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青铜器

合集下载

青铜器美术教案

青铜器美术教案

青铜器美术教案青铜器美术教案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铜器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代表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古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从青铜器的造型、纹饰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等来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色,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发展变换及时代特征,理解青铜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从青铜器所处历史阶段、造型、纹饰等方面欣赏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一、本课欣赏考考你:1、你知道人类历史进程的三个重要时代吗?2、你了解青铜发展的历史吗?考古学家将人类历史的进程概括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阶段。

古代青铜器铸造萌芽于原始社会后期,商晚、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战国以后,青铜器逐渐为铁器所代替。

一起来鉴宝我们怎么来一件青铜器具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呢?我们可以凭借什么依据来呢?在青铜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由于时代背景下大的审美观念的变化、铸造工艺的不断革新,使青铜器的纹饰、器形等在各时期展现了独特的风格。

商周时期青铜器为王室所垄断,青铜器主要是祭祀和礼器的功能,其中青铜鼎是权力的标志,造型威严而厚重,繁密的纹饰神秘而诡异。

显示出雄伟和力量的美。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新的发展,文化艺术日趋繁荣,南北各地青铜器艺术风格多样,造型优美,青铜器逐渐失去祭祀和礼器的功能,更多的向生活实用方面发展。

司母戊方鼎(商代)司母戊方鼎是商代晚期最重的青铜器,是我国已发现的青铜器中最大的一件。

造形朴实而又厚重,方正的鼎腹,圆柱形的鼎足和谐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又庄严。

鼎体饰以饕餮纹,耳上铸有两虎相向食人头的形象。

气魄沉雄,器形凝重,纹饰华美,是商代青铜器风格的典范。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第二章第四节《古代青铜艺术》。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以及青铜器上的纹饰艺术。

重点学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对青铜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纹饰艺术。

重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的特点及用途。

2. 知识讲解:(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制作工艺。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及审美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青铜器的用途、制作工艺及纹饰特点。

4. 例题讲解: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价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其他时期的青铜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古代青铜艺术2. 内容:(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2)商周时期青铜器特点(3)青铜器纹饰艺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制作工艺。

(2)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结合实例说明。

(3)比较商周时期与其他时期青铜器的异同。

2. 答案:(1)青铜器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000年,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

制作工艺:采用陶范铸造法。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庄重、纹饰繁复、象征性强。

(3)商周时期与其他时期青铜器的异同: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较为庄重,纹饰繁复,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而其他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有所不同,如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更为细腻,汉代青铜器纹饰较为简单等。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1一.课标内容: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

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五.教学后记: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美术教案《青铜器》(通用)-2024鲜版

繁复之美
青铜器纹饰繁复细腻,通过多 层次、多变化的构图和线条表 现出华丽繁复的艺术风格。
象征之美
纹饰的象征意义赋予了青铜器 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4
04
青铜器铸造工艺
2024/3/28
15
铸造方法
2024/3/28
失蜡法
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 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 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 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2024/3/28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发展,青铜器的经济 价值也在不断攀升,成为收藏家们追逐的热 门藏品。
22
市场行情
拍卖市场
近年来,青铜器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十分抢眼,成交价不断刷新纪录。
私下交易
除了拍卖市场外,青铜器在私下交易市场上也十分活跃,但需要注意真伪和价格问题。
2024/3/28
投资前景
制内范
将制外范使用过的泥模,趁湿刮去一 薄层,再用火烤干,制成内范。刮去 的厚度就是所铸铜器的厚度。
2024/3/28
17
工艺流程
2024/3/28
合范
将内范倒置于底座上,再将外范 块置于内范周围。外范合拢后, 上面有封闭的范盖,范盖上至少 留下一个浇注孔。
浇铸
将化合均匀的铜液从浇注孔灌入 ,等铜液冷却后打碎外范,掏出 内范,将所铸的铜器取出。
浑铸法
器物一次浇铸成形的铸造方法。其范块组合有二合、三合、 甚至多合。浑铸法铸成器物全身无一处断痕,器身可留出很 多空白以安置活动构件,使青铜器产生复杂的变化。
16
工艺流程
制模
用泥土按照器物原型雕刻成泥模。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第2课《历史的见证——中国古代青铜器》,重点学习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2. 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3.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4. 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功能以及艺术特点;2. 掌握青铜器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3. 感受青铜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功能以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青铜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学习(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介绍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分析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特点。

(2)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功能,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3)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4)青铜器的历史价值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进行现场鉴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有关青铜器的鉴赏题目,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青铜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青铜器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发展历程2. 青铜器种类与功能3. 青铜器艺术特点4. 青铜器历史价值七、作业设计答案: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对青铜器进行鉴赏,并从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同时阐述其历史文化价值。

高中美术《 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 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第二章《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第二节《材质与肌理》中的青铜器部分。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提高学生对青铜器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和评价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3.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如何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青铜器图片、青铜器模型。

学具:美术鉴赏笔记本、画笔、颜料、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它们代表了哪个时期的文化?”2. 新课内容:(1)介绍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制作工艺。

(2)分析青铜器在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影响。

(3)引导学生运用美术术语进行作品分析。

3. 实践活动:4. 例题讲解:以《后母戊方鼎》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制作工艺以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取一件青铜器作品进行分析,并运用美术术语进行评价。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青铜器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七、板书设计1. 高中美术鉴赏——《青铜器》2. 内容:(1)青铜器的历史背景(2)青铜器的艺术特点(3)青铜器的制作工艺(4)青铜器在美术史上的地位3. 结构:总分总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四羊方尊》(2)《大盂鼎》2. 答案:(1)作品:《四羊方尊》艺术特点:造型庄重,纹饰繁复,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作品:《大盂鼎》艺术特点:造型古朴,纹饰简洁,线条遒劲,展现了商代青铜器的雄浑大气。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第三讲 青铜器教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第三讲  青铜器教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第三讲青铜器教学目的:1、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及其艺术成就。

