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文化类型
浅谈我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发展变化——以竹海镇为例

化 类 型 的 发展 与变 化
员会 的 春 风 . 南 竹 海 景 区 的基 础 设 施 改 造焕 然 一 新 . 仅 为 当 蜀 不
地 居 民 的 生 活 提供 了方 便 . 给 居 民带 来 了 丰 厚 的 经 济 利 益 . 也 这 江 、 锣 乡界 , 与龙 头 镇 毗 邻 , 与 长 宁镇 接 壤 。其 总人 口为 2 铜 南 北 . 就 更 加 坚 定 了 居 民 对 旅 游 服 务 这 一 行 业 的肯 定 与 坚 持 该 地 区 6 5万人 . 积 6 面 9平 方公 里 . 地 面积 12 5亩 。 镇 地 势南 高 北 居 民 已经 从 从 前 “ 致 富 . 种 树 ” 思 想 观 念 逐 渐 转 变 成 了 “ 耕 88 该 耍 多 的 旅 低 . 多为浅丘地 , 大 四面 山形 环 绕 ; 江 河 贯 穿 全 境 , 候 温 和 , 育 气
游致富” 的新 观念 此 时 . 游 给 当地 居 民带 来 的 收 入 已经 占其 旅 0 这 该 雨量 充沛 . 霜 期 长 , 宜 水 稻 和喜 热 果树 等 作 物 地 生 长 。该 地 全 年 收 入 的 9 %以上 . 个 数 据 表 示 . 地 区 的 经 济 结 构 已经 从 无 适 区 的 蜀南 竹 海 拥 有 着 极 其 丰 富 的竹 资 源 .可 谓 是 竹 的海 洋 , 7万 以农 业 为 主转 变 成 了 以旅 游 产业 为支 柱 的新 结 构 。 三 、 国传 统 经 济 文化 类型 正 在 悄 然 改变 我 余 亩 翠竹 覆 盖 了 2 7条 峻 岭 、0 5 0多座 峰 峦 。 这 里生 长 着 1 5属 5 8
竹 海 镇 的 经 济 结 构 类 型 的变 化 预 示 着 传 统 的平 原 集 约农 耕 型经 济 文 化 类 型 已逐 渐 转 变 为 旅 游一 农 耕 复 合 型 的经 济 文化 类
《经济文化类型》课件

经济文化类型的应用
1
经济文化类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制定战略和管理策略。
2
经济文化类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经济文化类型的了解有助于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判断市场需求和制定市场定位。
3
经济文化类型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
发达国家的特点
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经济和 文化体系,通常在技术创新、科 学研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育等领域具有全球影 响力。
发达国家的主要经济文化 类型
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主要分 为信息经济型、创新型和服务型 等类型。
发达国家经济文化类型的 演变和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断 推进,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类型 也在不断演变和调整以适应新的 发展需求。
发展中国家的特点
发展中国家通常面临着经济 发展不平衡、资源短缺和人 口增长等挑战。
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经济 文化类型
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不同的 经济特征和文化背景分为农 业型、工业型和服务型等类 型。
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类 型的演变和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社会变 革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文化类型正在不断演变和 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总结
1 经济文化类型的重要 2 经济文化类型的趋势 3 经济文化类型对于世
性
界经济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进步的
经济文化类型对一个国家
不断发展,经济文化类型
不同经济文化类型的国家
的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将继续演变和调整以适应
之间相互影响和竞争将进
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再认识

2 o世 纪 5 代 ,由苏 联 民族 学 家 托 尔 斯 托 夫 、列 文 、切 博 克 萨 罗 夫提 出 的 “ 济 文 化 类 o年 经
收 稿 日期 : 2 0 一 12 . 0 2O —3
作 者 简 介 :李 伟 ( 9 4 )男 ,北 京 人 ,副 教 授 ,从 事 少 数 民族 旅 游 经 济 、旅 游 管 理 、旅 游 规 射 的 研 究 . 16一
维普资讯
兰州 大学 学报 ( 会 科学版 ) 社
2 0 30 5): 9— 5 0 2, ( 4 4
J ur a fLa z o o n lo n h u Uni.( ca ce c s v So ilS in e )
VoI3 No. 20 2 P49 5 .O 5 0 — 4
2 O世 纪 中 叶 ,苏 联 民 族学 者 提 出 民族 学 中 的 “ 济 文 化类 型 ”理 论 ,通 过 对 民族 生 居 环 经 境 的 分 析 ,参 考 社 会 发 展状 况 ,进 行 民族 文 化 的 趋 同 比对 和 趋 异 比对 。试 图 以类 型 划 分 为 表 现 形 式 , 示 民 族 文 化 与 环 境 特 征 的相 对 应 规 律 。2 揭 O世 纪 6 O年 代 , 国 民族 学 家 林 耀 华 与 苏 我
性是 肯 定 的 。但 随 社 会发 达 程度 的 不 同 ,这 种 对 应 是 有 差 别 的 。如 果 将 民族 群 落 与 其 生 居 环
.
