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教用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八下)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31页ppt)

部编人教版教材(历史八下) 科技文化成就课件(31页ppt)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神舟飞船
1999.11.20: “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5.10.12: “神舟6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8.9.25: “神舟7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1.11.1: “神舟8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2.6.16: “神舟9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3.6.11: “神舟10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16.10.17:“神舟1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当代神农”“米神” 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2.青蒿素 (1)概况: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36张PPT)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
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B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 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 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 美国)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时间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 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三位航天员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 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某海域从海上发射平台,运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七颗卫星同时发射升空, 我国首次海上火箭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再度填补了一项技术空白,收获火箭发射新技能。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书上查找钱学森的有关资料,学生回答)
美国海军部长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 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钱学森,浙江省 杭州市人中国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曾任美国麻省理 工学院教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38年在美国获博 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 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 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 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 方案。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 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由于钱 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 至少20年。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55张ppt)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55张ppt)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 逝世,享年62岁。
人物扫描
钱学森
2009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 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 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 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 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 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 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 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 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 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 了功勋。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两弹一星”发射成功意义: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 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 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 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 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 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 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一: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 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 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 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 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小知识
1、苏联:1957年10月4日 2、美国:1958年1月31日 3、法国:1965年11月26日 4、日本:1970年2月11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 发射时间 1970年4月24日 研制人员 戚发轫等 卫星质量 173公斤 卫星用途 进行卫星技术试验
以及一些探测 直 径 约1m 终止服务 1970年5月14日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仍在近地点430千米、 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册课件: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40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下册课件: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课件(共40张ppt)
1958年开始主持核弹研究。在飞沙走石 的戈壁,经过8年的艰苦奋战,终于研制成 功原子弹和氢弹。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国原子弹的理论方
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
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探
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
一不为名 二不为利
他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相关史事
9、“973计划”:
1997年我国制订了国家重点基 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 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 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 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 展开研究。
二、杂交水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 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②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 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 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 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 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 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 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 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
类 别
取得的成就和时间
意义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它对于打破核垄断,
国防 技术
1966年10月,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 合。
战胜核讹诈,提高 我国的国际地位, 争取世界和平,具
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有重要作用
空间 技术
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功
使我国的空间技术 跨入世界先进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共34张PPT)

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
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
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
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在( ) A.1960年 C.1967年
D B.1964年
D.1970年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右图人物是谁? 袁隆平
★他的主要成就是 什么? ★有何重要意义?
他被誉为
“ 杂交水稻 之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屠呦呦与青蒿素诺贝尔医学奖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63计划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
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 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
A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 核武器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
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科学家代表有(
)
A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刚 杨利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科技文化的成就课件(共37张PPT)

诺贝尔奖的渊源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 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 药,改变了当时的世界,也给他带 来了丰厚的回报。一生拥有355项 专利发明,1886年诺贝尔逝世时, 就用这笔巨款(约920万美元)设立 了诺贝尔奖。以分别表彰文学、化 学、物理学、医学以及和平领域有 突出贡献的人。现在诺贝尔奖已经 成为这几个领域最权威的奖项。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获得者袁隆平
袁隆平获国际农业最高奖 世界粮食奖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 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 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1970年,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中国于1981年成为世界上继美、苏、法之后 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 美国海军次长说: 他无论到哪里,他 都抵得上五个师。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 里的一切,但我不能放弃祖国。
—钱学森
钱学森:人类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
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 成功培育

,解决了我国的吃饭问题,
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获得我国首届
奖。也是我饿问
题也有重要贡献,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
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
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被国际农学界誉
为“
”。
袁隆平的成就 :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 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 方魔稻”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 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 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课件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课件_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 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
者袁隆平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2、青蒿素
(1)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 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 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 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 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 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 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 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2016年10月17日成功发射,2016 年11月18日返回,总飞行时间33天,是中国持续时间 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 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 了更加坚实的基础。飞行乘组由景海鹏和陈冬组成,
天 宫 二 号
景海鹏担任指令长。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 三个掌握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 艘,是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它的成功发射与 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 空的国家(继前苏联和美国),是中国航天事 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里程碑。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4)2008年9月 ,神州七号载人 飞船升入太空。
神舟二号飞船在轨示意图
神舟二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二艘无人实验飞船,也是中 国第一艘正样无人航天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三部分组成。飞船于2001年 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发射升空,在太 空飞行数天后,于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神舟三号升空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神舟四号升空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飞船于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发射升空,在太空飞行数天后,于2001年1月16日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科技文化成就》教学课件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能说出我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发情况及意义 ▲能知道我国在农业和医药卫生领域对世界的突出贡献 ▲能了解我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状况 本课重点:我国的科技文化成就
预习小测
1.这个世界上最先发明火药的民族,这个100年来屡受欺侮却又不甘沉沦的
答案: 目的: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 原则:中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
当堂检测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军事技术的状况。结 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取得的科技成就。
答案: 状况:还停留在七十年代而未达九十年代的水平。 成就: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发射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籼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不过,忽视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是不明智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学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病,维护世
界人民健康有重要意义。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
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屠呦呦
当堂检测
(1)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进行核试验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谈谈我国使用核武器的原则是什么?
的国防实力。故选答案B。
预习小测
2.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进喜是大庆石油工人,邓稼先是核物理学家,焦
裕禄是县委书记,只有袁隆平是著名的农业学家,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以致用
1.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
A 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21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 的试验。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代表科学家 钱学森
钱学森参与组织领 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 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 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 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3)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 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 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
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 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
C 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 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
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 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 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 平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 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 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 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 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 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红 岩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东 方 红
茶 馆
青 春 之 歌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 影响越来越大
邓稼先
邓稼先领导完成了中 国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 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 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 后,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 技术途径。他被誉为中国 的“两弹元勋”
问题: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 “两弹一星”?
材料一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 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 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 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 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 发展概况
新课探究
一 探究点: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1)成就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 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 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一二一 探究点: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
3.“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
常用这句话来称赞一位农业科学家,。下列有
B 关这位科学家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成果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2.青蒿素 (1)概况: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
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屠呦呦在实验室工作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2)荣誉: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D.①②③④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课后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陆续兴建完成了许多重大 工程,如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查阅资料, 了解近年来我国还兴建了哪些重大工程。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 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 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 后的第五大发明,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课堂小结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就课件 教用课件
科技文化成就
“两弹一星”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漫步太空 神舟系列飞船
农业、医学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文化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屠呦呦领奖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一三一 探究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1.“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人教版部编八级下册历史科技文化成 就课件 教用课件
毛主席题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