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页精品)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全册)教学设计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学情分析学生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
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表现最为明显的是少部分学生字体书写普遍不规范,上课小动作多。
因此导致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尤其害怕习作,还没有养成自觉写作文的习惯。
特别是部分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质量非常不理想,个别学生养成了偷懒不写或漏写作业的现象。
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学生搜集和存贮的好词、佳句、文段较少,能灵活运用所积累材料的学生寥寥无几。
班级凝聚力较差,缺乏学习积极性。
受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部分学生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上进心不够好。
二、教材分析这学期共计40篇课文,8首古诗,综合练习8次,作文根据班级实际,选做8篇左右。
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335个生字,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熟练地拼读音节。
按要求积累关键词语,部分词语能学习运用。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学习本册教材中出现的常用句式,继续积累句子,部分句子能学习运用。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做到不动唇、不出声,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课文大意,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熟记教材展示的名句,能背诵全部古诗,能背诵部分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段落。
听人说话能抓住主要内容,在说话练习中能说连贯的话,能具体地讲述故事,能简要转述别人讲话的大意,能讲述自己的经历和见闻。
学习在方格里书写各种结构的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继续培养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生字335个,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里的意思。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音序和部首查字法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在阅读和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注意辨析同音字、音近字和形近字。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的想为自己的足球队画一个真正的足球场,有的想画凉棚位警察叔叔着风挡 雨……当父母都是盲人的张晓丽提出要画好多双眼睛,为父母和他们的工友 送去光明时,大家都有共同的心愿:如果真有这样的神笔,一定先让小丽 画。孩子们善良的心灵令人感动。《刮脸》是一篇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课文通 过小贝当来到理发店与理发师的对话,以及贝当故作姿态的举动,充分体现 了儿童渴望长大的心情,故事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给哈哈哈礼物》叙 述了南南自己动手,精心地用小石子为妈妈制作生日礼物,充分体现了他对 哈哈哈爱,故事感情真挚,充满童趣。 本单元的课文都具有这样的特点:1 内容浅显,通俗易懂,但故事情节都 很生动;2 每篇课文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它们想象丰富,充满情趣,语言 或清新优美,或风趣优美幽默,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还教会了孩子们要 有一颗善良的心,教会了孩子们做事要坚持到底,熏陶了孩子们的情感,陶 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这几篇课文在写作上各有特色:《信》虽然短小,但结构非常完整,开头 一段总起,抒写自己想写许多许多信的心愿,接着用四个小节分述,分别写 了自己想替雏鸟给妈妈写,替花朵给蜜蜂写,替大海给小船写,替云给云 写,替树给树写,最后结尾,点明中心:信让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 紧、紧紧……。《茉莉花》以两条线索展开情节,一条是茉莉花的形象的变 化,另一条是“我”随着茉莉花的成长心情所发生的变化,文章层次清晰,脉 络分明。《我画什幺》是以人物的对话展开情节,文章对人物语言的描写生动 形象,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以及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刮脸》通过 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使人物栩栩如生。《给哈哈哈礼物》则重点非 常突出,作者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详细描写了南南精心给妈妈制作生日礼物 的过程,充分表现了南南对哈哈哈爱。 古诗词:《江村即事》构思巧妙,作者通过描写钓鱼者的一个细小动作及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吗?《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一起看看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查阅!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会认_个生字,会写9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故事,能从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下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笋芽儿积极向上的精神.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认识〝笋〞,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2.那么,知道什么是〝笋芽儿〞吗?3.老师把〝笋芽儿〞介绍给大家.(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读准课文.学习生字,说说哪些字你已经认识,怎么认识的?你能用什么办法记住剩下的字?2.指名读课文,正音.3.班级交流识字办法.4.出示词语笋芽儿呼唤揉眼睛漆黑轰隆隆扭动钻出来唠叨长辫子爱抚滋润山冈上自豪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谁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句子?5.再读课文,画出笋芽儿身边还有什么人?按顺序把他们排排坐.6.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或几段话,再读一读.7.