500
(2) 347+102 =347+100+2 =449
(3) 784-297 =784-300+3 =487
102接近100,把102看作100来计算 比较简便,这样就少加了2,再加 上少加的2,就得到正确的结果。
297接近300,把297看作300来计算 比较简便,这样就多减了3,再加 上多减的3,就得到正确的结果。
(4) 985-501 =985-500-1 =484
501接近500,把501看作500 来计算比较简便,这样就少 减了1,再减去少减的1,就 得到正确的结果。
规范解答:
(1) 199+74 =200+74-1
=273 (3) 784-297
=784-300+3 =487
(2) 347+102 =347+100+2
=872
(3) 965-396 =965-400+4 =565+4 =569
(4) 876-403 =876-400-3
=476-3 =473
技 巧 2 补数凑整法
2.计算。 (1) 9+99+999+9999
=10+100+1000+10000-4
=11110-4 =11106
(2) 4999+399+299+19+9 =5000+400+300+20+10-5 =5730-5 =5725
=100+100 =200
万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上册数学

万以内的加减法三年级上册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主要着重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加法和减法知识,例如十以内的加减法、十以内的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等。
这些知识点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比如购物、计算零花钱等等。
如何让孩子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加减法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下面将从加减法的教学方法、习题训练和实际应用三个方面细致地分析如何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教授这些知识。
首先,在加减法的教学方法方面,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对十以内的加减法有深刻的理解。
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故事题材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此外,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从物品相加和相减开始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例如通过竹签、益智教具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增加趣味性,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加深对加减法的记忆。
其次,为了巩固加减法知识,必须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设计一些简单易懂的加减法题目,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的例子进行讲解和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掌握解题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思维能力较强的题目,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从而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
最后,加减法的实际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或日常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例如购物问题、零花钱的计算等等。
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氛围。
综上所述,三年级上册数学中加减法知识的教学需要结合适当的教学方法、大量的习题训练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这些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加他们对数学的自信心,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希望通过教师的精心指导,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顺利掌握加减法知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4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3招 巧算加减法

=784-300+3 =487
102接近100,把102看作100来计算 比较简便,这样就少加了2,再加 上少加的2,就得到正确的结果。
297接近300,把297看作300来计算 比较简便,这样就多减了3,再加 上多减的3,就得到正确的结果。
(4) 985-501 =985-500-1 =484
RJ 三年级上册
第3招 巧算加减法
学习第4单元后使用
经典例题
你能快速计算出下面各题的结果吗?
(1)199+74
199接近200,把199看作200
=200 -1 +74 =273
来计算比较简便,这样就多 加了1,再减去多加的1,就 得到正确的结果。
(2) 347+102 =347+100+2 =449
(3) 1110-9-99-999 =1110-10-100-1000+3 =3
(4) 7998+995+97+51 =8000+1000+100+51-2-5-3
=9151-10 =9141
技 巧 3 两个数凑整
3.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 783+125+175
(2) 142+39+361+258
(4) 876-403 =876-400-3
=476-3 =473
技 巧 2 补数凑整法
2.计算。 (1) 9+99+999+9999
=10+100+1000+10000-4
=11110-4 =11106
(2) 4999+399+299+19+9
=5000+400+300+20+10-5 =5730-5 =5725
501接近500,把501看作500 来计算比较简便,这样就少 减了1,再减去少减的1,就 得到正确的结果。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更多精彩内容请欣赏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
1、加法:
