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元帅贺龙
贺龙

人物生平
贺龙任四川陆军暂编第9混成旅旅长时留影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 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 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 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 建的武装斗争。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 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 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
人物著作
他的主要著作已收入《贺龙军事文选》。
大事年表
贺龙画像 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贺龙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几年书。 在家乡艰苦地渡过了当佃户、赶骡马(跟随马帮贩运盐、桐油和药材)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参考资料 1 贺龙 .人民网[引用日期2019-05-15] 2 党史上的今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引用 日期2021-05-08] 3 纪念贺龙逝世45周年--党史频道--人民网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6-10] 4 1969年6月9日, 开国元帅贺龙逝世 - 中国军网 .中国军网[引用日期2021-06-10] 5 贺 龙--资料中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 网[引用日期2021-06-10] 6 贺龙大事年表 (1973年――1982年)--专题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1-06-10]
贺龙与洪湖革命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又称“湘鄂西苏区”。在湖南、湖北两省西部边界地区。1928年初, 贺龙、周逸群到湘鄂西,领导土地革命,先后开辟了湘鄂边和洪湖两 个革命根据地。1930年,红二军团成立,湘鄂边和洪湖两个根据地联 成一片,发展成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不久,成立了中共湘鄂西特委 和湘鄂西联县政府。红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三万余人。1932年秋,由 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 “围剿”,退出洪湖革命根据地。
贺龙与洪湖革命
暨悼念贺大元帅逝世四十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帅贺龙生平
1896年3月22日—1969年6月9日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中国 湖南 桑植县人,有白族血统。 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 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 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美 丽 的 洪 湖
一下洪湖
1月18日,贺龙等人的船到达洪湖边的新堤镇。镇上驻军是湖南部队 李觉的师,周围也驻满了敌军,戒备森严。贺龙派人了解敌情,知道观 音洲只有敌人的一支团防队伍,十几个人、十条枪。贺龙对周逸群说: “把枪搞来如何?”周逸群感到不大容易。贺龙朝周逸群笑着说:“我 当面向他们借枪,你们就动手提。” 船靠了岸,贺龙、周逸群等人大摇大摆地朝观音洲团防队部走去。 团防队长见贺龙他们身上的打扮,以为是大官来视察,急忙吹哨紧急集 合,十几个团防队员列队欢迎。 贺龙走到团防队长面前,摘下墨镜,劈头就说:“认得吗?我是贺龙, 特来借你的枪!” 团防队长一听到“贺龙”这个名字,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瘫倒在 地上,只顾求饶。 这时,一个团防队员企图开枪,被卢冬生一枪打倒,随贺龙来的其他 几个人趁机一拥而上,将团防队员手中的六支汉阳造步枪、四支驳壳枪 夺到手中。 贺龙等一行人兴致勃勃地回到船上,继续他们的行程。1月19日,他 们就在离洪湖不远的反嘴镇登陆了。他们一一向船工、水手挥手告别, 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洪湖。
湘西名人-贺龙综述

尽瘁,死而后已。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党的
纪律,自觉维护党的统一和团结。他对敌人恨,对人民爱,对无产阶 级革命事业忠心耿耿。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大
公无私,刚直不阿,言行一致,光明磊落,平易近人,豁达大度,爱
护战士,关心群众。他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品德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 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
正规化建设。
落幕-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 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 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
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
•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贺龙含冤而死后,毛 泽东曾说过:“我看贺龙搞错了,我要负责”。毛 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曾多次指示为贺龙平反。 1974年9月29日中央发了《关于为贺龙同志恢复名 誉的通知》。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为
掌权1927-1937
• 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中共湘鄂西前敌委员会书记, 红二军团总指挥兼红二军军 长,红三军军长,红二、六 军团总指挥兼湘鄂川黔省革 命委员会主席和湘鄂川黔军 区司令员,红二方面军总指 挥。
炼狱-长征
• 1935年率部长征。1934年10月,率部重 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 面军突围长征。1935年2月至8月,他和任 弼时指挥红二、六军团反“围剿”,连获 大捷,粉碎了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剿”, 开辟了湘鄂川黔边革命根据地。1935年11 月,贺龙、任弼时领导红二、六军团开始 长征。他们突破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围追堵 截,转战湘鄂川黔滇康青甘。1936年7月,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在甘孜 组成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与朱德、 刘伯承、任弼时、关向应等对张国焘分裂 党、分裂红军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维护了党的团结,促进了红军三大主力胜 利会师。
贺龙简历-贺龙简历

