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评估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
土地资源的调查与评价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现状,为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从土地资源的规模、质量、利用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与评价分析,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
首先要进行土地资源的规模调查,即了解土地的分布情况、面积分布、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水域面积等,从宏观角度全面了解土地资源的规模和分布特征。
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测绘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等方法,获取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是进行土地资源的质量调查,即了解土地的肥力、排水情况、土壤类型等质量指标,为农业生产和规划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采集土壤样本,进行土壤质量分析,评估土地的肥力状况,确定土地适宜的农作物种植类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调查中,可以了解土地的利用形式和特点,如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草地面积等,进一步评估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通过采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意见建议。
最后需要进行土地资源评价分析,根据调查数据和专业知识,对土地资源的具体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分析结论。
可以采用专业评价模型和方法,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土地资源的价值,为土地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调查与资源评估方法与技术

自然资源调查与资源评估方法与技术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查和评估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调查与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技术。
一、自然资源调查方法1. 遥感调查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卫星遥感影像和航空遥感影像,可以快速、广泛地获取自然资源的信息。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植被指数、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调查,为资源评估提供数据支撑。
2. 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直接对自然资源进行实地勘察和测量的一种方法。
通过实地测量土壤质量、水源情况、动植物种群等,获得详细的资源数据。
现场调查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如样点法、比例尺法等。
3.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通过面对面访问、网络调查等方式,主动或被动地收集民众对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和行为。
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为资源评估提供参考。
二、自然资源评估方法1. 生态评估生态评估主要通过对自然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包括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
生态评估可以评估资源所处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2. 经济评估经济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研究和计算,包括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直接价值指的是资源直接对经济的贡献,如农作物的产值;间接价值指的是资源对环境、社会等方面的间接影响。
经济评估可以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经济依据。
3. 社会评估社会评估主要是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社会影响进行研究和评估,包括资源利用对社区居民生活、就业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影响。
社会评估可以为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社会依据和支持。
三、资源评估技术1.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通过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进行数据的储存、管理和分析,可以快速呈现资源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空间决策分析等。
GIS技术可以为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估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 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卫星遥感影像、航空遥感影像等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资源分布和特征信息。
报告中的样本调查与数据质量评估

报告中的样本调查与数据质量评估引言: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决策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在进行各种分析和研究之前,样本调查和数据质量评估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本文将对报告中的样本调查与数据质量评估进行详细论述。
一、样本调查的概念和目的1.1 什么是样本调查样本调查是指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对其进行观察、测量和统计的过程。
通过样本调查可以有效地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属性。
1.2 样本调查的目的样本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样本的信息,了解总体的特征和趋势。
通过样本调查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样本调查的方法和步骤2.1 样本调查的方法常见的样本调查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2.2 样本调查的步骤样本调查的步骤包括确定调查目标、设计调查方案、制定调查问卷、抽取样本、进行调查、整理数据和分析结果等。
合理的步骤和流程可以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质量评估的意义和指标3.1 数据质量评估的意义数据质量评估是对样本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和检验的过程。
数据质量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研究和决策结果。
3.2 数据质量评估的指标数据质量评估的指标包括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时效性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得出对样本调查结果的整体评价。
四、常见的数据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数据缺失问题数据缺失是样本调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缺失的数据会对调查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4.2 数据错误问题数据错误是样本调查中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错误的数据会导致分析和研究结果的不准确性。
