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发展及演变论文

合集下载

毛笔的起源与发展

毛笔的起源与发展

毛笔的起源与发展王熙林摘要:毛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书写工具,其出现过程源远流长。

在其演变及发展至今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社会需求、制作方法和使用形式,是先民勤劳与智慧的体现。

文章在结合我国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不同社会需求为基础,尝试考证毛笔出现的机遇与成长的环境,从而梳理出我国毛笔在千年中的发展流程与变化。

关键词:毛笔;起源;书写形式;演变毛笔,是一种起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

它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字和图像记录的需求,同时又是兼具艺术性创作和使用的书写绘画工具。

毛笔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好像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在日常的书写形式中却很少用到。

毛筆是由什么演变而来?先民们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毛笔?最原始的毛笔究竟是什么样子?又是经历了什么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我们对此知之甚少。

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人们对毛笔的起源问题的研究中,最大的阻碍还是其自身的材质。

古代毛笔的材质与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毛笔材质大体相同。

古代毛笔使用的材质为竹木、兽毛、丝线、生漆等,这种材质经历千年后,大多难以保存至今,所以到目前为止在考古发掘工作中这类文物的发现可谓是凤毛麟角,汉代之前的实物出土更是少之又少。

我们也只能通过有限的考古发现零散的出土文物及相关旁证,来基本地梳理和还原我国毛笔雏形出现到基本形制成型的发展过程。

毛笔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现象,一定是在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时,伴随着社会需求与技术进步所产生的。

可以说毛笔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今天我们对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生活状态已很难以了解,除了一些有限的考古发现外,更多的认识是从那个时代留存至今的岩画和壁画上得到答案,如云南沧源岩画(图1)、内蒙古阴山岩画(图2)、宁夏贺兰山岩画(图3)等。

岩画这种先民们在狩猎和生产之余的随性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想象。

在洞穴与山崖的石壁上,先民们信手拈来的磨刻,虽寥寥数笔却成为今人跨越时空与先民们对话的捷径。

毛笔的演变作文400字左右

毛笔的演变作文400字左右

毛笔的演变作文400字左右English Response:Evolution of the Brush Pen.In the vast landscape of human history, few tools have transcended their functional origins to become symbols of culture and artistry quite like the brush pen. Originating from humble beginnings, the evolution of the brush pen is a testament to human ingenuity and creativity.The earliest incarnations of the brush pen can be traced back to ancient civilizations such as China and Egypt, where brushes made of natural materials like animal hair or plant fibers were used for writing and painting. These early brushes were crude in comparison to modern iterations but laid the groundwork for future innovations.The Chinese brush, known as the "maobi" (毛笔), has a particularly rich history. Dating back to as early as 300BCE, these brushes were crafted from materials such as bamboo and animal hair. They were widely used for calligraphy, a revered art form in Chinese culture. Overthe centuries, craftsmen honed their skills, perfecting the balance of bristle firmness, brush shape, and handle length to suit different styles of writing and painting.On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brush pen was the invention of the reservoir pen in 953 CE by the Chinese scholar-official Wen Zhenheng. Thisinnovation allowed ink to be stored within the brush itself,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frequent dipping. This advancement revolutionized the art of calligraphy, making it more efficient and accessible to a wider audience.In the modern era, the brush pen has undergone further transformations. With advancements in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techniques, artists and calligraphers nowhave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brush pens made fromsynthetic fibers, offering greater durability and versatility. Moreover, the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has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brush pens, enablingartists to create digital artwork with the same fluidity and expression as traditional brushes.In conclusion, the evolution of the brush pen is a journey marked by innovation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From its humble beginnings in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its modern incarnations, the brush pen continues to be a timeless tool for artistic expression and creativity.中文回答:毛笔的演变。

笔的演变作文

笔的演变作文

笔的演变作文
【篇一:笔的演变】
我发明了一种笔。

你猜猜,这种笔是怎样的呢?你看了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我发明的这种笔,晶莹剔透,小巧玲珑。