贺龙简历-贺龙简历贺龙是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和创始人之一。
出生于1896年的贺龙凭借着两把菜刀开始革命,在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中多次取得胜利,1927年贺龙率部南昌起义,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龙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下面一起来看看贺龙的简历及子女情况中文名:贺龙别名:原名贺文常,字云卿籍贯:湖南桑植县人出生地: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性别:男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96年3月22日去世年月:1969年6月9日职业:革命家、军事家政党:中国共产党贺龙,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贺龙湖南桑植人。
1896年3月22日生。
原名文常,字云卿。
自幼家境贫寒,只读过几年私塾,少时喜爱游泳和习拳练武。
辛亥革命后,贺龙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倾向革命。
1914年,贺龙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从此投身革命事业。
贺龙简历1915年冬,贺龙参加了反袁护国活动,并攻打了石门县泥沙团防局,缴枪60多支。
1916年冬,年仅19岁的贺龙组织20多个青年农民攻打芭茅溪盐局。
他们手持菜刀,一夜急行90多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进芭茅溪盐局,处决了盐局局长,缴枪12支,烧毁盐局全部账目单据,没收盐巴,分给穷苦百姓。
接着,在他的家乡桑植洪家关打出县讨袁护国军旗帜,任民军总指挥。
后来,贺龙召开群众大会,宣布起义,发表讨袁声明,成立湘西护国军独立营,贺龙任独立营营长。
随之占领县城,开仓分粮。
贺龙简历以后又相继攻占慈利、石门、大庸、沅陵,进驻辰州,在湘鄂川黔边界打富济贫。
为控制贺龙这支农民武装,湖南督军谭延闿委任他为督军署咨议,贺龙因此在长沙呆了两年。
民族英雄贺龙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与组织者

民族英雄贺龙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与组织者贺龙,原名贺子龙,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也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与组织者。
他在军事战略、政治指导以及人民的心灵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贺龙的早年经历贺龙于1888年出生在湖南省新宁县一个农民家庭。
在他的童年时期,他目睹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压迫,这种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对社会不公的认识和对改革的渴望。
青年时期,贺龙曾就读于黔阳县立初级师范学校。
后来,他积极参与了反对封建统治的运动,并成为当地的秘密组织中的一员。
这一时期的经历,使他更加明确了他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使命。
二、贺龙与中国革命贺龙于192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他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和第一次国共内战,并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在红军长征中,贺龙担任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他领导部队不断抵御敌人的围剿,并保持了红军的战斗力。
他的英勇和坚定为红军赢得了许多胜利,并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贺龙与人民军队的创建与组织贺龙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建者与组织者。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的创始成员之一,他为军队的建设和组织做出了巨大贡献。
贺龙非常重视军事训练和纪律建设,他注重战斗的技术教育和军事理论的研究。
他坚持战士和指挥员的一体化训练,使人民军队的战斗力逐渐提高。
同时,贺龙非常重视士兵的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他积极组织军队的文化和学习活动,提高了士兵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增强了战士们的战斗信心。
四、贺龙的影响与贡献贺龙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上,更体现在他塑造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面貌。
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军事原则,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与士兵们同甘共苦,让人民军队的每个战士都感受到了共产党的关怀和军队的温暖。
贺龙还积极开展党群关系和部队正规化建设,在军队内部建立了良好的纪律和作风。
他通过艰苦的斗争和涤荡,确保了人民军队的团结和战斗力。
中国十大元帅贺龙

中国十大元帅贺龙贺龙(1896年-1959年),原名宝琛,字宝奇,湖南湘乡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领导者,被尊称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本文将从贺龙的早年经历、军事才能、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贡献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等方面,来探究贺龙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贺龙在中国革命的最早阶段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领导才能。
年仅13岁时,他就以杰出的武艺脱颖而出,受到当地武术名师的赞赏。
他在湖南参加了辛亥革命,之后进入黄埔军校接受军事训练。
在那里,贺龙积极参与革命斗争,深受孙中山的关注和赞扬。
贺龙毕业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参谋长。
他积极参与了北伐战争,多次与敌人作战并且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贺龙在战场上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军事才能,被誉为“铁军贺龙”。
在这个阶段,贺龙确定了自己的陆战战略思想,提出要充分利用地形优势,采取灵活的战术,瓦解和消灭敌人的战斗力。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贺龙积极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
他在红军中担任重要职务,并于1934年参与了长征。
在长征过程中,贺龙具有很高的组织能力和坚定的意志,对红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后,他在抗日战争中继续领导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胜利。
贺龙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领导人民解放军在陕北战役中对敌人进行了有效的打击,使国共两党达成了重要的军事合作。
贺龙还组织了解放军的游击战争,有效地瓦解了敌军的战斗力,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赢得了广大将士和人民的敬仰,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代表。
贺龙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
他在解放区建设和农村革命中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积极推动土地改革,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他还提出了“军民一家亲”的观念,倡导军队与人民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贺龙对农村革命的贡献和思想影响被后人广泛认可,并成为中国军队和农民的楷模。
总结而言,贺龙是中国革命的杰出领导者之一。
他的早年经历、军事才能以及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贺龙:从群众中走出来的元帅