小组互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8.小组比比谁读得好!三.学习生字:冈.轰.喊1.出示生字,读一读.2.说说你想提醒大家什么?3.教师范写〝喊〞,学生练习.4.班级评议.5.给生字朋友们找找新朋友.四.作业找出描写春光美好的句子.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小组合作:读一读,想想笋芽儿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课文中找出来.笋芽儿成长的过程,你能不能用简单的画画下来?3.班级交流: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4.学习第一段,指名读.谁喜欢这段话中的句子?你觉得描写春雨的句子说得好吗,好在哪里?你能美美地把它读一读吗?谁还想读读?师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低声〞)5.读第二段,老师当春雨姑娘,你们当笋芽儿.动作表示〝揉.伸〞,朗读表现撒娇.你能用撒娇说个句子吗?什么是〝漆黑〞?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小组表演6.学习三.四段同桌互读,边表演.指名表演.小采访;你是谁,你想怎样表演?评评谁表演得好,为什么?7.朗读第五段,妈妈做了什么事,你能看出来吗?妈妈为什么这样做?什么是〝唠叨〞?8.朗读第八段笋芽儿看到了什么?它喜欢吗,你怎么知道的?那这些句子你该怎么读/如果你是笋芽儿,你可能还会看到什么?笋芽儿这么高兴,我们一起来当当高兴的它.(朗读本段)9.听老师读第九段,边听边想:笋芽儿的衣服哪儿去了?它为什么这么做?说说什么是〝自豪〞?你能用自豪说个句子吗?二.小结1.你能说说笋芽儿的生长过程吗?(师边板画)2.齐读课文,说说你认识的笋芽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为什么?3.分角色朗读课文.4.找出课文中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读一读,写一写.第三课时一.复习1.全班齐读课文.2.我会读竹笋唤醒民众叫唤揉一揉油漆漆器轰轰烈烈轰然大笑别扭扭秧歌钻空子钻牛角尖唠叨半天抚养子女抚今追昔滋养身体滋味不错珠圆玉润润滑油景阳冈豪言壮语英雄豪杰二.学习生字1.出示词语:世界.笋芽.呼唤2.观察〝笋芽〞和〝呼唤〞,你发现了什么?3.我们该怎样写这几个字?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5.班级评议.6.扩词,说句子.三.阅读短文《一次有趣的观察》(阅读课文)1.自读课文.2.小组互读互听,正音.3.带着问题读课文谁观察了什么?为什么想观察?他怎样做实验?得到什么结果?独立思考——小组交流4.班级交流5.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6.他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7.齐读课文.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学习目标:1.认识_个生字,会写3个字.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法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出示生字,再读课文,认读生字,识记字形.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4.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5.出示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小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6.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小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中小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小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小组评一评.)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1.师范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2.春天这么美,小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小笋芽儿吧!让小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白几个角色来读.读后小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3.班推选表演好的小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四.指导写字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五.课外拓展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作业: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认识〝笋〞等_个生字.会写〝冈〞等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地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生收集春天的一些植物生长的资料.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也喜欢你们.看,他们来了!(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并配上歌曲《春天在哪里》)此时你想说什么吗?(学生自由谈对春天的印象)2.是啊,春天万物苏醒,有一位可爱的小精灵也伸了伸懒腰,探出了尖尖的脑袋,也想欣赏春天的美景,它就是——笋芽儿.(板书课题.读题)相机学习〝笋芽〞一词.3.引入课文学习,知道这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二.自主初读.合作识字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记住生字.2.同桌合作学习:互相说一说自己怎样学习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课件)(1).字音字形:重点提醒:读准平舌音的字〝笋.钻.滋〞和翘舌音的字〝揉.润〞;区分鼻音字〝扭〞和边音字〝唠〞.字形方面,交流交流〝漆.辫〞的识记.读一读并组词,看看谁的词语最多.(2).课文词语(出示词语课件)先自己认读,不会的可以问问相邻的同学.开火车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4.把生字带进课文里读一读,尽量把课文读通读顺.设计意图: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所以在教学阅读之前必须把生字词掌握好,孩子们已经有了识记生字的经验,所以在这里要加强用本课字词说话训练.三.指导写字1.学生观察要求会写的三个词语:世界.笋芽.呼唤.2.鼓励学生提醒大家写这几个字应注意的地方.(课件演示)重点指导: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教师范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自己观察写字.冈: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叉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跟着老师书空.