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赏析 教学大纲
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大纲

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大纲一、引言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是美育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观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将以艺术作品欣赏与评价的教学大纲为主线,探讨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这一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对审美价值的鉴别和辨别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辨与判断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通过多元化的艺术作品展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情与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艺术作品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艺术形式和流派的特点,例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以及具体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内涵。
2. 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指导学生在观赏艺术作品时,注意细节的观察和情感的体验,了解如何通过艺术作品来传递信息和情感。
3. 艺术作品的分析与评价:教授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如对主题、意境、技巧、构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评论。
4. 艺术作品的创作激发:通过与艺术家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四、教学策略与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实践,主动发现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和美感。
2. 视听教学法:通过图像、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在艺术作品欣赏中增强学习效果。
3. 艺术创作互动:通过实践性活动,如模仿创作、扮演角色、改编艺术作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艺术史知识融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增加对艺术作品的深度理解。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作品展示:定期组织学生作品展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同伴评价和讨论。
2. 学生观点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演讲等形式,鼓励学生就不同艺术作品发表个人观点和评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想碰撞。
《艺术欣赏》教学大纲

1.艺术语言
艺术语言是指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段和物质媒介(色彩、线条、形体、音响、人体动作等).
艺术语言的要求:(1)准确地体现本门类艺术的特点;(2)表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创造精神。
2.艺术形象
1.雕塑艺术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便于抒情,宜于象征,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立于通衢大道则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
(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
(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圆雕:以立体的形体来反映生活和表现作者的精神世界,供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不同角度进行欣赏。
(3)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形象。高浮雕与浅浮雕。
(一)绘画艺术的语言
1.绘画艺术在二度平面上创造物象与空间,展示现实生活与想象世界的多样景观,传达人的思想感情.“视觉空间的艺术”。
2.绘画艺术语言:(1)线条;(2)形体;(3)色彩;(4)色调;(5)明暗;(6)笔墨(笔触);(7)结构。
3.绘画的分类方式及各类绘画的主要特点,侧重介绍油画与国画。
3.提高文化全面素养,丰富生活阅历,是提高艺术欣赏能力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建筑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建筑的面、体形、体量、空间、群体、环境等,了解其艺术的基本特点,并结合建筑作品的赏析,加深对建筑和建筑艺术的具体特征的理解,学会初步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去欣赏建筑艺术的具体作品.
艺术赏析-教学大纲

艺术赏析-教学大纲(总6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艺术赏析》教学大纲1.课程的基本描述2.教学定位课程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艺术门类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
艺术欣赏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艺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创造,指导艺术接受者正确掌握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本课从审美规律和艺术创造规律方面对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作了深入的解释;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了详细的剖析;并对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进行了深入的揭示,为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课程的主要特点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
对于艺术接受者,则指导其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等。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电视与舞蹈的融合产生了电视舞蹈,电视与音乐结合产生了电视音乐会等等,这就要求艺术类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其他相关艺术学科的内容有所掌握,交叉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的优长来丰富本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艺术概论课程的设置正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各个艺术门类的本源出发,从感性上获得美感和愉悦,从理性上形成新的艺术思维,创造性的将其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创作。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式教学完成建筑、电视、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等讲解内容。
本课程结合中外著名的艺术作品,引用经典作品片段,以简述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发掘欣赏美与发现美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涵盖的知识体系4.案例设计本课程中案例设计原则是利用传统授课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充分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
中国当代视觉艺术赏析教学大纲