境 的 耦 合 关 系作 为 一 种 民族 文 化 特 征 ,那 么 民 族 学 中 的 “ 济文 化 类 型 ”就 应 该 是 以 这 种 文 经
化 特 征 为 研 究对 象 的 生 态 文 化 学 理论 。
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表

西方民族学流派归纳表
阶段 主要学派 起始时间 主要观点
人类的社会文化和生物进化一 一、19世 19世纪中叶到20 样,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 纪中叶到 进化论学派 世纪初 渐发展。基于人类心理一致性 20世纪初 。
斯图尔德
文化生态学,多线进化论。
《文化变迁论》
赫斯科维茨 人格处在不断运转的社会文化场景之 中,按照一定方向运行。 文化与人格 一切生物的行为都与基因的自私性和竞 争性有关。
《人及其劳动》
许良光
《心理人类学》 《儿童训练与人格:一项跨文 化研究》 《社会化过程与人 格》 《社会生物学:新的综合》
怀廷
人类社会的表面结构之下,都 结构主义学 20世纪40-50年代 有一种真正的社会结构,人类 派 学建立模式揭示它。
新进化论学 文化学与能量进化,文化生态 20世纪40-50年代 派 学,多线进化论。 三、二战 后 至 今
文化相对论 学派
二战后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具有其 独创性和价值,与经济条件相 适应
佩里
博厄斯
爱弥尔·杜尔干
《宗教生活的原始形式》
莫斯
《赠礼》
马铃诺斯基
人类学要弄清文化内部要素之间的功能 《西太平洋上的探险队》《野 关系。文化论。 蛮人的性生活》《文化论》 《安达曼岛人》
拉得克里夫-布 文化结构、功能、意义才能揭示发展规 朗 律。 卡迪纳、林顿 基本人格
《社会心理学新领域》 《菊与刀》,《文化模式》《 种族、科学和政治》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

族进 行语 言谱 系以外 的分 类而提 出 的一个分 类体
系 概 念 。 一 理 论 在 中 国 取 得 的 学 术 成 果 , 就 (这
“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 并 认 为 “ 计 方出 人 类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的 方 向 ,也 能容纳 下 “ 会经 济发 展水 平 ”这 一层 含义 。 社
( ) 经济 文化类 型的应 用和 发展 三
是 由林 耀 华 和 切 博 克 萨 罗 夫 两 位 教 授 于 1 5 9 8年
8月 联 手 完 成 的 《 国 的 经 济 文 化 类 型 》 一 文 。 中 这 篇 长 达 3万 字 的 论 文 于 1 6 9 1年 在 苏 联 用 俄 文
横 断 山 脉 中 断 的 干 旱 、半 干 旱 和 高 寒 地 带 。 这 一
苏 联 学 者 列 文 、切 博 克 萨 罗 夫 等 将 经 济 文 化 类 型定 义 为 “ 于 大 致 相 同 的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处 平 和 生 活 在 相 似 的 自然 地 理 条 件 之 下 的 各 族 人 民 ,在 历 史 上 形 成 的 经 济 文 化 相 互 联 系 的特 点 的
3 4 O~ o页 。
②该文收在林耀华著的 《 民族学研究》 一书,北 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 8 , 1 —12 9 5年 第 0 4 4 页。 ③ [ ]列文 ,切博克 萨罗夫 :《 苏 经济文化类 型与历史 民族 区》 ,叔于 田译 ,《 民族 问题译 丛》 (9 6年增刊 ,民族学专辑 ) 15 ,第 3 O~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

民族学概论(考试复习册)(注:完全按照老师的勾画重点顺序编排!!!)1、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民族及其文化。
2、“民族”一词最早的提出人物及时间:列宁于1912年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书中提出。
3、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创立标志:恩格斯作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
4、“进化论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文化发展按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发展演进。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着作:英国的斯宾塞、泰勒【代表作:《原始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美国的摩尔根【代表作:《易洛魁联盟》、《古代社会》】。
5、“英国功能学派”的相关内容:(1)主要观点:民族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把每一种文化都作为在功能上相互联系的系统,要在弄清楚各部分对整体所做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作为整体人类社会功能的一半法则。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不论是抽象还是具体,都有满足人类实际生活需要的作用,即都有一定的功能。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着作:英国的马林诺夫斯基【代表作:《西太平洋的探险队》、《野蛮社会的犯罪与习俗》】、拉德克利夫-布朗【代表作:《安达曼岛人》、《社会人类学方法》】。
6、我国最早提出“民族学”一词的人物及时间:1926年蔡元培在《一般》杂志上发表《说民族学》。
7、我国民族学发展历程的几个重大事件:(1)192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民族学组设立。
(2)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学院成立。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以重生,1980年10月中国民族学研究会在贵阳成立,1984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会,1991年改名为中国民族学学会。
(4)1981年中国人类学学会在厦门中山大学成立。