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跟老师书空.提醒:书写时,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不能写成AABB式.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启发思考1.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的过程的愿望.)2.老师范读课文,引导思考:笋芽儿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3.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声调.表情.动作的感染下,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思考是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课文.4.以画带读感悟课文.A.观察课文插图,找一找笋芽儿在哪儿?笋芽儿长大了变成了什么?B.你知道笋芽儿是怎么生长出来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笋芽儿的生长过程.C.四人小组合作,喜欢哪个时候的笋芽儿就画出那个笋芽儿的样子.D.交流各自的画,说说自己画了什么时候的笋芽儿.二.汇报交流体味课文1.〝我画了睡在泥土里的笋芽儿.〞(1)是谁帮助沉睡在土里的笋芽儿钻出地面的?(2)春雨.雷公公是怎么呼唤笋芽儿的,你能学学吗?(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自由练读.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春雨的呼唤又轻又柔.雷公公的呼唤响亮.粗重)(3)我们也帮帮忙,你想怎样呼唤笋芽儿?(4)笋芽儿醒了以后是怎么做的?(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5)你能把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的动作边的边表演出来吗?(表演时提醒学生注意对〝揉眼睛.伸懒腰.看看.扭动.一个劲儿〞等表示动作的词的领会和感受.)2.〝我画了出土后的笋芽儿.〞(1)在春雨姑娘.雷公公的呼唤中,竹妈妈的不停的唠叨中,笋芽儿露出了脑袋,它看到了什么?(2)笋芽儿看到这样的景色会是怎样的心情?看到这美景你想说什么吗?(3)同学们,你愿意把着美景美美地读出来吗?出来吗?(自由练读后指名读.)(4)你还能用自己的话夸夸春天的美景吗?3.〝我画了许多健壮的竹子.〞(1)笋芽儿终于长大,你能代表它来感谢那些帮助了它的朋友吗?(2)长成一株健壮竹子的笋芽儿,此时的心情会是怎样?(自豪)(3)你什么时候自豪过?现在就请你自豪地喊出笋芽儿的话吧.三.拓展交流.升华情感多么可爱.勇敢的笋芽儿,让我们也象笋芽儿一样快乐成长吧!此时你是否也想化做春天的美景,对笋芽儿说些什么?你想扮演谁说什么?1.选择自己最想说的话对同学们说.我对笋芽儿说——蚯蚓对笋芽儿说——春风对笋芽儿说——……2.配乐读全文.四.巩固练习1.我会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唠(lāo nāo )叨滋(zī zhī)味抚(fǔ wǔ)摸山冈(gāng gǎng)2.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春雨姑娘呼唤着的笋芽儿.雷公公用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春雨姑娘着她, 着她.太阳公公着她, 着她.2.写一写你最想对笋芽儿说的话.3.抄一抄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笋芽儿春雨雷公公小草笋芽儿撒娇扭动钻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吗?充沛朗读,让学生自身参照生字表上的注音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你知道怎么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先学后教教案吗?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吗?《掌声》这篇课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你知道怎么写人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吗?能根据批读提示读懂课文,感受香港夜色的。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腊、牺、牲、舰、桅、惶、措、顷”8个生字,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先理解关键词素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的解词方法。
积累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从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中,体会人物的品质。
展开想象,把第3节写具体。
3.通过学习阿基米德指挥希腊人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烧毁罗马战舰的故事,感受阿基米德的大智大勇,初步懂得“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联系上下文理解“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等成语。
2.学习阿基米德智烧敌舰的过程,认识到他是一个大智大勇、善于运用科学的人。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出示一面镜子),这是——镜子。
你们听到运用镜子作武器击败强大的敌人舰队这种奇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48课《智烧敌舰》。
出示课题。
学习“舰”:大型的军用船只;军舰。
2.读题质疑。
谁想出办法烧了敌舰?用怎样的办法烧了敌舰?结果怎样?3.自由读课文,交流、总结。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语:乘虚而入惊惶失措焦头烂额欣喜若狂二、整体感知,认识人物1.出示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你能用什么方法理解上述词语?(乘虚而入惊惶失措欣喜若狂焦头烂额)(3)完成填空:有一年,罗马帝国派军舰侵略希腊,希腊的老人、妇女和孩子惊惶失措,这时,阿基米德指挥大家一字儿排开,利用镜子反射阳光,集中对准军舰的布帆,使木制的军舰燃烧起来,最终打败了罗马军队。
(4)用直线划出人们评价阿基米德的语句。
2.学习生字:腊牺牲桅腊:与“措”比较(媒体)牺牲:指导写正确。
(媒体)桅:看课文插图认识舰上的“桅杆”。
3.交流填空,读划线句子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出了个很有名的科学家叫阿基米德。
阿基米德是希腊最聪明的人。
阿基米德真有本事!真了不起!<<>>三、学习故事,了解人物(一)学习课文第2、3节1.读文,理解“乘虚而入”:理解“虚”意思;根据关键词理解整个词语意思;读文理解课文中“虚”的意思。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知识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含义,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词语的正确运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复杂句型的运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具:笔记本、文具盒、课本、练习册。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本内容,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掌握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理解,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