贺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杰出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他一生追求真理,把毕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战争年代,贺龙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百折不挠;和平时期,他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贺龙平易近人,爱护战士,关心群众,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毛泽东同志在抗战时期就曾评价说,贺龙同志有三条:对党忠诚,对敌斗争坚决,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
对于这个评价,贺龙是当之无愧的。
困难群众的“及时雨”贺龙出身贫苦,11岁便开始给乡里姓单的财主家打短工。
单财主财大势大,雇了好几个长工。
贺龙与长工合得来,大家都很喜欢他,亲切地叫他“常伢子”。
他也为长工们受到财主的欺侮而愤愤不平,经常用各种方式替他们打抱不平。
同时,贺龙也一直思考着穷人为什么这么苦,怎么样才能让穷人吃饱饭、穿暖衣、不受压迫的问题。
经受了童年的坎坷,贺龙立志为改善穷苦人民的生活而强身健体,他坚持骑马、游泳、爬山各种锻炼,他认为只有练就强健的体魄,才有力量进行反抗和斗争,才能为穷人打天下。
贺龙的成长背景使得他对群众有着特殊的感情,总是能想着群众,替群众办事。
贺龙很早就投身国民革命,早年,他率部驻防彭水县,深受老百姓的拥护和爱戴。
刚到驻地,贺龙就发现,当地进出郁山镇的大路有一条深沟,每到雨季,山洪暴发,这条沟便成了一条湍急的河流,老百姓出行必须绕很远的路,非常不方便。
贺龙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于是,贺龙把镇上的几位头面人物请来,开门见山地说:“诸位都是本地人,不知注意没有,横在进出郁山镇大路上那条深沟,给老百姓带来很大的不便。
所以,我今天请你们来,就是要商量一个解决的办法,敝人的想法是在沟上建一座桥,大家有什么意见?”在场的人听了贺龙这一番话,既高兴,又惭愧。
高兴的是贺龙如此关心民众的疾苦,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惭愧的是自己虽然在这里土生土长,却熟视无睹,因此都一致赞成。
随后,贺龙主动捐出一笔钱用于修桥,在他影响下,镇上各界纷纷响应,捐钱捐物。
贺龙是谁

贺龙是谁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贺龙的资料,供您参考,贺龙(1896-1969),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主要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原名贺文常,字云卿。
湖南桑植人。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1896年3月22日,贺龙出生在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户贫苦农民家庭。
由于家境贫寒,念私塾五年,便辍学务家。
少年的贺龙以愤世嫉俗,仗义疏财,敢于同恶势力相抗争而闻名乡里。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于1914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桑植、石门、沅陵等县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武装斗争。
曾三度入狱,威武不屈。
1916年,他以两把菜刀闹革命,夺取了反动派的武器,组织起一支农民革命武装。
这支武装在军阀林立的旧社会,屡遭失败,几经起落,在贺龙的坚强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在讨袁护国和护法战争中屡建战功。
1924年至1927年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贺龙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高举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旗帜,率部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夏,他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第一师师长时,已成为北伐军中著名的左派将领。
1927年6月,由于战功卓著,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军长。
他不断追求真理,在北伐战争中,逐渐由信仰三民主义转变为信仰共产主义。
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革命转入低潮,贺龙无所畏惧,坚定地站在共产党和工农大众一边,率部参加并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在起义部队南下途中,经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贺龙就任建国军第一师师长时留影南昌起义后,贺龙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于1928年初由上海回到湘鄂西,领导发动荆江两岸年关暴动和湘西起义,与周逸群、段德昌等创建了红二军团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他反对党内“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所搞的肃反扩大化。
1934年10月,率部与任弼时、肖克、王震等带领的红六军团在黔川边境会师,由他和任弼时统一指挥,发起湘西攻势,在十万坪、浯溪河重创敌军,兵围常德,有力地策应了红一方面军突围长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元帅-----贺龙
贺龙(1896年3月--1969年6月),原名贺文常,字云卿,湖南桑植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他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建立了不朽功勋。
1931年,贺龙率红三军团主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转战鄂西北。
于6月18日,占领房县城,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
1931年7月下旬,国民党调动整编五十一师范石生部,谷城赵文启部。
均郧张连山、马大脚部共九个团的兵力,从东北两面向房县苏区“进剿”。
贺龙指挥红军主力和地方工农武装多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保住了红色政权。
重大的战斗有连山坡县城保卫战、寺坪阻击战,陡口伏击战等。
1931年9月,贺龙按照湘鄂西中央分局的指示。
奉令红军主力返回洪湖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贺龙元帅在房县坚持革命斗争长达三个月之久。
1955年,房县派代表专程拜访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贺龙。
贺龙对当年在房县的革命斗争记忆犹新,并亲自题写“革命先烈的业绩永远鼓舞着我们前进”的条幅。
赠给中共房县县政府,现镌刻于房县红军烈士纪念塔的正面。
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
从建国初期开始,他一直兼任国家体委主任,是中国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在国际事务中,他协助周恩来工作,多次出访欧亚各国,为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间的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文化大革命”中,贺龙遭到林彪、江青、康生一伙的残酷迫害。
他始终坚持党的原则,对林彪、江青、康生一伙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高尚品德。
1969年6月9日,被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