8、“种族”的相关内容:(1)概念: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2)类型:蒙古人、欧罗巴人、尼格罗-澳大利亚人。
(3)特征:①蒙古人→黄皮肤、黑发、面部扁平、鼻梁不高、嘴唇厚度适中。
②欧罗巴人→柔软的波状头发或直发、发色不一、肤色较钱、体毛和胡须发达、鼻梁很高、嘴唇厚度较薄。
经济文化类型

五、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20 世纪80 年代,林耀华等一些学者重新重视 对经济文化类型的探究。他们认为我国民族的经 济文化类型及分布情况大体为 : 第一种类型组是采集渔猎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 原东北角地区。具体来说,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两 种经济文化类型: 一种是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 族为代表的山林采集狩猎型;另一种是以赫哲族 为代表的河谷采集渔捞型等。
(二)认识的深化 苏联学者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多限于 物质文化方面,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作用, 缺乏经济文化类型的立体结构认识,从而 不利于经济文化类型的整体性认识。 基于理论的完善,我国民族学工作者提 出了要对每一种经济文化类型都要进行结 构层次的划分,划分的程序为:(1)生态 基础;(2)生计方式;(3)社会组织形 式及各种典章制度;(4)意识形态(包括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思想观 念等)。
(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 首先,强调研究手段的综合分析,即在研究 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现象时,不仅考虑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 注意到民族的分布和语言系谱以及历史文化区等 方面的因素,尽量做到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中 心而兼顾从物到人、从环境到文化的各种情况, 以求研究结果最能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实践情况。 其次,强调一个体系内的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 系统性和结构关系。
经济文化类型
主讲:包龙源 2013年11月11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经济”(economy) 1.定义 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和“再生产”,具体包括“物质生产、流通、交 换”等活动。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 治一样,都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 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 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 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 去表示生产状态。
经济文化类型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摘要: 从边疆民族聚居地区迁往人口异质性较高城市的少数民族,是否都会变成“碎片化”群体? 不同的民族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青岛市朝鲜族移民的“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移民的“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 昆明市会泽回族移民的“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深圳市和昆明市一些少数民族移民的“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等。
这些情况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提出了重构的要求。
论文来自中国学术论文网,本网站为您经济论文,如有需要请咨询本站客服人员!关键词: 经济文化类型; 少数民族; 城市移民一、文献回顾: 关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有关探讨( 一)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来源和引进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20 世纪50年代两位苏联学者———列文、切博克萨罗夫为了对世界民族进行语言谱系以外的分类而提出的一个分类体系概念。
①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的学术成果,就是由林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于1958年8 月联手完成的《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一文。
这篇长达3 万字的论文于1961 年在苏联用俄文发表,曾被翻译为日文于1965 ~1967 年在日本的《东亚民族学论文集》中连载。
直到1985年这篇论文终于在国内公开用中文发表,②此时博克萨罗夫教授已溘然长世,林耀华教授也已年过七旬。
这一具有很大学术和应用潜力的理论成果因国际政治风云变幻和中苏交流中断,被束之高阁20余年,未能得到深入和推广。
( 二) 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苏联学者列文、切博克萨罗夫等将经济文化类型定义为“处于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在相似的自然地理条件之下的各族人民,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文化相互联系的特点的综合体”。
