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合集下载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发展。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起伏波动,通常包括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和发展。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现象。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处于高位,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在衰退期,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出现下降,经济总量开始缩减;萧条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处于低谷,各项指标持续下降,经济总量持续减少;复苏期则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各项指标开始反弹,经济总量重新增长。

经济周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包括供求关系、产能利用率、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等。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当供需关系失衡时,就会引起经济波动;产能利用率则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水平,当产能利用率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调整,可以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商业周期则是指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替周期,不同行业的兴衰也会影响整体经济。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数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劳动力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增加劳动力数量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参与市场的规模、改善教育、提高就业水平等手段来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推动;扩大投资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等方法来实现。

经济增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然而,过度的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是经济学中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经济周期是从一个经济景气周期到下一个经济景气周期的总和。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虽然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扩张期、繁荣期、收缩期和衰退期。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就业率高,公司利润增加。

这两个阶段一般在供需平衡时发生,即经济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在收缩期和衰退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公司利润下降,失业率增加。

这两个阶段一般在产生过度供给或过度需求时发生,即经济中又产生了通货紧缩或利率上升。

经济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在扩张期和繁荣期,企业的利润率可能会增加,这可能导致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反,在收缩期和衰退期,企业的利润率可能会下降,导致投资机会减少,从而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与经济周期不同,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短期的。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储蓄、优化税制和扩大贸易等方式来实现。

劳动生产率是指每个工人每小时生产的产品数量。

如果一个企业可以更有效地使用其工人和其他资源,并生产更多的产品,则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将增加。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创新,投资和其他方式来鼓励企业采用更好的技术和设备。

增加储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因为储蓄可以用来投资。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税收激励和刺激文化改变来鼓励人们增加储蓄。

例如,政府可以鼓励人们购买国债,或者提供税收抵免,以奖励人们储蓄。

优化税制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税率、减少税收壁垒和简化税收程序来优化税制。

扩大贸易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竞争,降低价格并提高效率。

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来扩大贸易。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概念。

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总量在一段时间内的不断扩大,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为衡量标准。

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段时间内的波动和循环,包括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四个阶段。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富强的重要保障。

通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丰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途径,经济增长能够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和分配,促进国家全面发展。

然而,经济增长并非一帆风顺,与之相伴的是经济周期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是由内外部因素不断作用下的自然结果。

内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等经济活动,外部因素则包括国际经济环境、政治局势等。

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经济活动呈现出周期性的波动,从而形成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通常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

繁荣阶段是经济活动迅速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就业率高企的阶段。

随着繁荣阶段的延续,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如投资过热、通货膨胀加剧等,这将引发衰退阶段。

衰退阶段是经济活动下滑、生产减少、企业倒闭增多的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就业率下降。

复苏阶段是衰退后的阶段,经济活动开始恢复,市场需求增长,企业重新振兴,就业率开始回升。

最后是萧条阶段,当经济活动无法恢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时,经济进入低迷状态。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相辅相成,相互影响。

经济周期的起伏波动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而经济增长则能够缓解经济周期的波动。

在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经济增长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的蓬勃发展,而在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经济增长也能够为经济提供动力和支持。

为了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这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改善金融市场监管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稳定经济增长,同时减轻经济周期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一、单项选择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

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财会类专业知识宏观经济学讲义笔记5(宏观经济现象)

理论攻坚-宏观经济学5(讲义)第七章宏观经济现象第一节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一、经济周期(一)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地扩张和收缩。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1.按照周期波动时间的长短(1)长周期又称长波循环或康德拉耶夫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为50—60年。

(2)中周期又称大循环或朱格拉周期,每个周期的长度平均约为8年。

(3)短周期又称小循环或基钦周期,它的平均长度为3—5年。

2.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即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2)增长型周期经济运行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GDP只是相对减少。

(三)经济周期的划分和阶段特征1.经济周期的划分一般来说,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分为两个阶段:扩张阶段和收缩阶段。

具体地,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2.经济周期的阶段特征(1)复苏和繁荣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但也常伴随通货膨胀。

(2)衰退或萧条阶段特征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下降。

(四)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假说1.外因论(1)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根源是技术冲击。

(2)太阳黑子理论太阳黑子理论把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归因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

(3)创新理论提出者:熊彼特。

该理论把周期性的原因归之为科学技术的创新。

(4)政治性理论该理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的决策。

2.内因论(1)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乘数原理是指投资变动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加速原理指产量变动引起的投资的变动。

第七章__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__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的第一次生产过剩性经济危机,以后每隔10年左右就有一次这样的危机,面对危机时期生产锐减、物价暴跌、社会动荡、人心不安的状况,人们将这种危机称为“恐慌”或其他令人生畏的名称。

