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500字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500字摘要:1.曹操的形象描绘2.曹操的政治军事成就3.曹操的人格魅力4.对曹操的评价和反思正文: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曹操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作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深思。
首先,曹操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成就不容忽视。
在三国乱世之中,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消灭了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
他在治理国家方面有着独特的眼光和策略,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其次,曹操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在战争中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勇敢的担当,令人敬佩。
作为一位诗人,他的文学才华同样令人赞叹。
他创作的《对海而唱》、《观沧海》等诗篇,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成为后世传颂的佳作。
然而,曹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却并不完美。
作者罗贯中主观地给他画上一个白脸奸臣的脸谱,使得曹操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实际上,曹操并非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狡猾奸诈,而是一个有着独特魅力和伟大成就的历史人物。
对于曹操的评价,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好坏来划分。
他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他在征战中也曾造成无数无辜的生命牺牲。
曹操是一个复杂多面的人物,我们应该在全面了解他的基础上,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曹操的篇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曹操的一生事迹,还可以深入思考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
这对于我们认识历史、把握现实和规划未来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总之,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政治军事成就、人格魅力和文学作品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政治家、统帅和文学家。
他具备了全面的才华和多面的个性,十分出色的战略头脑和卓越的军事能力使他成为了不可忽视的人物。
曹操善于运筹帷幄、智勇双全,他的军事天赋变得无与伦比。
他善于引导和团结人心,拥有极强的领导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无论在政治还是军事上,曹操都能把握住大势、洞察出对局部环境的影响,因此他在很多战役中都战胜了敌人,成功取得了胜利。
曹操的智慧和军事天赋让人佩服,读后让人不禁为之震撼。
然而,曹操的形象也有让人感到矛盾和复杂的一面。
他虽然有强烈的目标和追求,但却常常伤害和牺牲了他人的利益。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对待手下残酷无情。
尽管曹操有一些明显的缺点,但他也是一个非常独特和有趣的角色。
他的个性和行为使他和其他人物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也让他具有了更多的争议和吸引力。
读完《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个人物产生了深深的思考。
曹操的形象给我展示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政治家、统帅和文学家的形象。
他的个性和行为给我带来了矛盾和复杂的感觉,他不仅是一个有着强烈目标和追求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残忍无情的人物。
曹操的形象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也让我不禁思考起人性的复杂性。
曹操这样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
他们有着强烈的目标和追求,他们愿意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择手段地去达成,但这同时也让他们对待他人的利益有时显得冷酷和无情。
读完《三国演义》,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目标,我也开始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曹操这个形象给了我启示。
他的智慧和军事才能让我深深地钦佩,但他的行为也让我感到矛盾和不安。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成就不应该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我们应该在追求个人目标的同时,也要对他人负有责任和尊重。
《三国演义》通过曹操这个形象成功地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这使我对曹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通过这部作品,我不仅对曹操这一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对人性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多的思考。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5篇范文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5篇范文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1在我读过的众多名著中,《三国演义》是最让我感慨万千的一册书。
从黄巾起义到一统三国,历经了多少震撼人心的传奇经典。