2、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各个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培养审美能力。

3、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赏析、评价古代青铜工艺美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进一步领会劳动创造艺术,艺术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难点:青铜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的进步及社会的不同历史背景,使青铜器在每个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引言: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和世界各国一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出现了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

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是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板书——第三讲青铜器三、讲授新课:1、什么是青铜器以铜为主加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2、青铜工艺的产生及历史背景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社会制度的变迁、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文化艺术的进步。

青铜工艺作为奴隶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青铜器上的铭文直接反映出奴隶社会的真实情况。

3、青铜器从功能上可大体分为四类(幻灯)(1)礼器:如:鼎、鬲、尊、爵等(2)乐器:如:铙、钟、鎛、铃、鼓等(3)兵器:如:戈、钺、矛、剑、镞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

4、介绍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及各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夏商周三代被称为中国古代青铜史上的“青铜时代”)(放幻灯对照欣赏)四、播放一段录像。

五、课堂小结: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发展概况及欣赏了一些代表作品,可以说青铜艺术是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的结晶。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实战指南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实战指南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实战指南美术教育的发展已经和社会的发展同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增长,美术教育开始从龟兔赛跑的状态加快脚步,投身于Museum中。

我们的美术教育已经与国际接轨,课程也多元化、开放化,从传统技法训练走向文化深度的探究。

高中美术教育注重唤醒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开拓学生跨学科思维,青铜器教学正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之一,它是元素阳刚与阴柔相互交融、意蕴丰富、形态多样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产物。

本文的主旨在于让师生交流讨论高中青铜器课的教学方法和实战经验,提供一些能够开启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实践经验。

高中青铜器课程的探究——让青铜器走进学生生活青铜器教学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瓷器和玉器不同,它们可是老祖宗直接传承给我们的。

青铜器有传统与现代、文化与艺术等多重特征,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语料库之一。

但又耳熟能详的东西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课程中加入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元素,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青铜器的文化底蕴和实用性。

例如,可以让学生自选一款青铜器,记录下自己使用的场景及日常感悟,拓展了学生的观察维度,发散了学习角度,也能够从他们的经验出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青铜器艺术的魅力和实用性。

高中青铜器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自由探索,开拓思维对于一门艺术课程来说,让学生自由探索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多数情况下,教师应该以引导、提问和激发学生创意为主,少给予直接指导,开展无压力式的实践作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

教师可以让学生询问馆内专家,或者让学生引导大家一起定义作品,从而培养学生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由探索,自己琢磨、体验,但对学生的助教也不能过少。

青铜器的特征在于包容,因此学生需要在创作中赋予作品一些个性、情感和生命力,让学生的作品本身更真实真切。

高中青铜器课程的评估——从过程到结果的全面检测青铜器课程的评估方式非常重要。

只注重结果而不管过程,可能容易导致学生失去创意的热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教案青铜器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
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

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
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
(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

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

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

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

3.青铜工艺在造型和纹饰的主要特征: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成就,是丰富多样的造型和纹饰,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青铜工艺,以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为代表,如最重要的是所谓青铜礼器——鼎。

鼎是古代的煮食器,其造型特征为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

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杠搬运。

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的实用意义是盛放或烹煮食物,但它的价值却体现在对礼治的维护上。

一般多用于奴隶主阶级的祭祀和宴饮,具有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是奴隶主统治权力的象征。

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
如《司母戊方鼎》,形式厚重华丽,充满了神秘、威慑的色彩。

司母戊方鼎是迄今出土的所有鼎中最大最重的,它还有一段传奇的经历。

1939年3月,这只鼎出土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因鼎太重太大,移动困难,人们便想锯断大鼎,然后运出,但仅锯一足,便锯不断,于是悄悄地把鼎埋起来。

后来消息走漏,日本人来搜索未成,便出价70万圆伪币收购,当地人们巧妙地送出另外一鼎,算将此鼎留下。

抗战胜利后,1946年6月,大鼎重新掘出,但已失去一耳(后来补上),先存放于安阳县政府。

同年十月底,当时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60寿辰,当地驻军将大鼎作为寿礼,用专车运抵南京,保存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

后来,国民党政府曾想将此鼎运往台湾,终因过于困难,才打消了这一念头,建国后,此鼎存于南京博物院,1959年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已成为镇馆之宝。

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的神秘色彩逐渐淡化,风格趋向简朴,追求朴素、典雅之美。

如《孟鼎》,造型雄伟凝重,纹饰简朴。

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逐渐变成供统治阶级享用的生活用品。

青铜器的造型趋向轻灵、奇巧,装饰手法写实,纹饰也易于理解。

如,莲鹤方壶》,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另外《曾侯乙编钟》是最重要的出土文物,编钟共56件,分上、中、下三层。

经检测每件编钟不仅都能发音,而且能发两个不同的音,可以演奏各种现代乐曲,而且音质纯正,音色优美。

这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保留着原有音响的一套特大型定音古乐器,也是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12个半音的乐器。

(录象:曾侯乙编钟)
秦、汉时期,由于铁器和漆器比青铜器更方便,从而逐步取代了青铜器,青铜器便向轻便、精巧、实用的生活用器和观赏器方向发展,它们往往以实用和美观的高度统一而引人注目。

(录象:青铜工艺)
三.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