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

合集下载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化学10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化学10月联考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化学10月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第I 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II 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I 卷共4页,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A 、B 、C 、D)涂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r52 Mn5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碳酸氢钠可用于食品膨松剂B.KAl(SO 4)2·12H 2O 可用做净水剂C.30%双氧水溶液用于皮肤伤口消毒D.二氧化硫可用于食品杀菌、抗氧化2.汉字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古人所谓“文房四宝”是书法必备用品。

以下四种,其主要化学成分属于无机盐的是A.湖笔B.徽墨C.宣纸D.端砚3.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A.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水和苯B.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C.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4.1956年,美籍华人科学家吴健雄用Co 放射源进行实验验证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重要发6027现(此发现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Co 的衰变方程为:Co =Ni +e +,其60276027A Z 01 e v 中是反中微子,它的电荷数为0,静止质量可认为是0。

e v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衰变产物Ni 质量数是60B.Co 与Ni 同在元素周期表的d 区C.Co 与Ni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占据的轨道数不同D.基态Ni 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3d 84s 25.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0.1 mol Na +的Na 2O 和Na 2O 2的混合物中,阴离子总数等于0.05N AB.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完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中含氯微粒总数为0.2N AC.0.1 mol FeCl 3水解生成的Fe(OH)3胶粒数为0.1N AD.1 mol N 2与4 mol H 2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转化每一步都能实现的是A.NaCl(aq)Cl 2(g)漂白粉(s)−−−→电解−−−→石灰乳B.Mg(OH)(s)MgCl 2(aq)Mg(s)−−−→盐酸−−−→电解C.Fe 3O 4(s)Fe(s)FeCl 2(s)()Al s −−−→高温()2Cl g ∆−−−→D.CuSO(ag)Cu(OH)2(s)Cu 2O(s)−−−−→过量氨水∆−−−→葡萄糖7.下列对应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配制FeCl 3溶液时要加盐酸:Fe 3++3H 2O Fe(OH)3+3H +B.向NH 4HCO 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 溶液并加热:NH 4++OH -NH 3↑+H 2O ∆==C.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不用玻璃塞:SiO 2+2OH -=SiO 32-+H 2OD.室温下用NaOH 溶液吸收Cl 2:Cl 2+2OH -=ClO -+Cl -+H 2O8.下图是氮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结合二维图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下列相关分析或预测错误的是A.硝酸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用稀硝酸清洗“银镜实验”后的试管B.NO 、NO 2和NH 3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反应,可用氨气处理氮氧化物C.可用加热NH 4NO 3的方法制取氨气D.联氨(N 2H 4)可能被亚硝酸(HNO 2)氧化生成氢叠氮酸HN 39.短周期主族元素X 、Y 、Z 、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 、Z 、W 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两两相互反应。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留存,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三阶段性监测语文参考答案2020.1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D(A“根本区别”错;B“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错;C“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错)2.B(无中生有,过于绝对)3.C(《江南的冬景》属于美文、小品)4.①以文学现象对比开篇,提出观点;②采用总分总论证结构,先总提观点,然后从两方面阐述散文特点,最后总结全文,分析原因;③论证条分缕析,善用例证法。

(4分。

每点1分,答对3点得4分)5.①白话文运动将散文创作形式由文言转为白话,拓展了散文创作空间。

②散文逐渐撤离文坛中心地位,由“载道”转为“言志”,更加自由活跃、洒脱自然。

③“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文影响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家的创作。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意在批评扎西的父亲观念已经落伍,思想行为没有发展空间”错)7.C(“为的是表现冬天的则岔石林有有别于其他季节的独特魅力”错)8.①文章开头写被雪困,结尾再次提到大雪封山,形成呼应,使文章构成“现实—回想—现实”的严谨思路。

②文章开头说“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结尾说“现在就动身”,呼应的同时形成转折和递进,强化了对景点的向往和对扎西的想念。

