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室宣传稿

合集下载

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淮中校史馆解说词(简短)

沧桑砥砺百十载薪火传承谱新篇——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解说词(简短)1.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大家光临参观我们江苏省淮安中学校史馆。

2.巍巍文通塔,悠悠运河水,是我们淮安中学的标志。

我们面对着的屏幕,我们头顶上的灯,我们脚下的河,都是它的体现。

大家右手位置是我们校史馆的“前言”和我们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3.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我校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曹卫星省长、胡金波厅长等多位领导都对我校给予了关照和指导。

4.这里的浮雕、历任校长显示了我校百年办学的轨迹。

我校主要由国民政府办的江苏省立淮安中学、淮安县立中学和民主政权办的淮安县中学这三脉传承汇聚而来。

这是我们的校史沿革表,这是我们的历任校长。

5.这是我们学校的起源-淮安府中学堂(可读上面的解说)淮安府中学堂注意:杨锡绂(fú)对联:花暖莺捎蜨(dié同蝶),溪喧獭趂(chèn 同趁)鱼。

——杜甫《重过何氏五首(之一)》大概意思:春暖花开,黄莺蝴蝶齐飞;小溪潺潺,水獭追着鱼儿。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7月清政府命张之洞等人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朝政府颁布的关于学制系统的文件。

江苏省立第九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李更生为办学兴教,不惜变卖家产,将住所改为教室。

毛泽东称赞他“毁家办学,高风亮节”。

(指示边上的牌子)江苏省立淮安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这是显示省立淮安中学基本面貌的沙盘,是根据有关资料和老校友的回忆制成的。

淮安县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淮阜联立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当时教材奇缺,语文教材往往就是战报新闻稿和领导同志的文章。

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可读上面的解说)补充:这里陈列的《淮安县老解放区教育资料汇编》一书,收录了新政府以校长谭稚成和副校长汪育才名义发布的《两淮市第二联合中学招生简章》,它明确省立淮安中学和县立淮安中学的学生都到二联中登记入学。

校史馆讲解稿

校史馆讲解稿

校史馆讲解稿走进校史馆,就仿佛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这里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展品,都好像在诉说着学校的故事,就像老家的长辈在给你念叨过去的事儿一样亲切。

你看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不就像我们小时候的旧相册吗?它们记录着学校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那些曾经的辉煌时刻,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瞬间。

看着照片上的前辈们,一个个精神抖擞,充满了朝气,就好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也是这般的青春年少,这般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还有那些古老的教具、书本,它们虽然已经破旧不堪,但却承载着无数人的回忆和梦想啊。

这可不就像家里传下来的老物件儿,虽然可能用不上了,但就是舍不得扔掉,因为那里面有太多的情感和故事。

再看看那些荣誉证书和奖杯,哇塞,那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就像是我们小时候得到的小红花,只不过这些是放大版的、超级厉害的小红花。

它们是学校的骄傲,也是每一个为之奋斗过的人的骄傲。

走在校史馆里,你会时不时地发出惊叹,就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

这里有太多的惊喜等待着你去挖掘,去感受。

你能想象得到吗,几十年前的学长学姐们是怎样在这里度过他们的青春时光的?他们是不是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校史馆就像是学校的心脏,虽然它不会跳动,但却充满了生命力。

它让我们知道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它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亲切。

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浮夸的言辞,只有最朴实的故事和最真挚的情感。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追寻的吗?这不就是我们心中的那个温暖的港湾吗?当你离开校史馆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脚步变得更加坚定,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

因为你已经从这里汲取了力量,找到了方向。

校史馆,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让你永远也忘不了的地方。

所以啊,大家可一定要好好地去感受一下校史馆的魅力,相信我,你绝对不会后悔的!。

校史馆展板前言(修改稿)

校史馆展板前言(修改稿)

校史馆展板前言
2010年,北京工商大学建校六十周年。

伴随新中国成立的无尽喜悦,历经建国初期的事业开创,走过文革浩劫与复校新生,受益改革开放大好局面,迎来21世纪教育改革与深化的春天,北京工商大学筚路蓝缕,自强不息,书写了一部充满奋斗与追求,光荣与梦想的历史,为首都北京、全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躬逢盛世,新起点,新格局。

值此校庆良辰,特建馆布展,以实物、图片、文字、影像展示学校历史与成就。

抚今追昔,可晓前贤之掌故,既往之业绩,服膺多少人物!知史察今,须识后辈之崛起,当代之创举,激励诸多才俊!让我们团结协作,努力进取,为把我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谱写新的乐章!。

校史馆讲解稿(3篇)

校史馆讲解稿(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我校校史馆,今天我将带领大家穿越时光的长河,一同回顾我校的发展历程,感受学校的精神底蕴。

在这里,我们将见证一代代师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奋斗历程,共同领略我校百年沧桑的辉煌成就。

一、校史馆简介我校校史馆位于校园内,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分为五个展区,分别是校史陈列区、校领导视察区、校友风采区、校庆活动区和荣誉展区。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图片、实物等资料,旨在全面展示我校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二、校史馆五个展区讲解1. 校史陈列区校史陈列区主要展示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包括学校创建、发展、壮大等阶段。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学校创建:我校成立于1912年,原名“私立XX中学”,是由一批有识之士发起创办的。

