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 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 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案大全3篇初中历史课教案模板,供大家参阅。

初中历史教案大全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清朝制造“文字狱”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教学目标】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清朝的建立和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重点是君主集权的强化。

教材从介绍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引出清朝君主集权强化这一主题。

教材首先叙述清朝初期的制度——议政王大臣会议,说明当时君主的权力有限;然后介绍雍正建立军机处的目的和作用,说明君主集权的加强;最后叙述、分析了文字狱的出现及其影响,说明清朝是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来强化君主集权制度。

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

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教学过程】导入: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故宫)它的原名叫什么?(紫禁城)它的用途是什么?(皇帝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略讲)1、满洲的兴起(1)明朝前期,女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出示《明朝疆域图》)(2)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6年)2、清朝的建立建立时间:1636年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都城:盛京3、山海关大战和清军入关附表:满洲发展的历史时间族名政权建立者1115年女真金完颜阿骨打1616年女真后金努尔哈赤1636年满洲清皇太极二、君主集权的强化1、设立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

初中历史教案模板四篇学习历史可以启发智能。

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

磨刀石不能关心我们乘风破浪,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

以下是整理的关于初中历史的有关教案,欢迎查阅!更多关于“教案”的相关文章内容推举(↓↓↓)中学的英语优秀教案模板范文初中地理导入精选教案教学设计初中数学最新教案设计方案模板高中生政治的教案模板高中生《环保与卫生》主题班会教案内容初中历史教案1北方的民族大融合[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及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层层设问启发激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合作学习、发觉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突破对重难点的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北魏孝文帝改革所推动的北方民族大融合是符合时代进展潮流的,从而初步树立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历史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难点: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如何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教学方法] 探讨-引导-活动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多媒体[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公元420年开头,我国南方经历了哪几个朝代?都城在哪?历总称什么?2.导入新课北魏统治北方时期,民族融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其原因是什么呢?历的孝文帝改革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呢?今日这节课就要解答这些问题。

3、探讨新课:提问:淝水之战以后,北方处于什么状态?设问:结束北方混乱局面的是哪一政权呢?(学生答)正是鲜卑拓跋部建立起来的北魏政权。

一、你知道吗,北方是怎样统一和融合的?下面大家阅读课文,分组解决以下问题,并且每个学习小组还可以围绕主题提出你们更感喜欢的问题来共同探讨解决?(时间五分钟) 鲜卑族是如何兴起的?北魏政权是何是建立的?北魏是怎样统一北方的?是在何时?结合课文的图文资料谈一谈这种变化对你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了哪些影响和冲击。

优质说课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优质说课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优质说课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材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古代历史背景,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历史故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古代历史背景和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的介绍。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并正确理解历史故事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当时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社会的特点。

2.学习历史知识(15分钟)
教师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关注历史背景、事件原因和影响。

3.课堂讨论(15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分享历史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4.小结(5分钟)
教师进行小结,强调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思考历史。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针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展示和作业评价学生的历史理解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认知能力。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

初中历史试讲万能教案模板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历史学科,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事实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开场导入:通过一段影像或视频展示引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话题。

2. 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讲解:详细讲解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背景、相关内容和影响。

3. 学生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或提问,加深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理解。

4. 课堂互动:设计一些小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参与互动,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表现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活动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

2. 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答案范本: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人物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誉为“至圣先师”,他提倡“仁爱”、“礼”、“忠信”、“中庸”、“孝悌”等思想,深受后世影响。

他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弘扬了儒家思想,被后世奉为“圣贤”。

在他的影响下,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孔子的生平和主要思想,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成为有道德、有文化修养的人。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的9篇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是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重点:武王伐纣;西周的分封制和等级制教学难点:分封制教法设计:因为本课相关资料较多,可让学生事先预习,以学生讨论分析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课堂教学设计:一、武王伐纣1、纣王的------建议教师让学生回忆夏桀的------,使学生理解凡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违背人民意志实施------的统治者最终都会遭到人民的反对的。

2、周国的强盛让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周国强大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明白周的发展、强大是周人经过艰苦奋斗,和特别是重视人才的而得来的。