(1)能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3)能熟练完成两位数、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4)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逐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
2、减法:
(1)能从实际的情境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根据信息提出恰当的数学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估算的过程,并逐步学会合理、恰当的估算,能用估算的结果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笔算的算理和注意事项。
(4)能熟练完成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并能解决相
关的实际问题。
3、加减法的验算: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加减法验算方法的数学依据和意义,并熟练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并逐步养成对自己的计算进行验算的好习惯。
只要大家脚踏实地的复习、一定能够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希望为大家准备的三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万以内加减法计算技巧大全
“凑整”先计算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则先计算。
如:1+9=10,3+7=10,2+8=10,4+6=10,5+5=10。
又如:12+88=100,35+65=100,21+79=100,44+56=100,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79叫21的“补数”,44也叫56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例题1.计算下列等式:
① 53+55+47 ②23+39+61
解:①式=(53+47)+55
=155
②式=23+(39+61)
=23+100
=123
对于不能直接凑整的,可以把其中一个数进行拆分,再凑整。
例题2.计算下列等式:
① 87+15 ②54+79 ③65+18+27
解:①式=87+13+2
=(87+13)+2
=100+2
=102
②式=33+21+79
=33+(21+79)
=33+100
=133
③式=60+2+3+18+27
=60+(2+18)+(3+27)
=60+20+30
=110
对于没有直接凑整的数的,可以先凑整,最后再减去凑整的数。
例题3.计算:38+29+19
解:原式=(38+2)+(29+1)+(19+1)-4
=40+30+20-4
=90-4
=86
计算等差连续数(等差数列)的
和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2,4,6,8,10
3,6,9,12,15
4,8,12,16,20等等都是等差连续数.
1,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奇数时,它们的和等于中间数乘以个数。
例题4.①计算1+2+3+4+5+6+7+8+9
解:原式=5×9(中间数是5,共9个数)
=45
②计算1+3+5+7+9+11+13
解:原式=7×7(中间数是7,共7个数)
=49
③计算2+4+6+8+10
解:原式=6×5(中间数是6,共5个数)
=30
2,等差连续数的个数是偶数时,它们的和等于首数与末数之和乘以个数的一半。
例题5.①计算1+2+3+4+5+6+7+8+9+10
共10个数,个数的一半是5,首数是1,末数是10。
解:原式=(1+10)×5
=11×5
=55
②计算1+3+5+7+9+11+13+15
共8个数,个数的一半是4,首数是1,末数是15。
解:原式=(1+15)×4
=16×4
=64
③计算2+4+6+8+10+12
共6个数,个数的一半是3,首数是2,末数是12。
解:原式=(2+12)×3
=14×3
=42
基准数法
先观察各个加数的大小接近什么数字,再把每个加数先按接近的数字相加,然后再把少算的加上,把多算的减去。
例题6.①计算23+22+24+18+19+17
通过观察发现所有的加项比较接近20
解:原式=20×6+3+2+4-2-1-3
=120+9-6
=123
②计算103+102+101+99+98
所有加项比较接近100
解:原式=100×5+3+2+1-1-2
=500+3
=503
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
例题7.计算① 400-63-37
② 1000-90-80-10-20
解:①式= 400-(63+37)
=400-100
=300
②式=1000-(90+80+10+20)
=1000-200
=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题8.计算①4622-(622+149)
② 3456-359-356
解:①式=4622-622-149
=4000-149
=3851
②式=3456-356-359
=3100-359
=2841
3,利用“补数”先凑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题9.计算①505-397
②523-289
③358+997
④789-178-122-390
解:①式=500+5-400+3(把多减的 3再加上)
=108
②式=523-3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223+11
=234
③式=358+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355
④式=789-(178+122)-390
=789-300-400+10
=99
加减混合运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
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
例题10.计算下列等式
① 200-20-10-30
② 100-40+30
解:①式=200-(10+20+30)
=200-60
=140
②式=100-(40-30)
=100-10
=90
2,带符号“搬家”
例题11.计算 545+47-145+53
解:原式=545-145+47+53
=(545-145)+(47+53)
=400+100
=500
注意: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是这个数的符号,如+47,-145,+53。
而545前面虽然没有符号,应看作是+545。
3,两个数相同而符号相反的数可以直接“抵消”掉
例题12
计算18+2-18+4
解:原式=18-1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