当时,学校以“培养有道德、有才能、有责任心的公民”为办学宗旨,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发展历程:从1912年至1949年,学校经历了多次变迁,校名也几经更迭。

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一所具有影响力的名校。

(3)壮大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校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2. 校领导视察区校领导视察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等视察学校的珍贵照片和资料。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党和国家领导人视察: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我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省部级领导视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校曾多次受到省部级领导的视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校友风采区校友风采区展示了学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取得突出成就的校友风采。

以下是该区域的详细讲解:(1)科技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两位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有许多校友在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机构担任重要职务。

(2)教育领域:我校校友中有不少人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研究机构担任教授、研究员等职务,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参观校史馆新闻稿

参观校史馆新闻稿

参观校史馆新闻稿近日,笔者有幸参观了某高校的校史馆,感受到了这所高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

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这所高校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优秀人才等方面的信息,深刻感受到了这所高校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一、校史馆的历史渊源这所高校的校史馆创建于1995年,是为了展示这所高校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而设立的。

校史馆位于校园内的一座建筑群中,包括展览厅、资料室、多媒体室、办公室等。

展览厅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展出了该校历史文物、照片、实物等,反映了该校的发展历程、校园文化、优秀人才等方面的信息。

资料室内收藏了该校历史文献、档案、出版物等,供读者查阅研究。

多媒体室则提供了一些数字化的展示方式,使参观者可以更加生动地了解该校的历史。

二、校史馆的展览内容参观校史馆,我们首先进入展览厅。

展览厅内分为多个区域,分别展示了该校的不同历史时期。

首先是该校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该校创建于1950年,当时仅有两个系,但经过不断发展,现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理、文、管、法、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在这个区域,我们看到了该校创始人的照片、创建时的办学条件、建筑物等,感受到了当时的艰苦环境和开拓精神。

接下来是该校的文化底蕴。

该校一直注重人文教育,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

在这个区域,我们看到了该校的校歌、校训、校徽等标志性元素,了解到了该校人文精神的内涵。

最后是该校的成就和荣誉。

该校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获得了许多荣誉。

在这个区域,我们看到了该校获得的奖项、荣誉称号等,深刻感受到了该校的辉煌历史和卓越成就。

三、参观校史馆的感受参观校史馆,让我们更加了解了这所高校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所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看到了这所高校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

参观校史馆,让我们更加热爱这所高校,更加珍视这所高校的历史和文化。

总之,参观校史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让我们更加了解这所高校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们更加热爱这所高校。

校史馆解说词

校史馆解说词

解说词〔南风门——校史主题公园——校史馆〕南风门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位于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的南风门。

成龙校区目前有南风门、南云门和西岑门三个校门。

南风门宽60米,高19.46米,将门柱设计为净高19.46米寓意四川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

门柱造型的设计加入了传统元素,“F”形相向对立,构成繁体汉字“门”字,强调了鲤鱼跳龙门的象征意义。

门柱俯视为“><”状,如一本书的开启状,寓意知识智慧之书开启。

门柱体面相互交织的线条,是由个体汉字、字母、数字、符号、公式、定理等内容组合排列而成,寓意川师大文史艺数理化科系完备,互相关联,突出了综合类师范大学的特点。

龙湖大道南风门正对着的就是龙湖大道。

龙湖大道宽38米,长178米,是学校形象集中展示的窗口,它始于入口的铭记广场并经过一系列广场空间延伸至中心湖面,最终越过水面及中心标志以图书馆为对景。

硬质铺地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开阔的聚会场地,两侧的林荫道树荫浓密、树影婆娑,树下的草坪提供了活动、欣赏沿池风景的场所。

池水倒影周围景色,有汀步连接池水两侧。

道路左方的是第一教学楼。

总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共有教室186间;针对教育建筑“人流大且集中”的特色,除西侧设主要入口外,沿建筑周边还设置了多个入口,以“立体疏散”的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地快速疏散人流。

道路右边的是第一实验楼。

总建筑面积为23503平方米,主要由物理实验室和公共电脑教室构成。

第二、三实验楼位于校园西南侧, 在第一教学楼的后面,建筑面积43200平方米;二、三实验楼由通过架空天桥和构架连接组合而成。

第一实验楼的前面是艺术大楼。

总建筑面积为12850平方米,主要由音乐学院教学楼、音乐厅和龙湖剧场构成。

其中,“龙湖剧场”的音响设施是按照高标准建设的,其音响效果在西部高校堪称一流,可与成都市锦城艺术宫以及娇子艺术中心媲美。

龙湖大道的尽头有一个湖是龙湖。

作为校园景观的核心,龙湖是在保留规划地块内自然山丘地形的前提下,利用原有水系〔东风渠南支七渠)形成的中心水面。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

