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分析
浅析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给排水设计

浅析绿色建筑理念下建筑给排水设计作者:李慧勇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3期摘要:绿色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的技术与经济特性,采用有利于促进建筑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场地、建筑形式、技术、设备和材料。
结合设计过程中的一些工程实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建筑给水排水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体现与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1、节水系统设计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全国年缺水量约为400亿m3,用水形势相当严峻,因此节水是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建筑节水系统设计上首先应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合理进行系统分区以及采取减压限流措施。
根据《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4.2.1“设有市政或小区给水、中水供水管网的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供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
为节约能源,减少居民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建筑物底部的楼层应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一般情况下,大部份项目所在地的市政供水压力约在0.2~0.3Mpa之间,可供地下室至地上3层左右建筑用水,市政水压达不到的楼层才采用水泵加压供给。
例:贵阳中天项目更为典型,因项目所处均为山地建筑,城镇供水泵站建在绝对高程较高位置,与项目相对高差较大。
且项目前后室外市政路面高差也高达20多米,±0.00标高的市政路引入管上供水管网压力约为0.40Mpa。
为了更好利用市政原有供水压力,项目9层及以下楼层用水均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且入户管给水压力大于0.250Mpa时设置减压阀减压后供给。
10层以上采用两套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加压供给:10~20层为加压低区,21~31层为加压高区。
利用市政水压直接供水以及采用无负压设备叠加市政水压的供水系统,将本项目的供水成本与能耗大大降低。
2、节水措施小区管网漏失水量包括:室内卫生器具漏水量、屋顶水箱漏水量和管网漏水量。
因此,为了减少或避免管网漏损,给水系统中除了上述的合理设计供水系统,避免供水压力过高或压力骤变外,还应使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管材、管件;选用高性能阀门以及选择适宜的管道敷设及基础处理方式。
浅议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

浅议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摘要】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对建筑设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主要任务就是节水,通过采用多种措施达到节水的目的。
国家已经出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i》(gb 50378--2006),其中有专门的节水和水资源利用的章节。
如何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执行规范,通过对一些项目的实践,在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雨水收集利用绿色建筑的主要理念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同时又要兼顾到对于环境将造成的影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建筑分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部分进行考核,相对于给排水专业而言,住宅建筑考核要求较高。
主要原因是,绿色建筑设计中,最核心的指标是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这个指标简单地说,就是非传统水源利用量与总用水量的比值,住宅项目由于生活用水不可能采用非传统水源,且占到总用水量的相当大的一部分,所以比值很难提高,也就相对难以达标。
1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1.1对于达标条款的整体规划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条款分为三类: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
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也就是说,必须无条件地全部满足。
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
优选项的价值较高,其价值在于超出了本专业的范围,当一个住宅项目希望评定绿色三星时,需要各专业共同努力,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9条优选项中的5条,优选项对于每个专业来说都是具有相当难度的。
当其他专业合计只能达到4条时,这一条就是至关重要,以至于极其宝贵。
1.2绿化及道路浇洒年平均天数的确定年绿化浇洒天数有几种不同的取值方法,分别是:一年365天、降雨天数需要扣除、降雨日及其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
这三种取值方法各有合理性。
一年365天是认为规范中每天用水量定额是考虑了全年平均的;降雨天数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就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降雨日及前后各1天需要扣除则认为降雨日及其前一天和后一天均不需要浇洒用水量了。
探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

探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注重减少对环境影响的建筑。
节水是绿色建筑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特别是在给排水系统设计方面。
随着全球水资源日益紧缺,加强节水意识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节水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一、减少用水量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减少用水量。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一系列的节水设备和技术,比如低流量淋浴头、节水马桶、高效节水龙头等。
在室内用水设备方面,可以通过更新设备来替换老化的设备,以提高设备的效率。
在室外用水方面,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灌溉系统和植物选择等措施来减少室外用水量。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室内和室外用水量,降低建筑的水资源消耗。
二、提高用水效率除了减少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也是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管道的布置、水泵的选择以及排水设备的设计等方面。
通过合理设计和配置,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建筑内部,还可以通过设置水表和监控系统来监测和控制用水量,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用水效率低下的问题。
三、回收再利用水资源除了减少用水量和提高用水效率,回收再利用水资源也是绿色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措施。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来收集并利用雨水,用于冲厕、灌溉和清洁等用途。
