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15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22秋)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22秋)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的含义,体会瑞恩是一个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4体会瑞恩的父母要求他通过做额外家务自己挣钱帮助非洲孩子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两分钟——<我眼中的非洲>(我今天课前两分钟的题目是<我眼中的非洲>1、课件展示演讲内容,提问:有谁来介绍一下乌干达,并请同学补充。
2、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3、评价演讲效果。
(我的演讲完了,请大家给我打分)二、引出课题通过殷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乌干达以及非洲的的情况,其实了解非洲情况的人很多,又有谁愿意实实在在的给予那里的人帮助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一位小主人公,他就做到了,他是谁呢?(瑞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瑞恩的井》,你们准备好了吗?三、理解课文(一)、通过预习,谁来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你们看,一个6岁的一年级小孩,居然做出了一件这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那么多人都愿意和他一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感受瑞恩的美。
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做详细的批注。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3、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看同学们做的都很专注,把文章中最令你感到的地方,在小组里讲一讲。
(三)、交流: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学生自由交流,只要能说到以下交流的重点都可以)交流的重点:1、第2自然段,一美分也可以,一美元、70美元也可以,瑞恩却选择了70美元,说明“瑞恩从心里是真心要帮助非洲的孩子,也说明瑞恩是个有爱心的孩子。
2、第4自然段,妈妈这样做的目的,(一举两得:锻炼瑞恩的意志和帮助非洲的孩子,让瑞恩明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幸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爽快”一词可以看出(6岁的男孩很贪玩,说明决心很大。
)3、第5自然段(通过干活、努力比向父母要钱更有意义)4、第8自然段,为什么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3、第9自然段,把所有人的努力变成自己的动力。
瑞恩的井(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瑞恩的井(沪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3瑞恩的井【学习目标】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能辨析“募集、募捐、捐助”这三个词语。
3知道瑞恩是一个善良、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
”这个道理。
【教学重点】1会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2领会“有决心、有毅力,总能把事情做好。
”这个道理。
【教学难点】1知道瑞恩是一个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好孩子。
2理解“瑞恩的井一一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介绍“井”,导入新课。
(请看到过井的学生举举手,并请他们说说井的作用。
) (井一一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
)2出示课题——瑞恩的井,齐读。
3根据课题提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瑞恩是谁?瑞恩怎么会有一口井的?(为什么这口井是瑞恩的?)这口井在哪里?……(以上问题较为简单,当场可以解决。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
2检查朗读的情况。
(1)文章共有几小节?(12小节)(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
3出示:瑞恩是。
从老师口中,他知道,(6岁的加拿大一年级的小学生)(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还知道。
于是,他挣到了70美元。
可是这钱不足以打(70美元可以打一口井)(帮长辈做家务)一口井。
在的帮助下,瑞恩开始了面向整个加拿大的,也加入(妈妈)(募捐活动)(他的同学)了捐助的行列。
他们还与非洲的孩子们。
两年后的,8岁的瑞(相互通信)(一个夏天的早晨)恩和妈妈来到,这里有一口,当地的孩子们(乌干达的一所小学附近)(瑞恩的井)(热烈欢迎瑞。
现在,瑞恩的募集活动,那些钱将被用来。
恩的到来)(还在继续)(在非洲打井和购买设备)4交流答案,齐读这段话。
5辨析“捐助、募捐、募集”。
(1)这段话包括三层意思:出示:①学校正在为非洲儿童募捐。
②瑞恩靠做家务挣来了70美元,他的这笔钱将用来捐助乌干达北部一所小学的孩子们。
瑞恩的井 教案

瑞恩的井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瑞恩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学习如何有条理地叙述一件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瑞恩的善良和爱心,激发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情感。
让学生明白梦想的实现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瑞恩为实现梦想所付出的努力。