4.3 数据重复问题数据重复是指在样本调查中重复记录相同或相似的数据。
重复数据会导致样本数量的误差,进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完善的数据采集过程、有效的数据清洗和筛选、建立严谨的数据管理和核对机制等。
五、数据质量评估的工具和技术5.1 数据校验工具数据质量评估的工具包括数据校验软件、数据可视化工具等。
如何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

如何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水生态系统是指由水体和与之相互作用的生物、环境等因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查和评估。
一、水生态系统调查的概述水生态系统调查是指对水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测、测量和记录的过程。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水生态系统的现状、演化和特征,为后续的评估和管理提供依据。
1.1 选择调查区域在进行水生态系统调查时,应根据具体研究目的选择调查区域。
可以选择水域面积较大、资源压力较大的区域,或者选择受到人类活动干扰较小、近乎自然状态的区域。
1.2 调查项目和方法水生态系统调查的内容包括水体水质、生物群落、水生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
调查项目可以包括水质监测、水生动植物调查、水体结构与功能调查等。
调查方法应选择科学、准确、可操作的技术手段。
可以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实地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现场监测、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等手段。
1.3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进行水生态系统调查时,需要采集大量的数据。
对于水质调查,可以采用定点采样和横向采样的方法,分别对不同深度和不同位置的样品进行采集。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借助统计学和数理模型等方法,进行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和推断等过程。
应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和建模,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水生态系统评估的方法水生态系统评估是指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水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功能等方面的评价结果。
有效的评估方法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1 水质评价水体的水质是水生态系统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
水质评价方法可以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生物评价法、物理化学指标法等多种方法,结合各项水质指标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污染指数法是运用数学模型将不同的水质指标加权计算得出综合污染指数值,用以描述水质的总体状况。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技术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技术自然资源的调查与评估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与技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资源状况和进行科学决策。
一、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
利用卫星影像可以高效地获取大范围的地表数据,并能定期监测资源变化。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森林覆盖、水域变化等资源调查中。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用于资源评估和管理,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成地理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模型构建等手段进行数据管理和决策支持的技术系统。
GIS可以将多源数据整合在一起,进行图层叠加、空间分析和空间模拟等操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自然资源。
例如,可以通过GIS来评估土地可利用性,分析水域污染的分布情况等。
三、野外实地调查野外实地调查是直接观察和获取地面数据的方法,可以提供更加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通过对地表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到资源的实际状况和变化趋势。
野外实地调查常常与遥感技术和GIS相结合,通过采样和监测站点,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详细的调查与评估结果。
四、数据模型与参数估计在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估中,我们往往需要进行资源量和质量的估算。
数据模型与参数估计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合理的模型和估算参数,从而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常见的方法包括统计学方法、回归分析和空间插值等。
例如,可以通过水质监测数据回归分析,估计水域的总污染负荷量;利用土壤样点数据进行空间插值,估计土壤质量在整个地区的分布情况。
五、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一种综合考虑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功能和人类利用需求的评估方法。
通过量化和评价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服务,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碳储存等,可以更好地认识生态系统的价值和重要性。
医院安全文化调研与评估

医院安全文化调研与评估
医院安全文化调研与评估是对医院内外环境中安全文化的调查和评估工作。
它旨在了解医院现有的安全文化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依据和指导。
首先,调研人员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或观察等方式,对医院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员工对于安全的重视程度、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的情况、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对能力等。
访谈则可以深入了解员工对于安全问题的看法、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等。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
其次,调研人员可以结合医院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医院安全文化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医院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是否健全、医院对于安全问题的宣传教育是否到位、医院员工的安全培训情况如何等。
同时还可以对医院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评估,比如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火灾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等。
最后,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计划。
