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少年走五峰
贺龙四进水车坪

贺龙四进水车坪作者:铁笛来源:《红岩春秋》2024年第02期重庆黔江水车坪海拔1200余米的山顶广场边,挺立着一棵苍劲斑驳的皂角树,当地人称其为“红军树”。
清代至民国时期,这里是湘鄂川黔边地区有名的骡马市场,贺龙曾四次造访此处。
一进水车坪:湘西骡子客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九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城北洪家关的一户贫农家庭,祖籍湖北钟祥。
贺龙的曾祖父是武举人,祖父贺运宰是一名秀才。
乐善好施的贺运宰为修建洪家关玉泉河上一座便民桥而倾尽家产。
到父亲贺士道时,全家只能靠务农兼做裁缝谋生。
贺龙有三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家中人多收入少,经常吃不饱、穿不暖。
他不喜欢先生的死板说教,尤爱习武,只在族人办的私塾里读了五年书。
14岁时,他向大姐贺英、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匹花脚麻骡子,成为马帮中一个小骡子客,足迹遍及湘鄂川黔边各县。
桑植有句俗语:“想赚牲口钱,要跟牲口眠。
”少年贺龙个子不够高,上下货物时要站在板凳上才能完成。
为节省买草料的钱,同伴们休息时,贺龙牵着骡马去放牧,因而他一生懂马、爱马。
赶骡马时,贺龙结识了家住水车坪的同行贺兴瑞。
1914年秋天,贺龙一行六人在贺兴瑞的带领下,从湖北鹤峰县来到水车坪卖山货、买骡马,在客栈住了10天。
因意气相投,贺龙与长他四岁的客栈老板石琢之成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其间,一个云南来的马客牵来一匹烈马,将其拴在水车坪皂角树下,等待买主。
贺龙挤在人群前,看着神骏的马儿出了神。
马客见贺龙年轻,便开玩笑说:“要是你敢骑上它跑两个圈子,我这马白送你,分文不取。
”“说话算数不?”“当然算数。
不过丑话讲在前,多少会家子都不敢骑它,你要逞强,摔死可与我不相干。
”贺龙点点头,纵身跃上马背。
那马长嘶一声,忽而前蹄腾空,忽而后腿蹬踢,想把贺龙甩下来。
烈马狂奔,跑了几大圈,累得满身汗湿才喷着鼻息停下来。
贺龙抓着马鬃,人像贴在马背上一样,坐得稳稳的。
围观的人齐声喝彩,马客只好把马送给贺龙。
红渔杜鹃红艳艳

散文· 35 ·红渔杜鹃红艳艳邓俊松我的家乡五峰地处鄂西南,属湖北湖南交汇之处,全境皆为山地,高山耸峙,群峰逶迤,生长着数不清的杜鹃树,山里人叫它映山红。
每到春夏时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迎风绽放,红的、紫的、白的,把群山装点得缤纷绚烂。
最招人爱怜的当属红杜鹃,其色彩艳丽夺目,如霞似锦,撼人心魄,因为,她是烈士鲜血染红的。
作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五峰、鹤峰是贺龙早年频繁活动的地方,这里至今仍保留有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红二军团指挥部旧址、红三军独立团标语墙等一大批革命遗址遗迹。
苏区广大人民群众对贺龙有很深厚的感情,他们坚定地跟着贺龙闹革命,谋求翻身得解放,以致当地新生儿出生后都以请贺龙吃酒取名认干亲为荣。
歌谣唱道:“红军领袖是贺龙,他的人马住两峰(五峰、鹤峰),打富济贫为工农,红军一来处处红。
”“革命火种传五峰,八方百姓来会拢,前呼后拥争参军,一心一意跟贺龙。
”红渔坪是五峰的一个小山村,地处群山腹地,山势险要,物产丰饶,民风骁勇。
“红渔”之名源于一个古老传说。
据传高山上一口天堰天生红白两条神鱼,有一年山洪暴发,洪水冲破天堰,白色神鱼落于山下的黑坑子,红色神鱼飞跃到对面的坪坝上,于是有了白鱼坪、红鱼坪的地名,后来演变为今天的白溢坪、红渔坪。
土地革命时期,红渔坪是湘鄂边苏区最重要的根据地之一。
1926年,中共鄂西特委派特派员来五峰、长阳一带宣传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力量。
当时正在长阳高小读书的红渔坪人汪沛然、蹇玉文和同学黄超群(后任红六军第一师师长)等一起,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汪沛然回到红渔坪,一面教书谋生,一面着手发动群众,秘密成立了中共红渔坪党支部并任党支部书记。
