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

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
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的文明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初中历史优质课教案1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初中历史教案优秀10篇

初中历史教案优秀10篇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对唐朝的贡献,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2、了解“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的个人政治才干。
3、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科举制度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唐太宗的统治方式等基本知识。
采用自学讨论,老师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课的主题是唐朝初步繁荣的“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难点是评价唐太宗。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唐太宗的治世方针、一系列统治政策和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通过预习能说出“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内容,能够准确的表达,及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既突出了重点,从而也了解决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二1、知道中国历史朝代名称。
2、识记历史朝代更替顺序。
3、探讨朝代更替原因和规律。
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朝代名称,重点朝代建立年份、开国者。
2、记住朝代顺序,理解记忆朝代更替歌诀,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
3、理解朝代更替的规律及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培养学生对朝代及更替的整体认知能力。
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

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历史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了解和掌握史学家司马迁和《史记》;《史记》的价值和影响;乐府和乐府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等知识。
2、通过对司马迁写《史记》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治史态度。
3、通过欣赏和想象秦陵的地下军阵,感受当年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威武,树立起开拓进取的精神。
通过欣赏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认识到这是中华祖先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
同时培养学生的文物鉴赏力,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一、地位分析:秦汉时期在史学、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这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同时它也是秦汉时期文化极度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史学方面的《史记》,文学方面的汉赋、乐府诗,雕塑艺术秦兵马俑,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秦汉时期,我国史学、文学、艺术的大发展主要表现在: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着有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乐府诗的名篇《孔雀东南飞》、《十五从军征》。
气势磅礴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二、重点分析:1、司马迁与《史记》司马迁写史十分注重史料的真实性,文笔生动,体例完备。
司马迁严谨治史的精神也为后世的史家所效法。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
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
2、秦皇陵兵马俑这组大型艺术群像,气势磅礴,艺术表现手法高超,人物形态逼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地下艺术宝库,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7篇

初中历史教案设计7篇节日说课计划书!语录请假条表态发言检测合同:散文春联保证书签名的申请书资格考试答辩状!条例鄂教版条表扬信,新闻宣传陶渊明近义词演讲稿期中的支部申请书稿件三曹,陆游决心书党支部安全公益广告。
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初中历史教案设计7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本课时讲述了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正常友好交往的基本原则——尊重与平等,它对指导学生如何与人交往,提高社会生活技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尊重、平等的重要性和真正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父母、邻居、同学、外地人、残疾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人格的尊严,平等待人,引发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学方法:情境表演、讨论。
教学准备:让三、四个学生准备情境表演。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地沟通、理解的技巧。
其实,能够沟通与理解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双方的相互尊重和平等待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尊重与平等。
[幻灯片]二、尊重与平等[老师叙述]下面,通过观看王丽同学上初中后遇到的几件事情,请大家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情境表演一:[幻灯片]展示演员表(主持人及解说:老师;演员:两位学生。
)[表演]王丽上了中学之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她常常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写信、写日记。
有一次,妈妈看她在房间里呆了很久,怕她学习太累了,想叫她休息一会儿。
于是,妈妈一边推门进去,一边说:“小丽啊,做作业那么久了,休息一下吧。
”王丽一听是妈妈进来了,赶紧把日记本放进书桌的小抽屉里。
妈妈看她神神秘秘的,就笑了笑说:“什么秘密啊?”王丽支支吾吾地说:“没什么。
”其实,在她心里已经想好了明天要去买把锁来。
(暂停)[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王丽的妈妈是去偷看王丽的小抽屉了还是没有去偷看?请同学分别谈谈你的理由。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四、教学措施和目标(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2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7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范文【7篇】历史随时产生,是人们在过去自由活动的如实记录。
它存在的意义是,让人们总结过去,充实未来的生活,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1〖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
成为我国长达20__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
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通用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重点】1、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学习难点】分封制。
【学习导航】你知道我国最早的国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20页“夏朝的兴衰”一目的内容,回答:模仿上面的知识结构图示法,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21-23页“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子目的内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识点,并列出其知识结构:【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1.你一定看过电视连续剧《封神榜》!剧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广大的英雄,他们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
你认为历武王伐纣是正义的还是非正义的?说说你的理由.2.思考一下西周统治者怎样才能把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对被分封的诸侯采用什么办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实行的结果如何?(作用)【归纳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夏商西周【当堂检测、反馈矫正】1.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2.商朝被后世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A.商汤伐夏B.牧野之战C.盘庚迁都D.武王伐纣3.常言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当年姜尚等待的贤明君主是A.黄帝B.夏启C.商汤D.周文王4.“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

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7篇)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无论光阴如何变换,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以下是小编准备的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2023中学历史教学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二、教学难点:诸侯争霸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是难点。
三、教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教师首先复习提问在前上一课中,我们学习了哪个朝代这些朝代的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怎样在学生能回答正确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并导入新课。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西周过了是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
(一)东周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征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
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春秋五霸1、诸侯争霸的实质教师首先出示有关西、东周变化的对照表。
名称土地兵力财力物力人口天子与诸侯的关系西周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约千里的土地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人口众多,资源丰富。
天子是政治上有的地位。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东周初年王室直接近辖的土地有方约600里的土地,往后越来越少。
最后只有方约百里的土地。
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
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直辖的人口所剩无几,财力、物力、兵源减少天子在政治上成了傀儡,不得不依靠强大的诸侯。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分析,对东周的衰落景象一清二楚,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东周初年,王室力量削弱,天子和诸侯的地位变化的理解。
在学生看对照表的基础上,教师提问:诸侯争霸的实质是什么估计学生能够说出表面原因,但是对深层次的原因概括不清,教师应进一步指出:春秋时期的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资格,反而在政治、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分享了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模板,欢迎阅读!
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一、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2、概况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1、宋代农业的发展
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3、宋代商业的繁荣
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
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2、宋朝时,发明了新农具“”,还出现了( )。
原产越南的( )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
南方已普遍种植( ),( )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推广到淮河流域。
3、宋朝时,( )在南方逐渐普及,( )成为著名的瓷都。
( )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海船上已装有( )。
4、( )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宋朝时,海外贸易兴盛,( )、( )、( )等是对外贸易的主要港口。
6、宋代的城市中已打破( )和( )的界限,出现了众多的( )行业,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身份相对自由,( ) 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 )、( )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