同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冷静地分析这种现象。

就在大多数经济学家仍把危机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时,法国一位原来行医的学者C·朱格拉提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中的一个阶段。

从那时以来,经济周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主题之一。

现代宏观经济理论把经济周期作为以国民收人为中心的经济活动的短期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动态化。

本章介绍经济学家对经济中周期性波动这种现象的解释。

第一节经济周期的基本知识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学家给经济周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

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作了这样的描述:“在繁荣之后,可以有恐慌与暴跌。

经济扩张让位于衰退,国民收入、就业和生产下降。

价格与利润跌落,工人失业。

当最终到达最低点以后,复苏开始出现。

复苏可以是缓慢的,也可以是快速的。

新的高涨可以表现为长期持续的旺盛的需求、充足的就业机会以及增长的生活标准。

它也可以表现为短暂的价格膨胀和投机活动,紧接而至的是又一次灾难性的萧条。

简单说来,这就是所谓‘经济周期’。

”从萨缪尔森的这种描述中可以看出,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人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

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

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起来,是从三个市场、四个经济部门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均衡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政策措施。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部分。

经济周期理论则是研究国民收入的变动所呈现的周期波动及其原因的。

这是宏观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基本理论。

在分析方法上,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属于短期、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

“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则同属于长期、动态分析。

宏观经济学分析是以国民收入决定和变动为中心课题的,经济周期研究短期波动,而经济增长探索长期发展。

凯恩斯之后,西方经济学家加强了对经济周期的研究,特别是在数量化和模型化的分析上有新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周期理论和模型。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介绍经济周期的特征、类型和几种主要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周期概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说:“宏观经济学有两个不变的基本命题。

其一是说明经济活动中的短期波动,有些人将这种变动称为周期,这种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的变化,总合起来形成繁荣或衰退,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其二是说明长期经济趋势,即某一经济在几十年内的增长率。

”显然,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不变的基本命题之一。

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以普遍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物价跌落、商品积压、开工不足、失业增加。

此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便一直在繁荣与萧条、衰退与扩张的交替中循环往复。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一大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美国经济学家W·米契尔(Wesley Mitchell)和A·伯恩斯(Arthur Burns)研究了美国经济数十年的数据资料,写了一本重要的著作《衡量经济周期》。

在书中他们给经济周期作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经济周期是一种基于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一国总体经济活动的波动。

一个周期包括许多经济活动的同时扩张,然后同时衰退、收缩和复苏,复苏是下一轮周期扩张阶段的前奏,这一变化次序是重复发生的,但并不是阶段性的。

从时间上说经济周期从1年到10年或12年不等,他们无法划分成具有同样特征同样波幅的若干个短周期。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

宏观经济学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习题第七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基本概念经济周期自然增长率实际增长率均衡增长率加速原理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黄金分割率二、单选题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B繁荣、萧条、衰退、复苏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萧条、衰退、复苏、繁荣2、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 B利率的波动 C国民收入的波动 D就业率的波动3、8-10年一次的经济周期称为()A基钦周期 B朱格拉周期 C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D库兹涅茨周期4、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Gw 大于实际增长率Gt经济将()A持续高涨 B长期萧条 C均衡增长 D不能确定5、()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A、降息B、增税C、裁员D、提高准备金率6、已知资本-产量比的值是4,储蓄率20%,按照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经济增长率应该是()A 4%B 5%C 6%D 10%7、假如要把产量的增长率从5%提高到7%,在资本-产量比等于4时,根据哈罗德增长模型,储蓄率应达到()A 28%B 30%C 32%D 20%8、资本与劳动在生产上是可以相互替代的,这是()A哈罗德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B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C哈罗德增长模型和新古典增长模型共同的假设条件D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的假设条件9、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均衡点是指()A实际增长率等于有保证的增长率 B实际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C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D整个社会的积累正好用于装备新增加的人口10、加速原理断言()。

A 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增加B GDP的增加导致投资数倍减少C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增加D 投资的增加导致GDP数倍减少11、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经济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波动,是因为()A乘数作用 B加速数作用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外部经济因素的变动12、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联系在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Y、K/Y均不变 资本产出比v=K/Y 加速系数 =△K/△Y=I/△Y 资本-产出比等于加速系数 6、不存在技术进步和折旧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0
哈罗德模型方程
1、增长率方程: G=△Y/Y:经济增长率
s=S/Y:储蓄率 v=K/Y =△K/△Y:加速系数 均衡增长:I=S