1928年,贺龙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先后转战于湖南桑植、石门和湖北五峰、长阳等地。
汪沛然闻讯立刻带领30多人追随贺龙投身武装斗争,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一团副团长,随后,跟着红四军转战于恩施、监利、洪湖、鹤峰和五峰湾潭等地。
贺龙与洪湖革命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 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 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 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 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 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 “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贺龙与洪湖革命
暨悼念贺大元帅逝世四十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贺龙生平
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中国 湖南 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 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 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 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美 丽 的 洪 湖
一下洪湖
1月18日,贺龙等人的船到达洪湖边的新堤镇。镇上驻军是湖南部队 李觉的师,周围也驻满了敌军,戒备森严。贺龙派人了解敌情,知道观 音洲只有敌人的一支团防队伍,十几个人、十条枪。贺龙对周逸群说: “把枪搞来如何?”周逸群感到不大容易。贺龙朝周逸群笑着说:“我 当面向他们借枪,你们就动手提。” 船靠了岸,贺龙、周逸群等人大摇大摆地朝观音洲团防队部走去。 团防队长见贺龙他们身上的打扮,以为是大官来视察,急忙吹哨紧急集 合,十几个团防队员列队欢迎。 贺龙走到团防队长面前,摘下墨镜,劈头就说:“认得吗?我是贺龙, 特来借你的枪!” 团防队长一听到“贺龙”这个名字,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瘫倒在 地上,只顾求饶。 这时,一个团防队员企图开枪,被卢冬生一枪打倒,随贺龙来的其他 几个人趁机一拥而上,将团防队员手中的六支汉阳造步枪、四支驳壳枪 夺到手中。 贺龙等一行人兴致勃勃地回到船上,继续他们的行程。1月19日,他 们就在离洪湖不远的反嘴镇登陆了。他们一一向船工、水手挥手告别, 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洪湖。
湘西名人-贺龙

涅槃-南昌起义
• 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 命军第二十军军长。他不断追求真理, 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
变为信仰共产主义。
•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 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 “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 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 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 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 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 入中国共产党。
