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古典主义文学37页PPT
古典主义课件

第二节 古典主义的文学观与美学思想
• 一、文学与现实世界:模仿、映照和超越、批评
• 二、理性与技艺:古典主义关于创作主体的主张
• 三、规范化、类型化的作品观” • 四、“寓教于乐”: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古典主义文学的意义
• • • • 第一,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历史作用。 第二,古典主义文学生存的社会语境。 第三,徘徊、游移的创作心态。 第四,美学规范的两面性。
“所谓的民主和科学、效率和进步,其黄金时代早已在
世界大战的炮火中灰飞烟灭。”
• 《我们这一代的使命》:“当代不少伏尔泰式的运动是 不可避免和必要的,尤其处在文化复兴阶段。习惯和 传统牢牢地束缚住我们,要摆脱它们的羁绊需要勇气 和力量。然而这样又容易导致中正和平之气的丧失 ――尤其在一个动荡和狂躁的社会环境里我们凭一时 冲动行事,要么陷入对传统文化的卑怯模仿当中,要 么走向另一个极端―――对传统的虚无主义态度。”
• 梅光迪呼吁:“我们这一代的崇高使命,就是为当下史 无前例的国民危机寻找一条生路――那就是通过对起 伏消长。变动不居的社会环境的调节,达到新旧和谐 统一这一最高目的。” • “建立一个新中国唯一坚实的基础是民族传统中的精粹 部分;其立场集中表现为哲学、政治和教育上的理想 主义及文学中的古典主义。”
• 此近代运动,一方则注重功利,以培根为其先 觉,其信徒之主旨,在注重组织与效率,而崇 信机械之功用;一方则注重感情之扩张,对人 则尚博爱,对己则尚个性之表现,此感情扩张 运动之先觉,则十八世纪之卢梭是也。……有 人欲问,吾西方之脱离古昔,是否曾将数种重 要之元素亦随之而弃去,是否如德人所云:于 倾弃浴水时,将盆中之小儿,亦随之弃掷也。 以有此种弃舍之故,今日之所争,乃非进步与 反动之争,而为文明与野蛮之争矣。
古典主义文学课件

巴洛克风格的建筑
巴罗克文学
意大利巴罗克文学的代表是诗人马里诺,他
的长诗《阿多尼斯》,其中编织了许多插曲, 诗句华丽,形成了一种“马里诺诗体”。 西班牙诗人贡戈拉,在他的作品《孤独》中, 比喻新奇,形象冷僻,词汇夸张,句式对偶, 这种特点被称为“夸张主义”,又称“贡戈 拉主义”。 德国作家格里美尔豪森的作品《痴儿西木传》 也有明显的巴罗克文学特征。
巴洛克文学
17世纪欧洲各国文学发展也不平衡。德国、
意大利、西班牙,文学处于衰落不展的状态, 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风行一时,如 意大利的“马里诺派”,西班牙的“贡戈拉派”。 这种文学内容空洞,偏向写信仰危机和悲观 的思想 ,词藻雕琢,反映了贵族文学的没落。 带有虚幻神秘色彩,追求生死灵肉,人生意 义等终极问题!追求奇特的效果,夸张的比 喻,冷僻的用典以及意象的奇峻!
创作分期
第一阶段(在外省的12年)
作
《冒失鬼》、《情怨》
品
第二阶段(1659——1663),古 典主义喜剧的开创期
《可笑的女才子》、《太太学堂》
第三阶段(1664——1668),成熟 《伪君子》、《堂璜》、《恨世者》、 《吝啬鬼》 期
第四阶段(1668——1673)
《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 《女博士》、《没病找病》
莫里哀
莫里哀(1622—1673)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 奠基人。 生前被法兰西学士院 拒之门外,死后学士 院为他立的塑像上刻 着这样的话:“他的 光荣什么也不少,我 们的光荣却少了他”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 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 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同路易十四的爱好和政 策也存在密切关系,如 莫里哀由于得到他的保 护而坚持自己的创作方 向,取得《伪君子》上 演的胜利。
法国文化ppt课件