(4分。

每点2分,其中特点和表现力各1分)9.①介绍三条河流的情况就是介绍藏区优越的环境,点明藏区开发的基础条件。

②介绍三条河流“谦虚、腼腆”的特点,就是映射藏民的不张扬性格。

③三条河流的景色之美逐步为外人所知,就说明藏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了变化,藏区发生了缓慢但渗透性极强的转变。

(6分。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真宗北巡,将次大名,以扈从军列为行阵,亲御铠甲于中,诸王介胄以从,命湜与王显分押后阵。

)11.C(丁内艰,指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

)12.B(“仕途顺利,一路升迁”错)13.(1)宋温舒抚摸着他的后背说∶“这孩子真是治国的人才,遗憾的是我的哥哥见不到了。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生物10月联考试题.doc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生物10月联考试题.doc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21届高三生物10月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原核生物主要是分布广泛的各种细菌。

有一种细菌叫作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下列关于蓝细菌与叶肉细胞统一性的表述,错误的是A.都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 B.都有脂双层构成的细胞膜C.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D.都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细胞增殖2.下列关于细胞内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体温调节过程需要含碘化合物的参与B.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运输需含钙化合物的参与C.绿色植物的光吸收过程需要含镁化合物的参与D.家兔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需要含氮化合物的参与3.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B.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C.食物中的基因分解后,可为人体基因合成提供原料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身体健康4.细胞中膜性结构成分的相互移位和转移的现象称为“膜流”。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膜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膜成分的部分更新B.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都是膜流的体现C.膜流现象也可以由高尔基体流向内质网D.膜流现象普遍发生在所有的真核细胞中5.细胞自噬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现象,可以降解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以维持细胞与机体稳态。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与细胞自噬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溶酶体B.细胞自噬过程降解后的产物不能被回收和再利用C.细胞自噬异常容易导致癌细胞的出现D.细胞自噬是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6.核孔不是简单的孔洞,它是由一组蛋白质颗粒以特定的方式排布形成。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山东省潍坊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般情况下,数字人文都被理解为以数字技术为方法,研究人文领域的相关问题。

“数字”是方法,“人文”是对象。

这种理解固然没错,但并不全面,原因在于,它只是将“人文”作为研究的对象来看待,忽略了研究的主体性问题,而主体性是人文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更强调人文研究中的“个性”“特色”以及研究者“情感”“悟性”等因素在研究活动中的介入。

数字人文研究作为人文研究与数字技术的跨学科结合,同时包含了两个维度的趋向:其一是“人文研究数字化”,即用数字技术解决人文问题;其二是“数字技术人文化”,即以人文方式发展数字技术,让数字更人文。

作为研究方法的数字人文,其模式是将文化经典视为可编码的信息,将日常生活转换为可追溯的数据,将价值体系打。

上可识别的标签,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文本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呈现出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文本形态。

数字人文研究者就是基于这一可视化的文本展开意义阐释。

如果说那些作为“事实本身”的经典文献和行为活动相当于人文研究的“原初文本”的话,那么,经过数字人文方式处理过而形成的新的文本形态则是“次生文本”。

相对于“原初文本”来说,“次生文本”毕竟与研究者之间“隔了一层”,需要充分调用研究者对“原初文本”的认知、对相关理论观念的理解以及对个人感性经验的体悟等。

“次生文本”是寄生于“原初文本”的,但又对“原初文本”进行了数据化处理。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含答案

2021届高三各地最新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湖北省襄阳五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②意,粗识轩辕奏乐声③。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①本诗是苏轼被贬儋州,后遇赦自海南岛返回途中所作。

②鲁叟:指孔子。

乘桴:乘木筏子。

《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③轩辕,即黄帝。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这是与天地造化合一的音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的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写意,不露痕迹,且含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B.首联“参横斗转”既照应诗题,也暗含人生的黑夜即将过去,黎明即将到来之意。