翻动书页,眼前便浮现出曹操气吞山河、刘备三顾茅庐、孙权胸怀大志、最后三国鼎立的生动场景。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蜀吴联盟北伐曹军,黄盖仅率三十条船,用火攻歼灭曹操三十万大军,取得了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典范。
烽火乱世时代,确实英雄辈出。
以卖草鞋起家的刘备,用眼泪与诚意换取天下、独霸蜀国;被后世称为奸雄的曹操,凭谋略与霸气驰骋江湖、傲立魏国;志存高远的孙权,以内敛与智慧掠夺城池、创立吴国,三国鼎立局势成也。
三国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便是卧龙诸葛,他舌战群儒、火烧连营、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成为了智慧的象征。
然而,虽说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书中提到的空城计、借东风只是后人神话而已。
当然,《三国演义》中那些识时务、避锋芒、等时机的人更是时代的俊杰、最大的赢家!司马懿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而不被大家看好的刘禅其实也是大智若愚、聪明绝顶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时运不佳罢了。
《三国演义》以独特的笔触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活人物,讲述了一段又一段动人的故事,它在承载历史的同时,也使读者们产生共鸣、泛起思索,使大家忍不住读之再读。
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500字2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想起了诸葛亮、曹操、孙权、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等一些人物。
关羽,字云长,死的时候仅有58岁,立过战功: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劈颜良,斩文丑,温酒斩华雄等战功,应为,失去了荆州,连自我的命都没了,我们以后做事千万别大意。
张飞,字翼德,死的时侯仅有55岁,立过战功:智擒严颜等,性格太暴躁,就是因为这个性格,才死的,所以每个人的性格不要太暴躁。
赵云,字子龙,死的时侯仅有60岁,性格很讲义气,当年在长板桥七进七出,杀了2名魏国大将,因为得了重病死了。
虽然这只是小说,但我会记住这段永恒的经典。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

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看完了《三国演义》,不但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还从书中了解了很多成语典故,如果让你写一篇三国演义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下面作者收集了相干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512461读三国演义读后感500字曹操1谦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要由于坐拥了成功者的高位就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谦虚待人,才是明智之举,才是德行之道。
刘备就是由于有这样的觉悟才能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能使那么多的名人志士纷纭来投奔他辅佐他,对他忠心耿耿,助他出生入死,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成绩蜀国的大业。
在年龄时期,政治家晏婴用一匹良马赎回了奴仆越石父,将他带回了齐国,到了齐国之后,晏婴对越石连一个招呼都没打就回家去了,越石父十分动气,认为晏婴不尊重自己,要与晏婴,断断交往,晏婴知道之后非常惭愧,便亲身去见了越石父,恭恭敬敬的向他道了歉。
一样有功之人常常会露出骄矜,目中无人之态,而像晏婴这样把人从逆境中救了出来,又虚心接受了批评,毕恭毕敬的对待他,这才能叫居功不傲,而这也正是晏婴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的原因。
中国5000年的历史,谦虚待人,接受别人建议的例子数不胜数,可到了现在,能做到虚心待人却好像变得很难了。
当你获得成功正洋洋中意的时候,当别人当面指出了你的不足时,人们常常都会大发雷霆,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却不去想这样做对我们并无好处,只会使那些真心对我们的人伤心败兴。
忠言逆耳,忠言逆耳,等你意识到了这些,就可能已经晚了。
古人云“满招损,谦受益。
”,我们在生活中更要本着虚心的态度去和同学交换,虚心的接受别人的建议,这样我们就才能收获更多的朋友,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去改正。
如果我们由于眼前的一点成功就自豪自大起来,不听别人的意见,对人毫无尊重可言,那么那些对你付出真心的朋友都会纷纭阔别你,而你也只能走向下坡路,并逐渐失去当前所具有的一切。
虚心是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的一种优秀的品质,不管身处高位或是低埃,不管资产丰盈或是薄地贫瘠,我们都要虚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虚心接受别人恳切的建议,发觉身上的不足,并及时去改正。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巨著,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其中,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读完《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曹操是一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他聪明机智,善于用兵,有着过人的智谋和军事才能。
他在书中的表现,让人无法不对他产生敬佩之情。
他在乱世之中,能够屹立不倒,不断地实现自己的野心和抱负。
他的精明和果断,使他在乱世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代英雄。
但与此同时,曹操也是一个极具人性的人物,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他对待部下宽容大度,对待敌人狠辣无情,对待家人却又有着深情厚谊。
这些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书中的表现,既有着令人敬佩的一面,也有着让人深思的一面。
他的智谋和军事才能,使他成为了当时的一代英雄,但与此同时,他的残暴和阴险也让人无法不对他产生厌恶之情。