4.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讲解和解答疑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实践活动(10分钟):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如写作、口语表达、角色扮演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词语的正确运用,写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一些抽象词语的理解,复杂句型的运用,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相关的阅读和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情景引入环节是我特别重视的部分。
我通过精心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我可能会选择一个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故事,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将学生自然地带入学习状态。
这样的引入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路旁的橡树》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三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
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3.有什么不懂吗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9.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春的消息》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怜、雏、禁、耀、瘙、痒、颊、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教学重点: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2、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4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等自然现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们互相关心、互相保护的真挚感情。
4、题回“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排演课本剧练习复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浓浓的真情,体会小萨拉的优质言行所表现的善良品质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小朋友,在你们家中谁是最弱小的2、出示课题 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3、读题质疑可能出现这几个问题:1)这句话是谁说的2)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3)在课文中到底谁是最弱小的二、自学1、分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课文3)解决问题2、交流反应1) 出示词语,学生互教互学音形义。
2) 根据喜好分小节读课文,相互评议。
三、新授1、指名交流解答问题,指导朗读。
1)答复“这句话是谁说的〞出示:现在。
萨拉问道。
指导朗读2)答复“谁是最弱小的〞出示:滂沱大雨。
毫无自卫能力。
指导朗读3)答复“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联系风雨来时一家人的表现,体会一家人互相关心、互相保护、和睦美满的真挚感情。
出示:萨拉朝蔷薇花丛走去。
盖在。
指导朗读2、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
3、齐读课文四、表演1、语言直播厅:找找好朋友,准备表演课本剧。
2、小组表演,师生评议。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萨、蔷、薇、啰、滂、沱、纤〞。
2.积累描写野蔷薇花和形容大雨的词语,尝试运用。
3.了解课文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主要内容。
4.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中人们互相关心、互相关爱的真挚感情,体会“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思想。
一、指导审题、初步了解人物关系1.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来,读一下)2.你们读读这个课题,想一想从课题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A这是人物所说的一句话(人物的语言)B“不是最.弱小〞=还有比她更弱小的C○ 1这个符号,课后有对它的注释。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希望人长久》教学设计教学要点:精读课文,抓重点文句的朗诵明白得,从而明白得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并相机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进程:一、温习引入一、演示课件:(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图片)同窗们,这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你能刻画一以下图上的景色吗?在月色如此美的中秋佳节,你们家一般是如何渡过的呢?二、引入:(课件出示图片)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水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窗们,苏轼什么缘故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你们想明白吗?请同窗们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二、3末节一、同窗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什么缘故心绪不宁呢?二、学生交流依照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如影随行”“又有”等词的明白得体会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小时侯……)B、你从“如影随行”那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C、“现在屈指算来,别离又有七个年头了!”