C.本诗的抒情很有特色,既有借景抒情,又有直抒胸臆,二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D.尾联作者说九死不恨,意为无恨也无希望,表达遭贬蛮荒的悲戚无奈和心灰意冷。

16.本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6 分)2.黄冈市2020年高三年级9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终南东溪中作岑参溪水碧于草,潺潺花底流。

沙平堪濯足,石浅不胜舟。

洗药朝与暮,钓鱼春复秋。

兴来从所适,还欲向沧洲[注]。

[注]沧洲:业处用“沧洲”典故代指归隐。

《全唐诗典故辞典):“‘沧洲’原指水边,由于隐者往往中意于彼,后因以‘沧洲’代指隐士的居处,井常用以表现归隐之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景色优美如画,溪水清碧胜过绿草,从烂漫的山花下面潺潺流淌而过。

B.颔联承上,续写水中沙平能够洗足,溪水清浅无法行船流露出怜爱之情。

C.颈联叙事.朝朝暮暮清洗药材,年复一年溪边钓鱼,重复中不乏单调之意。

D.本诗语言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丽俊逸,诗意盎然,耐人寻味。

2021届各地高三上学期(10-12月)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题目及及题解汇集一

2021届各地高三上学期(10-12月)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题目及及题解汇集一

2021届各地高三上学期(10-12月)高考语文模拟卷作文题目及及题解汇集一1.长沙市一中2021届高三语文12月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武汉某高校一食堂,上午8时,正值用餐高峰,13名学生突然站成一排,对着正在用早餐的同学们大声朗诵马云的一段演讲词,立刻吸引了无数惊诧的目光。

原来是学校演讲社团的同学为了练声兼练胆,专门在食堂等人数众多的地方进行的“疯狂朗诵”。

食堂“疯狂朗诵”持续了一个多星期,而且他们准备发展到公交车或地铁上。

不久食堂管理人员与保安人员对食堂“疯狂朗诵”进行了劝阻,演讲活动被迫停止。

这一事件引发了师生们广泛的争论。

“疯狂朗诵”的理解与支持者认为,演讲的内容励志,而一边欣赏朗诵一边就餐,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乐趣之一;甚至有不少渴望提高胆量与演讲能力的同学加入了这一群体;也有不少师生认为不够合适,毕竟是在公共场所,影响了他人的生活……、对于这一事件,你有什么样的思考与感悟呢?请结合材料的内容,联系社会现实,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方向〗面对新鲜事物,多点包容与接纳;心怀善意,对梦想与激情多点理解与支持;不疯魔,不成活,为职业精神点赞;锻炼自我,磨砺自我,突破自我;提前规划生涯,着眼未来,值得点赞;以欣赏的眼光发掘与善待生活之美;表达自我需求与遵守公共规则应兼顾;追求个性自由,也遵守社会公德。

2.湖南省炎德·英才大联考雅礼中学月考三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学校官方公众号@2020级新生:学校为本届新生设置了“独立新生奖”,将为无需家长陪同、独自前来报到的2020级新生拍摄合影并赠送“独行生”照片,“独立”新生都将获得学校颁发的独立报到证书和一件文化衫。

湖北姑娘刘某今年高考以603分的成绩考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父女俩商量,决定用骑行方式去北京报到,以纪念这个不同寻常的成人礼。

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020-2021学年山东省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10月月考)高三语文试题(10月月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与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相比较,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文起八代之衰”的重担会历史地落到韩愈的肩上。

韩愈大大超越了他的先驱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他善于展开文学争鸣。

西魏的宇文泰和苏绰,隋代的杨坚和李谔,曾依靠帝王之尊,将相之权,采用严厉的行政措施,来反对艳丽浮靡的“今文”,推行《尚书》式的“古文”,并且强制规定“自是之后,文笔皆依此体”(《周书·苏绰传》)。

但效果极差,嗣响无闻,终于失败。

韩愈则不同。

他不依靠行政手段,而是在当时的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地剖析了“古文”与“今文”的功过是非。