2004年,张曼玉《清洁》(法国电影)摘戛纳最佳女主角
桂冠(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
13
14
4.时尚浪漫的法国人 法国的时装,在世界时装界声名赫赫。巴黎是世界高级礼装、时装 中心。在巴黎,时装从来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可以与绘画、雕塑、 建筑相提并论的艺术。
法国的时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选料丰富、优异,设计大胆, 制作技术高超,使其一直引导世界时装潮流。“巴黎新样式”成为 “最最时髦”的代名词。在巴黎有2000家时装店,老板们的口号是: “时装不卖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几乎看不到两个妇女穿着一模 一样的服装。
旅管131法国建筑艺术法国文学法国文体生活法国服装时尚文化法国香水建筑风格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现代建筑艺术罗曼式建筑罗曼式又叫罗马式是从9到13世纪初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卷拱而得名
浪漫法国之
法国是一个洋溢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国度,而这一特征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密不可分!
旅管131 060713111
7
法兰西建筑艺术
★ 现代建筑艺术 20世纪初进入现代建筑艺术发展时期。
在建筑材料上以钢铁代替传统的石材。 代表建筑: 埃菲尔铁塔:位于巴黎战神广场,于
1887-1889年建成。 蓬皮杜中心:位于巴黎拉丁区北侧,于
1973-1977年建成。 拉德芳斯大拱门:也称“巴黎新凯旋
门”。1989年7月建成。
15
巴黎时装周 巴黎时装周(Paris Fashion Week)起源 自1910年 。 大时装周每年一届,分为春夏(9、10月 上旬)和秋冬(2、3月)两个部分,每次 在大约一个月内相继会举办300余场时装 发布 。
16
17
法国著名时装品牌 ★ Christian Dior克丽丝汀·迪奥 ★ YSL (Yves Saint Laurent ) 伊夫圣罗兰 ★CHLOE蔻依 ★ Agnes b阿尼亚斯贝
古典主义 PPT

• Virtually all of Donne's poems circulated only in hand-written copies during his lifetime. This is the first appearance in print of most of the poems, published two years after the author's death
• 1659-1663,风俗喜剧 《恋爱的医生》《丈夫学堂》《太太学堂》
《〈太太学堂〉的批评》
• 1664-1668,风俗喜剧与性格喜剧的结 合
《达尔杜弗或骗子》《唐璜或石像的宴会》 《愤世嫉俗》《吝啬鬼》
• 1668-1673, 《贵人迷》《司卡班的诡计》《没病找病》
• Jean François de Troy (Paris 1679 - Rome 1752), Reading from Molière around 1728, Oil on canvas, 72.4 x 90.8 cm; Collection late Marchioness of Cholmondeley, Houghton
费德尔
• “爱情的弱点,被认为 是真正的弱点。情欲 的出现,只是为了要 揭露情欲所造成的一 切破坏。悲剧中处处 都运用这样的色彩来 描绘淫邪,使人们明 了,使人们憎恨淫邪 的丑恶。”
法国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法国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时期,也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基本和“太阳王”路易十四(1643年-1715年)漫长的统治时期相契合。
这一时期,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法国是欧洲勿庸置疑的霸主。
在古典主义时代,政治、宗教和文学的发展都要遵循权威的教条。
然而古典主义的相关理念,诸如秩序、均衡、典雅等,至今仍体现着法国人对文学品味的追求。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君主专制是作为文明中心、社会统一的基础出现的。
社会安定和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为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乱。
与此相应,17世纪30年代,流行一时的巴罗克文学迅速向古典主义文学过渡。
波旁王朝为了加强对文学艺术的控制,建立了发放奖金、津贴和检查的制度。
1634至1635年建立的法兰西学士院,目的是要在语言文学方面设立适应君主专制政治需要的统一规范。
当高乃依的剧作《熙德》违反了三一律时,官方理论家夏普兰就撰文加以干预。
古典主义文学便是在这样的政治气候和文艺政策的条件下产生的。
受到王权的直接干预,在政治思想上主张国家统一,反对封建割据,歌颂英明的国王,把文学和现实政治结合得非常紧密。
古典主义作品大多描写主人公的感情与家族责任或国家义务的冲突,表现感情服从责任,个人服从义务的主题。
不少作品直接歌颂国王贤明,或者由国王充当矛盾的裁决者和调停人。
对于不利于社会稳定的非法活动加以犀利抨击,表现出拥护中央王权的强烈政治倾向性。
勒内·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
笛卡尔的名言是“我思故我在”,他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理性是一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是一切认识的根源,人凭理性认识万物的真伪,判明是非。
三一律地方统一:位置应该不会改变。
时间统一:理想情况下,整个戏应该发生在24小时内。
统一行动:应该有一个中心的故事,所有次级情节应该和它相关联。
皮埃尔·高乃依,出生于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省的港市鲁昂,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古典主义风格》课件