《中国当代视觉艺术赏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
学时数量:总学时16,周学时2,共8周。
设置目的: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系统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及背景,对不同的代表人物及其不同阶段作品的面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形成一种独特美学艺术观,为今后欣赏的当代视觉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当代视觉艺术有一个综合的了解,并将当代视觉艺术的理解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大量实例为主,用以多媒体教学,间以讲授、评析,以全校学生为授课对象,适应全校学生素质要求。
四、作业布置:检查笔记,两篇评论五、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为公修课,成绩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七、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导论重点:当代视觉艺术产生的背景难点:当代视觉艺术产生表达主题教学要求:了解当代视觉艺术形成的过程理解当代视觉艺术分类及其各自艺术特征掌握不同当代视觉艺术的表达手段第二章吴冠中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吴冠中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吴冠中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吴冠中的艺术经历理解吴冠中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吴冠中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三章刘野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刘野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刘野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刘野的艺术经历理解刘野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刘野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曾梵志的当代视觉艺术第四章.重点:曾梵志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曾梵志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曾梵志的艺术经历理解曾梵志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曾梵志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五章陈逸飞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陈逸飞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陈逸飞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陈逸飞的艺术经历理解陈逸飞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陈逸飞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六章陈丹青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陈丹青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陈丹青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陈丹青的艺术经历理解陈丹青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陈丹青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七章方力钧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方力钧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方力钧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方力钧的艺术经历理解方力钧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方力钧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八章张晓刚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张晓刚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张晓刚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张晓刚的艺术经历理解张晓刚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张晓刚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九章岳敏君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岳敏君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岳敏君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岳敏君的艺术经历理解岳敏君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岳敏君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章何多苓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何多苓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何多苓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何多苓的艺术经历理解何多苓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何多苓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一章尹朝阳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尹朝阳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尹朝阳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尹朝阳的艺术经历理解尹朝阳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尹朝阳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二章刘晓东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刘晓东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刘晓东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刘晓东的艺术经历理解刘晓东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刘晓东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三章喻红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喻红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喻红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喻红的艺术经历理解喻红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喻红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四章罗中立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罗中立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罗中立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罗中立的艺术经历理解罗中立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罗中立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五章欧阳春的当代视觉艺术重点:欧阳春的当代视觉艺术面貌难点:欧阳春的艺术主张教学要求:了解欧阳春的艺术经历理解欧阳春的艺术发展原因掌握欧阳春的视觉艺术代表作品第十六章总结。
艺术欣赏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一、教学的目标
本课程试图系统而精要地讲解美学与艺术欣赏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审美活动、艺术原理、审美类型,以及音乐、舞蹈、诗歌、绘画、雕塑、建筑的审美原理和作品分析。
二、教学要求
第一,美学理论与艺术欣赏结合,既注重理论的深度又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上的生动直观的需要,将美学理论的阐释融入到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中;第二,尊重中西艺术的差异,细致地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在对比分析中让学生体会到了中西艺术各自的魅力和特色。
第三,注重对学生的课堂启发,培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和精神。
第四,陶冶学生的情操、熔炼高尚的精神追求与艺术趣味,具备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文情怀。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艺术欣赏导读,王圣民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1997。
艺术欣赏与人生,李霖灿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艺术欣赏指要,江溶编,文化艺术初版社会,1986。
艺术欣赏纲要,黄宝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现当代艺术赏析课程大纲