是非明则方向定,人们容易接受,乐于响应。

因此在他的周围自然团结了一大批作家及“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其次,对六朝文学采取了正确的态度。

对于六朝文学,先驱者常是采用简单的一概骂倒、全盘否定的态度,甚至连屈原的优秀辞赋,也被他们斥为“亡国之音”而不顾(柳冕《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但谩骂攻不倒骈文。

韩愈则不然,他在批判的同时,对六朝文学并不全盘否定,对骈文有益的成分加以吸取,以便作为营养,用来壮大“古文”的新肌体。

他虽自称是“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但这只是口号标榜,实际并非如此。

他对六朝文学是熟悉而精通的,如他对唐初的骈文典范——王勃《滕王阁序》,称赏备至。

他自己的文章如《进学解》《原毁》等,也自然地融骈入散,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再次,善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上,先驱者的火力虽猛,却没有在艺术特征及创作实践方面下苦功,因而理论脱离实践,因盲目而无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留存,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世纪中国散文,其基本面貌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大不一样,最明显的特征莫过于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

借“文白之争”来理解这个世纪文章风格的嬗变,无疑是最直接也最简便的路径。

从晚清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大大拓展了散文驰骋的天地。

可“白话”的成功,不等于“美文”的胜利,这中间虽不无联系,却仍关山重重。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提倡“白话”反对“文言”发难,照理说得益最大的该是诗文;可革命的直接效果,却是“诗”的脱胎换骨,以及“文”的撤离中心。

从梁启超提倡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到胡适、鲁迅以小说为学术课题,都是借助西方文学观念来改变中国原有的文类等级。

伴随着小说的迅速崛起,散文明显失去昔日的辉煌。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散文的退居边缘,不一定是坏事,起码可以使得作家卸下替圣贤立言的面具,由“载道”转为“言志”。

这其实与传统中国不同文类功能的界定有关——处于中心位置的“文章”,属于“经国之大业”,因而无权过分关注一己之悲欢。

退居边缘,作家不必“搭足空架子”写“讲义体的文字”,小品文自然也就应运而生。

架子的倒塌与戒律的瓦解,使得原本正襟危坐、目不斜视的“文章”,一转而变得最自由、最活跃,因而也最为充满生机。

脱离象征权力和责任的“中心”,走向寂寞淡泊的“边缘”,20世纪中国散文不但没有消沉,反更因其重个性、讲韵味、洒脱自然而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

可以说,现代中国散文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较好地完成了蜕变和转型,并重新获得了无限生机。

(摘编自陈平原《中国散文小说史》) 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与小说、诗歌的大红大紫、亢奋热闹相比,散文创作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稳平静,甚至可以说是较为冷落萧条的。

而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散文创作的可贵之处,正在于它善于在默默无闻中积蓄力量,在沉稳平静中奋起前进。

首先,是从“小美”到“大品”。

“五四”时期那些著名的散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周作人的《乌篷船》,以及冰心、徐志摩、钟敬文等人的散文,基本上都是正宗的“美文”或“小品”。

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杨朔、刘白羽、秦牧等人的散文沿袭的也是“美文”的路子。

但改革开放,特别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这种“以小为美”,以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取胜的格局逐渐被“大品”的散文取替。

这里所谓的“大品”,指的是这一类散文不仅篇幅长,结构大,而且作者思考的都是各种关于生命、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大命题,且自始至终透出一种理性思辨的精神。

自“五四”以来我国散文中的理性精神一直相对比较薄弱,而在九十年代,史铁生、韩少功、张承志、张炜、余秋雨等人的一些散文,却把这种理性精神的立足点上升到二十世纪现代人文的哲学高度。

其次,是艺术思维的多元化和文体的解放。

一方面是叙述方式的变化。

在传统的散文中,一般采用第一人称的“我”展开叙述,而且这个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我”具有不容动摇的牢固地位。