③林耀华等学者将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发展为:“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有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④此修订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一是用“生态环境”概念取代“自然地理条件”,二是用“生计方式”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生计方式”不仅能明确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也能容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层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换而言之,经济就是“生产”或“生 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 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 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 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 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 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
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 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二、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来源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20 世纪50 年代两位苏联 学者——“托尔斯托夫”、“列文”、“切博克
萨罗夫”为了对世界民族进行语言谱系以外的分 类而提出的一个分类体系概念。
这一理论在中国取得的学术成果,就是由“林
耀华”和“切博克萨罗夫”两位教授于1958 年8
月联手完成的《中国的经济文化类型》一文。这
六、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作用
(一)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充分肯定了自然地 理环境和社会生产力水平对于物质文化发 展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为民族学对于人类 社会物质文化的起源和特征研究提供了一 条科学的认识途径。
(二)这一理念和理论为世界民族分类提供 了一套新的选择方案。
(三)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考古学中的文化、 类型等概念的形成和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
吴兴旺认为,经济文化类型概念本身就把经
济与文化组合在了一起,并且,它也是目前民族 学中惟一有此名称组合的理论;其次,是该理论 把经济与文化当做一个“综合体”来看待,本身就 包含了对经济与文化关系问题的一种认知。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类型的内涵与意义 二、经济文化类型划分的标准或依据是什么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国外:如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他 于1871年出版了《原始文化》一书。他指 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 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 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 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2.文化的特点: 特点
(1)多样性 (2)区域性 (3)时限性 (4)民族性 (5)阶级性
经济文化类型
2013年11月11日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经济”(economy) 1.定义 经济指的是整个社会的“物质资料的生产” 和“再生产”,具体包括“物质生产、流通、交 换”等活动。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政 治一样,都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 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 同,大到一国的“国民经济”,小到一家的收入 支出,有时候用来表示财政状态,有时候又会用 去表示生产状态。
这使得原定义这一概念显得空乏,因为 原定义没有给出一条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 平的相应指标。
(二)认识的深化
苏联学者提出的经济文化类型,多限于 物质文化方面,忽略了精神文化的作用, 缺乏经济文化类型的立体结构认识,从而 不利于经济文化类型的整体性认识。
基于理论的完善,我国民族学工作者提 出了要对每一种经济文化类型都要进行结 构层次的划分,划分的程序为:(1)生态 基础;(2)生计方式;(3)社会组织形 式及各种典章制度;(4)意识形态(包括 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宗教信仰和思想观 念等)。
(三)研究方法的系统化
首先,强调研究手段的综合分析,即在研究 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现象时,不仅考虑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实际情况而 注意到民族的分布和语言系谱以及历史文化区等 方面的因素,尽量做到以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中 心而兼顾从物到人、从环境到文化的各种情况, 以求研究结果最能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实践情况。
