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后活动题答案完整准确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活动题答案(最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活动题答案(最全)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活动题答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P5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填写表5.11月平均气温(高于℃或低于℃)年降水量主要地形800毫米以下平原、高原800毫米以上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河流冬季结冰(有或无)有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旱地小麦无水田水稻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低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高于℃P5 2、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答:秦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P5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原因:北方气温低、降水少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气温高、降水多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北方:流量小主要原因:北方降水少南方:流量大南方降水多P6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靠近?答:界线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主导因素是季风。
P6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答:界线B大致与1月℃等温线的分布最靠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靠近?答: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主导身分是气温和降水(气候)(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靠近?答: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最接近。
P6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1)界线C与哪级阵势门路的边境线基本符合?答:界线C与阵势第一级门路的边境线基本符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答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3活动: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
例如江苏---“21”;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
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1.图5.4中的界线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
(2)800mm等降水量线。
(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P8活动:1.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填写下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少、400mm—800mm之间多、800mm以上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2.植被类型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气温河流流量北方:小南方:大主要原因:降水归纳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P10活动:1.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差异原因农耕制度的不同北方一年一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
热量条件不同传统运输方式的不同北方陆路运输;南方水运气候、地形、河湖状况不同传统民居不同北方墙体厚、屋顶坡度小南方墙体高、屋顶坡度大气候不同其它不同文化、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自然条件不同2.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
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P12活动: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 活动题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 活动题答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3活动: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
例如山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
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1、图5.4中的界线A 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
(2)800mm 等降水量线。
(3)界线B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 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 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P8活动:2 P10活动:1、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2、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
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P12活动: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1、(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成都。
(2)两地的气温差异:拉萨冬季寒冷,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
成都冬季温和,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
主要原因是拉萨地势(海拔)高,成都地势(海拔)低。
2、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冰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P16活动:1、(1)内蒙古:广阔、平坦的温带草原牧场。
青藏地区:寒冷的高寒牧场。
(2)主要原因—内蒙古:地形为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形成广阔的温带草原。
八下地理课本活动参考答案.doc

主要原因:南方地区气温高, 北方地区气温低。
北方:河流流量小 南方:河流主要原因: 南方地区降水丰沛, 北方地区降八下课本活动题参考答案P5 2、秦岭一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划分中相当于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划分中 相当于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
3、P61. (1)界线A 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确定界线A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降水(水分) 2. (1)界线A 大致与1月0。