3、武王伐纣教师让学生阅读有关武王伐纣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捕捉故事中一些有效信息,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商汤灭夏桀的原因,用比较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周胜商败的原因?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武王伐纣是一次正义的战争?:(①商纣王的------,使商朝统治已成为历史发展的绊脚石,失去了民心,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和阵前倒戈。

②周武王顺应民心,联合西方和南方部落,共同伐纣,解除了商纣对奴隶和平民的残暴统治,有利于历史的进步。

③是否顺应民心,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战争的重要标准。

)一、西周政治、经济的发展1、周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区分周文王、周武王)、都城。

建议教师给学生讲解西周的并不是当时的名称,而是历史学家为了研究加以说明,为以后如西汉、东汉等名词的讲解打下基础。

2、分封制和等级制让学生带着[周朝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了哪些人作诸侯?它们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分封制的效果如何?]等问题阅读教材并加以讨论:学生能够回答出:分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和巩固奴隶主的政权。

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案

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案

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案课题:初中历史万能模板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历史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历史事件的相关知识和重要人物。

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

2. 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知识点讲解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的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二、讲解1. 讲解历史的基本概念,包括历史的定义、内容和研究对象。

2. 介绍历史事件和相关知识,包括重要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等。

三、示范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案例或教学视频,展示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历史问题。

四、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历史事件展开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励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

六、展示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制作展示作品或写作,展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

七、作业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包括阅读材料、写作或研究任务,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在历史概念、事件和人物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和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拓展历史学科的学习和研究。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

老师试讲初中历史教案模板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轨迹,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事件;2. 能够辨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理解历史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提升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中华古代历史的主要时期: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

重点介绍每个时期的特点、重要事件和代表性人物。

教学重点: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兴衰起伏和各国之间的关系;3. 秦汉时期的统一战争,秦始皇的改革和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2. 新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学习内容展开:分时期介绍夏商周、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内容,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讲解;4.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小组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5.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巩固学生的知识;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教学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2.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3. 课堂互动工具。

评估与反馈:1. 在课堂上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进行评估;2. 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反思:1. 总结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漏补缺;2. 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质量;3. 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服务。

历史整篇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历史整篇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案标题:初中历史课程——中国古代史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掌握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历史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2. 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3.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和兴趣。

二、课堂讲解(4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史的起源和发展脉络,重点介绍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问题中的应用。

2. 学生复述课堂内容,提问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上一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课堂讲解(45分钟)1. 教师继续讲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后续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三、实践活动(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就某一历史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2. 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整个中国古代史进行回顾和梳理。

2. 学生复述课堂内容,提问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心得体会。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解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还需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导语: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一美国的独立战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

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

第一届大陆会议。

来克星顿之战。

第二届大陆会议。

华盛顿。

《独立宣言》。

萨拉托加战役。

约克镇战役。

1787年宪法。

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思想认识: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能力培养: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

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

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

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

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

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

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种植园经济的性质。

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

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

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在敌强我弱,战争形势极端险恶的情况下,美国能够反败为胜绝对不是偶然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不可以简单化。

重点突破方案:教师在授课中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培养他们自己阅读教材并提炼知识点的能力。

然后提出问题: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相同的地方有哪些?明确一点,即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是资产阶级革命出现的共性。

学生由此得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的差异有哪些。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前提下,教师进行总结。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候北美地区并未形成统一国家;美利坚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形成,民族意识加强;在独立战争爆发前,北美人民的反英斗争已经出现高潮;北美人民的斗争是反对外来压迫而非本国封建势力。

难点突破方案:a种植园经济的性质涉及历史概念,和后面的内容有必然的联系。

宜以教师讲述为主。

b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对初中学生有一定难度。

教师在设问的时候不宜过于直白,要引导学生通过美国相对弱小但最终获胜而英国强大却最终失败的原因的探讨,明确“孤证不利”的观点。

即分析战争胜负要从史实出发,从战争对立双方的具体情况去寻找原因。

教学设计示例重点: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难点:种植园经济的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法设计:讲述法;讲解法;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导人新课】让学生回忆前课《欧洲殖民扩张和殖民主义罪恶》情况。