第二种类型组是畜牧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起大兴安岭西北部, 西到准噶尔盆地西缘,南到横断山脉中断 的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地带。这一类型组 包括四种经济文化类型:
(1)以鄂温克族为代表的山林苔原畜牧型
(2)以蒙古族为代表的高原戈壁草原游牧型
(3)以哈萨克族为代表的盆地草原游牧型
(4)以藏族为代表的高山草场畜牧型等
王建新认为,林耀华在引进、修正和利用经济
文化类型理论的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客观条件, 做了三方面的调整。首先,用生态环境代替自然 条件,突出人与自然的互动,避免环境决定论的 倾向;其次,为弥补忽视精神文化的不足,他强 调经济文化类型应包括生态环境、生计方式、社 会组织形式及制度、意识形态等内容;再次,加 强类型化分析的综合性和合理性,导入体系、类 型组、亚类型及分支等操作概念。
(二)经济文化类型特点:
1.经济与文化结合的综合体 2.具有超地区性的特征 特点: 3.地理条件规定经济发展方向 4.经济文化类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 5.各种经济文化类型都有其历史年龄
四、经济文化类型在中国的 实践与发展
(一)关于理论的修订
以“生态环境”取代“自然地理条件”, 突出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以“ 生计方式”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其次,强调一个体系内的经济文化类型之间的 系统性和结构关系。
五、中国经济文化类型的基本框架
20 世纪80 年代,林耀华等一些学者重新重视 对经济文化类型的探究。他们认为我国民族的经 济文化类型及分布情况大体为 :
第一种类型组是采集渔猎型: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部的大小兴安岭和三江平 原东北角地区。具体来说,这一类型主要包括两 种经济文化类型: 一种是以鄂伦春族和部分鄂温克 族为代表的山林采集狩猎型;另一种是以赫哲族 为代表的河谷采集渔捞型等。
篇长达3 万字的论文于1961 年在苏联用俄文发表
,
曾被翻译为日文于1965 ~ 1967 年在日
本的《东亚民族学论文集》中连载,到1985 年这
篇论文终于在国内公开用中文发表。
三、经济文化类型定义
(一)定义 1.苏联学者“托尔斯托夫”、“列文”、“切 博克萨罗夫”将经济文化类型定义为“居住相似的 自然环境条件下,并有近似的社会发展水平的各 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 。 2. 林耀华等学者将经济文化类型的定义发展为 : “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有相同生计 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 化特点的综合体”。 修订主要表现在两个概念上: 一是用“生态环 境”概念取代“自然地理条件”,二是用“生计方式” 概念来取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生计方 式”不仅能明确地标示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向 ,也能容纳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这一层含义。
2.经济学广义的研究对象:
(1)横向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是 一门研究经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 的科学。它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经 济理论、经济问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
(2)纵横分析法。该观点认为,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包括六个方面,即渊源、流派、 理论、方法、问题、政策。
3.经济学分类:
1.从研究的范围来看:宏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第三种类型组是农耕型:
广泛地分布于我国除采集渔猎和畜牧类型之外的辽 阔地域及众多民族中。这一类型组包括六种经济文化 类型:
(1)山林刀耕火种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2)山地耕牧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农耕型 (3)山地耕猎型(主要是西南地区) (4)丘陵稻作型(西南以及华南) (5)绿洲耕牧型(西北地区) (6)平原集约农耕型(华北、华中、华东)
2.从历史发展来看:家庭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3.从政府参与经济发展的方式看:市场经济、计划
经济。 4.从经济的主体来看:政府经济(又称公共经济或
公共部门经济)、非政府经济(包括企业经济等 )。 5.从经济的研究对象来看:金融经济学、产业经济 学等。
(二)“文化”(culture)
1.定义
国内: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四)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体质人类学材 料和数据的搜集,分析和解释也能起到重 要的参考作用。
(五)经济文化类型理论对于民族志的撰写 和讲授也起到了纲不动领性的化建设开辟出新 的途径。
七、学者评论
张海洋认为,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解释 能力体现在应用中:用于世界民族分类, 它形成一家之说而与语言谱系分类法相得 益彰;用于探讨人类文化相似性和差异性 的原因,它使人们看到生态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深远影响; 用于阐述中国文化,它揭 示出中国文化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并行不悖 及相互作用。中国各民族先民为了适应中 华大地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以求生存,曾 经发展出种种不同的生计方式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