而现在不少散文中的“我”竟消失了;或者在一篇散文中,在“我”之外又有其他叙述视角,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祝勇的《永和九年的那场醉》等作品,就有这样的叙述特点。

另一方面则是散文结构的开放性。

九十年代以来的散文已经彻底告别了传统的“三段式”结构套路,而呈现出形态各异的结构状态,如周晓枫的《黑童话》、赵玖的《从这里到永恒》等散文,采用的都是以“情绪”“意象”为线索的结构方式。

总而言之,改革开放特别是九十年代之后,散文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散文的这种变化,是时代生活的变化使然,也是散文家们不断更新散文观念的结果。

(摘编自陈剑晖《四十年散文:走向阔大和遥远》)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台港澳文学在大陆的传播与接受逐渐形成一股热潮,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中台湾当代散文既是对中国传统散文的继承,又是对“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的延伸。

它在中国当代散文领域的创新和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文化乡愁是台湾文学的一大母题。

老一代作家如梁实秋、琦君、王鼎钧、余光中等人,缅怀故乡故土,营造精神家园,对台湾乡土散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而飘萍游牧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一批作家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

文化乡愁作为台湾散文民族情感的核心内容,几经变迁和发展。

它也折射出台湾作家从怀乡思亲到终于重回故土,乡情得以慰藉的心灵历程。

此外,从自我感悟出发,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表达深刻、隽永的情思,这种饱含诗情和哲理的散文,是台湾当代散文创作的主体。

不少散文名家的作品多是充满了对现实人生的悉心体察和卓越见地。

而这方面比较有特色的是林清玄。

他在艺术追求上熔铸了更为丰厚的东方美学,正由于他这种独特的审美观念,使灵与肉、历史与现实、瞬间与永恒,在其作品中得到清晰、有机的辩证统一。

杂文也是台湾当代散文中很活跃的类型。

这种集议论、说理、思辨为一体的随笔、小品散文,非常令人瞩目。

作家们承续并进一步发挥了鲁迅杂文的特色,针砭社会弊端,揭示人生百态,平和中带有辛辣,令人思味。

海峡两岸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了发扬光大包括散文在内的民族文化传统,两岸文学的交流与传播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剑铭《台湾当代散文透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使用“白话”而不是“文言”是“五四”时期散文与唐宋古文、晚明小品、桐城文章的根本区别。

B.“大品”散文不讲究抒情、叙事、议论和文采,重在表现作者对生命、民族等大命题的理性思辨。

C.台湾当代散文上承中国传统散文,下启“五四”新文化现代散文,在散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台湾当代散文大多通过对人生和自然的观察思索,抒写对现实人生的感悟见解,饱含诗情和哲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话”的成功并没有带来“美文”的胜利,“五四”新文化运动得益最大的也并非散文。

B.如果散文没有脱离中心,退居寂寞边缘,便不会突破明清之文的窠臼,重新获得无限生机。

C.我们不能说九十年代之后“大品”散文的艺术成就超过“五四”时期的“美文”和“小品”。

D.台湾当代散文是中华文学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它与大陆散文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3.下面散文作品不属于“大品”散文的是(3分)A.韩少功《我心归去》B.梁衡《把栏杆拍遍》C.郁达夫《江南的冬景》D.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分)5.根据上述三个材料,请简述“五四”新文化运动对海峡两岸现当代散文发展的影响。