表面的图案多姿多彩,生动有趣,你看了一定会喜欢的。

它的外壳可坚硬了,就像钢铁那样,无论你怎样摔,它都不会破。

如果你想把它折断,那是不可能的事。

它是用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

你用小刀在上面刮,刮完后,你会惊奇地发现,笔壳上竟然一丝痕迹都没有,依然是完整无缺的。

它的笔芯更神奇了,可以变成很多种颜色,红的、绿的、暗黄、淡紫……这些颜色呈现在你的面前。

上美术课时,只要带上这只笔就行了。

它的笔芯还可放出优美动听的音乐,无论什么歌曲,只要你对它说一声,它马上把你想听的歌放出来。

它还可以叫出各种各样的声音,鸟鸣、蛙叫、虎啸、猿啼……种种悦耳动听的歌声,使你心旷神怡,让你陶醉,便情不自禁地放开歌喉,和它们一起欢唱。

这支笔可以用一年,因为笔芯里存放了大量的笔水。

用我们肉眼是看不到的,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

你一定在担忧,这支笔如果被人偷走了怎么办?你放心,你自己的笔,就算别人千方百计地想出什么妙计,也绝对偷不了你这支笔。

因为这支笔有一种奇异的功能。

当别人。

书法演变过程.100字作文

书法演变过程.100字作文

作文一<<书法演变:从古老到现代>>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演变。

甲骨文像神秘的符号,篆书古朴典雅,隶书端庄大气,楷书规整严谨,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洒脱。

书法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作文二<<探寻书法演变之路>>书法的演变可真不简单。

一开始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充满神秘。

后来有了篆书,线条优美。

接着隶书出现,更加规整。

楷书就像个正人君子,端端正正。

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则肆意奔放。

书法演变,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书法演变,墨香传承》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步步演变。

甲骨文像神秘的符号,篆书古朴庄重,隶书扁平舒展,楷书端正大气,行书流畅自然,草书奔放洒脱。

书法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话说书法演变》咱来讲讲书法的演变历程。

一开始是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很有神秘感。

接着有了篆书,线条优美。

后来隶书出现,蚕头燕尾有特色。

楷书呢,规整漂亮。

行书如行云流水,草书则肆意奔放。

书法的演变,充满魅力,让人陶醉。

作文三<<书法演变,艺术传承>>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到端庄的篆书,再到流畅的隶书、飘逸的行书和规整的楷书。

书法的演变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每一种字体都有独特魅力,让我们在一笔一划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作文四<<书法之变,魅力永恒>>书法的演变就像一部精彩的历史剧。

从最早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神秘而古朴。

后来有了篆书,线条优美。

接着隶书出现,更加大气。

行书如行云流水,楷书则端庄稳重。

书法的变化,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作文五<<书法演变,艺术传承>>书法,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从古老的甲骨文开始,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路演变。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

中国古代毛笔研究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毛笔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流派特点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深入挖掘史料,对毛笔的历史背景、传承和创新进行全面阐述,以期为读者揭示毛笔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一、毛笔的起源与发展毛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多年的甲骨文时期。

当时的甲骨文主要使用刀刻或铸造的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用毛笔在简牍上书写。

自此,毛笔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古代书写和绘画的主要工具之一。

二、毛笔的制作工艺毛笔的制作工艺是毛笔品质的关键。

通常选用兔毫、狼毫、羊毫等动物的毛发为原料,经过挑选、浸泡、梳洗、切削等工序后,再配以竹管和兽角等材料制作而成。

不同种类的毛发和制作工艺的差异都会影响到毛笔的性能和特点。

三、毛笔的流派特点中国毛笔流派众多,各有特色。

其中,湖笔、宣笔、徽笔和粤笔是最具代表性的四大流派。

湖笔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良而著称;宣笔则以吸水性好、书写流畅见长;徽笔则以其独特的硬毫原料和精湛的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而粤笔则以其浓墨重彩、表现力丰富而备受推崇。

四、毛笔的应用场景毛笔在古代广泛应用于官方文书、书法和绘画等领域。

在古代,毛笔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是文人墨客必备的武器。

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等各种字体,毛笔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毛笔在国画中的地位更是不可替代,是山水、花鸟、人物等国画创作的重要工具。

五、总结中国古代毛笔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起源发展、制作工艺到流派特点和应用场景,毛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毛笔逐渐被边缘化,但其独特的魅力依然是无法替代的。

通过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毛笔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我们不仅能够更加珍视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还能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平衡点。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毛笔这一传统文化形式将会在不断创新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笔的演化历程

笔的演化历程

笔的演化历程笔的演化历程笔,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从古至今,笔的形态和材料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创新,为我们的书写提供了便利和创造了美妙的艺术。