两把菜刀闹革命
• 1916年,他以两把菜 刀闹革命,夺取了反 动派的武器,组织起 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 的旧社会,屡遭失败, 几经起落,在贺龙的 坚强领导下,逐渐发 展壮大,在讨袁护国 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 功。
成长时期1924-1927
• 1926年率部参加北伐战争。积极拥 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 打倒军阀的旗帜。任国民革命军第 九军一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已 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 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 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 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 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余威-解放战争
• 解放战争开始后,贺龙奉命协助彭德怀 组织指挥西北战场部队,并主持后方根 据地的建设,负责陕甘宁和晋绥的财经 工作。他积极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土地 改革,集中边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支
援前线部队作战,为西北解放战争的胜
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与邓小平、刘伯承一起领导了清剿土匪, 恢复生产,建设边疆,以及改造起义投 诚的原国民党部队等工作,为和平解放 西藏,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
贺龙同志彻底平反的决定”。决定中充分肯定了贺
贺龙二三事找出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事迹及特点

贺龙二三事找出这位传奇人物的传奇事迹及特点一、贺龙名字的由来贺龙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子,又名贺振家。
1916年9月,贺龙走访中华革命党人林德轩,林德轩对年轻的贺龙很赏识,对他说:“你贺云卿有云,云从龙,改名叫贺龙嘛!”,这个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从此贺文常改名贺龙。
二、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1917年12月贺龙的部队(湘西护法军游击队)被湘西护法军总司令张溶川吞并,并关押7天后释放,但他不气馁,决心与父亲贺士道一起重新拉队伍。
于是他决定离开常德回乡组织队伍,在他走到桃源县和慈利县交界的两水井时,碰见一个满头大汗的小伙子,向贺龙打听去桑植洪家关怎么走。
贺龙问他到洪家关干什么,小伙子说:“我爷爷让我投奔贺龙,说贺龙很仗义,跟贺龙走,他才放心。
”贺龙问:“你爷爷是哪位?”,小伙子说:“就是和贺龙一起在泥沙镇夺枪的吴佩卿,我是他侄孙吴玉霖”。
贺龙笑了:“我就是贺龙”,小伙子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就是贺龙,突然双膝跪倒,惊喜若狂地说:“贺叔祖,受孙儿一拜!”贺龙急忙把他搀扶起来笑着说:“不要攀辈分,我们年纪差不多,我就叫你老弟吧!你找我打算干什么?”吴玉霖说:“跟你杀富济贫”,贺龙摇摇头说:“杀富济贫还不够,要打出一个让贫苦人都有活路的天下”。
吴玉霖高兴地揭开衣襟露出两把磨得锃亮的菜刀说:“我没得枪,只有两把菜刀,专砍贪官恶霸脑壳”。
贺龙抽出菜刀看看,称赞他说:“菜刀也是武器,我也没得枪,见面分一半,一人一把菜刀如何”,吴玉霖笑着点头,跟贺龙一道走了。