理解“瑞恩的井”的意义,感受爱心的力量。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以及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提问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贫困地区缺水的图片)同学们,当我们打开水龙头,清澈的水就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但在世界的某些地方,人们却因为缺水而生活艰难。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为了帮助他人解决用水问题而努力的小男孩——瑞恩。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理解。
教师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易错字词。
3、整体感知请学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概括)瑞恩在听闻非洲孩子喝不上干净水后,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们挖一口井,最终他的梦想实现了。
4、精读课文小组讨论:瑞恩是如何实现他的梦想的?(引导学生从瑞恩的行动、遇到的困难以及他的坚持等方面进行讨论)提问:瑞恩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朗读重点段落,感受瑞恩的坚定信念和爱心。
5、深入探究思考:“瑞恩的井”仅仅是一口井吗?它还有什么更深的意义?(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从爱心的传递、梦想的力量等方面进行思考)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
6、总结全文教师对课文进行总结,强调瑞恩的爱心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沪教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__秋)]
![沪教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__秋)]](https://img.taocdn.com/s3/m/d01cd11f19e8b8f67d1cb98a.png)
沪教五年级语文上册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__秋)]长春版四年级下册《瑞恩的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发掘文章线索,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瑞恩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具体的语言反映人物的性格和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瑞恩的高尚品质与坚持追梦、不畏困难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孩子们,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幸福的,每一天的生活我们都是无忧无虑。
可是,在遥远的非洲,有很多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出示有关图片)看完图片,你有什么感受?(齐读:在非洲,孩子们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很多人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
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死去了。
每一分钱都能够帮助他们:一分钱可以买一支铅笔、一元钱够一顿丰盛的午餐,如果我们有70元钱,就可以帮他们挖一口井。
) 6岁的加拿大小男孩瑞恩知道这一切后,和我们一样很同情他们,那他想为这些孩子做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瑞恩的井》,下面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文本,走近瑞恩,来感受他给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
二.品读课文,感悟瑞恩的精神。
(一)出示研学提示:1. 默读课文第4至13自然段,思考:为了实现梦想,瑞恩做了什么?2. 画出让你感动的语句,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 在小组里交流学习收获。
刚才同学们学习的非常投入,下面就分享一下我们的学习收获。
(二)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品读。
1.理解“爽快”这个词。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积分表:(1)妈妈制作了一个积分表,上面画了35个格,每完成一项工作就可以挣到2元钱。
如果每一格代表一项工作,如果瑞恩每天都做一项工作,就需要()天才能挣到70元钱。
(2)理解“额外”的意思,可以看出瑞恩平时是做妈妈做一些家务的。
3.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写出瑞恩筹集70元钱的经过呢?4.瑞恩终于从2元钱辛辛苦苦的挣到了70元钱,实现了他的愿望。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瑞恩的井》教案、教学设计

-将所学内容整理成一份调查报告,字数在500字左右。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分享一次帮助他人的经历,要求:
-讲述事情经过,体现出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教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
-字数在200-300字之间,要求真实、感人。
作业完成后,教师将进行批改和评价,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手抄报,要求:
-内容丰富,包括文章摘要、心得体会、相关故事等。
-设计新颖,图文并茂,版面美观。
-小组合作完成,分工明确,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
3.深入了解非洲的生活环境和水资源状况,完成以下任务:
-查找资料,了解非洲地区的水资源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2.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瑞恩为什么想要为非洲孩子挖井?他是如何克服困难的?”