C 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2) 界线B 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3)确定界线B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热量和水分)3. (1)界线C 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2)确定界线C 考虑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P101. 冬季寒冷,夏季火热;年降水量较多,季节变化大,集中于夏季2. 气温:冬季(1月份),石家庄的平均气温比齐齐哈尔高(10度左右),且石家庄的寒冷 季节比齐齐哈尔短;夏季(7月),石家庄的平均气温也比齐齐哈尔略高。
降水:石家庄的降水少,而齐齐哈尔的降水更少;夏季,石家庄的降水比齐齐哈尔要多,两 城市降水都集中在7、8月份。
原因:石家庄的纬度位置比齐齐哈尔低,获得的太阳光热比齐齐哈尔多,所以气温高;石家 庄距海洋比齐齐哈尔近,且周围没在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所以降水多。
3.气温:不论1月还是7月,石家庄的平均气温都比延安略高;降水:石家庄的年降水比延安多,两地降水都集中在7、8月份,而石家庄的7、8月降水相对更多,季节变化更大。
原因:两地纬度位置相近,但是延安地处黄土高原,其地势比石家庄高,所以,年平均气温、1月平均气温和7月平均气温比石家庄低;石家庄地处平原,距海洋更近,受夏季风的影响更明显,所以夏季降水比延安丰富。
P121.气温回升快,降水变化不大2.气温较高,降水很少,土壤水分蒸发大,加上正值冬小麦返青,作物需水量大,所以土壤水分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导致春旱。
3.地模覆盖,建塑料大鹏,可减少风干和水分蒸发;培育抗旱新品种;种植耐旱作物;开发地下水,打机井;采取喷灌等节水高效农业P161.不断减少2.延吉积雪厚于长春。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8.1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 活动参考答案

初中-地理-打印版
1.从图片上看,A为从草原到荒漠的过渡,B为草原,C为荒漠。
因此顺序是B、A、C。
2.A——乙;B——丙;C——甲。
3.景观的变化直接与降水的多少有关,降水比较多的地方景观为草原,降水特别少的地方为荒漠。
1.能看到坎儿井的很多竖井井眼。
能得出这里气候干旱的信息。
2.坎儿井之所以能分布在这里,是因为每当夏季来临,就有大量的融雪和雨水流向盆地,当水流出山口后,很快渗入戈壁地下变为潜流。
积聚日久,使戈壁下面含水层加厚,水储量大,为坎儿井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此地大漠底下深处,砂砾石由黏土或钙质胶结,质地坚实,因此坎儿井挖好后不易坍塌。
此地干旱酷热,水分蒸发量大,风季时尘沙漫天,往往风过沙停,水渠常被黄沙淹没;而坎儿井是由地下暗渠输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且水分蒸发量小,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所以,坎儿井修建暗渠而不修建较容易开凿的明渠。
3.坎儿井工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活动答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3活动: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
例如江苏---“21”;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
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1.图5.4中的界线A与图5.5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
(2)800mm等降水量线。
(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5.4中的界线C与图5.8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P8活动:1.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填写下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低于0℃ 高于0℃年降水量少、400mm—800mm之间多、800mm以上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山地平原、丘陵、高原、盆地2.植被类型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原因气温河流流量北方:小南方:大主要原因:降水归纳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P10活动:1.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差异原因农耕制度的不同北方一年一熟、二年三熟、或一年二熟;南方一年二熟或三熟。
热量条件不同传统运输方式的不同北方陆路运输;南方水运气候、地形、河湖状况不同传统民居不同北方墙体厚、屋顶坡度小南方墙体高、屋顶坡度大气候不同其它不同文化、建筑风格、饮食习惯等自然条件不同2.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
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P12活动: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2.图5.16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活动题答案(最新最全2016)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后活动题答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P5 2、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答:岭—淮河一线相当于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P5 3分析导致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答: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原因:北方气温低、降水少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气温高、降水多共同的影响因素:气候北方:流量小主要原因:北方降水少南方:流量大南方降水多P6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答:界线A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主导因素是季风。
P6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答: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答:界线B大致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3)确定界线A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4)界线B与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答:界线B与岭—淮河一线最接近。
P6 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1)界线C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答:界线C与地势第一级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
(2)确定界线C考虑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答:主导因素是地势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P10 1.根据图6.5,概括,和三个城市气候的共同特征。
答: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P11 2.比较和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比冬季气温高,夏季降水多。
主要原因是比纬度低,距离海洋近。
P11 3.比较和的气候差异,结合图6.3说明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课后活动题答案__完整准确

水降�因 原要主
小�方北
候气------素因响影的同共纳归 温气�因 原要主
林叶阔绿常带热亚�方南 型类被植、2 林叶针、林叶阔叶落带温�方北
地盆、原高、陵丘、原平 上以 mm008、多 ℃0 于高 区地南以河淮—岭秦
地山、原高、原平 间之 mm008—mm004、少 ℃0 于低 区地北以河淮—岭秦
。的及不无而之过有是容形来
�大度密、多量数且�馆场育体及体团术艺级家国多许和馆物博类各有�校院专大和构机研科的多众有京北�在现体心中化文的国我是京北、2 北�利便通交陆海�海面山背京北�看置位陆海从�宜适暖温候气�带温暖属�N004 于位京北看置位度纬从�为现表点优置位理地的京北 ⑵ 。口窗的展发外对、系联外对国我是它�源能和产物的富丰有围周京