走着走着,贺龙发现从常德方向走来了一些人,这些人护卫着一乘4人抬的轿子,趾高气扬地朝慈利方向走去。
轿前几个兵开道,轿后两个兵压阵,后面两个兵越走越慢和轿子拉大了距离。
这两个兵背的两支汉阳造步枪引起了贺龙的兴趣,他和吴玉霖商量了几句,跟牢了这两个掉队的护兵,走到一个连三弯的小路上,两人猛扑过去,抡起菜刀,结果了护兵,夺得两支枪,飞快离去。
此后,靠着这两支枪,贺龙召集18个伙伴,又加入反袁的护法军,经过两个月的战斗发展到了100多人,后来任援鄂军第一路军游击司令。
贺龙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的生死之交

贺龙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的生死之交作者:文俊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07期在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导人中,贺龙是一位传奇人物。
民主革命时期,贺龙3次进入四川省彭水县(今重庆市彭水县),并在带领红三军征战川东南(今渝东南)的过程中与彭水袍哥龚渭清结下了感人肺腑的生死情谊。
他们之间的传奇故事,在重庆民间广为流传。
初次相识贺龙14岁时,为了挣钱养家糊口,向大姐贺英和大姐夫谷绩廷借了一匹花脚麻骡子,跟着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的几位亲友赶马帮,往来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边界地区,驮运盐巴、土产、药材,贩卖骡马。
当骡子客,靠赶马帮讨生活是当地穷苦农民谋生的一条苦路。
贺龙正当年少,所吃的苦自然比别人更多。
赶骡马运货,要向沿途数不清的官府税卡交钱赔笑,被奸商敲诈剥削,受形形色色的贪官污吏和把头土匪的明抢暗夺、刁难勒索。
见此情形,性格刚烈的贺龙时常挺身而出,仗义敢言,深得同行们的钦佩,大家都愿意和他交朋友,搭伙同行。
1911年春,贺龙一行四五个骡子客,到彭水县郁山镇贩运盐巴。
当时郁山盛产井盐,但由于熬制盐巴的设备、工艺均落后,以致产量不高,盐巴常常供不应求。
一些盐商趁机囤积居奇,抬高盐价,贺龙与同行的几位骡子客等了几天也没买上盐巴。
一天,贺龙等人正在为买盐的事情发愁,一个名叫曾三的人自称郁山盐厂老板是他的亲戚,可以帮他们买到便宜的盐巴。
第二天,曾三带领贺龙等人来到一家盐店,贺龙发现价格比市场上的还高一成,便说不买他介绍的盐。
曾三却不情愿,不让骡子客们离开,说不买可以,得给10块大洋的佣金。
生意并未成交,何谈佣金,贺龙一行夺路就走。
刚走上大街,曾三就带着四五个彪形大汉追了上来,将他们团团围住。
贺龙天性强悍,加上从小跟祖父和父亲练就一身功夫,只三拳两脚便将曾三打翻在地。
几个打手仗着人多,一起向贺龙扑来。
贺龙毕竟只有十四五岁,渐渐寡不敌众。
正在危急之际,突然听到一声“住手”。
一个头戴瓜皮帽,身着长袍,外套黑绸马褂,看上去仪表堂堂的年轻人走了过来。
贺龙在房县及其题词

贺龙在房县及其题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
军事家。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
1896年3月22日生于湖南桑植洪家关。
因家境贫寒,自幼务农,后与人结伴运盐谋生。
性格豪放仗义,痛恨社会黑暗,富于反抗精神。
1914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
1916年1月参与领导湘西暴动,发动群众攻打石门县城。
3月率领乡邻21人捣毁芭茅溪盐局,缴枪12支。
随即,组织桑植讨袁护国民军并任总指挥,后任湘西护国军左翼第1梯团第2营营长。
失败后前往长沙,改名贺龙。
1917年9月回乡组织农民武装,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战争,任湘西护法援鄂军民军第1路游击司令。
12月因受上级猜忌被解除武装。
返乡途中在石门、慈利交界的两水井,与吴玉霖用两把菜刀袭击慈利县长卫兵,夺枪两支,重新拉起队伍。
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
1918年起任湘西护法军第1营营长、湘西靖国军第3梯团梯团长、湘西巡防军第2支队司令等职。
