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的十大建筑师教案资料
大班科学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幼儿园科学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幼儿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能认识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
2. 能够从建筑中感受到艺术之美,并对建筑感性认识,能口头表达自己对建筑的看法。
3. 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认知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举世无双的建筑师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拿出图片,让幼儿们猜测图片中是什么建筑,介绍一些著名的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如大卫切斯特弗、弗兰克·盖里、诺曼·福斯特、扎哈·哈迪德等),给幼儿呈现世界上一些著名建筑。
2. 回归建筑本质引导幼儿深入到建筑中去看和感受,讨论建筑的基本元素和它们的作用,如墙、窗、门、屋顶、柱子等等。
建筑的主要功能、便于生活和工作的性质,以及为人们服务的功能。
3. 感官刺激模仿建设者的行为,把各种素材给幼儿尝试着自由拼贴,使幼儿通过手工制作等语言方式中获得自己对建筑美学的一些概念,同时自己的判断、想象等能力得到发展。
4. 课后拓展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身边的建筑物,能给它们以情感,在反思中深入认识和感受建筑艺术的奥秘。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通过介绍著名建筑师,让幼儿们从小感受到建筑的设计的前瞻性和思考,从而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2. 建筑的艺术魅力与感受,通过手工创作培养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
3. 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建筑艺术的体验和感受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评价,看他们是否理解了建筑的艺术性质,是否能用正确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 反思: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幼儿自己探索和思考,建立主动学习的理念。
在日常中要注意孩子们对环境的观察力,及早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建筑感受力,加强艺术教育的质量。
大班说课举世无双的建筑师教案

大班说课举世无双的建筑师教案大班说课:举世无双的建筑师一、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师这个职业及其重要性;2.学习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3.提高孩子们的审美素养和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让孩子们了解建筑师这个职业以及其代表性作品。
2.难点:如何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艺术。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建筑师这个职业的重要性,并与孩子们讨论建筑师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筑师们如何设计建造大楼,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
2.讲解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2.1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介绍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他的代表作品有吉列小屋、迈尔斯家、帕特森克霍恩城市住宅等。
让孩子们猜测和推测赖特所设计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并对其作品进行欣赏。
2.2 托马斯·杨介绍加拿大建筑师托马斯·杨,他的代表作品有西班牙驻多伦多领事馆、加拿大电信大厦等。
向孩子们展示这些美丽的建筑图片,让他们发现建筑师在设计中所运用的原理和思路。
针对不同的建筑结构进行详细讲解。
2.3 张纯如介绍中国建筑师张纯如,强调中国建筑师在古代和现代所创作的建筑艺术。
让孩子们了解张纯如所设计的华侨城大剧院,展现了中国现代建筑的魅力和风貌。
3. 欣赏名建筑在讲解建筑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后,带领孩子们看一些他们所感兴趣的著名建筑,特别是如卢浮宫、中国大饭店等。
欣赏时,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建筑的外观、结构、装饰等,了解世界建筑艺术中的不同流派和风格。
4. 互动游戏这是一个足够好玩的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互动游戏,如:1)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所涂色或者拼插的建筑物数量,谁多谁胜。
2)让孩子们分组,按照规则,合作建造一个能够承受10个5分硬币高度的塔。
5. 结束语在结束语中,教师可总结本次授课,让孩子们对建筑师与建筑艺术有更深刻的认识,并鼓励他们学习更多关于建筑设计和建筑家的知识,同时也鼓励孩子们秉持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态,让他们用更高的眼光审美欣赏建筑之美。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

2024年大班语言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建筑》,详细内容围绕“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世界著名建筑师的杰出作品及其背后的故事,拓宽视野,激发对建筑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描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作品特点。
2. 教学重点:认识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建筑模型、建筑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建筑名称,激发学生对建筑的兴趣。
2. 新课呈现:(1)介绍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如贝聿铭、扎哈·哈迪德等。
(2)展示建筑师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欣赏并描述作品特点。
(3)讲述建筑师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3.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建筑师,讨论其代表作品的设计理念和特点。
(2)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员进行补充。
4. 例题讲解:(1)展示建筑图片,让学生描述建筑的特点和设计理念。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建筑师的创作风格。
5.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位建筑师,为其设计一座建筑,并简要说明设计理念。
(2)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举世无双的建筑师2. 板书内容:(1)建筑师名称(2)代表作品(3)设计理念(4)作品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心中的举世无双建筑师2. 作业要求:选择一位你喜欢的建筑师,为其设计一座建筑,并详细描述设计理念、建筑特点和建筑师的风格。
答案示例:建筑师:贝聿铭建筑名称:梦幻之塔设计理念:以梦幻为主题,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展现贝聿铭的建筑风格。
大班语言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

大班语言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大班语言》第四章《奇妙的建筑》,详细内容为介绍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及其作品。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建筑师的杰出成就,感受建筑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世界著名建筑师的名字及其代表作品,了解建筑风格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描述建筑美的能力,提高审美鉴赏力。