还可以设计灰水处理系统,将废水进行处理后再利用于冲洗厕所、洗衣、清洁等方面。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水资源,减少对自然水源的依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四、优化给排水系统设计在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可以通过优化管道布置、改进排水系统和提高处理效率等措施,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管道布置方面,应该尽量缩短管道长度,降低管道的摩擦阻力,减少管道漏水。
在排水系统方面,可以采用分级排水设计、提高排水速度和改进排水设备等措施,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效率。
浅谈绿色建筑(给排水、暖通)

美国匹兹堡: 菲普斯的可持续景观中心
绿色建筑&LEED
● 绿色建筑:
●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 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
● 冷梁分为主动式冷梁和被动式冷梁两种形式。
● 被动式冷梁系统是一种集制冷换热功能千一体的空 调系统, 主要用千排走室内大部分显热负荷, 同时 还需要一个单独的一次空气系统进行通风和调节湿 度。被动式冷梁主要由箱体、孔板面板和带法兰及 铝制肋片的水盘管等部分构成, 通常悬吊在天花板 上方, 通过自然对流来供冷。该冷梁系统集舒适、 低噪音、节能和低维护的优点千一体。
常见的卫生间节水器具有以下6种? 节水型坐便器(可分为虹吸式、冲落式和冲 洗虹吸式三种); 感应式坐便器; 改进型低位冲洗水箱; 改进型高位冲洗水箱; 免冲式小便器; 感应式小便器。
浅谈绿色 建筑—— 暖通专项
绿色建筑中的暖通空调
● 材料:
● 应用绿色建筑技术,需要遵循绿色环保原则,强化绿色材料的应用。如制冷剂的选择,应着重考虑材料健康 的环保性,拒绝使用CFCs(氯氟烃)等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制冷剂,在确保空调制冷效果的同时,减少空 调设备运行给人体和自然环境带来的伤害。在设计阶段,还应考虑材料的易得性问题,以减少材料运输带来 的污染和能耗。另外,还应在设计阶段加强减振降噪技术的运用,减小暖通空调运行期间的噪声,如完成消 声静压箱的设置、采用软木或橡胶底座等。选择消耗的能源时,应尽量选择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生物 沼气等,在节约自然资源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满足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分析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节水措施分析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向着绿色建筑方面发展。
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实施节水措施,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良好利用,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为此,本文将对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节水措施绿色建筑强调对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从而提高建筑的环保水平。
在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节水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给排水设计,在满足给水和排水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对给水的有效控制,并对排出的废水进行回收利用,从而提高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建筑节水能力的提升。
1、绿色建筑概述绿色建筑即为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实现资源的最大化节约,减少污染和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通过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节能和环保的居住空间,促进建筑、自然和人的协调发展的高质量建筑,图1为某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图。
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的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5类指标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图1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图2、绿色建筑中给排水节水设计的重要性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实施节水措施,并不只是单纯的减少用水量,而是通过使用科学的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合理分配水资源,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降低用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从而大大节约用水。
在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要想有效的实现节水目标,就必须要建设绿色环保建筑,减少用水量,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提高,强化节水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工程中的成本开支,将绿色环保理念和建筑工程进行融合,实现建筑物的节能减排。
图2为建筑给排水管道。
图2建筑给排水管道3、绿色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发展现状建筑本身就是高能耗、高损耗的产业,我国每年建筑能源损耗占据社会总损耗的30%以上,并且还有增加趋势,每年增长速度约为1%。
浅谈给排水设计中绿色建筑的节水技术要点

40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节水的相关设计内容。
针对给排水专业而言,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主要是切实搞好节水,摆正节水设计的重要位置。
科学有效的节水技术就是“开源”和“节流”两手都要抓,具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通过节水系统的“减少水资源浪费”以节流;第二步通过节水器具与设备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节流;第三步通过非传统水源利用的“寻求新水源替代”以开源。
1 采用节水系统,减少水资源使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采用合理的技术措施以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绿色建筑中,节流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及结构特征,科学规划各系统设备,落实节水设计目标,能够在保证设备高效运转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降低污水排放率,满足绿色建筑的建设要求,提升建筑的总体价值。
1.1 深入调研,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标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建筑面积、卫生间和洗衣间的数量不断增加,住宅形式越来越高级,但使用人数不一定增加,则使用率未成正比增加,导致原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用水定额标准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地偏高。
而且,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通常为了满足最不利情况而选取较大的用水定额,故在实际用水时造成相应的水量浪费。
对此,需要深入调研实际用水量,科学制定用水定额标准,争取在设计依据及设计源头做到精确用水。