最早的笔是用竹子、树枝等天然物质制成的,这种笔被称为“毛笔”,有着柔软、耐用的特点。

早在战国时期,毛笔就已经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等领域。

而在唐代,毛笔因技术不断提升而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

毛笔的材质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羊毫、兔毫、狼毫,到后来的鼠毫、马毛等,每种毛笔都有其特殊的用途和表现形式。

到了宋代,铜笔出现了。

铜笔虽然硬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但因为笔尖无法再次加工,所以铜笔并没有代替毛笔,而是作为“软笔”使用。

在明清时期,笔杆的材料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竹笔、木笔、铜笔、玉笔等。

玉笔是当时最为珍贵的笔,其材料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决定了它的价值。

而在现代,笔的材质则更加多样化,有塑料、金属、陶瓷等多种材质。

与此同时,西方的钢笔也逐渐流行起来。

钢笔因其尖锐的笔尖和易于加工的金属材料而备受欢迎。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钢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出现了蘸墨式钢笔和自来水式钢笔,这些钢笔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书写。

20世纪后期,电子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数字化时代,传统笔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电子笔应运而生。

电子笔不仅可以记录写字笔画的轨迹,而且可以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实现数字化的书写和绘画。

此外,电子笔还具备语音记录、OCR文字识别等功能,使得书写和办公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笔的演化历程,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毛笔到电子笔,每一种笔的诞生都代表了当时科技和文化的进步,也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看着手中的笔,我们不仅要珍惜它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更要关注它未来的创新和发展。

毛笔字的发展与演变

毛笔字的发展与演变

毛笔字的发展与演变汉字是我国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

而毛笔字,是传统中国书法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书写方式。

毛笔字的发展与演变历经了上千年的时间,悠久而璀璨。

本文将对毛笔字的历史、文化背景、发展与演变进行分析和探究。

历史背景毛笔之谓毛笔,是因为它的毛尖常常由羊毛、兔毛、狼毫或牛毛等不同的动物的冲刷而来。

毛笔的诞生大约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而在战国时期,毛笔逐渐被广泛地应用与书法中。

毛笔字文化背景毛笔字的文化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先民们刻画和书写文字的史前时期。

当初中国的祖先之所以使用勾玉、骨刻、石刻等原始方法来刻画图案而不是文字,部分原因在于毛笔和纸张等用于书写的器具和材料还未得到良好的发展和应用。

在毛笔字文化的背景下,纸张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强调。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青少年会被教导批量制作纸张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纸张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物品之一。

发展与演变毛笔字的写法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行楷”、“行书”、“草书”、“隶书”等。

其中,“行楷”是毛笔字中的精英。

它是一种非常规规而严整的书写风格,篆体字的变体,代表了毛笔字中的至高境界。

毛笔字中有许多技法,比如说:“点画、提勾、提撇、挑骨、悬钩、搭斜、掉、描,挂钩、勾线、些、稻米、分块、运笔和收笔等16种”,它们是毛笔书写中的精髓和难点。

如今,中国的毛笔字已经被广泛传播到全世界。

事实上,不仅中国人喜欢用毛笔书写,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喜欢用毛笔来书写汉字以及其他的文字。

毛笔字的发展和演变,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毛笔字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技法和风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及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可以更好的将中国的文化传递和发扬下去。

结论毛笔字的发展和演变相信将伴随着中华文化走向更加宽广的天地。

毛笔在中国书法文化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也是当前保护传统文化并弘扬其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滴之石,可以垒成壮观的堤坝,同样的,中国书法中的每一个能够悟出这其中精髓的人,也可以在他的书法艺术中流露出个人的风骨和情调。

兔毛毛笔作文范文

兔毛毛笔作文范文

兔毛毛笔,自古以来就是文化的象征。

从唐宋时期的文坛上,到今天的办公室和家庭中,兔毛毛笔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出现,给我们的书写带来了便利,也让我们对文化的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探讨兔毛毛笔的起源、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古老的兔毛毛笔起源于中国。

如今,它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工具。

兔毛毛笔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商朝。

当时,墨水还不太成熟,用村和骨头刻字是非常麻烦的。

那个时候,先人们就发现了兔毛的独特性质:天然的空气卷曲,可以储存墨水,而且它的笔触柔软,非常适合用于书写。

从此以后,兔毛毛笔就一直伴随着中国的历史,成为我们的国粹之一。

到了唐朝,兔毛毛笔开始出现在文坛上。

那个时候,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李白、杜甫等一批文化巨匠开始采用兔毛毛笔来书写他们的文学作品,兔毛毛笔也逐渐成为了文化的象征。