3. 激发学生对建筑领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
教学重点:熟悉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学会欣赏和评价建筑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建筑模型、建筑图片。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建筑的共同点和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介绍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如贝聿铭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扎哈·哈迪德的广州歌剧院等。
分析这些建筑的设计理念、风格特点,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
3.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根据所学内容,选择一位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进行描述。
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 课堂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克服困难,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5. 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选择一位著名建筑师,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为下节课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1.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2. 内容:建筑师名字:贝聿铭、扎哈·哈迪德等代表作品: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广州歌剧院等建筑风格: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位著名建筑师,了解其生平事迹和代表作品。
2. 答案示例:姓名:贝聿铭生平事迹: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大师”。
他的设计风格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作品遍布全球。
代表作品: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使学生了解建筑师的职业特点、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2)掌握建筑师的基本职业特点和设计理念;(3)学会欣赏和评价建筑作品的美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和分析建筑作品的风格特点;(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2)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2)建筑师的基本职业特点和设计理念;(3)建筑作品的美学价值评价。
2. 教学难点:(1)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2)建筑作品的风格特点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2)准备教案、课件和评价表等教学材料;(3)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兴趣。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2)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学习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世界著名建筑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建筑师这一职业,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世界著名建筑师及其代表作品,掌握建筑师的基本职业特点和设计理念。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和创作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建筑作品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引导学生从设计理念、创作过程和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建筑师的职业特点、设计理念和建筑作品的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热爱。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第一章:建筑师的角色与职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师的角色和职责。
让学生了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过程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建筑师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师的基本角色和职责。
讨论建筑师在建筑设计和建筑过程中的作用。
分享一些著名建筑师的案例和成就。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教师讲解建筑师的角色和职责。
案例分析法:学生分析一些著名建筑师的案例和成就。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建筑师角色和职责的理解,以及他们对著名建筑师的案例分析。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介绍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对称、平衡、对比、统一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设计原则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建筑作品。
2.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理解建筑设计原则的应用。
实践法:学生尝试自己设计简单的建筑作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作业评估:评估学生对建筑设计基本原则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建筑设计作品。
第三章: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激发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建筑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如需求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应用。
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尝试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的建筑设计项目。
3.3 教学方法:观察法: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建筑作品,了解建筑设计过程的应用。
实践法:学生尝试自己完成一个简单的建筑设计项目,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

大班科学教案举世无双的建筑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主要围绕“举世无双的建筑师”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节“建筑与艺术”中的详细内容,重点探讨建筑的基本结构、造型特点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建筑的基本结构、造型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培养幼儿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建筑结构、造型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建筑物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世界著名建筑图片、建筑模型、建筑图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世界著名建筑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建筑物的名称、地点和特点。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见过的美丽建筑,激发幼儿对建筑艺术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以我国著名建筑为例,讲解建筑的基本结构、造型特点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例,引导幼儿分析建筑物的美感和设计理念。
