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瓷器》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第二课 瓷器_高中美术教案

第二课 瓷器_高中美术教案
委拉斯凯兹;17世纪西班牙著名画家。24岁为国王画像,一举成名。1649年为教皇画像。他终身在宫廷工作,任宫廷首席画师,宫廷总管。最后在繁杂的事物中劳累而死。
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宫女],[纺织女]。
[宫女];是委晚年杰作。画家本人也在画面之中,表现他正在给国王,王后画像,小公主,宫女突然闯入。委利用了镜子扩大画面空间的手法,画面笔触奔放,色彩准确,给后来的油画以重要影响
作品;[画家和他的妻子] [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玛丽,美第奇的生平]
[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
取材于西腊神话中宙斯的孪生子劫夺迈王锡尼国王的孪生姊妹的故事.色彩在这一作品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两匹烈马浓重的棕黑,青灰色,与女子白皙的皮肤的明亮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体的健壮,肌肉建壮,体力充沛,动作粗犷,洋溢着勃勃生机,极富浪漫情怀。
肖像画
描写特定人物的绘画。根据创作要求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分为头像,胸像,全身像等等。
本时期的肖像画家,荷兰的伦勃朗,哈尔斯,西班牙的委拉斯凯兹,哥雅,佛兰得斯的鲁本斯等等。
伦勃朗;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21岁时掌握了绘画基本功,1631年成为阿姆斯特丹著名的肖像画家。1634年与富商小姐结婚,1642年妻子病逝,与女仆结婚,引起亲戚不满,并霸占了他的财产,使他陷入困境。但他在艺术上并没有停止,而是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妻和儿子相继去世,1669年这位坎坷一生的杰出画家也与世长辞。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财产。[600幅油画,1300幅版画,2000幅素描及速写,60-100幅自画像]。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陶瓷教案 美术

陶瓷教案 美术

陶瓷教案美术教案标题:探索陶瓷艺术的美学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

2. 掌握陶瓷材料的基本特点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4.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他人的陶瓷作品。

教材与资源:1. 教材:《美术教材-陶瓷艺术专辑》(学校图书馆或购买资源)2. 资源:陶瓷艺术家的介绍、图片和视频资料、陶土、彩绘颜料、陶瓷刀具、窑炉等。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呈现一些陶瓷艺术作品的图片或样品,引导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美感产生兴趣。

2. 向学生介绍陶瓷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让学生了解陶瓷艺术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知识讲授:3. 解释陶瓷材料的基本特点和分类,如陶瓷的原料、制作工艺等。

4. 演示陶瓷的基本制作过程,包括捏塑、拉坯、雕塑、修整等技巧的讲解。

5. 介绍陶瓷彩绘技法和窑烧工艺的基本概念,强调作品的表现力和创新性。

实践操作:6. 分发陶土和工具,指导学生进行基础的陶瓷制作训练,如捏塑蛇形、拉坯制作杯子等。

7. 引导学生运用彩绘技法,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个性化。

8. 安排窑烧时间,提醒学生烧制作品的注意事项,如温度控制、瓷器釉面等。

作品展示与评价:9. 建立学生作品展示区,让学生展示完成的陶瓷作品,并互相进行欣赏和评价。

10.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其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了解不同风格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总结与扩展:11. 总结陶瓷艺术的学习内容与经验,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更多创作可能性。

12. 拓展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陶瓷艺术展览或参与陶瓷制作工坊,深化学生对陶瓷艺术的理解和热爱。

教案评估:1. 对学生的出席情况和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估。

2. 对学生制作的陶瓷作品进行评价,根据创意、技巧和表现力给予相应的建议和鼓励。

3. 参考学生对其他陶瓷艺术家作品的评价来评估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案扩展:1. 提供更高难度的陶瓷制作技巧和创作任务,挑战学生的技能和创造力。

2. 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了解陶瓷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和创新。

美术试讲导入陶瓷教案模板(3篇)

美术试讲导入陶瓷教案模板(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美术》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特点,掌握陶瓷的制作工艺。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陶瓷艺术的基本特点。

2. 陶瓷的制作工艺。

教学难点:1. 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

2. 陶瓷艺术的鉴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陶瓷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陶瓷的特点。

- 教师展示图片:古代陶瓷、现代陶瓷、民间陶瓷等。

- 学生观察并说出陶瓷的特点:色彩丰富、造型多样、质地细腻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陶瓷是什么吗?它有什么样的历史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陶瓷是一种以黏土为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工艺品。

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

3. 小故事导入:讲述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教师讲述: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古人发现泥土可以烧制成器物,于是开始制作陶瓷。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陶瓷工艺不断进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讲授新课1. 陶瓷艺术的基本特点- 教师讲解:陶瓷艺术的基本特点包括:质地细腻、造型优美、色彩丰富、工艺精湛等。