当时的兔毛毛笔一般是由白兔毛或者灰兔毛制成,笔杆由竹子、木头或者玉石制成。

随着时代的发展,兔毛毛笔也逐渐演化成了不同的类型和规格。

现如今,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市面上出现了长短、硬软、颜色等多种不同的兔毛毛笔。

对于喜欢用兔毛毛笔的人来说,每一款毛笔都有着其特殊的用途和效果。

然而,现在使用兔毛毛笔的人数正在逐渐下降。

很多人认为,兔毛毛笔虽然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但是在使用上却比较不方便。

兔毛毛笔比较容易受潮,在湿气大的地方很容易出现毛发变形、断裂等问题;兔毛毛笔的笔锋也不够硬,写出来的字体很难保持一致性。

同时,由于现代科技已经越来越普及,大家更多是用键盘进行文书处理。

传统的手写,正在逐渐淡出大家的生活。

不过,兔毛毛笔仍然会保持着它的地位。

无论是书法家、画家,或者喜欢用毛笔进行写作的人,都会选择兔毛毛笔。

因为兔毛毛笔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艺术表现方式。

此外,随着加工技术的提高,兔毛毛笔的使用也变得更加方便。

现在的兔毛毛笔,已经可以针对不同的场景,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术进行加工,以达到最佳的书写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笔发展及演变论文
摘要:毛笔的发展与书画及书写载体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本文结合文献与考古材料论述了毛笔在发展中受诸种因素的影响。

品种不断丰富,形制不断改变的复杂过程。

关键词:毛笔的发展;制作;影响
一、毛笔的起源
书者认为认为毛笔的应用是在商、周时代之前,因为商、周金文的款识很明显是使用毛笔的结果。

从商代的卜辞中可以看得出是先用毛笔写好,再加刀刻在甲骨上的。

有几片早期的牛骨上,更有以毛笔和墨汁书写而未契刻的文字。

在郑州西北小双桥商代遗址中,也曾发现了以毛笔用朱砂书写文字的陶片。

商代甲骨文和金文中表示笔的很清楚地显示右手握着一管饱濡墨汁或笔毛分散的笔。

些考古学家认为,笔的历史应追溯到史前时期,因为在许多史前的陶器上的符号都是用毛笔或尖笔所画。

在河南仰韶和西安半坡等新石器时代遗址所发现的彩陶,其上的花纹和符号,据说都是用毛笔所画。

那时的毛笔虽不一定是如后来用兔毛和竹管制成,但必然也是以动物的毛扎在竹木所制的竿上,而以墨汁或其他色素的液体来绘写的。

所以用毛笔书写的传统,必然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开始。

二、不同时期毛笔的制作
秦笔在战国笔的基础上有所改进,我们熟知的蒙恬造笔的说法应该在这个角度上理解。

蒙恬的贡献在于改良了毛笔制作工艺。

据晋崔豹记载:与竹管兔毫不同,蒙恬笔以枯木为杆,用鹿毛为柱,羊
毛为披。

与蒙恬同时期的秦代毛笔,已经有考古发现。

在云梦睡虎地墓地出土三支毛笔,笔杆为竹质,上端削尖、下端较粗,镂空成毛腔。

笔杆上端削尖,证明了奏代“簪笔”现象。

汉代隶书渐趋于成熟,碑版大字隶书的兴盛,蔡伦发明造纸术及东汉造纸技术的发展,要求毛笔形制更大,表现力更加丰富。

汉代毛笔制作沿袭旧法,一种是将笔头装入空腔,另一种将笔杆头部劈分为数片夹住笔头。

1985年,江苏连云港汉墓中出土了毛笔,其中有一枝毫长4.1厘米,竟有2厘米储入管内。

将笔毛的一半纳入腔中,这正是汉笔大料制小笔的特点。

一则由于技术的局限,因势利用紫毫的特点:再则为了增加锋尖的弹力,笔头短,锋颖自然比较突出,更富有弹性。

这种短而粗的形制一直影响到唐代,唐代著名的鸡距笔可谓此种形制的极致典型。

至唐末短而粗的形制渐渐发生了转变。

汉朝的毛笔逐渐重视笔管的质地,还用金银镶饰。

可见,笔杆的造型和装饰日趋考究,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使之成为精致的工艺品和身份的象征。

这种工艺化的倾向对后代影响颇为深远,到清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三国两晋南北朝,草、行、楷等书体的相继兴盛,尤其造纸业技术发展,对毛笔影响较大。