(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三条河流王小忠农历十一月初五,下了一夜大雪。

天亮,雪停了,路面上积雪足有七寸厚。

怕是一个月都不能出山了,大雪封锁住整条车巴沟。

抱着火炉,听着车巴河的细声细语,望着黑压压的森林和群山之上的积雪,我又想起了那三条河流。

住在那三条河流岸边的朋友们,此时的他们也抱着火炉?白塔四周的经幡还在烈风中不停地念经?游人络绎不绝?想到这里,我兀自笑出声来。

我坚信,最美好的、最真实的河流,一定是在冬天。

对夏日过分被装饰的河流,我原本就不大喜欢。

深秋的时候,扎西叫过我好几次,我的各种借口大概也伤了他的心。

实际上,我并不是抽不出时间,总想着落一层薄雪再去。

然而,我面对的却是冰天雪地的现实,也只好抱着火炉,等鸟雀再次归来,等冰雪彻底融化的那一天了。

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城东三十公里,即则岔石林景区入口处,有一个美丽的牧村——贡去乎。

牧村四面环山,三条河绕村而过,潺潺流水叮叮咚咚。

扎西的家就在贡去乎。

扎西大学毕业后又读了研究生,研究生学位拿到之后,他没有去城里找工作。

扎西的父亲是本地牧民,没有文化,除了放牧,扎西就是他最值得骄傲的谈资了。

扎西没有去城里找工作,他的父亲很不高兴,以前见人就夸的语气也有所转变,甚至愤怒,愤怒里还夹带着看不起儿子的意思。

扎西对他父亲也不似以前那么顺从了。

当然不是说扎西长大了,就不怕父亲,而是他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

扎西不像他父亲那样,他不愿将自己的思想圈定在这条沟里的牧场上。

扎西看到这条沟里春夏秋冬都有外地人进进出出,他们或摄像;或画画;或成群结队,出没于山林之间;或踽踽独行,歇息于河流之畔。

于是,扎西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的想法。

2018年6月,我和扎西刚认识。

那次我的目的地是则岔石林。

刚进入贡去乎,我就看见一个小广场。

广场旁边的山丘上有一座白塔,白塔四周挂满了经幡。

广场前方有一条走廊,墙壁上画了八宝。

站在走廊边上,我又看到了河。

三条河——热乌河,则岔河,多拉河,三条河流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在贡去乎汇聚一起,然后向北奔流,流入洮河,显得很壮观,却又不张扬。

相比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它们不但谦虚,而且显得腼腆。

扎西的家在村子的最边上,房屋是按农区传统风格修建的,土木结构,全院转角二层楼。

楼上房间很多,房间里挂着来自不同地区的摄影师拍摄的照片,或雪山,或草原,或森林,或河流,每幅照片下面都有说明。

房间干净整洁,装饰简单,大方静雅,且都摆放着一盆从草原上挖来的三叶草。

这样的装饰,是城市里的宾馆无法拥有的。

楼门顶之上,是很大的露天阳台。

阳台上摆放着几盆长寿菊、几个木墩子,还有两张用树根做成的桌子。

这样的布局和设计,扎西的父亲怕是永远都想不到,自然也就做不到,观念很重要。

扎西的父亲一生都在牧场劳作,所有想法都围绕着牛羊转图。

扎西的种种想法,还是得到了家里其他人的支持,也得到了政府的帮扶,否则只能是春梦一场。

扎西家拆旧房盖新楼也不过三两年时间,可这三两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了全家十几年放牧的收入。

幸福指数建立在大胆的想象之.上,然后通过不懈地追求和努力得以实现。

理想必须践行,才能达到目的。

我还想到了这一点,成功源于机遇。

扎西抓住了机遇,他成功了。

只有十二户人家的贡去乎,终于被世人皆知,就源自扎西的藏家客栈。

藏家乐的出现,升级了牧区经济形态,使藏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牧业也开始向现代商业迈进。

这种转变看似缓慢,但渗透性极强。

多少年来,生存在洮河沿岸的农牧民,一直沉醉于传统的耕作与放牧中,不是不思进取,而是求新求变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乃至机遇。

热乌河在则岔沟蜿蜓十八湾。

十八湾所经之处,山形奇特,森林茂密,河水潺潺,格桑花盛开,河谷中空气清新。

穿过热乌河,沿小路前行,三条河流便各自去了一边。

极目远眺,千里草原平铺,唯河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