引出新课。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的课前提示,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

同时教师应当指出,美国的独立战争不是一次偶然的事件,而是一次必然的事件,这是为什么呢?(1).战争的起因边演示课件边讲述1.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十二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

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

这里教师应当提出:种植园经济性质是什么呢?教师接着指明,它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它又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

这就是它的性质。

2.美利坚民族的形成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

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就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形成了。

3.英国殖民压迫、掠夺英国政府面对着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疑问性的提出问题后,教师指出:是严厉地采取了掠夺、压迫的高压政策,对北美人民的反抗斗争,派军队武力镇压。

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

4.北美人民积极要求摆脱英国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北美殖民地人民,对英国竭力压制北美经济发展和永远把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表示极大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

让学生看课本84页《波士顿倾茶事件》插图。

教师指出:北美人民的反英怒火,到了一触即发的时刻了。

这样,波士顿的倾条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综合上述因素,美国的独立战争这一事件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教师可以将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进行比较。

培养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2)、独立战争的经过1.爆发-一来克星顿的枪声由于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在来克星顿打败了偷袭康科德的英军,这一战役就是独立战争的爆发。

让学生记住"1775年4月"这个战役的时间。

它也是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时间。

教师结合自制的教学课件让学生明确来克星顿的位置。

2.建军-一大陆军、华盛顿教师讲述,独立战争爆发后,1775年5月在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会议。

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

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教师疑问性的提出:华盛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设计让学生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大陆会议于1776年7月4日发布了《独立宣言》。

利用课件讲述。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役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抗英战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5.胜利--约克镇战役6.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3)、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教师结合以文简要讲述这两个问题,向学生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的展开。

教师只说明:美国独立后。

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

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

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让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加以理解。

(4)、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性质及其意义1.胜利原因教师讲述胜利原因时,首先启发学生分析战争初期美英双方力量的对比,美方处于不利地位,教师利用教学课件中的柱状示意图分析英美双方的力量对比,通过数字加深学生的印象。

明?quot;孤证不利"的观点。

即分析战争胜负要从史实出发,从战争对立双方的具体情况去寻找原因。

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的探讨可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

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

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

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2.意义教师启发性提问,大家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幻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间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赢得了独立;(2)有利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3)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

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突出特点。

【巩固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

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3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

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

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拦?懒⒄秸?窃缙谧什?准陡锩?闹匾?槌刹糠郑?谑澜缃??飞险加兄匾?匚弧?探究活动北美独立战争时开国元勋故事会步骤:1.教师选出有一定水平的同学几名。

2.分配任务:查找华盛顿,富兰克林,杰斐逊,汉密尔顿等开国元勋的资料。

3.在教师的指导下,加以整理,口语化形成故事稿件。

4.选择时间和教室。

5.开展故事会。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采取历史情境设置的办法对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原因进行探讨。

将全班分成两大阵营分别代表美英双方。

站在本方立场上总结得失。

为活跃气氛可以选出两方的统帅整理本方观点。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二教学目标1911年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大历史功绩,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使学生明确由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勾结破坏,以及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教学建议地位分析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潮阶段的最顶峰,但由于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政府施加压力,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

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分析:1.武昌起义的背景一是全国革命形势发展的结果;二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发展成为武装斗争,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武昌起义之所以成功发动,充分体现出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

因为在临近起义的时刻,起义的领导机关被破坏,起义风声泄漏,全城戒严,反动派大肆搜捕,起义领导人或在监狱,或被迫逃亡,有些还不幸被捕,甚至英勇就义。

当时如果畏缩退却,延缓起义,则等于束手待毙。

湖北革命党人果断地决定:立即发动起义。

革命士兵的英勇首创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革命领导机关被破坏的损失,他们主动相互联络,在1911年10月10日晚发动了举世闻名的武昌起义。

经过奋战,终于赢得了起义的光辉胜利。

2.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在历经XX多年的封建王朝之后,终于迎来了“民国”的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颁布了许多有利于发展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