3. 随堂练习(15分钟)(1)分发建筑图纸,让幼儿按照图纸搭建建筑模型。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建筑物,并分享设计理念。
4. 互动讨论(10分钟)(1)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建筑作品和心得。
(2)引导幼儿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1)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建筑作品,分享创作过程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2. 内容:(1)建筑基本结构(2)建筑造型特点(3)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幼儿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建筑物,画一幅建筑画。
(2)描述一幅建筑物的美感和设计理念。
2. 答案:(1)建筑画:以线条、色彩描绘建筑物,注意表现建筑物的结构和美感。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

举世无双的建筑师公开教案第一章:建筑师的角色与职责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师的基本角色和职责。
让学生了解建筑师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了解建筑师的职业发展和认证过程。
1.2 教学内容建筑师的角色:设计师、项目经理、协调员、艺术家等。
建筑师的职责:规划、设计、监督、协调、沟通等。
建筑师的职业发展:教育背景、实习经验、认证考试等。
1.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建筑师的角色和职责。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建筑师在实际项目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分析著名建筑师的成功案例。
1.4 教学评估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准确性。
第二章: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原则进行初步设计。
让学生了解基本原则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2.2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功能、美观、可持续、安全、经济等。
基本原则的应用:空间布局、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
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2.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基本原则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设计练习:让学生运用基本原则进行初步设计。
2.4 教学评估设计练习:评估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意和应用能力。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际项目中的应用理解程度。
第三章: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流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流程。
让学生学会制定设计计划和时间表。
让学生了解设计过程中各阶段的关键任务。
3.2 教学内容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前期研究、概念设计、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等。
设计流程的管理:任务分配、时间安排、沟通协调等。
各阶段的关键任务:需求分析、方案评审、施工协调等。
3.3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流程。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设计流程的管理和各阶段的关键任务。
设计项目实践: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某一阶段。
3.4 教学评估设计项目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十大最有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先容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构造设计与艺术建筑驰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
最近的作品就是有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构造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控制。
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雅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力。
所以,他经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示灵感的泉源。
他设计的桥梁以纯洁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驰名,展示出技巧理性所能浮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出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约束。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巧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惯例预感。
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专长。
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似乎已成习惯。
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明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高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端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孔。
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
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 展厅,名号不大,实在却造成了尽对喧宾夺主的局势,End...。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里斯本车站密尔沃基美术馆雅典奥运会主场馆二寻求内外和谐同一:贝聿(yu)铭他设计的很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度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
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活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一砖一木,一水一石皆凝集着他的血汗。
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散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伎俩应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以为:“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和谐、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尽力。
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情势经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相同的建筑风貌。
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需予以器重: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联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置;第三是为应用者着想,解决好功效问题。
……正是这一点,先辈巨匠们是不够看重的。
”贝聿铭的设计发明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作风,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往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征不断定的组成部分。