。市城小中展发极积�模规市城大制控格严�答�施措决解
�动活 65P
。件条输运路铁的利便和�富丰源资油石、铁、煤�源资然自的富丰是 区地南中辽。资外多许了引吸�乡侨的国我是它及以�源资力动劳的富丰和置位理地的澳港邻毗洲角三江珠�件条理地的托依所业产要主展发 。地 基业工性合综的主为业工重等业工船造和业工学化、业工造制械机、业工铁钢以是门部业工要主区地南中辽。地基业工性合综的主为业工轻等 。素因要重个一的展发济经区地本进促是�备储才人高提、才人的需所展发 业造制具玩、业造制材器及械机气电、业造制备设信通及子电、业造制装服和织纺是门部业工要主区地洲角三江珠�同不的门部业产�答、3
。义含的们它说说请�些哪道知还你�的举列面下了除。一之份省的多最称美国我是省湾台、1
�动活 63P
。日节要重的同共民人岸两峡海是等节秋中、节春�字汉是也字文的用使湾台 。源渊化文与史历的陆大国祖与湾台了明说 D、C 料材 �系关缘血的民人岸两峡海了明说 B 料材 料材、2 �系关缘地的陆大国祖与湾台了明说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P3活动:1、(1)山区和平原:等高线数值和疏密程度。
(2)林区和农耕区:植被特点和地形特点。
2、第1、2位编码表示省、市、自治区。
例如山东省---“25”;第3、4位编码表示邮区及县、市邮局。
第5、6位编码表示投递局的代码。
P5活动:1、图中的界线A与图中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季风的影响(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2、(1)0℃等温线。
(2)800mm等降水量线。
(3)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因素即气候因素。
(4)秦岭----淮河大体一致。
3、图中的界线C与图中的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基本吻合。
界线C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低)因素。
第二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P8活动:1、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填写下表: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方:大P10活动:1、分析南方和北方的区人文差异的自然原因2、主要原因是南北方气候差异大,改变了作物的生长环境。
3、因为北方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所以寒假时间长。
南方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所以暑假长,而寒假时间短。
第三节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P12活动:1、按照因果关系组合为:深居内陆,距海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2、图中的三种景观从东向西排列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P14活动:1、(1)拉萨的年平均气温低于成都。
(2)两地的气温差异:拉萨冬季寒冷,气温在0℃以下,夏季凉爽。
成都冬季温和,气温在0℃以上,夏季炎热。
主要原因是拉萨地势(海拔)高,成都地势(海拔)低。
2、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洁净,太阳辐射强且日照时间长。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因为青藏地区海拔高,多山地冰川,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P16活动:1、(1)内蒙古:广阔、平坦的温带草原牧场。
青藏地区:寒冷的高寒牧场。
(2)主要原因—内蒙古:地形为内蒙古高原,较为平坦,降水较多,形成广阔的温带草原。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降水较少,形成高寒草原牧场。
2、自然条件:降水较少,多风,地形平坦,草原广布。
生活方式:牧区居民多为游牧方式,逐水草而居,所以民居多为易拆建的蒙古包(毡房)。
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一节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P19活动:1、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西、北、东北三面环山,东南面伸向渤海。
⑵北京的地理位置优点表现为:从纬度位置看北京位于400N,属暖温带,气候温暖适宜,从海陆位置看,北京背山面海,海陆交通便利,北京周围有丰富的物产和能源,它是我国对外联系、对外发展的窗口。
2、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体现在:北京有众多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有各类博物馆和许多国家级艺术团体及体育场馆,且数量多、密度大,这些都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文化团体。
P23活动:1、(1)北京城城址面积逐渐扩大,城市的轮廓由矩形(或正方形)变成凸形,城址有所迁移。
(2)位置向北、向东拓展。
逐渐靠近水源,无论怎么迁移,目的都是寻找水源更为丰富的地区。
2、对于提高门票价格、限制每天的门票销售数量两种意见,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可以限制旅游者的数量;另一方面增加了旅游者的负担,使部分旅游者不能及时参观旅游,这样会影响游客的旅游热情。
后两种意见即提倡文明、环保行为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是很必要的,这将有利于保护文物古迹,可以给予肯定。
P26活动:1、现代化城市应具有发达便利的交通运输设施,便捷的信息传输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方便的购物场所、齐全的文体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条件等等。
2、(1)第一种观点和第三种观点即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和完全保留四合院和胡同,不建商业楼、住宅小区和道路的观点都是片面的,它们即不利于古建筑的保护也不利于现代化城市的建设。
第二种观点比较可行。
(2)正确的做法是合理进行城市规划,使北京保留特有的古城风貌,又不影响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P29活动:1、港、澳人口密度分别为6070人/平方千米和17240人/平方千米,远远高出人口稠密的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可见用“人多地狭”来形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2、香港地形“山地多,平地少”,城市建设用地受地形的限制,香港城市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地区,山地主要被植被所覆盖。
3、“上天”和“下海”是香港因地制宜、拓展生存空间的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香港“人多”与“地狭”的矛盾,这两种方式都是可行的,他们对扩展城市建设用地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4、香港在土地资源非常昂贵,人多地狭的情况下,城市建设中仍保留有大片的绿地,体现了香港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注意人地协调,注重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香港的这种做法很好,也很值得推广。
P32活动:香港与内地除经济联系外,还包括人口流动、科技交流、商务往来、旅游等各方面的联系,通过这些联系,可以有利的促进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双方在多领域的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P33活动:1、(1)、(2)略。
(3)基隆-----福州:图上距离是,实地距离是265千米。
高雄------厦门:图上距离是,实地距离是295千米。
(4)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中南部。
2、材料 A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地缘关系;材料 B 说明了海峡两岸人民的血缘关系;材料 C、D 说明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历史与文化渊源。
