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 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 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供大家参阅。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2、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学习历史可以启发智能。

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

磨刀石不能关心我们乘风破浪,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有关教案,欢迎查阅!更多关于“教案”的相关文章内容推举(↓↓↓)中学的英语优秀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最新教案设计方案模板高中生政治的教案模板高中生《环保与卫生》主题班会教案内容初中历史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觉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进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 探讨-引导-活动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头,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2.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今日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喜欢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历史学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实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一段影像或视频展示引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话题。

2.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讲解:详细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景、相关内容和影响。

3. 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问,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理解。

4.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小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参与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案范本: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他提倡“仁爱”、“礼”、“忠信”、“中庸”、“孝悌”等思想,深受后世影响。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弘扬了儒家思想,被后世奉为“圣贤”。

在他的影响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成为有道德、有文化修养的人。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的9篇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是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法设计: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一、武王伐纣1、纣王的------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

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1、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

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文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文5篇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5篇教学计划是指教育者根据教学⽬的和教学任务的要求制定的教学⼯作指导性⽂书。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怎么写?下⾯是⼩编分享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范⽂,欢迎⼤家阅读!初中历史教学计划模板范⽂1⼀、指导思想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语⾔能⼒、教学能⼒;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对话的能⼒,努⼒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学⽣的综合分析能⼒。

⼆、教学任务及⽬标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2、提⾼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争进⼊全县乡镇中学中等⾏列。

三、教材分析第⼀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具有同⼀性。

这⼀单元的8节正课,在⼈教版旧教材中⼤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

只有第1课《繁盛⼀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略显例外。

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

但是,想要学⽣明⽩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

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时的隋朝》这⼀课。

课⽂⽤“南北重归统⼀”“⼤运河的开通”两个⼦⽬,从政治、经济两个⽅⾯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第⼆个单元“经济重⼼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的南移”两个主题。

它们不像第⼀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到内容都具有同⼀性。

这⾥“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与民族⽭盾的⼀⾯,都对“经济重⼼的南移”有影响。

但要在有限的篇幅⾥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易事。

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统的出现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

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案

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案

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案课题: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人物。

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2. 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知识点讲解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解1. 讲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历史的定义、内容和研究对象。

2. 介绍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

三、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案例或教学视频,展示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历史问题。

四、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历史事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

六、展示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展示作品或写作,展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或研究任务,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商西周【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教学内容:XXX时期的XXX事件教学目标:1. 了解XXX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2. 了解XXX事件的起因和经过3. 分析XXX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教学重点:1. 掌握XXX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变化2. 理解XXX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教学难点:1. 分析XXX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深远影响2. 思考XXX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一幅图片、一段视频、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思维状态。

二、讲解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文字、图片、地图等形式向学生介绍XXX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

三、分析事件起因和经过(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文献资料等形式详细解析XXX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引导学生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

四、讨论事件影响(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XXX事件对历史和社会的影响,并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问题。

六、布置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教学反馈: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课堂讨论、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注意事项:1.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步骤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抗美援朝
一、目标
二、重难点
重点:
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
通读课文【共6分钟】
熟悉课文“”子目(3分钟);“”子目(3分钟)学习课前自主预习课件
请认真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课件】第2课抗美援朝预习材料”,结合学习材料分析问题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学习目标问题
三、先学
1、学生紧张自学,教师巡视
2、检测
(1)提问
1、
思考下列问题:
A
B
2、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A
B
(2)书面练习
四、后教
1、纠错
(1)公布答案
(2)准备纠错:统计做错学生,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背诵本节知识点。

(3)讨论纠错:指明让做错学生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办?
2、教师点拨:
强调易错点,方法指导
五、当堂检测:
练习册选择题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