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若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3、指导朗诵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你能读好么?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你会用朗诵表现吗?4、引说:苏轼之因此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想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现在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如此——(想念弟弟呢!)三、学习课文第4节一、过渡:(演示课件:课文插图)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何等美的夜晚呀!同窗们,在如此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可是在月色这么漂亮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内心不由抱怨起来了。
你们想明白苏老先生什么缘故“抱怨”,究竟“抱怨”谁吗?二、指名朗诵指导看图同窗们,这时的苏轼神情如何?(眼睁睁)那圆圆的敞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感觉如何?用你的朗诵来回答吧。
指导读好“恰恰”一词。
3、交流讨论点击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教学计划_2011_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学科第五册教学进度表1、信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 了解“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的意思, 照样子积累主谓结构的词语.2、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句子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全文.4、了解书信是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工具.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句子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了解书信.1、如果要与不在身边的朋友、亲人交流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交流:打电话、电子邮件、网上聊天、写信、发短消息等.)2、板书课题:信你写过或者看到过信吗?信是用什么写的?自由交流.3、出示一封信, 简单介绍信并小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学会了写信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学习诗歌第一小节:指名读.读出兴奋的心情.(二)初读诗歌, 学习词语.1、观察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自读课文, 借助课后音节学习生字.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2、反馈:(1)字词:指名读词语, 指导“巢、雏”的读音与书写(2)抽读课文.3、指导课前预习的习惯.(三)学习2-5节.1、复习默读要求.板书相关要求.2、默读课文第二节, 学会写信后, 作者替谁给谁写信, 信的内容是什么?3、默读并完成填空.我想替()给()写信, 信中说:().4、变换句式练习说话:因为(), 所以我想替()给()写信.板书:雏鸟妈妈回巢5、朗读第2节.6、默读其他小节, 选一节填一填.7、自学后交流第3、4、5节.板书:花朵蜜蜂大海小船云他的伙伴树他的朋友(1)随机理解“风平浪静、姹紫嫣红”.(2)把词语补充完整.(课后练习)再说几个.8、有感情地朗读2-5节.指导背诵.试背.(四)学习第6节, 体会句子的含义.1、指名读第6节, 读后质疑.(思考: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句的意思?)2、交流问题.3、总结:信是人际交往、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说出心里话, 能缩短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这正是写信的妙处.(五)读全文并仿写.1、读全文.体会诗歌的优美韵律.3、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 可以是一节或几节, 评出最佳小诗人.板书设计:1、信雏鸟妈妈回巢(家信)花朵蜜蜂采蜜(邀请信)大海小船扬帆远航云伙伴灌溉森林(勉励信)树朋友作业布置:一星:抄写并默写本课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二星:积累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星:模仿课文写几句诗歌, 可以是一节或几节.反思:2茉莉花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 积累词语, 区别“希望”和“盼望”, “惊奇”和“惊喜”的意思, 能正确使用.2、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抓住相关的词句, 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4、体会养花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和美的享受.教学重点与难点:1、读课文, 边读边思考, 抓住相关的词句, 体会人物的心情变化.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不同心情的不同语气.背诵课文第4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调动情感, 课题引入.1、出示茉莉花图片, 音乐轻声播放《好一朵茉莉花》.2、揭题:学习“茉”, 交流字形.3、看图并结合课外知识了解茉莉花.4、看看文中的茉莉花是怎样的?(二)重点突破, 读中感悟.5、抽读课文, 正音.6、交流, 学习生字“蕾、绽”.7、默读写茉莉花的重点句子, 在描写它特点的词语上作记号.8、学生交流.9、归纳板书:洁白无暇似雪如玉浓郁醉人绽开张张笑脸10、指导朗读.11、尝试背诵.(三)联系上下文, 体会心情.1、读2、3节, 思考:我在养花的过程中, 心情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应的词语或者句子.2、交流板书:焦急地盼望不再关心了惊喜3、指导朗读, 读出感情的变化.4、选词填空.(四)总结全文, 积累词语.1、自由朗读课文, 读出感情.2、总结:养花给人带来喜悦的心情和美的享受.3、照样子写词语.绿油油4、写话:学习茉莉花的写法, 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板书设计:洁白无暇似雪如玉(色)2、茉莉花{浓郁醉人(味)绽开张张笑脸(形态)焦急地盼望不再关心了惊喜作业布置: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 熟读课文, 背诵第4小节.二星:积累描写花草的词语, 和同学相互交流.三星:学习茉莉花的写法, 介绍一种熟悉的植物.反思:*3.我画什么教学目标:1 在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学习9个生字;积累词语,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 认识以对话的形式为主的课文,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3 体会孩子纯洁善良的心灵.