1920年驻防桃源期间与进步人士交往,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2年随援川军入川,同依附北洋政府的四川军阀部队作战,任川东边防军警备旅旅长,负责长江防务。
1923 年9月亲率部下在涪陵截获为吴佩孚运送军火的日本轮船“宜阳丸”。
11月被孙中山委任为四川“讨贼军”第1混成旅旅长。
后因“讨贼军”内部分裂,作战失败,这使他对孙中山依靠地方军阀进行革命能否成功产生了疑虑。
1924年秋以滇川黔建国联军先遣队名义率部回湘,12月攻占澧州。
1925年3月任建国川军第1师中将师长,4月任澧州镇守使。
1926年7月率部加入国民革命军,任第8军第6师师长兼湘西镇守使。
8月改任第9军第1师师长,通电参加北伐,并欢迎由共产党员周逸群率领的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左翼宣传队留在一师工作。
9月在所部开办政治讲习所,建立政治机关,并任命周逸群为政治部主任。
与此同时,率部攻入湖北,激战黄金口、斗湖堤,连克松滋、沙市、宜昌。
1927年2月任直属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的独立第15师师长。
勇攀高峰贺龙与新中国登山运动

历立殄砌《党史博览)2011年第9期勇攀高峰:贺龙与新中国登山运动。
霞飞中国的登山运动在世界上已经占有一定地位。
历发展起来的运动项目,接着就扩大到体育运动的一切史不会忘记,是贺龙为新中国的登山运动奠定了基础。
项目。
这样。
登山运动并没有排上急切发展的位置。
但是,贺龙等国家体委领导并没有忽视这项运动。
而是一毛泽东:中国人就是要勇攀高峰直想着在适当时机将这项运动发展起来。
登山运动虽说在世界上早已出现。
但却受到许多条在国家暂时没有条件集中搞登山运动训练的情件限制。
登山运动讲究的是向最高山峰进军。
山峰的高况下,贺龙等国家体委领导抓登山运动的方针是:先度和登山的难度决定运动水平。
同时,-I:g需要一定的登在全国物色有登山运动专长的人,由政府给予支持,山物资和技术条件。
一个国家,要发展登山运动,首先就使他们能够坚持发展这项运动。
并且扩大参加登山运需要有达到相当高度的山峰以供登山运动员攀登。
中国动的队伍。
但因条件的制约,国家还没有成立登山运是登山条件最好的国家。
世界上共有14座海拔8000米以动队。
上的山峰。
有9座在中国境内。
在中国境内的Ja-茎9座山峰上世纪50年代。
中苏之间体育交流频繁.苏联搞一中.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些体育活动时,也会通报中国方面,邀请中国派人参观新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一开始。
是从或者参加。
1955年,苏联登山运动员要攀登本国境内的一些基本运动项目抓起,同时集中发展一些能够很快扎埃莱山海拔6773米的团结峰和海拔6780米的十月峰。
苏联方面向中国通报了这一情况,并向中国方面征询意见,问中国可否派运动员参加。
这一情况汇报到贺龙那里,贺龙十分坚定地表示:中国要派运动员参加。
国家体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商量后.决定由尚未组建成队的登山运动员许竞、师秀、杨德源、周正四人,组成临时登山运动队,到苏联参加这项活动。
当时,无论是贺龙,还是国家体委。
派这支临时组成的登山队去苏联参加登山运动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龙少年走五峰贺龙元帅从1928年到1935年间,先后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和红二军团、红三军10余次转战五峰。
贺龙称“五峰是他的熟码头”,确实如此,贺龙从1909年他13岁起就经常到湖北五峰县的湾潭、红渔坪、渔洋关、仁和坪等地做事、做生意。
他的趣闻轶事在五峰至今流传不息。
下面我就跟大家讲几个他少年时代在五峰发生的故事。
“我们穷人也是人”1910年,贺龙十三、四岁,跟随同村长辈钟擀匠(旧时制作鞭炮的艺人)在五峰湾潭有名的财主柳美山家制作鞭炮。
柳家少爷柳南甫十四、五岁,身穿长袍马褂。
一天,他手拿酥心棍子糖(用苞谷熬制加工而成)对贺龙说:“这种糖才甜喏,你想不想吃呀?”随即将一根糖递到贺龙面前。
贺龙正犹豫,柳南甫很快把糖收了回去说:“把糖给你这个叫花子吃,还不如喂狗!”贺龙要揍他,被钟擀匠制止。