-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形成小组共识。
4.适时引入课外拓展知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如仁爱、执着、筹款等,并能熟练运用。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瑞恩为非洲孩子挖井的过程,体会瑞恩的坚定和毅力。
-领悟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快乐的杉树林【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是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的。
第2—5节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写的,先写杉树林的景色,再写孩子们的活动。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喜爱杉树林的感情,感受杉树林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欢乐。
3、在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同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4、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选择校园中给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地方,有顺序地写下来,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杉树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体会“我”喜爱杉树林的感情。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杉树林图象,板书:杉树林简介杉树2、填空:()的杉树林3、出示课题:快乐的杉树林针对课题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是快乐的呢?二、学生小组自学课文,讨论学习。
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粉妆玉砌、毫不在意、避暑胜地、不约而同,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理解的地方。
3、完成填空: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家门前杉树林_________的不同的景色以及_________的情景,抒发了我 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4、课文是围绕那句话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一年四季的景色的?三、小组学习交流。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交流填空。
3、学习总起句,总结句。
理解“无穷”。
4、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杉树林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四、小组讨论,学习课文第2----5节。
1、默读课文,杉树林一年四季有哪些变化?(1)、第二节:春天抓住树叶生长的过程,颜色、形状的变化,突出孩子们欣喜的感情。
板书:长叶指导朗读:春天,杉树长叶了,带着欣喜来朗读。
(2)、第三节:夏天抓住“火辣辣地烤着”、“拼命地叫着”是表明天气的炎热程度,说明了盛夏的“酷暑难挡”,理解“极好、避暑胜地”,说明杉树遮阴,凉风习习,给人带来的阵阵凉爽。
板书:胜地想想该怎样朗读好这前三句?(3)、第四节:秋天抓住杉树林“更新换貌”的具体内容:“红得那样鲜艳,火红火红的,远远看去,好似一团团燃烧的火焰。
小学语文《瑞恩的井》教案

小学语文《瑞恩的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七单元《瑞恩的井》。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点的掌握,课文思想感情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思想感情的领悟,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提高。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作业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指导学生掌握生字词。
3. 例题讲解: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知识点,分析课文写作技巧,指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造句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所体现出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瑞恩的井》2. 生字词:井、瑞恩、关爱、助人为乐等。
3. 语法知识点: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关爱”和“助人为乐”造句。
(3)仿写课文,以“……的……”为题,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作文。
2. 答案:(1)略。
(2)示例:关爱他人,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助人为乐,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关注身边的公益活动,参与志愿者服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3. 教学过程的设计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瑞恩的井教案范文

瑞恩的井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瑞恩的井的故事,了解太阳能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环保和绿色能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二、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首先,教师通过自我介绍和询问学生有关太阳能的知识,引出话题“能源与环境保护”。
然后,教师出示一张瑞恩的井的图片,介绍瑞恩的井是一种利用太阳能解决干旱地区需水问题的创新发明。
2.阅读理解(2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阅读瑞恩的井的故事,并辅助理解。
之后,教师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如:“瑞恩是如何发现太阳能井的?”、“太阳能井是如何工作的?”、“太阳能井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等问题。
3.实验与探究(40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太阳能井的理解,教师设计了一项简单的实验活动。
首先,教师为学生准备好两个相同大小的塑料杯和纸板。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分别将两个塑料杯放在太阳光下和阴暗处,并用纸板挡住阳光,观察塑料杯内和外的温度变化。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和类比太阳能井的作用。
4.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你是瑞恩,你会如何改进太阳能井的设计?2)你认为太阳能井可以在哪些地方使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5.拓展延伸(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活动,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下两项任务:1)设计一种太阳能井,并用材料制作;2)撰写一篇关于瑞恩的井的文章,并附上自己对太阳能井的看法。
学生可分组完成,鼓励并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发现。
6.总结回顾(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此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并进行简要总结,再次强调太阳能井的优势和环保意义,激发学生对绿色能源的兴趣和关注。
三、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情况。
2.同伴评价:学生进行小组成员的互评,评价同伴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3,瑞恩的井|沪教版(2015秋):》
摘要:1 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捐助、羞怯、骄傲”的意思, 3、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看同学们做的都
很专注,把文章中最令你感到的地方,在小组里讲一讲,其实这样的话瑞恩还说了无数次,面对( ),瑞恩默默地对
自己说—— 5、做成这么大一件事的瑞恩到底是什么样
《瑞恩的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捐助、
羞怯、骄傲”的意思。
2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瑞恩的井——为了这个痛苦的社会”的含义,体会瑞恩是一个
善良、充满爱心的孩子。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对瑞恩的敬佩之情。
4 体会瑞恩的父母要求他通过做额外家务自己挣钱帮助非洲孩子的用意。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两分钟——我眼中的非洲(我今天课前两分钟的题目是我眼中
的非洲 1、课件展示演讲内容,提问:有谁来介绍一下乌干达,并请同学补充。
2、了解了这些知识,你有什么感受?