教学重点和难点:1积累词语,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语读出不同的语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从画入手, 激情激趣1 听说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出示第一节.2 轻声读第一节(指导朗读:多带劲啊!)3 欣赏“神笔马良”的故事.二、以“读”为主, 感悟体验1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从《神笔马良》这本书引入过来的.2 初读课文, 想:课文写写了哪几个小朋友?作者是怎样描写他们的?3 出示学习建议:读通课文学习生字各自读文交流收获默读课文提出问题4 大组交流反馈5 指导朗读训练1 :词语部分(小试身手)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一本正经眉开眼笑无可奈何吞吞吐吐(出示练习)训练2 :说话:学了课文, 我感触最深的是——6 假如有一支神笔, 但只能画一次, 你大家一定先让小丽画是因为——7 感悟小结,体会孩子们纯洁善良的心.三、从说到写, 学习表达1 假如你有一支神笔, 只能画一次, 你最想画什么?再看文中大家的心愿.出示“心愿部分”2 说说你的心愿, 动笔写.板书设计:3 我画什么卷发的小曼戴眼镜的周明翘鼻子的元元男孩似的张小丽认真提议的王斌作业布置: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 熟读课文.二星:积累描写表情的词语, 和同学相互交流.三星:写下你的心愿.反思:古诗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2个生字“慈、毕”.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3. 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在诵读与想象中, 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4.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颂读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图促情, 引入课题.师:你们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荷花或者荷叶吗?(课件出示:荷花、荷叶)同学们说的多美呀, 我们一起去西湖看看吧.(出示动画:西湖六月的美景)师介绍西湖:师:西湖, 是一首美丽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一千多年前的南宋大诗人杨万里, 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景象.(出示古诗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习生字:“慈”上面部分比较难写.指导书写, 有爱心的人是很慈祥的, 所以慈是心字底.齐读古诗题目二、初读古诗, 感知意境1、出示古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古诗, 把这首诗读通读顺.2、读通古诗:(指名朗读、齐读)注意正音:慈、毕3、读懂古诗:(1)能说一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美)学习第三四句:师:是啊, 无边无际的荷叶一片碧绿能不美吗?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呢?(生答:接天、无穷碧)板书:莲叶无穷碧师: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引导学生观察荷叶画面.(2)师:此诗除了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 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师:那你们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呢?(映日、别样红)板书:荷花别样红从课题中的“晓”字我们知道, 当时的什么时间?(晓:早上)所以“映日”的“日”——就是指, 早上的太阳(也就是朝阳).师:“映日”的意思也就是在朝阳的映照下.“别样红”说明这荷花——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红师:瞧, 这景色多美啊?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学习第一二句:师: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 所以诗人一见到这么美丽清新的画面就发出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句.齐读、指名读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毕竟:到底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季节. 三、想象画面, 赏读悟境.师:同学们,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早上, 太阳出来了, 杨万里和友人走出净慈寺.在湖边, 诗人看到这满湖的荷叶荷花, 不禁诗兴大作, 脱口而出:(学生朗读古诗)2、他们边走边欣赏.杨万里突然眼睛一亮, 指着湖中一朵开得正艳的荷花, 激动地对学生友人说:(学生朗读古诗)3、送君千里, 终有一别.林子方渐渐走远了, 他还不时回过头去看看正在向他挥别的杨万里, 看看荷叶荷花, 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这首诗:(学生朗读古诗)4、看着友人远去的背景, 此时的杨万里心情又是怎么样的?你能把杨万里此时对朋友那种不舍眷恋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师:同学们.这首诗的题目叫——(生答:《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从标题上看, 这是一首送别的诗, 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写景诗.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大诗人作诗也有走题的时候?(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 他们没有太多伤感, 所以不写.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 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的荷叶荷花, 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这或许正是杨万里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吧!同学们, 请用上你的声音、表情和动作一起来诵读这首古诗吧!(生齐读)四、课外扩展, 布置作业师:同一事物, 在不同的诗人笔下, 有不同的含义.老师向大家推荐几句写荷花很出名的句子:1、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2、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唐.王昌龄《采莲曲》)3、一片秋云一点霞, 十分荷叶五分花.(清.曹寅《荷花》)板书: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莲叶无穷碧荷花别样红4、刮脸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 积累词语“大摇大摆、容光焕发、悠闲自得”等词语.2、进行默读训练, 要求学生依据思考题的提示, 边读边思考, 读懂课文内容.3、分角色朗读, 读出每个人物的不同语, 体会孩子渴望长大的迫切心情.4、学会用“但是”说一句句子.