柳南甫见贺龙不理他,又缠着钟擀匠要鞭炮玩。
钟说还没做好,柳硬拿了几个,见放不响,就大吵大闹说:“你骗人,这爆竹不响。
”接着用脚踢钟擀匠,骂道:“你这个老叫花子,只会统饭不会做事,我要你学狗叫!”贺龙一旁气得青筋直暴,吼道:“我叫你横!”上去一巴掌把柳南甫手里的糖打落在地,又一脚把柳绊倒,说:“告诉你,我们穷人也是人!”柳南甫见一个穷小子打他,哪里肯依,爬起来揪到贺龙又打又咬。
贺龙也不认输,愤然举拳还击。
钟擀匠和柳美山费了好大劲才把他们分开。
老实怕事的钟擀匠要贺龙向柳家父子认错,贺龙说:“该认错的是他们!”赌气一个人回了桑植。
“见人有难不帮不是男子汉”同年5月,贺龙来到五峰红渔坪,托远房四叔贺士梅找事做。
贺士梅说:“我给你一头骡子,你就学赶骡子吧!”贺龙说:“我在家跟别人赶过骡子,只是没有单独跑过。
”贺士梅就给他找了几个骡伙计,帮人贩运茶叶。
贺龙做事认真卖力,样样不比大人差。
一季茶叶运下来攒了点钱,他打算攒钱买匹马。
一天,他与伙伴从五峰城返回,在宋家河看见一位老人躺在地上只叫唤。
原来老人摔伤了腿,不能行走。
老人家住茅坪,离这里有30多里路,他孙子急得只哭。
贺龙说:“我用骡子送你回去。
”伙伴们说:“天快黑了,明天还要跑宜都,你赶不回来误了事老板要怪的。
”贺龙说:“不要紧,我连夜赶回来。
”半夜时分,贺龙浑身泥水,闷声不响地回来了。
伙伴们问他:“怎么了,骡子呢?”贺龙说:“天黑下雨路滑,摔死了!”伙伴们同情地埋怨他:“你就爱管闲事,他还有孙子照护,走不得就在附近讨歇(住宿)嘛!”“那老头儿也太倔了,我们说带他来红渔坪治伤,又不要他出饭钱药钱,他硬要回去,搞得你人吃亏不说,骡子也摔死哒,看你回去怎么向你四叔交代!”贺龙说:“你们的好意我心领,可他遭难,我不帮,他就要受更多的苦。
见难不帮算什么男子汉!”伙伴们说:“对,见人有难不帮不是男子汉。
现在云卿伢子的骡子死哒,我们凑点钱帮他赔!”贺龙说:“你们都有老有小,挣点钱也不容易。
我自有办法。
”贺龙向四叔说明了原由,拿出自己积攒的钱,说:“这是我赔骡子的钱,还差的,等我挣了再还。
”贺士梅说:“你解人所危,帮人所难,乃大丈夫之所为,我怎么会要你赔钱呢!”贺龙说:“你不要钱,我就不叫你四叔了!”贺士梅笑道:“叫不叫四叔,我不在乎,来,吃了饭再说。
”贺龙说:“不吃!我这就回桑植,再也不来你家了!”贺士梅知道贺龙的个性,说:“好,我收一半,还有一半留给你。
”见贺龙还是不依,又说:“是给你爹的。
我好多年没回去看他,心里真想他。
算我请你帮忙了。
”贺龙这才依了。
“为大家吃亏淘力不算啥”同柳南甫打架后不到一年,贺龙到湾潭贩桐油。
别看才十四、五岁,他已是一个小马帮的头儿了。
这次他又来到柳家。
柳家父子看他是条汉子,便以礼相待。
饭后,贺龙在稻场边散步,见柳家长工用锄头挖水田,以为柳家留着牛不用,故意刁难长工,转身进屋质问柳美山。
柳说:“我家耕水田的一头老黄牛死了,另外几条黄牯牛见水就乱蹦乱跳,死命的不下水。
这几天别人的牛正忙,也是没得法呀,要赶季节。
”贺龙说:“黄牛不下水就用水牛嘛,耕水田本来就该用水牛。
”柳美山说:“哎哟,你只说的,我们这一方都没得水牛。
是听说水牛耕水田比黄牛好,本想买,只是还没来得及去。
再说买水牛我也不里手。
”贺龙拍胸说:“这事我包了!”不久,他先后贩来4 条水牛原价卖给柳美山等人,还细致的向买主介绍水牛的生活习性和喂养繁殖方法。
柳美山感激不尽,备下酒饭和几挑桐油,说:“贺老板吃亏淘力,为我们湾潭人做了件大好事。
种田的人没什么好东西,这几挑桐油是大家凑的,送给贺老板略表谢意。
”贺龙说:“不敢当,只要我做的事对大家有好处,我吃点亏淘点力不算啥!”坚持按价付了款才将桐油运走。
“伙计的事就是我的事”1911年夏天,贺龙和几个伙计赶着骡马贩茶来到渔洋关,住在张家客栈。
一天,一位姓韦的骡伙计叼着烟袋上驮,不小心将烟火掉落在马背上,马受到惊吓,一声长啸,撒蹄冲出院门,向街口狂奔而去。
正巧,一位老人捧着一包东西从一家铺子出门,被马撞倒,手中的东西抛了一地。
老人顾不得被摔伤的腿,忙着收拾地上的东西。
突然,老人大叫起来:“我的戒指,我的金戒指!”韦伙计急急忙忙赶来,嘴里“吁吁”吆喝不停。
老人断定他是那马的主人,一把揪住韦伙计说:“你赔我戒指!”韦伙计急了:“什么戒指,你放手!马跑了你赔我的马!”老人说:“你的马撞伤了我,还踩坏了我的金戒指,我要你赔!”一个揪住不放,一个急于脱身,一个说赔我的马,一个说赔我的金戒指,争吵不休。
随着一阵马蹄声,贺龙骑着马飞奔而来,随即一声清脆的口哨,他骑的马昂首一声长长的嘶叫,远处的马立即停止奔跑,继而回首飞驰而来。