1.2 合理分区与配置减压装置,控制水压,避免超压出流“剩余水压”过高造成用水点超压出流,而超出的额定流量并未将其计算到日常流量中,导致部分水资源的浪费,需要安装减压装置,以减少超压情况的出现,避免多余水流的产生,控制浪费问题。
首先,合理进行给排水系统分区,优先采用节能的给水系统,低压充分利用市政给水压力,高压减压分区供水,每个分区的供水压力控制在0.45 MPa 以下。
其次,安装合适的减压装置,如减压阀、节流塞等,并保证各装置质量性能与实际要求相符,将水压控制在设计标准范围内。
绿色建筑设计中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绿色建筑设计中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促进绿色建筑广泛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需要各个专业配合,基于整体设计的理念对场地、建筑功能的分析,结合周围环境、绿色生态的要求,采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合理利用各种能源和资源。
如节能、降耗、减少二次污染、提高污水回用率等,实现绿色设计的目标。
给排水专业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健康舒适性、节能环保度。
因此给排水专业需要认真合理选择给排水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现代化建筑引言目前,在开展建筑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有效提升项目设计质量水平,做好给排水的环保节能设计,已经成为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但是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整体设计合理性有待提升,对人们的日常用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节能给排水设计工作进行高度关注。
1建筑物给排水系统能耗分析1.1给水系统压力过大给水系统的供水压力以满足最不利出水点的供水压力为设计的重点,只要最不利点达到设计压力,其他用水点的压力都可满足要求。
而压力以水泵的功率为保障,过大的工作压力虽然可更好地适应供水压力需求,但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通常这种现象更多见于高层建筑的分区供水,如果分区设计不合理,如层数过多,为了满足分区内最上层用户的需求,往往要提高水泵的功率,进而造成中低层用户的供水压力过大,浪费了能源。
1.2供水、排水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用户在用水时非常关注水质,在正常供水的情况下水质清澈洁净,可直接使用。
但供水管道检修时会造成大量的泥浆、杂质等进入供水管路,或者有些早期的金属供水管道发生了较为严重的锈蚀,出水中存在较多的铁锈。
当用户发现水质浑浊或者存在铁锈等杂质时,会先排放掉受污染的部分,待水质清澈之后再使用。
这一过程中势必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耗费,以上这些问题是在供水过程中出现的。
在建筑排水系统中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最典型的是不同类型建筑物的污水和雨水之间的排放,如医院的污水和废水中可能存在病菌,而卫生间污水中主要为有机质,这些污水通常不可混合在一起排放,而是要经过特性的处理。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探析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探析发布时间:2023-02-16T03:15:40.264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9期10月作者:卜永强[导读] 近些年来虽然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随着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卜永强12022519820718****摘要:近些年来虽然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随着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了环境恶化带给我们的影响,给排水工程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加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可以大大地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给排水;设计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住宅小区的建设成为潮流。
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膨胀,城市用水问题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城市部分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仍不尽合理,不仅浪费水资源,污染生态环境,也加重了城市的水危机。
所以必须建设绿色生态住宅小区,优化给排水设计,才能有效缓解城市水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应该在坚持环保、绿色、生态的原则基础上,尽力满足住宅户主的要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文将具体介绍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给排水设计,为建设单位提供参考。
一、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和特点分析1.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分析绿色生态住宅建筑与其它建筑类型进行综合比对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应用效率,降低建筑运行能源消耗,提升居住环境质量,污染排放量较低,建筑设计充分具备了人性化的特点。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内涵在于高效、节能、健康、无污染。
建筑应用过程中可以自动的室内气候条件进行调节,增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
2.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特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特点在于小区绿化率较高,提升土地资源的应用效率和水资源应用效率,可以在不破坏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9-05-14T16:09:42.0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赵亚娟
[导读] 摘要: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对建筑设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主要任务就是节水。
身份证号码: 13012419900801xxxx
摘要:随着节约型社会的发展,对建筑设计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主要任务就是节水。
文主要探讨了绿色建筑给水、排水的具体设计以及给排水的综合设计,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引言:随着世界资源的逐渐贫乏,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挑战,所以绿色建筑就被提上了日程,而绿色建筑中的核心就是节水,也就是要从给排水工程做起。
因此,对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一、绿色建筑的给排水
绿色建筑是一种旨在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创造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活空间,其目标是在尽可能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同时,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空间。