现当代艺术赏析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我校普通全日制的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修课。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现当代艺术”发展的历程, 熟悉“现当代艺术”各个流派代表艺术家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并且能够认识到影响“现当代艺术”各个流派发展的深层次的观念原因, 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现当代艺术”, 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及人文素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1、导论: 课程主要内容和意义(4学时)第一章教学内容:对“现当代艺术”的概念进行界定, 介绍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基本要求: 了解“现当代艺术”的概念及“现当代艺术”的主要特征。
第三章马蒂斯和野兽主义(4学时)第四章 1.教学内容: 介绍野兽主义的艺术特色和主要艺术家及作品。
第五章 2、基本要求: 了解野兽主义的艺术特色及主要的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第六章毕加索和立体主义(4学时)第七章 1.教学内容: 介绍立体主义的特点、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第八章 2、基本要求: 了解立体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第九章未来主义(2学时)第十章 1.教学内容: 介绍未来主义的艺术特点及主要艺术家和作品。
第十一章2、基本要求: 了解未来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第十二章表现主义(2学时)第十三章 1.教学内容: 介绍表现主义的特点、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第十四章2、基本要求: 让学生了解表现主义的艺术特色及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第十五章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4学时)第十六章 1.教学内容: 介绍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第十七章2、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俄国至上主义和构成主义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有基本的了解。
第十八章荷兰的风格派(2学时)第十九章 1.教学内容: 介绍荷兰风格派的艺术特色、代表艺术家及作品。
第二十章2、基本要求: 基本了解荷兰风格派的艺术特色及主要代表艺术家和作品。
艺术欣赏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艺术欣赏2. 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3.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4. 课程学分:X学分5. 学时安排:X学时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艺术欣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质。
-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审美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艺术欣赏引论-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欣赏的意义与价值- 艺术欣赏的方法与途径2. 各类艺术欣赏- 建筑艺术欣赏- 绘画艺术欣赏- 雕塑艺术欣赏- 工艺美术欣赏- 书法艺术欣赏- 音乐艺术欣赏- 舞蹈艺术欣赏- 戏剧艺术欣赏- 戏曲艺术欣赏- 摄影艺术欣赏- 电影艺术欣赏3. 艺术批评与评价- 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 艺术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艺术批评的历史与发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艺术欣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艺术作品的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3. 观摩法:组织学生观看艺术展览、演出等,直观感受艺术魅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
5. 作业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艺术欣赏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平时作业: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
3. 作品赏析报告:考察学生独立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字教材:《艺术欣赏》教材,出版社:XX出版社2. 录像教材:艺术欣赏相关教学视频3. 网络资源:艺术欣赏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4. 校内资源: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六、教学进度安排(以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1-2周:艺术欣赏引论第3-4周:建筑艺术欣赏第5-6周:绘画艺术欣赏第7-8周:雕塑艺术欣赏第9-10周:工艺美术欣赏第11-12周:书法艺术欣赏第13-14周:音乐艺术欣赏第15-16周:舞蹈艺术欣赏第17-18周:戏剧艺术欣赏第19-20周:戏曲艺术欣赏第21-22周:摄影艺术欣赏第23-24周:电影艺术欣赏第25-26周:艺术批评与评价七、课程备注1.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艺术欣赏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艺术欣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各种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审美理论和不同艺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本课程将涵盖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以帮助学生发展审美素养和创造力。
2. 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3 培养学生在审美价值观上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教学内容3.1 艺术史- 介绍不同时期和地区的艺术发展历程,包括古代艺术、文艺复兴、现代艺术等。
- 分析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风格和主题,深入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运动。
3.2 视觉艺术- 讲解绘画、雕塑、摄影等视觉艺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 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构图、色彩、光影等要素,探讨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表现手法。
3.3 音乐- 探索不同音乐流派和作曲家的作品,包括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
- 学习乐理基础知识,培养对音乐表演和创作的欣赏力。
3.4 戏剧- 分析经典戏剧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 学习表演技巧,提高学生在戏剧表演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5 电影- 解析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如剧情片、纪录片、动画片等。
- 培养学生对电影语言和技术的理解,探讨影片中的主题和意义。
4. 教学方法4.1 讲授与示范:老师通过讲述艺术知识和展示经典作品来引导学生对艺术形式的理解。
4.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艺术作品,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艺术手法。
4.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画廊、音乐会、剧场等实际艺术活动,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体验。
4.4 讨论与合作: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创作,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评价与考核5.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演,展示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赏析》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艺术门类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
艺术欣赏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指导艺术创造主体进行艺术创造,指导艺术接受者正确掌握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本课从审美规律和艺术创造规律方面对艺术创造主体——艺术家的涵义作了深入的解释;对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给了详细的剖析;并对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家的心理要素与艺术思维进行了深入的揭示,为艺术创造者的艺术创造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2.2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
对于艺术接受者,则指导其遵循审美规律和艺术规律;了解艺术传播的涵义;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掌握艺术鉴赏的过程;理解艺术批评的内涵与功能等。
21世纪是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新时期,新的艺术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电视与舞蹈的融合产生了电视舞蹈,电视与音乐结合产生了电视音乐会等等,这就要求艺术类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技能的同时对其他相
关艺术学科的内容有所掌握,交叉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的优长来丰富本专业的学习和发展,艺术概论课程的设置正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各个艺术门类的本源出发,从感性上获得美感和愉悦,从理性上形成新的艺术思维,创造性的将其应用于本专业的实践创作。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教学、案例教学、以及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
通过探究式教学完成建筑、电视、电影、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等讲解内容。
本课程结合中外著名的艺术作品,引用经典作品片段,以简述理论知识,尽可能地发掘欣赏美与发现美的能力。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涵盖的知识体系
4.案例设计
本课程中案例设计原则是利用传统授课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充分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
利用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不同艺术类型进行理解,借助不同艺术作品中语言表现形式的有效组合与运用,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表达的应用特点。
利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生动地呈现优秀艺术作品,有效地辅助学生形成鉴赏能力。
5.作业设计
本课程在系统阐述基本原理、手法的基础上,结合艺术作品鉴赏实际,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规律与方法的形成,因此本课程共布置一次作业。
作业:论文形式。
结合所学《艺术赏析》的相关理论知识点,自己在诗歌、散文、音乐、电影、电视等艺术类型中选择一个优秀作品进行评析,字数不少于2000字。
6.考核与成绩评定
6.1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本课程根据艺术赏析能力的掌握与应用的教学目标与知识点的设置安排,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确定以期末占90%,主要以论文为主,学生课堂表现(包括学生记笔记情况、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和考勤等方面)占10%。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一览表
6.2 考核评价的标准
本课程采用的考核方式是重点考察内容和评价标准。
以掌握艺术赏析基本知识为主,重点对艺术鉴赏运用能力进行考核。
考核评价的标准如下:
大纲撰写人:董立娟
课程组负责人:董立娟
专业负责人:郭弘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