来许多音乐作品的基础。
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古典主义音乐在欧洲社会文化中占 据重要地位,成为高雅文化的代表 ,对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
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古典主义音乐成为音乐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和普及,培养了大量的音乐人才。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古典主义风格
总结词
古典主义风格在建筑设计中,强调建筑的宏伟、壮观和持久性,注重建筑的比例、尺度 和材料的质感,为建筑带来一种永恒和经典的美感。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通常采用严谨的比例和尺度的推敲,以实现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建筑立面多采用对称布局,强调建筑的垂直性和耸立感。材质多选用石材、砖和铜等 耐久性强的材料,通过精细的工艺和雕刻,展现出建筑的高贵和壮丽。古典主义风格的
对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借鉴
强调情感和思想的传达
古典主义雕塑深受古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 ,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精神的表达。
古典主义雕塑不仅仅是对物象的再现,更 是对情感和思想的传达,具有深刻的文化 内涵。
古典主义雕塑的代表作品
《大卫》
《帕提农神庙浮雕》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是古典主义雕 塑的杰出代表,对人体结构和肌肉的 刻画达到了完美的境地。
06
古典主义风格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古典主义风格
总结词
古典主义风格在室内设计中,注重空间的秩序、比例和对称性,以及材质和细节的处理,为空间带来一种庄重、 典雅和永恒的氛围。
详细描述
古典主义风格的室内设计通常采用对称的布局,强调空间的层次感和流动感。材质多选用天然石材、木材和金属 等,经过精细的加工和打磨,展现出高贵和质朴的质感。同时,设计师会注重细节的处理,如线条的勾勒、灯光 的布置和装饰品的搭配,以营造出一种典雅、庄重的氛围。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PPT课件

在勒诺特尔式园林的构图中,府邸总是中心, 起着统率的作用,通常建在地形的最高处。建 筑前的庭院与城市的林阴大道相衔接,后面的 花园,在规模、尺度和形式上都服从于建筑。
花园中不种高大的树木,为的是在花园里处处 可以看到整个府邸。而由建筑内向外看;则整 个花园尽收眼底,从府邸到花园,林园,人工 味及装饰性逐渐减弱,林园既是花园的背景, 又是花园的延续。
古典主义在建筑中的表现:以古典柱式 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 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标志着法国 园林艺术的成熟和真正的古典主义园林 时代的到来。
ppt课件
1
三、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2)
法国古典丰义园林在最初的巴洛克时代 奠定了基础;在路易十四的伟大时代, 由勒诺特尔进行尝试并形成伟大的风格; 最后在18世纪初,由勒诺特尔的弟子勒 布 隆 ( Le Blond ) 协 助 德 扎 利 埃 (Dezallier d’Argenville)写作了《造 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被看作是“造 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 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建立。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ppt课件
32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ppt课件
35
著名作品(2)
路易十四自喻为天神朱庇特之子——太 阳神阿波罗。在贯穿凡尔赛宫苑的主轴 线上,除了阿波罗,只有其母拉托娜的 雕像。宫苑的中轴线采取东西布置,宫 殿的主要起居室和神驾马车、从海上冉 冉升起的阿波罗雕像均面对着太阳升起 的东方;当夕阳西下时;一切都渐渐沉 没在夜幕之中。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发展历史 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 治上的妥协产物。 在法国,从17世纪初年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 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 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 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 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 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 的内容逐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 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了资产 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 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尼古拉· 布瓦洛(1636—1711)是古典主义的理论 家。《诗的艺术》(1674)提出了古典主义的美学 原则,成为古典主义的艺术法典。他规定理性是文 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必须模仿自然,自然指宫廷和 城市生活;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创作经验是最高准 则,必须遵守“三一律”;文学体裁有高低之分。
文学代表人物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 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 (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权的时代,法国的 商业资 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 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 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 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 上升时期,一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 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 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 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 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 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 未压倒另一方,”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 上的调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