这种矛盾的性格特点,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在阅读《三国演义》的过程中,我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不仅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它描绘了一个乱世英雄的风采,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与壮志。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三国演义》,我对曹操这一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形象既有着令人敬佩的一面,也有着让人深思的一面。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情节,吸引了无数读者。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

《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读后感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每个人喜欢的篇章肯定也不尽相同。
但如果说一个让大家都印象深刻的话,我想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肯定很多人都印象深刻吧。
很多人都不喜欢曹操,觉得他是个小人,但在我看来他却能称得上是一名英雄。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有关《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读后感,欢迎参考。
篇一:想必大家都读过《三国演义》吧!在这个暑假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真我受益匪浅啊!《三国演义》中的二十一回“煮酒论英雄”讲的是:有一天,曹操请刘备一起赏梅喝酒。
酒喝到一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
曹操指着天上的龙卷风说:“知道龙的变化吗?”刘备答不上来。
曹操望着天上说道:“龙的变化能大能小,能升能隐。
大,能腾云驾雾;小,能隐身蔽形。
升飞时,能飞腾于宇宙之间,隐藏时,能深藏于波涛之内。
龙随机而变化,就像人得志而纵横四海一样。
”曹操让刘备说说看,当今世界谁算得上英雄。
刘备说了许多人物,都算不上英雄。
曹操说:“所谓英雄,必定是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能运用宇宙的规律,来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我认为曹操算得上英雄。
曹操,人们都骂他“奸雄”,曹操的奸,我不反对,但雄我很赞成,曹操在患病的情况下继续带兵,忍着疼痛抵挡刘备的军队。
人们说曹操狂妄,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付我”的大逆不道的话,但是哪一个君主不狂妄的。
有人说,曹操杀了不少人,但哪场战斗没有血腥?没有人牺牲?哪个君王没杀过人?对英雄的理解,我和曹操差不多。
不过,我觉得还有几项是英雄所具备的本质:尊重他人;英雄应该心胸宽广,而不是心胸狭窄;英雄不是以地位来分级别的,哪怕你是个普通人,只要具备这条件,也一样可以做英雄。
篇二:曹操,可以说是一个千百年来褒贬不一,终难盖棺定论的人。
有人说他是奸臣,甚至是奸贼,也有人说他是英雄,更多的人,说他是奸雄。
的确,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是很多面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概。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150字左右5篇

三国演义个人读后感150字左右5篇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左右1《三国演义》中,我最观赏的就是曹操了,虽然为了突出刘备的仁义,他被写成奸诈之人,但是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抹杀。
他在几年的东征西战中,占据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连少数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能的,魏也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他奠定了魏国的根底,后来晋国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对于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是曹操值得观赏的地方!曹操为了选拔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上下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曹操在令中一开始就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来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贤才,又往往不出里巷,这绝不是机遇,而是当政的人求,访得来的。
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
他盼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虑出身,帮他把那些出身贫贱而被埋没的贤才发觉和推举出来,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
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左右2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觉得里面的内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的人物有智谋惊人的诸葛亮;英勇无比的张飞;智勇双全的瑜;奸诈狡猾的曹操;义气深重的关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战,讲述的是孙刘联合军,借东风火烧曹军连环船,那场面是非常剧烈呀!还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在八路大军的亲眼目睹下,刘关张三人合战吕布,一共战了100回合,八路大军都吓呆了!证明这场大战确实很精彩。
魏蜀吴之间还展开了许多场精彩的战征我就不一一讲了。