比如,加强对医院内部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医院的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加强对医院外部环境的安全监测和防控,确保医院的安全环境。
总之,医院安全文化调研与评估是医院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发现安全问题和隐患,为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签订前的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

签订前的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是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的重要环节,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合同的签订方能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在本文中,将介绍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的步骤、方法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尽职调查的步骤尽职调查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相关信息进行调查和核实的过程。
在签订合同之前,进行尽职调查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尽职调查的一般步骤:1. 确定调查目标:明确调查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弄清楚需要了解的信息和问题。
2. 收集相关信息:通过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员等途径,收集与调查目标相关的各种信息。
3. 分析和核实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核实,确保其真实性和准确性。
4. 发现问题和风险: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
5. 制定解决方案:根据发现的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
6. 编写尽职调查报告:将调查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编写尽职调查报告。
二、风险评估的方法风险评估是对尽职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1. SWOT分析:通过对所涉及事物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其内外部环境中存在的风险。
2. 一致性评估:通过比较事物的各个方面,确定其在各个层面上的一致性,以评估潜在的风险。
3.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关键因素进行变动和假设,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以评估可能出现的风险。
4. 概率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和概率模型,对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进行量化评估。
5. 专家意见:召集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决策,判断潜在风险的出现可能性。
三、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的应用尽职调查与风险评估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领域的应用示例:1. 商业合作伙伴的选择:在选择商业合作伙伴时,进行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评估其财务状况、信用记录等方面的风险。
2. 投资项目的评估:对于投资项目,进行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可以评估其市场前景、资金需求等方面的风险。
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

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引言生存质量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用于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它不仅包括物质层面的需求满足,还包括心理、社交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是对社会、群体或个体生活状况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帮助政府、组织和个人了解当前的生存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本文将介绍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的定义、重要性、常用指标和方法,并探讨如何以这些数据作为基础,监测和改善生存质量。
定义和重要性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评估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满意度的过程。
它可以提供政府、组织和个人了解人们的需求和问题的信息,为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提供参考。
同时,调查和评价还可以帮助衡量政策和计划的效果,指导改进行动并监测长期效应。
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对个人来说也是重要的。
通过了解自己的生存状况和满意度,个人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需求和目标,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常用生存质量指标1.经济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经济产出和财富分配情况。
–失业率:反映就业情况和劳动市场稳定性。
–贫困率: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2.社会指标:–教育水平:衡量教育资源的分配情况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健康状况:包括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和普及率等指标。
–犯罪率:反映社会治安状况和人们的安全感。
3.心理指标:–幸福感调查:衡量人们对生活满意度的主观评价。
–心理健康指标:如抑郁情绪、焦虑情绪等。
4.环境指标:–气候和环境污染指数:衡量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状况。
–城市化水平:反映城市化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存质量调查与评价方法1.问卷调查:–设计问卷:明确调查目的,编写问题,设计回答选择方式等。
–选择样本:抽取代表性样本,确保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发放和收集数据:通过在线或纸质方式,将问卷发送给受访者,并收集数据。
–数据分析: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算平均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
2.访谈调查:–选择受访者:选取代表性样本,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车量(辆)
休息日停车量
两日平均停车量(辆)
广场停车量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道路停车量 631
地下停车量 598 357
1060 814
1000 800 600 400 200 0 8:00 366 316
1004 853 578 489
252 67 22
工作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活动分布
休息日户外活动空间中的活动分布
3.活动时间特征分析 对活动量的分时点统计显示:工作日和休息日的活动峰值均出现在下午 16:00同时中午(13点)的活动量与下午(16点)也相差无几,可以视为活动 高峰。两天中活动低谷分别出现在早 7:15 和晚21:30(高峰值与低谷值之比 分别为3.79:1和4.92:1)。两日对比,休息日对应时点的活动量均大于工作 日(晚上除外),差值最大值为 220人次,出现在下午13 :00 ,而上午10 :00 左右,下午16:00,18:00的活动量也有明显差距。 从时间角度分析,户外空间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中午和下午是活动的 主要发生时段,早晚活动量较少;休息日对应时点的活动量大于工作日。