校史展览馆解说词嘿,各位小伙伴们!欢迎来到咱们这超级酷炫的校史展览馆呀!今天就由我这个超级解说员来给大家讲讲咱们学校的那些精彩故事。

一走进这展览馆,哇哦,就好像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看这边墙上的老照片,那可都是咱们学校一路走来的珍贵记忆呢!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其中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吧。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冬天,下了好大的一场雪。

学校里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个童话世界。

当时啊,有个调皮的学生,咱就叫他小李吧。

小李看到这么厚的雪,那心里可痒痒了,就想着要搞点事情。

于是呢,他偷偷地在雪地里堆了一个超级大的雪人,还把自己的帽子和围巾给雪人戴上了,那模样可滑稽了。

结果呀,被老师给发现了,老师看着那个雪人哭笑不得,最后呢,也没批评小李,还和大家一起在雪人旁边拍了张合影。

哈哈,你们说有趣不有趣?再看看这边的展品,这些都是学长学姐们当年用过的书本、文具啥的。

每一件都好像在诉说着他们当年努力学习的故事。

这里还有以前的校服呢,虽然款式和现在不太一样,但那也是咱们学校历史的一部分呀。

哎呀呀,这里还有学校举办各种活动的照片呢!运动会上同学们挥洒汗水的样子,文艺汇演上精彩的表演,都让人忍不住感叹,咱们学校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想象一下,当年的学长学姐们就在这些地方学习、生活、玩耍,他们也和我们现在一样,有着自己的梦想和追求。

而现在,我们也在这里,继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校史。

不知不觉就走到展览馆的尽头啦,但校史的故事还在继续。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时光,努力学习,为学校的未来增添更多的光彩。

好啦,今天的解说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咱们学校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哟!下次有机会再来呀,拜拜啦!怎么样,小伙伴们,是不是对咱们的学校有了更深的了解呀?嘿嘿,校史展览馆就是这么神奇的地方,让我们一起为学校的明天加油吧!。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解说词一、导入词: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

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12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百年校庆” 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

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

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

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

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百人,校内体制健全,办学设施日渐完善,婺源教育兴旺发达由此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学校改简师附小,开始增设简师班,部分学生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龙山下,鹰飞击天,阿什河畔,鱼翔浅底。

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阿城区,坐落着一座发展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斐然的学校,这就是享誉阿城区、令阿城区万千学子向往的——阿城第三中学校。

岁月峥嵘、沧海桑田。

始建于1954年阿城三中,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

2010年,阿城三中正式更名为舒群中学,是阿城区历史最为悠久的初级中学。

阿城三中自成立以来,一直勤朴立校,历经六十年风雨彩虹,底蕴丰厚,文化气息浓厚,香远益清,是黑龙江省级一类学校,标准化先进学校。

走近阿城三中,大门两边“育人为本,师表至上”八个大字昭示了一座学校的庄严承诺。

从学校大门内侧,到教学楼大厅,“让学生体验学习快乐,让教师享受教育幸福”体现了阿城三中孜孜追求的目标。

大厅门口“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十二个大字熠熠生辉。

大厅左侧:科研兴教,大厅右侧: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一字排开秩序井然。

处处彰显着学校重视文化氛围打造,励志提高教育质量,壮大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

新的教育,新的目标,面对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学校上上下下教职工集体努力,学校历时三年,搜集各种照片和资料,建立起了阿城三中校史室。

新建的校史室,记载了阿城三中六十年的发展足迹。

走近校史室,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鼻而来,正门校训:“德文勤朴”诉说着三中学校深厚的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

校史室使用面积XXX米,总介之下分九个板块,1、校貌变迁,2、赋以咏志,3、领导更迭,4、校本思想,5、清流奔远,6、踵事增华,7、师道恒驻,8,灼灼其华,9、舒群光辉。

校貌变迁板块,真实反映了历代老师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奋斗历程,实现了学校由最初的280余名学生到1200多名学生的转变。

赋以咏志板块,是老校长巩发亲自挥毫撰写的《三中赋》。

整体风格大气飘逸,彰显了三中一脉渊源传承发展的雍容气度。

领导更迭板块,向我们介绍了阿城三中历代校领导的简介及成就。

校本思想板块,特设圆柱6根,每根上镌刻四字短语,指引着学校的发展。

清流奔远板块,则真实记录了自1954年以来每一届学生的毕业合照,镌刻下阿城三中辛苦育人的足迹。

踵事增华板块,深刻反映了如今的三中,狠抓建设与过程管理,不断打造愈来愈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师道恒驻板块,向我们介绍了历代优秀教师的足迹。

灼灼其华板块,展示了阿城三中最为杰出的几位代表校友,激励后代学子发奋学习。

舒群光辉板块,重点介绍舒群生平,文学成就等内容,以舒群为楷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铭史以励志,传承促发展”。

阿城三中校史室,承载了整个阿城三中发展的历史光辉,记录了学校光辉灿烂的发展历史。

阿城三中六十年发展的历史,是一份喜悦,一种荣耀,更是一份激情,一种责任!
展望未来,三中人将怀着感恩的心,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无私奉献。

阿城三中的学子,将一如既往地用信念与激情描绘永不褪色的人生画卷。

未来的阿城三中,将走向更新更大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