我觉得这种书籍很适合我们看,盼望大家多看看!三国演义读后感150字左右3《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班男生的最爱,他们一到下课时间,就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拿出自己的宝贝——《三国演义》,迫不及待地打开自己看到的那一页,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有时还会摇头晃脑地模仿里面的英雄人物说话呢!我疑惑了,这书真的有这么好看吗?于是,我怀着兴奋、冲动的心情打开了这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

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1在一个晴朗的一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三国演义》里,我最佩服的就是诸葛亮了,他足智多谋、聪明过人,给刘备出过许多金点子。
人们常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这些都是用来形容诸葛亮的。
据我所知,诸葛亮从小熟读兵法,一边种地,一边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而且,诸葛亮读的'书可多了,有了一定的文化,才会被人们称为“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啊!就像《空城计》,司马懿攻下街亭后,又攻打没有防备并实力弱的西城。
诸葛亮知道后,临时想了个“空城”的妙计,吓退了十五万魏军,保住了西城,得到了部下的赞誉。
你看,诸葛亮多么厉害啊!竟然可以以不到一百个人吓退十五万大军,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当没有武官,没有金戈铁马,却打败了十五万人,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
把文中的诸葛亮换成我们,那一定是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抓耳挠腮了吧!可诸葛亮,镇定自若,临危不惧,丝毫感觉不到一丝慌乱的心情,就连魏国的大将司马懿也不敢冒犯他,实在令我们佩服啊!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令我们十分佩服,我越来越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了!三国演义中曹操醉酒误事读后感五十字2前段时间,在看水浒,还没看完,所以就先写写我读《三国演义》。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曹操读后感
曹操是一个名声不太好的人。
客气的说法叫做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做奸贼。
那么,曹操究竟是什么人呢?请大家一起来跟我看。
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是非常佩服他。
”
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历史对早操就有了三种评价:英雄,奸雄和奸贼。
当我看《三国志曹操传》时,又发现曹操的历史形象也不是很好弄清楚的。
比方说民间都说曹操奸北宋时期,苏轼曾讲过:民间有很多讲三国史的,一说出刘备失败,听众痛哭流涕,而说出曹操失败时,大家都拍手称快。
在北宋时期,曹操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曹操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人奸诈,这也没什么,因为兵不厌诈,打仗的人总是喜欢骗的,不过你说敌人,那就叫奸诈狡猾,说自己就叫做足智多谋,实际上都是一回事;第二个就是篡权,这与我们没关系,为什么东汉皇帝非姓刘不可呢?难道姓曹就不行吗?这说不过去;那么最为民间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曹操说了这样一句话: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这句
话在《三国演义》里还写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宁肯让自己对不起全天下,也不让全天下对不起自己的人就太坏,太自私了,所以老百姓们都很讨厌曹操。
这个故事在史书上的记载是矛盾的。
《三国演义》里说曹操被董卓迫害后逃出京城来到老友吕伯奢家,这时候吕伯奢本人不在,他的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而曹操误以为他们要谋害自己,于是拔出剑来杀了他们。
而《三国志曹操传》里说吕伯奢一家见曹操带了很多钱财,起了歹意,曹操这才杀了他们,杀人后曹操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而到了《三国演义》里,就变成了理直气壮的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就算曹操杀了人之后发现是误杀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也不能让人家对不起我啦!这时候应该说曹操还是有善心的,而到了《三国演义》里那就成了一个大大的天贼《三国演义》的毛批(清代著名小说点评家毛宗岗)给出的评论是此亦孟德过人之处也。
意思就是说曹操是一个坦率的真小人,而不是虚假的伪君子。
曹操的奸诈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然而他的性格也有另外的一面。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魏琳,他被曹操举为孝廉,曹操说:只有魏琳才不会背叛我呀!听说魏琳也逃跑时时,愤怒地说:你就是逃到九泉之下,我也要杀了你!可当曹操捉住魏琳后说:这个人是一个人才。
说着就把他封了官。
在
曹袁官渡之战时,曹操获胜之后,发现袁绍的大营里有很多封自己的下属给袁绍的信。
上面都写着曹操失败后,袁绍要给他们封官,曹操并没有追究他们的下属,而是把这些信全扔到火堆里烧掉了。
这一个故事体现出了曹操非常大度。
总之,曹操是一个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既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既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既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的人。
他身上好像长了很多的脸,一会儿出现这张脸又发另外一张脸的脾气。
不管有多少张脸,他都是曹操的。
喜欢历史的我认为:曹操是三国里最复杂的人物,曹操的许多性格体现了他的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曹操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认为只看一种一种史书是无法完全了解曹操的,只要博览群书,才能了解历史,才能向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人物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