- 学生举例说明:如青花瓷、彩瓷、釉瓷等。

2. 陶瓷的制作工艺- 教师讲解: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土、炼泥、成型、修坯、上釉、烧制等环节。

- 学生讨论:陶瓷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 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 教师讲解:陶瓷艺术的历史演变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新石器时代、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

- 学生思考:每个阶段陶瓷艺术的特点是什么?4. 陶瓷艺术的鉴赏- 教师讲解:鉴赏陶瓷艺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造型、纹饰、色彩、工艺等。

- 学生练习:欣赏几件陶瓷作品,说出自己的鉴赏观点。

三、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演示陶瓷制作的基本步骤,如选土、炼泥、成型等。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

高中美术教案人教版【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案(必修)——(说课、试讲必备)】第一讲陶器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

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

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

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传统工艺中的陶器。

美术教案高中工艺

美术教案高中工艺

美术教案高中工艺【篇一: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教案全一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目录第一讲陶器 (2)第二讲瓷器 (5)第三讲青铜器 (7)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9)第五讲陶塑 (11)第六讲石雕 (13)第七讲彩塑 (14)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17)第九讲古代壁画 (19)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22)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24)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25)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28)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30)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32)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34)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37)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39)第二十一讲现代雕塑 (42)第二十二讲近代雕塑 (45)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47)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64)第一讲陶器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

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

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

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

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

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

瓷器高中美术说课稿

瓷器高中美术说课稿

瓷器高中美术说课稿瓷器高中美术说课稿《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说课稿一、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高中的美术教育需要在巩固兴趣、发现特长的基础上不断地对知识进行拓展、提升。

教学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本节课"古代陶器与瓷器"的欣赏,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国民间陶瓷艺术的深刻理解,并对其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为工艺美术的审美与认识起到一定的铺垫作用。

教学思路设计如下:1、本课的教学以图片欣赏、图片对比与分析为主线,不断渗透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艺术魅力。

2、讲解作品的同时,插入陶瓷的一些基本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学情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中陶器作品欣赏,旨在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人类优秀的的传统艺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大问题层层递进。

第一: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第二:古代素陶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第三:古代瓷器艺术的发展及艺术特点。

2、学习对象分析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接近于成熟状态,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不断增强,知识和社会素养不断提高,且具有较强的判断、辨别、分析问题和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他们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接触较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具有代表和优秀的不同种类的陶瓷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领略陶器艺术的特征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和体会到陶器艺术的美感,塑造学生较健全的艺术修养、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

三、教法学法分析美术是一门培养人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只其所以然,考虑到高中学生面对应试教学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图片引导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

以图片引导的方式来推进知识的学习。

针对本课陶器的分类、不同陶器的艺术特点、陶器的制作等相关知识,在教学中以环环相扣的任务来推进整节课的教学。

单元课程设计说明瓷器

单元课程设计说明瓷器

单元课程设计说明瓷器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瓷器的定义、历史发展及分类。

2. 学生能掌握瓷器的主要制作工艺及流程。

3. 学生能了解瓷器在我国及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观察和分析瓷器外观、质地、工艺的能力。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瓷器进行鉴赏和评价。

3. 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简单的瓷器作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观念,关注瓷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 学生通过学习瓷器,提高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历史与社会学科单元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瓷器的发展历程,掌握瓷器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以讲授、实践、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展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确保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瓷器概述- 瓷器的定义与特点- 瓷器的历史发展脉络- 瓷器的分类及代表作品2. 瓷器制作工艺- 瓷土的采集与加工- 陶瓷成型工艺- 釉料配制与上釉- 窑炉烧制技术3. 瓷器鉴赏与评价- 瓷器外观的观察与分析- 瓷器质地的辨识- 瓷器工艺的评价- 瓷器艺术价值的认识4. 瓷器文化传承与发扬- 我国瓷器文化的特点与影响- 世界瓷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瓷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瓷器概述及历史发展第二课时:瓷器制作工艺及流程第三课时:瓷器鉴赏与评价方法第四课时:瓷器文化传承与发扬教学内容关联教材:本教学内容与教材中“古代陶瓷艺术”章节相关,涵盖了瓷器的基本知识、制作工艺、鉴赏方法和文化价值等方面,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瓷器文化,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在瓷器概述、历史发展、制作工艺等理论知识方面,以教师为主导,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要点。

高中美术教案(8篇)

高中美术教案(8篇)

高中美术教案(8篇)高中美术教案篇一一、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设问: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二、名瓷的鉴赏标准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板书设计: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

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

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欣赏分析,尝试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美术《瓷器》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

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

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

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

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

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

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

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

(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

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 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

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 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