教学重点与难点:进行默读训练, 要求学生依据思考题的提示, 边读边思考, 读懂课文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 引出课题.1、小朋友, 大家平时看到家里谁常常刮脸?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刮脸吗?(交流)2、原来刮了脸以后脸看上去更光洁、干净, 要比先前精神多了, 可以说是容光焕发.(出示:容光焕发)3、学习生字:焕4、在哪些情况下人们还会容光焕发呢?(用“容光焕发”说一句话)5、一般只有大人才会去刮脸, 可今天有一位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也想去刮脸,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4、刮脸)注意刮的部首.指名读题, 齐读课题.二、默读课文, 学习生字.1、自己读课文, 想一想这个小朋友是谁, 他在哪儿, 想干什么, 后来怎么样?他为什么要求理发师为自己刮脸?(交流)2、默读课文1—5小节, 想想小贝当到理发店到底去干什么?(剃头)3、学习“剃”4、小贝当剃了头以后还要求理发师为他刮脸, 理发师又是怎么做的呢?默读课文6——10小节.(交流)出示:那位理发师正悠闲自得地看着报纸, 店里其他客人都一个接一个走了, 只剩下小贝当一个人, 傻乎乎地躺在椅子上.6、学习“闲” .区别“闲”、“闪”、“闯”.7、指名读第8小节, 齐读第8小节.三、细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1、师:读了课文, 你觉得小贝当是个怎样的人?(生交流)2、课文抓住小贝当的表现来写.(板书:语言、神态、动作)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1)默读课文, 找一找描写小贝当的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 用“~~~~~~”划出.2)联系上下文体会这些句子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3)大组交流, 边交流边读句.A.小贝当大摇大摆地走进理发店.他嚷道:“我要剃头!”“大摇大摆”是什么意思?(用动作来理解, 说明很神气)“嚷”换成“说”好吗?指名读A, 齐读AB.小贝当扶了扶鼻梁上的眼镜, 对老板说:“我是大人了, 你该叫我贝当先生.”(样子、语气都非常老练)C.他指指边上的那位脸腮光净、容光焕发的先生说:“我要像他一样.”齐读CD.小贝当大声喊道:“理发员, 你怎么还不放下报纸, 让我等到什么时候才刮脸呀?”小组赛读D, 男女生对读D, 齐读DE.小贝当才读二年级, 报上许多字他还不认识, 但是他读得很认真, 把报纸翻得哗哗响. (1)指导朗读.(“但是”表示意思的转折, 说明小贝当样子老练, 像一个小大人)(2)学习用“但是”说一句话.3、过渡:课文除小贝当外, 还写了老板和理发师, 他们又是如何对待这位“小大人”的呢?默读课文, 用“——”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1)出示相关内容.2)指名读.4、小结:课文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的各自特点, 我们以后写作中要学习这样的写法.5、分角色配合读全文.1)小组准备.2)小组赛读.3)师生配合读全文.4)个别学生分角色读.6、总结.四、复习巩固.1、出示:选字填空.闲闪闯南京路上有一条步行街, 街上的霓虹灯()烁, 橱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人们在这里喝茶聊天, 决不会受任何车辆的干扰, 因为这里是禁止一切车辆()入的.步行街可真是休()的好场所!2、做“火眼金金的孙悟空”游戏.(找出错别字)出示:(第一组)剃刀境子讨论容光换发(第二组)环镜车轮传剃调换五、练习说话.语言大冲浪, 笑话大擂台收集小笑话, 可以是生活中遇到的, 可以是听别人说的, 也可以是书报杂志上看来的, 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大家觉得谁讲的笑话好笑, 就授予他小笑星的称号.板书设计:4、刮脸理发师不给小贝当刮脸, 是因为(小贝当的胡子还没长出来).充满童趣 , 你想对小贝当说些什么?作业布置: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 熟读课文.二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将给家人听.三星:收集一个笑话, 班级交流.反思:5、童年的朋友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形影不离”.2、划出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3、想象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情景, 体会我和童年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的事物.教学重点与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句子.2、想象我和小熊形影不离的情景, 体会我和童年的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 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的事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揭示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生答后板书.2、理解“童年”.3、师介绍作家姓名国籍.二、学习课文(一)初读课文1、听老师范读, 交流作者儿时的愿望.2、自学课文, 交代要求.(1)默读课文, 字字过目;(2)思考:我的新愿望是和有关.它长得 .3、交流.(二)学习重点段落:1、划出我和小熊之间形影不离的句子.2、交流并出示3句句子.读句子1 出示我走到带着它, 是因为我怕它 .读句子2 比较句子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 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 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 简直像活了似的.吃饭时让它坐在旁边, 用调羹喂它;当我把什么东西抹到它嘴上时, 它那张小脸就十分逗人.读句子3 写话练习去幼儿园时, 我会 .生病时, 我会 .受委屈时, 我 .时, 我 .3、可它, 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 童年时真正的朋友, 这会儿……出示: 我沉默了, 不禁想起.想到这, 我 .4、总结.三、复习巩固板书设计:5 童年的朋友练拳再也不练爱快乐形影不离作业布置: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 熟读课文.二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三星:介绍你童年的朋友, 告诉大家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故事.反思:综合练习1教学目标:1、复习部首查字法, 确定带点字的意思;区别“果然”、“突然”的词义.2、懂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句子, 阅读短文, 学会读懂文章.3、举办书信展览, 进行说话练习;熟记名言, 学习写字.教学重点与难点:1、懂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句子,2、阅读短文, 学会读懂文章.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用部首查字法查带点字1、示“和煦”2、自己做练习3、交流校对.