3、评价演讲效果。
(我的演讲完了,请大家给我打分)
二、引出课题通过殷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乌干达以及非洲的的情况,其实了解非洲情况的
人很多,又有谁愿意实实在在的给予那里的人帮助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有一位小主人公,他就做到了,他是谁呢?(瑞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瑞恩的井》,你们准备好了吗?三、理解课文(一)、通过预习,谁来讲讲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你们看,一个6
岁的一年级小孩,居然做出了一件这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那么多人都愿
意和他一起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堂去感受瑞恩的美。
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做详细的批注。
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组织语言,准备交流看同学们做的都很专注,把文章
中最令你感到的地方,在小组里讲一讲。
(三)、交流: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学生自由交流,只要能说到以下交
流的重点都可以)交流的重点:1、第2自然段,一美分也可以,一美元、70美元也可以,瑞恩却选择了70美元,说明“瑞恩从心里是真心要帮助非洲的孩子,也说明瑞恩是个有爱心
的孩子。
2、第4自然段,妈妈这样做的目的,(一举两得:锻炼瑞恩的意志和帮助非洲的孩子,让瑞恩明白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幸福,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爽快”一词可以看出(6岁的男孩很
贪玩,说明决心很大。
) 3、第5自然段(通过干活、努力比向父母要钱更有意义) 4、第8自然段,为什么课文中出现了两次“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第9自然段,把所有人的努力变成自己的动力。
教师质疑:是不是瑞恩召集所有人募捐?(不是)那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帮助非洲人?
(一个人不论年龄大小,只要有恒心,都可以干出大事。
重要在行动,不要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人。
)(四)、读完课文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其中课文第11自然段给我留下了
深刻的印象。
1、教师朗读第11自然段,想象当时的场面、情景,(五千人,我们学校共有500多师生,
想象5000人的场面)演练兴奋地叫“瑞恩、瑞恩”五千多人,这么大的场面,面对这么多人,小瑞恩是怎么做的?(羞怯)瑞恩虽然失去了玩耍的时间和看电影的时间,可是他得到了?(别人的信任和支持) 2、在学习时,老师也有一个问题,质疑:“瑞恩的井——为了这个
痛苦的社会”破折号的意思是解释说明,“瑞恩的井”和“这个痛苦的社会”有什么关系?
教师配乐朗读第11自然段,课件播放干涸、贫穷、饥饿、战争的图片 3、这真是一个痛苦的社会啊,在这个痛苦的社会,瑞恩的井相当于—— 4、正是因为瑞恩明白这一切,所以他才
在心里定下了自己的誓言,于是他无数次默默地对自己说“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两次,让我一起看看。
(课件出示,朗读)其实这样的话瑞恩还
说了无数次,面对( ),瑞恩默默地对自己说—— 5、做成这么大一件事的瑞恩到底是
什么样?你们想看吗?出示资料:瑞恩被称为“加拿大的灵魂”、被评选为“北美洲十大少
年英雄”的资料以及他在2003年3月15日,参与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活动是说的话:“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 6、此刻,我想说“瑞恩,你真棒,,,,,,,” 四、总结课文教师激情总结:是啊,多么不容易啊,从2美元,到70美元、7000美元、60000美元……从瑞恩一个人,到妈妈的支持,老师、同学的参与,还有更
多人的加入。
大家一直在努力地付出他们的爱心,因为他们的善举,使非洲的许多人喝上了——干净的水!从这里,你们明白了什么?(爱无国界,爱在无数人的手中传递,爱在无数人的心中延续。
)(板书:无私的爱)感谢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感谢瑞恩给我们传递的正能量,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洗涤,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五、课后延伸: 1、将故事讲给家人,交流感受。
2、将瑞恩的行为与自己进行对比,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献爱心的看法。
板书设计:瑞恩的井 6岁一年级妈妈、老师、更多的人 2美元 25美元 5美元 7000美元 70美元 60000美元坚持不懈无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