老人揪住韦说:“你的马回来哒,我的戒指复不了原,你赔我金戒指!”贺龙见二人又吵了起来,一打听,知道这位老人姓邓,他女儿三天后出嫁,这包首饰是他请杂货铺老板从汉口买回来送给女儿的嫁妆。
现在戒指被马踩坏了,重做,本地没有会这门手艺的人,再买,赶不上他女儿的婚期,难怪老人着急。
贺龙说:“先借一对用,以后再买一对还人家。
”老人说:“这么贵重的东西,谁肯借。
再说,为了给女儿办嫁妆,我的积蓄花光了,哪里还有钱再买!”贺龙:“你说谁家有?”老人说:“有的倒不少,但和这对成色样式差不多的,只有张记客栈老板娘有一对。
”贺龙一听,立即回客栈,向老板娘借金戒指。
老板娘说:“戒指又不是你弄坏的,你赔什么?”贺龙说:“韦家哥是我一路的伙计,他的事就是我的事。
”老板娘说:“看不出你小小年纪,这么讲义气!好,借给你,你发财后还我。
”贺龙说:“不出半年,我一定原样还你。
”果然不到半年,贺龙来到渔洋关,将一对铮亮的金戒指送到老板娘面前。
张老板连声赞道:“贺老弟如此信义可敬可佩!”“靠力气吃饭的人更应相救”1912年,贺龙谋生来到五峰渔洋关,住在尹家栈房。
栈房老板尹道和,40来岁,擅长木雕、驾船、放排(一种水上运输木材的方法),为人耿直厚道,常常给一时为难的过往客人免费提供铺睡和茶饭。
“多门手艺多碗饭,多个朋友路更宽,”贺龙见他可靠,便跟他交朋友学放排。
贺龙当时才16岁,个儿不高,但身板结实,胆子大,吃得苦,悟性好,很快就能单独下河放排。
一次,贺龙和尹道和一路十几个伙计各驾一排,从渔洋关洋古潭码头启程,顺流而下前往宜都。
出发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天突降大雨,河水暴涨,伙计们顿时紧张起来。
前面大沟口黑潭有一回水窝,无风无雨不涨水时都要十分小心,何况今日!木排在咆哮翻滚的急流中像一片树叶被抛上抛下,又像脱缰的野马飞驰狂奔而去。
很快那回水窝就出现在眼前。
巨大的旋流形成一个直径约两丈、深约五尺的旋窝。
不用说,木排只要一挨上这旋流就会被卷进去,排毁人亡,粉身碎骨。
贺龙眼尖手快,紧握撑篙,左一点,右一划,巧妙地躲过了旋窝。
突然“轰隆”一声巨响,后面尹道和的木排被急流冲撞在一块巨石上,排散了,人落水了。
尹道和抱着一根木料眼看就要被卷入旋窝。
贺龙一见,忙将撑篙一划,木排一个急转弯擦着旋窝倏然飞过。
与此同时,贺龙飞快地扬起撑篙一晃,篙头的铁钩便牢牢钉住尹道和紧紧搂着的那根木料,将尹道和救上了木排。
事后,尹道和凑了十块大洋感谢贺龙的救命之恩。
贺龙好歹不收,说:“大丈夫岂有见死不救之理,何况你我都是靠力气吃饭的人,更应相救。
我知道你这钱是借来的,还是还给人家吧!”尹道和感激之情无以言表,就亲手雕刻了一块长五尺、宽两尺的镂花匾,上刻“道高无疑”四个大字,送给贺龙,说:“你舍身救人不图报,乃高尚之士,危急之时不慌张乃大将之才,将来必成大器!”贺龙说:“你高抬我了。
这匾吗,不收负了你的心意,这样吧,这块匾我收下但我要把它送给你,你的手艺,你的为人有口皆碑,受此匾当之无愧!”尹道和正要推辞,贺龙说:“你不收,我扛回湖南可就淘力罗!”尹道和只好收下了。
为了这块匾,尹道和挨过皮鞭、刺刀,吃过枪子儿。
新中国成立后,这块匾被送到县博物馆,成了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
“见不得仗势欺人的人”1913年的一天,贺龙贩盐住在湾潭卓记客栈。
当晚,一伙难兵(打了败仗退下来的兵)在店里赌钱,输赢大了就打架,把客房里的家具打烂了。
老板卓友达劝说了几句,输家就将火气朝卓友达发泄,边骂边发狂的砸东西。
贺龙气愤地说:“你们自伙子结仇自己解,骂人家老板砸客栈的东西是何道理?”那伙难兵见有人干涉,越发撒起野来。
一个瘦猴样的难兵骂骂咧咧地说:“耶,老子在前方为你们流血卖命,今日打烂了几把椅子还来管,你是哪里来的狗秧子!”贺龙说:“你们才是狗秧子!我是桑植来的骡客,大名贺云卿。
我最见不得你们这些仗势欺人、行凶作恶的人。
马上赔人家钱!要不路见不平,我们旁人来铲了!”瘦猴难兵说:“耶,这狗秧子口气还不小呐,弟兄们,给我上!”难兵们喳喳哇哇地说:“对,咱们看谁铲谁!”“老子们上火线倒霉光吃败仗,下火线还受气,今日玩他两下解解闷!”说着,五、六个难兵一哄而上。
贺龙不退不让,不慌不忙,左一腿右一脚,上一拳下一掌,几下就把他们放倒了。
难兵们哼哼唧唧,乖乖地付了赔款。
故事编写:覃先明素材来源:五峰苏区史料、本人采访(首次发表于《宜昌党史》1996年第二期;2914年收录于《五峰革命故事选集.绣龙被的秘密》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