台湾使用的文字也是汉字;春节、中秋节等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重要节日。
P36活动:1、台湾省是我国美称最多的省份之一。
除了下面列举的,你还知道哪些?请说说它们的含义。
2、阅读台湾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示意图(图),并结合图,说明地形、气候因素对于台湾森林、农产品分布的影响。
⑴(1)水稻、甘蔗、香蕉、菠萝、茶叶、森林等。
⑵台湾岛属亚热带、热带气候,温暖湿润。
西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米、甘蔗、茶叶和热带、亚热带水果。
中东部山地面积广阔,降水丰富,因此森林覆盖率较高。
⑶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因为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
森林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因为这里地形复杂,降水多,适宜发展林业。
3、观察图,分析台湾森林树种十分丰富的愿因。
答:因为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山地海拔较高,且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从山底到山顶,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树种都有,使得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P38活动:1、读图,分析台湾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⑴答:台湾工业主要分布在台北、台中、高雄、基隆、新竹及嘉义、台南等城市。
⑵答:多分布于西部沿海平原。
⑶答:四个条件都有即: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人口稠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经济发达等。
2、利用表,完成下列要求。
⑴略。
⑵答:根据折线图可直观地看出:第一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迅速减少到%,比重逐渐降低;第二产业比重在1980年以前逐渐上升,之后逐年下降,产值稳中略有增加;第三产业产值由1965年的44%迅速增长到1998年的%,比重逐渐上升,在三种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第四节西部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P41活动:1、略。
2、(1)多分布在盆地边缘山麓地带的绿洲上。
因为这里水源丰富。
(2)不利于彼此间的交流往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应大力发展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业。
(3)荒漠化容易发生在绿洲边缘地区。
因为这里的环境非常脆弱,对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很容易导致土地的荒漠化和盐碱化,并逐步成为荒漠。
应注意保护植被、合理利用水资源。
P43活动:1、答:坎儿井修建在山麓地带,因这里由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形成的地下水富集,并借助倾斜的地势,将水通过暗渠输送到盆地里,供人们利用;又因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所以暗渠可以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
修凿竖井是为了方便人们疏通暗渠。
2、答:第2、4、5、6条是合理的。
3、(1)因为要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提高农民的收入。
保留优势品种,大大缩减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力发展葡萄、蔬菜、孜然等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作物。
(2)针对本地区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推广间作套种、立体农业、节水农业等先进农业技术,既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又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3)建议:建立农村信息网络,了解市场需求,并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努力创造葡萄沟的品牌效益;对葡萄进行深加工,建立产、供、销一体化;注意葡萄的保鲜储存,建立冷藏库;大力改善交通运输状况;加强种植业户的联合经营,实行农业的产业化,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等。
P46活动:1、带来的好处有:(1)西部:可使本地资源得到大规模开发;可使天然气产品大量运输到东部市场;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发展经济;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是西部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东部: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于东部地区的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3)从国家大局看:可以缩小东西部差异,促使我国东西部经济共同发展。
2、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黄土高原等地区的油气田开发。
3、经济效益:西部地区可以迅速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还可以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东部地区可以缓解本地区资源紧张的状况,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生态效益:西部地区随着油气田资源的开发,将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薪柴砍伐量,保护环境,同时由于收入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将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
西气东输工程实施中对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将最大程度减少对工程沿线环境的破坏。
东部地区由于使用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将对本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
简单说,既保护和改善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对西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双赢。
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P51活动:答: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有:(1)区位因素:它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人文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华侨、华人的故乡,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的投资。
(3)政策因素: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个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的开放体系,成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P53活动:1、答:(1)珠江三角洲人均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
(2)80年代中期后,人均GDP增长迅速的原因是:①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便于产品的出口;②利用其侨乡的优势吸引大量投资;③利用其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等政策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赚取了大量的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