竹简慢慢退出书写舞台,毛笔制作工艺便相应作了许多调整与改善,以适应新的书写材料。

三、毛笔的发展
自汉以来,毛笔短而粗的形制到唐代发展到顶峰。

之后,这种形制渐渐地变得细长一些,弹性有所减弱。

唐代盛行短而有力的“鸡距笔”堪称典型。

笔头外形如公鸡未着地之后脚趾一般粗壮,为文
人名士所推崇。

宣城是唐代制笔中心,尤以诸葛氏及陈氏为著。

欧阳询、虞世南皆喜用紫毫笔,欧阳通则喜用以狸毛为心,以兔毫为笔披的毛笔。

在唐代中后期,已经出现了散卓笔。

宣笔以外,湘笔也占有一席之地。

岭南一带少兔,羊毫、鸡毛等兼毫笔也有一席之地。

宋代,宣城仍然是制笔中心。

由于高桌椅等家具的盛行,书写姿态改变甚大,制笔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唐代出现的散卓笔在宋代大行其道,颇受文人喜爱。

宋代毛笔锋一般比唐代长。

北宋中后期,无芯散卓笔普遍流行。

就材料而言,笔毛种类越来越丰富了。

宣城紫毫笔毕竟少而贵,而且主要进贡或供达官使用。

因此,在许多地方狼毫笔、羊毛笔、鹿毛笔、鸡毛笔等也颇有市场。

元代,湖州逐渐取代了宣州,成为制笔中心。

其原因大致有:其一,宋室南迁,政治文化中心随之南移。

其二,宋末元初,大量的笔工迂往湖州或徽州,以避战乱。

其三,湖州地区制笔的历史悠久,原材料丰富。

一些研究者以为湖州自古以来只生产羊毫笔,其实不然。

在元代,湖笔延续了宣笔的传统,主要生产紫毫笔及兼毫笔。

元人沈梦麟描写的湖州制兔毫笔的繁荣景象,其诗云:“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缚兔供文苑。

”此外,山西太原、湖南、江西等地也出产名笔。

明代前期延续了元代的作风,湖州仍为制笔中心。

从考古及博物馆的藏品来看,在明代紫毫及狼毫一类的硬毫笔与兼毫笔仍然占据
主流地位。

明中后期,受建筑空间增高的影响,毛笔的形制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大幅立轴行草书盛行,对笔的形制要求更大更长。

于是,人们制造出能书写大字的斗笔及楂笔,长而硬的猪鬃、马鬃等材料逐渐为人们所利用。

毛笔的笔头形状有所变化,除了传统的竹笋形、兰花蕊形外,湖州创新出葫芦形的笔样。

清以后,羊毫笔较为盛行。

这与当时篆隶书及碑学的复兴有关系。

生纸使用的盛行,对于毛笔蓄墨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也是羊毫笔增多的原因。

羊毫笔兴起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羊毫价廉。

“今吴兴兔毫佳者直百钱,羊毫仅二十分之一。

贫士多用之,然柔而无锋。

”清人许多书家包括碑派书家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等,尤喜用羊毫,羊毫长适合制作大笔,且羊毫能表现篆隶厚重及金石苍茫之气。

当然,其他种类的也应有尽有。

民国的情形大体与清代相似。

此后,由于硬笔及电脑的兴盛,使用毛笔的人越来越少,传统毛笔的制作技术逐渐衰落。

在社会提倡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毛笔的制作水平有转好的迹象,但复兴仍然需要多方面的合作与努力。

四、毛笔对书法的影响
在诸多房器材,毛笔的作用无疑居于首位。

古人关重要记述由简单逐步趋翔实,既有继承亦发展汉魏以来,书家就开始关注毛笔功能与品质。

卫夫人的《笔阵图》简要论述了对毛笔的产地、原料、大小性能的要求。

王羲之《题笔阵图》强调,“笔者,刀矟也”,明确指出了笔在创作中的关键作用,书家用的笔犹如战士手中的武
器。

书家创作必须择笔,笔与纸张、书风及书家的个性均有密切的联系;而能书不择笔则是一种境界。

因此,笔列为文房四宝之首。

参考文献:
[1] 苏易简:文房四铺:卷二笔谱下[M].清十万卷楼从书本.
[2] 欧阳询: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杂文部四[M].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卫夫人:笔阵图,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22.
[4] 姜夔: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3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