从需求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YD
I 1
s
▪ 从供给的角度看,投资的作用是: Y I
:资本产出率
均衡:△YD=△Y: I Y s
IY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3
哈罗德-多玛模型 由于资本产出率=1/资本产出比v,哈罗德模型和多 玛模型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经济增长与储蓄率、资本产 出率、资本产出比的关系,其结论实质相同,通称为 哈罗德-多玛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 经济周期
2020/12/13
1
第八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第一节 经济增长 第二节 经济周期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2
第一节 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
一、经济增长及其特征 经济增长: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 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或者人 均GDP的增长。G=△Y/Y。 一国的经济增长率代表一国潜在GDP扩张 的速度,可以用实际GDP的增长率,或人 均GDP的增长率或者其他指标来表示。
(二)60年代,分析影响因素
– 背景:50年代以来,增长速度降低 – 代表:丹尼森、库兹涅次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7
(三)70年代,研究经济增长极限
–背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社会问题开始出现 –代表:麦多斯(毁灭论)、米香(代价论)
(四)80年代,知识外溢长期增长模式
–技术是经济增长模型的内生变量 –代表:罗默
▪哈罗德:1939年,《经济学杂志》, “论动态理 论” ;1948年,《动态经济学导论》。
▪多玛:1946年,《计量经济学杂志》,“资本扩 张、增长率和就业”;1947年,《美国经济评论》, “扩张与就业” 。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9
(一)哈罗德模型
基本假设 1、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既可用于投资,也可用于消费 2、储蓄率s=S/Y 3、生产中只使用两种生产要素:K与L,二者比例始终不变 4、劳动力按固定不变的比率增长 5、规模报酬不变,且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本与劳动的比例不变,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6
3、自然增长率:Gn=sn/vW=n
Gn:自然增长率,人口和技术都发生变动的条件下, 一个国家能够实现的最大增长率。
指长期中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增
长率,即潜在的或最大可能的增长率。
sn:社会最适储蓄率。在劳动力增长率和合意的资 本产出比(vr)给定时所需要的储蓄率。
vw :合意的资本产量比率。 技术水平不变时,只考虑人口或劳动力增长,Gn为
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7
3、自然增长率:Gn=sn/vW=n
人口增长率为n,要实现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率必须等于n,以便为增长的人口提供相应的 消费品和就业机会。 在资本产出比和人口增长率一定时,要求社会 最适的储蓄水平和投资水平。
(二)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是技术进步
– 经济增长史就是技术进步史
(三)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社会制度和意 识形态的相应调整。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6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
(一)20世纪40-50年代,建立模型
– 背景:西方各国经济高速增长。需探索经济长期 稳定增长的途径
– 代表:哈罗得、多马、索洛、斯旺、卡尔多
经济增长率:G=s/v=s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4
(三)经济的稳定增长
1、有保证的增长率:GW=sd/vw
GW (Warranted Rate of Growth) :有保证的增
长率, 合意增长率。 “有保证”是指“由于资本家
满意而得到保证” 。
sd (Desired) :合意的储蓄率,即一个社会的居民、 企业愿意的储蓄与收入水平之比;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3
1979年至1997年,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 为3.3%,其中美国经济的平均增长率为 2.5%,欧盟为2.2%,日本为3.1%,中国 为9.8%,韩国为7.7%,巴西为2.7%。 (资料来源:《中国财政年鉴》)。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v·△Y=s·Y
经济增长率: G=s/v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1
哈罗德模型方程
结论: (1)经济均衡增长以投资等于储蓄为条件; (2)根据假设,v不变,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 储蓄。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2
(二)多马模型
多玛指出,投资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投资通过乘 数的作用扩大了总需求,另一方面投资增加了新 的生产能力即扩大了总供给。
vw: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即厂商认为的最佳产量与资 本的比例。
经济要实现稳定的增长,其增长率必须使期望的投
资等于期望的储蓄。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15
2、实际增长率(事后增长率):社会实际达 到的增长率。
GA=s/v GA:经济的实际增长率 s:实际储蓄率 v:实际资本产出比
4
经济增长的特征: 按人均产值、人口及资本形成的增长高 生产率增长的程度高 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 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 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5
经济增长的含义
(一)表现为GDP总量或人均量的增加,而 非社会福利以及个人幸福的增加。
(五)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也是内生变量 –代表:科斯、诺斯、斯蒂格勒
2020/12/13
宏观经济学 重庆大学 苏素
8
二、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提出背景
▪在短期中,投资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乘数效应,增加 有效需求。从长期来看,投资增加了资本存量,提 高了供给能力,因而具有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模型是要通过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与 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来探讨经济稳定增长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