绿色建筑的给排水是指对建筑水资源系统的收集、处理、循环应用,使整个建筑系统的利用率达到最优,在减少污染的同时,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因此,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与建设中要坚持节约水资源和防止水污染的原则,采用节水、节能的方法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对生产与生活污水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并做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二、绿色建筑给排水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的水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家之一,还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而且长期以来缺乏对水资源有效的保护。
特别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水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危机,导致城市供水严重缺乏,这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如果采用绿色建筑的给排水理念则可以解决传统建筑水资源利用的弊端,节约大量的水源需要,减轻城市供水的压力。
城市住宅项目是居民生活场所,对水资源的需要十分巨大,其室内需要配备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在小区公共区域还要设置水景及绿化用水的系统。
绿色建筑的节水不是传统的节约用水与限制用水,而是减少用水的损失和污染,合理分配与可持续利用水资源,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绿色建筑给水、排水的具体设计
1、给水的设计
(1)充分利用市政供水管网的压力。
在设计之初,要充分了解本建筑所处位置的市政管网压力,一般情况下,卫生间不设置冲洗阀的住宅,六层以内基本都能满足。
(2)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的选用。
高层住宅需进行分区供水,六层以上采用二次加压。
目前,无负压变频供水设备成为首选,与以前设置的贮水池、水箱供水方式相比,第一、降低了成本,不用设置水池、水箱;第二、避免了对水的二次污染,不用将水输送到水池、水箱存放。
(3)减压阀的设置。
支管减压也是节水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应小于等于0.45 MPa特殊情况下应小于等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入户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给水分区低层部分卫生间入户管处经支管减压后的供水静压力在满足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取低值,在给水排水节能专篇中规定住宅卫生间入户管水表前的供水静压力应小于等于0.15MPa。
(4)新型节水设备的选择。
一是采用优质管材。
现在通常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PP―R管、PE管等。
可以有效的避免管道生锈造成的水质污染、渗水、漏水。
二是推广节水型水龙头,有陶瓷阀芯水龙头、充气水龙头。
水型水龙头大多为陶瓷阀芯水龙头。
这种水龙头密闭性好、启闭迅速、使用寿命长,而且在同一静水压力下,其出流量均小于普通水龙头的出流量,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节水量约为20 %~30 %。
充气水龙头在水龙头上开有充气孔,由于吸进空气,体积增大,速度减小,既防溅水又可节约水量,据报道可节约水量25 %左右。
三是推广节水型便器。
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目前我国正在推广使用6 L水箱节水型大便器。
在保证排水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小容积水箱大便器。
2、排水的设计
(1)污水的处理。
根据使用功能确定化粪池、隔油池的设置。
经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纳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系统。
另外,在有小区中水系统的情况下,污水作为中水的水源较广,对建筑而言,中水水源一般包括盥洗排水、沐浴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和厕所排水等。
若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选用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
(2)雨水处理。
在降雨量大的缺水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确定雨水集蓄及利用方案。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途径,降低地表径流,采取多种渗透措施增加雨水渗透量。
减少雨水受污染几率。
建筑物收集雨水的一般结构是,由导管把屋顶的雨水引入设在地下的雨水沉沙池,经沉积的雨水流入蓄水池,由水泵送入杂用水蓄水池。
经加氯消毒后送入中水道系统,为解决降尘和酸雨问题,一般将降雨前两分钟的雨水撇除。
除用于土地入渗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道路冲洗、冲厕及一些其他生活用水用途。
四、绿色建筑给排水的综合设计
1、制定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不足,无效水资源使用率高的特点可以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一个专门针对水资源重复利用的循环系统。
比如可以在小区内设置一个雨水收集池,或者污水收集池,然后将这些收集上来的不可直接使用的水放入循环系统中进行集中处理,使处理过后的水可以作为小区灌溉用水或其他方向用水,增加了水资源利用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雨水循环处理时可以使用将高校膜和生物降解两个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膜法生物处理系统,该系统在处理雨水或者废水循环方面效果非常明显。
2、利用太阳能建设加热系统
太阳能资源属于无限型能源,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历程中势必会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能源。
使用太阳能作为建筑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加热系统,除了能够有效减少煤炭资源等能源使用率之外,还有效实现环保目的。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太阳能加热系统设置方法为:太阳能加热系统设置在建筑楼梯间内,加热系统有直接的管道连接每一个用户,保证每户均能够在太阳天享受太阳能加热水。
且在楼梯间
内设置太阳能系统还能够保证在阴雨天时直接通过燃气加热为居民提供热水,确保热水系统不受天气影响。
3、完善热水循环系统的设计
管理和施工虽然是造成热水供应不佳的原因之一,但是设计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系统设计中热水循环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无效冷水量的大小。
当前,很多城市都开始实施计划用水,许多建筑为了避免用水量的超标,开始控制用水量,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对热水系统进行改造。
其中,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设计应该保证立管和干管中的热水是循环的,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支管的循环。
另外,在设计用水量较大的公共浴室的管道时,在采用双管供水的情况下,宜采用带恒温控制与温度显示功能的冷热水混合淋浴器。
五、结束语
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绿色建筑给排水在节水、节能方面有着很大的潜力,我们需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材料,让节水、节能发挥至极致,充分的利用水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杨来印. 对绿色建筑给排水专业设计的分析[J]. 商品与质量, 2015, 5(31):00125-00126.
[2]陈燕.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8, No.530(21):106-107.
[3]徐荣. 绿色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J]. 住宅与房地产, 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