212 94 11:00 时间
241 90 15:00 135 42 18:00
11:00 时间
15:00
18:00
8:00
燕园主校区分时点停车量分析 燕园主校区各类型停车量分析(各数值为工作日和休息日平均值)
7.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 分析绿化草种的耐践踏性:很多人工草坪出于美观需求,选择种植不耐践 踏的冷季型草(约占人工草坪的 45%),而未充分考虑人的使用需求,这在加 大管理成本的同时也限制了师生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南部教学科研区,在人员 密集、绿地相对较少的情况下,耐践踏性差的绿地反而占较大比例。
成果举例
1.活动类型特征分析 对活动的分类统计显示:体育活动是校区内的主要活动类型,此外,休闲、 交流活动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旅游活动和户外学习活动的比例较低。两日数 据对比,休息日休闲活动量比工作日增加 117.94%;旅游活动量增加 15.36% ; 学习活动量基本持平;交流与体育活动有所减少。 从类型角度分析,户外空间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体育活动为主导,学 习活动较少;休息日从事休闲活动的人数激增。 活动量按类型分类统计 工作日 活动总量(人次) 比例 学习活动 交流活动 体育活动 休闲活动 旅游活动 总计 63 812 1669 496 280 3320 1.90% 24.46% 50.27% 14.94% 8.43% 100.00% 周末 活动总量(人次) 比例 67 715 1545 1081 323 3731 1.80% 19.16% 41.41% 28.97% 8.66% 100.00%
绿地耐践踏性分析
7.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 分析绿地可进入性:管理上不允许进入的绿地比例较大(包括设有栏杆和 绿篱的强制性阻隔绿地和未设置障碍及标志的禁上绿地),尤其以南部区域最 多。实际中这类绿地却常有大量人群活动,包括穿行抄近路、拍照、休息等行 为时有发生。
绿地可进入性分析
8.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 分析绿地的遮荫状况:大部分绿地种植有乔木,可以为师生在绿地中活动 提供足够的遮荫。只有新建理科楼群周围缺少乔木种植,需要改善。
2.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两天的观测中共有7051人次参与了场所性户外活动(工作日3320人次,休 息日3731人次,燕园主校区的活动主要集中于未名湖沿岸、湖心岛、西门办公 楼区域、五四运动场、二体周边运动场、34B楼东室外乒乓球场地、讲堂广场、 三角地、静园、理教天井等区域) 。 从空间角度分析,户外活动具有几个显著特征:体育场地与未名湖区活动 量最大,存在过度使用问题;北部古园林区利用效率低,景观和设施缺乏设计 和维护;燕园主校区外的教工住宅区缺少活动空间,户外活动强度小,空间利 用率低。
工作日活动量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7:15 10:15 13:00 16:00 时间 18:00 21:30 239 230 590 523 971 751 休息日活动量 983 871
活动量(人次)
748 636 309 200
分时点活动量统计
4.活动群体特征分析 在本次户外活动调查的两天共 12 个时点中,学生群体活动量占总量的 74.66% ,教职工和附近居民(居住于校区内的人员)群体占 9.02%,校外人员 群体占16.32%。可见,学生仍然是参与活动的主体。而从校外人员群体的活动 占16.32%的角度来说,北大校园已经承担了一定的社会服务功能。教职工和附 近居民群体的活动较少 . 两日数据对比,休息日参与户外活动的学生人数比工 作日增加10.56%,但其占当天活动总量的比例略有下降;休息日校外人员活动 量增加33.47%,而教工与附近居民活动量则减少5.50%。 从活动者的群体特征角度分析,户外空间活动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学生是 户外空间的主要使用人群;休息日校外人员的活动量激增。 活动量按群体特征分类统计 工作日 活动总量(人次) 学生 教职工和附近居民 校外人员 总计 2500 327 493 3320 比例 75.30% 9.85% 14.85% 100.00% 周末 活动总量(人次) 2764 309 658 3731 比例 74.08% 8.28% 17.64% 100.00%
调查与评价
• 观察法 • POE理论与案例分析1源自• 使用状况评估(POE)概念
• 相关方法
• POE评估的内容与目标 • POE评估的操作步骤与方法 • 校园开放空间POE研究
研究方法
①户外公共空间行为活动分析。在一周的时间内,选择工作日、休息日各 一天,每天选择六个典型调查时点(7 点15分、10点15分、13 点、16点、18 点、 21点30分),对以上户外活动空间中的场所性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内容 包括:活动的类型(包括参观、拍照等旅游活动;网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小 坐、驻足观望等非体育类休闲活动;聊天、谈恋爱等交流活动;看书、读英语 等学习活动共五类)、活动人数、活动人群属性(包括学生、教职工及附近居 民、校外人员共三类)以及活动地点。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属性提取、 分类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归类与分析,得到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分布 特征,类型特征,人群属性特征等结论。 ②机动交通系统动态分析。校园机动车出入流量分析。数据收集工作分休 息日和工作日两天进行。两天中对校园各机动车出入口进行连续 15小时(7: 00-22 : 00 )不间断观测,分别记录校内车辆和校外车辆(社会车辆)的进出 量。后经 Excel 统计,得到校园机动车出入口工作日和休息日通行交通量特征。 校园机动停车分析。数据收集工作分两天开展,方法为观察并记录每日上午 7:30-8:30时段,10:30-11:30,下午14:30-15:30,17:30-18:30四个典型时间 断面上校园内机动车停车的分布和数量。 ③绿地活动适宜性分析。从使用角度出发,绿地的耐践踏性、遮荫状况、 可进入性是直接影响使用的主要属性。通过大量现场观测,对校园绿地的草种、 养护和生长情况、乔木遮荫状况、管理状况进行分类记录与分析,最后对上面 提到的绿地的三种属性进行分级评价。
4月1日各校门机动车出入量变化趋势图
4月7日各校门机动车出入量变化趋势图
两日机动车通行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西门的通行量变化较多,规律性不 强。东侧门在中午 11 :40-12 : 20间出现明显的高峰,其他两个门通行量较少, 曲线也较为稳定。
时间
南门 东侧门 西侧门 东南门
南门 东侧门 西侧门 东南门
5.机动交通流量分析 各出入口校内车流量均为T工作日(校内车)>T休息日(校内车)(T表示 车流量),社会车辆流量则明显 T工作日(校外车)<T 休息日(校外车);允 许所有车辆进出的校门(东侧门,西侧门)两天中社会车流量均明显大于校内 车流量(T 校外车>T校内车),社会车辆是主要通行群体。只允许校内车进出 的校门(南门,东南门)工作日车流明显较大。
100
120
140
20
40
60
80
0
120 100
7:00-7:10 7:40-7:50 8:20-8:30 9:00-9:10 9:40-9:50 10:20-10:30 11:00-11:10 11:40-11:50 12:20-12:30 13:00-13:10 13:40-13:50 14:20-14:30 15:00-15:10 15:40-15:50 16:20-16:30 17:00-17:10 17:40-17:50 18:20-18:30 19:00-19:10 19:40-19:50 20:20-20:30 21:00-21:10 21:40-21:50
时间
160 140
单位:辆
80 60 40 20 0
单位:辆
7:00-7:10 7:50-8:00 8:40-8:50 9:30-9:40 10:20-10:30 11:10-11:20 12:00-12:10 12:50-13:00 13:40-13:50 14:30-14:40 15:20-15:30 16:10-16:20 17:00-17:10 17:50-18:00 18:40-18:50 19:30-19:40 20:20-20:30 21:10-21:20
1459 222 2
南门
东南 门 西侧 门
384
512 759
428
289 408
812
801 116 7
0
0
0
0
0
0
254
257 429
323
146 374
577
403 803
0
0
0
0
0
0
3243 3047 629 0
3596 2900 64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