二、选择合适的词语1、区别词意2、自己练习3、集体交流.三、排列句子1、自己读, 想一想江了一件什么事情?2、指名交流.3、独立排列.4、同桌讨论.5、班内交流.6、齐读排列好的+句子.四、阅读练习1、自己默读短文.2、思考后面的练习并做好.(读-思-做-查)3、集体交流.五、语言实践活动.六、熟记名言1、读通名言.2、了解意思.3、读并试背名言.七、指导写字.1 小猪学好样(看图作文)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画面, 能将四幅图画联系起来叙述, 并注意语言积累.2、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 写下自己的理解.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体会, 能把四幅图画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并写下来.学会观察画面, 选取有意义的材料写下来.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放映四幅图画.1、仔细观察图画, 想一想:小猪向谁学好样?又是怎样学的?(小猪向大象学好样, 将西瓜皮捡起, 放入垃圾箱.)2、给每一幅图画配上一二句话.(第一幅图:小猪一边走路, 一边吃香蕉, 并把香蕉皮随手扔到地上.第二幅图:大象看见了, 就用长鼻子卷起香蕉皮, 然后把香蕉皮放入垃圾箱.第三幅图:小猪看见熊猫踩在西瓜皮上, 摔了一跤.第四幅图:小猪将西瓜皮捡起, 放入垃圾箱.)3、连起来说一说《小猪学好样》.(指名学生连起来说一说.)4、以第一幅图为例, 指导说具体.老师:小猪的打扮怎么样?它一边走路一边吃香蕉的时候, 神情是怎么样的?随手扔香蕉皮的动作是怎么样的?(学生回答.)老师:同学们还可以想一想, 小猪是要去哪里?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回答.)老师:谁能把第一幅图说具体?(指名学生说第一幅图.)老师:同学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说另外三幅图.谁来试一试?(指名学生说.)二, 学生写作把四幅图画连起来编成一个故事, 以《小猪学好样》为题写下来.6新型电影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7个生字, 积累“新型、交错、有声有色、”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正确的语气.3、知道球幕电影院的特殊构造和球幕电影的特点,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抓住关键句体会比较, 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2、知道球幕电影的特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 揭示课题1、你们喜欢看电影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看一种新型的电影.学习“型”.2、出示课题:新型电影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1、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2、思考:新型电影指什么电影?三、细读课文, 理解感悟.1、学习第2节(1)自由读, 找一找:电影院外部、内部新在哪里.(2)交流.(3)朗读句子.四、学习3—7节(一)轻声读3—7节1、思考:球幕电影的特点是什么?它与一般电影不同在什么地方?仔细读读课文, 用括号括出相关的语句, 与一般电影加以比较说明, 然后到小组里说一说. 2、反馈交流(1)、四周的银幕上出现彩色的画面, 连天花板上也出现了朵朵飘浮的白云, 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简介:四周天花板都有画面告诉我们球幕电影是整个半球形的内壁, 它用多台放映机同时放映, 构成一幅统一画面, 所以称它为“球幕电影”, 又称“全景电影”.)板书:全景、图象逼真A、“飘浮”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课文中指在蓝天下的白云随风轻轻地移动, 成队的大雁从上面飞过, 说明天花板上出现的像真的天空, 图象逼真, 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B、齐读第三节(2)小林觉得自己身前身后……洒落在自己身上.(小林的感觉好似真的在森林一般.这是因为球幕电影中的镜头十分逼真, 给人全新的感觉)过渡:作者除了写视觉上感受到球幕电影的逼真外, 球幕电影还有什么方面让读者感到逼真?(3)飘来一阵阵苹果的香味.嘿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 而且还有香味呢!(板书:有味)(简介:在观看球幕电影时, 随着银幕上出现的物品, 电影院还散发相应的味道)A、那么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电影院设有地下管道, 通到每个座位下.银幕上出现什么实物时, 电影院就用压缩机通过管道, 把需要放出的气味送到每个人座位下)B、指导朗读(这句感叹句, 要读出惊讶、赞叹的语气)C、齐读(4)大厅四周同时传出各种动物的叫喊声.(球幕电影的音响逼真, 使人感觉身临其境)板书:音响逼真过渡:球幕电影太逼真了, 以至于小林也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一头撞在椅背上.小虎见了, 拉了一把, 轻轻问……出示句子:“唷, 小林, 你在干什么?”指导朗读(这是一句问句, 尾音上扬, 读出惊讶、疑问的语气)(二)、说话练习1、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 说说它新在哪里?2、齐读3—7节五、语言直播厅板书设计:构造:半球形、反扣、拱形亮堂堂、巨大的、蓝蓝的新型电影(球幕电影)特点:1、全景图象逼真2、音响逼真3、有味作业布置:一星:抄写并能正确默写词语, 熟读课文.二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文中吸引你的句子.三星:以“球幕电影是一种新型电影”为开头, 说说它新在哪里, 回去将给家长听.反思:7网上呼救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 划出表示时间语, 体会互联网的速度之快与神奇美丽.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4、展开想象, 把麦克求救的经过演一演,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 体会互联网的速度之快与神奇美丽.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 具体了解互联网的作用, 知道它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自读课文:1、读准生字, 理解词语.2、了解课文大意.解题.网上呼救是什么意思?3、什么网?谁呼救?二、细读课文.1、学生提出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例如:为什么呼救?结果如何?文章主要写了几个人?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从地理空间来讲, 他们隔得很远.苏珊怎么了?她能自己帮助自己吗?为什么?麦克是怎么做的?他们是如何救助苏珊的?苏珊求救时为什么要用黑色粗体的大字?如果没有互联网, 会怎样呢?三、研读课文.1、快速默读课文, 边读边划出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2、交流, 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互联网有什么特点?3、在这短短的半小时里, 人们是怎样组织救援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