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
另外,他的设计还具有强烈活泼的雕塑性和明快活泼的时期感。
以及被绘画、雕塑作品增强的艺术性。
贝聿铭建筑设计中的室内设计部分几乎均由他本人设计以保证内外的谐调同一。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北京香山饭店肯尼迪图书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德国历史博物美秀美术馆三疯子建筑巨匠:安东尼奥·高迪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1852-1926),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作风。
高迪曾就学于巴塞罗那省立建筑学校,毕业后初期作品近似富丽的维多利亚式,后采取历史风格,属哥特复兴的主流。
高迪最早接收的重要委托项目是完成巴塞罗那的神圣家族教堂(1883-目前仍在建设中),这是一座极有个性和沾染力的建筑物(高迪逝世时仅完成一个耳堂和四个塔楼之一),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又称巴特罗之家),吉埃尔星期堂和古埃尔公园。
在高迪的眼中,一切灵感起源于自然和空想:海浪的弧度、海螺的纹路、蜂巢的格致、神话人物的外形,都是他热爱采取的表达思路,他仇恨硬邦邦的直线,乐于用柔和的曲线和五彩的色彩表达一切,甚至每一个烟囱的造型、每一块砖的摆法,他都有兴致玩味半天。
因此他承包的工程都成了鸿篇巨制,古埃尔公园整整消耗了14年,而圣家族直到他逝世后仍未竟,假如投资稳固(每年需耗资300万美元)的话,至少也得再建65年方可竣工。
圣家族教堂巴特罗之家屋顶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古埃尔公园四解构主义大师:扎哈。
哈蒂德哈迪德是建筑界的一个传奇。
有人说她是疯子,有人说她是异端人物,当然还有人说她是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
无论如何,哈迪德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优良的“解构主义大师”。
哈迪德曾率领她的团队获得了世界多个最顶尖的建筑设计比赛殊荣:意大利米兰一幢外形扭曲的写字楼,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大学和会议大楼建筑,中国广州的歌剧院,德国斯特拉斯堡电车站,丹麦哥本哈根艺术博物馆,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伦敦2012年奥运会水上活动中心,土耳其港市伊斯坦布尔和新加坡的城市建设主持权……2004年,哈迪德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普立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这个世界最高声誉建筑奖项的女性。
普立兹克奖评委之一、美国建筑资深评论家艾达?路易丝?赫克斯特布尔称:“哈迪德转变了人们对空间的见解和感受。
”空间在哈迪德手中就像橡胶泥一样,任由她转变外形:地板落差极大,墙壁倾斜,天花高吊,内外不分……从哈迪德的多项设计作品的构思和表达方面来看,她与众不同的伊斯兰文化背景显然弱于其所接收的英国式传统守旧精力。
但不可否定的是,她的性情之中还有着强硬、激越的一面,她的很多设计伎俩和观念似乎是在被阿拉伯血统中的刚劲精神热闹地鼓舞着勇往直前。
与此同时,她也在一些“随形”和流动的建筑设计计划之中吐露出贴近自然的浪漫品位。
她的设计勇敢应用空间和几何结构,被称作“解构主义大师”,尽管她得过大大小小的奖项,有时候一年获4项,但是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宁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行,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
这种状态一直到90年代末才有了改观。
五集艺术和智慧的禀赋于一身:世界建筑巨匠安藤忠雄生活工作在日本大阪的安藤忠雄,在53岁时获得了第18届普雷兹克建筑桂冠提名:赫雅基金主席杰?A?普雷兹克在发布这一事实时,引用评奖团的描陈述:“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形工艺的组合……即实用又富有灵感,……纵观其建筑生活基本不能猜测其未来。
”安藤忠雄是位难得的建筑师,他集艺术和智慧的禀赋于一身,他所建的房屋无论大小,都是那么适用,有灵性,他有超强的洞察力,超脱了当今最风行的活动学派或风格。
他的建筑是形式与将要生涯那里的人们的综合统一。
在大多数建筑师位正开端着手于最正统的作品时,安藤已经完成了一件出色作品的主体部分,尤其是在他本土日本,这也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一点。
有了光滑如丝的混凝土,安藤发明的空间都是那么富有表示力,而他使用的墙体都是那么富有表示力,而他使用的墙体正是他所称的建筑最根本的元件。
长期以来,尽管他使用的资料和构件都是柱、墙、拱等,但这些元件一经过他不同的组合,又总是充斥了活气与动态感。
他的设计概念和资料联合了国际现代主义和日本传统审美意识,由于他重视并懂得建筑工艺技术的主要性,使博得了建筑师和施工员的美称。
他胜利地完成了强加给自己的使命,即恢复房屋与自然的统一,通过最基础的几何情势,他用不断变幻的光图胜利地营造了个人的微观世界。
除了获得一些抽象的设计概念,他的建筑更多是充足反应一种“安适之居”的意念。
安藤的建筑是空间和情势在艺术上的惊奇组合,透过他的建筑没有人可猜测这个时刻将会到来,他不愿意受传统的来缚。
创新是他的手腕,个人世界观是他灵感的源泉。
将普雷兹克建筑奖授书安藤忠雄,不仅由于他完成了某项作品,更是为了他将来的项目能够进一步丰盛建筑艺术。
安藤所有的项目几乎都是用水泥作为主要建筑资料的,实在他当过一段时光的木工学徒,控制了日本传统木结构手艺。
事实上,他最出名的著作之一就是完整的木结构??92年在西班牙参览的日本亭榭。
安藤最出色的住宅工程之一就是Rokko Housing,该上区分两阶段完成,第一期工程有20套,每套都成梯形,但范围大小、安排各不雷同,第二期50套,1993年完成,但是所有单元都有同一的外观和奇特的内部结构。
这些住宅群都是应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从大阪湾俯瞰全景,全部小区就象镶嵌在60度的斜坡上一样,恰似一个游泳池和楼顶广场。
安藤也因此获得了1983年的日本文化设计大奖。
皮诺基金会美术馆上海国际设计中心兰基础金会/霍姆布洛伊美术馆曼哈顿阁楼同润会青山公寓改建直岛/贝乐思艺术之家震后重建打算世界贸易中心重建六现代建筑的旗手: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0.6-1965.8.27):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城市规划家和作家。
是现代建筑活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他和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 )、路德维格?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原名MariaLudwig Michael)、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并称为现代建筑派或国际形式建筑派的重要代表。
1927年柯布西耶在瑞士拉萨拉兹发起"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成为国际风格现代建筑的中心组织。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50年代以前是公道主义、功效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我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位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代替,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奇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
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奢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他丰盛多变的作品和充斥豪情的建筑哲学深入地影响了20世纪的城市面孔和当代人的生涯方法,从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别墅建筑、马赛公寓到朗香教堂,从巴黎改建计划到昌加尔新城,从《走向新建筑》到《模度》,他不断变更的建筑与城市思想,始终将他的跟随者远远的抛在身后。
柯布西耶是现代建筑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一个取之不尽的建筑思想的源泉。
勒?柯布西耶还对城市规划提出很多假想,他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意全新的城市计划,以为在现代技巧条件下,完整可以既坚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形成宁静卫生的城市环境,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假想,是极有远见卓识的。
他在20和30年代始终站在建筑发展潮流的前列,对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起了推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