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经济活动的波动和发展。

经济周期指的是经济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的起伏波动,通常包括经济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而经济增长则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和发展。

经济周期是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现象。

在繁荣期,经济活动蓬勃发展,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处于高位,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而在衰退期,经济活动逐渐减弱,生产、投资、就业等指标出现下降,经济总量开始缩减;萧条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处于低谷,各项指标持续下降,经济总量持续减少;复苏期则是指经济活动逐渐恢复,各项指标开始反弹,经济总量重新增长。

经济周期是由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包括供求关系、产能利用率、货币政策、商业周期等。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产量,当供需关系失衡时,就会引起经济波动;产能利用率则反映了经济活动的水平,当产能利用率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货币供应和利率水平的调整,可以对经济周期产生影响;商业周期则是指经济中各个行业之间的交替周期,不同行业的兴衰也会影响整体经济。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经济总量在长期内的不断扩张。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劳动力数量、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投资等方式来实现。

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劳动力培训等途径来实现;增加劳动力数量可以通过扩大劳动力参与市场的规模、改善教育、提高就业水平等手段来实现;技术创新可以通过科学研究、技术引进、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来推动;扩大投资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规模、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结构等方法来实现。

经济增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实力。

然而,过度的经济增长也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不平等的加剧,因此,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西方经济学第12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课件培训
其中,繁荣与萧条是两个主要阶段,衰退与复苏是两个过渡 性阶段.从一次繁荣(或萧条)开始到另一次繁荣(或萧条)之间的 时间,叫做一个周期。如图 12-1 所示
一个经济周期曲线图
从 AE 即为一个周期。AC,即衰退与萧条,是收缩阶段;CE,即复苏与繁荣,是 扩张阶段。收缩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下降,扩张阶段总的经济趋势是上升,各阶段有 各自的特点。
繁荣阶段: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说法,假定开始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是国民 收入与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的一个阶段。
其特征为社会有效需求持续增长,产品销售旺盛,批发厂商和零售商 的存货减少,纷纷向生产厂家订货。
生产者利润丰厚,投资活动得到刺激。随着投资源的增长,信用扩张, 就业率不断提高,失业率减少,劳动力和其他社会资得到充分利用。与此 同时, 由于有效需求的增长以及对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 一般 商品的物价水平及工资和利率逐渐上涨。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所谓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 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这就是说,经济发展必然出现一种开始向上,继而向 下,再重新向上的反复的周期性运动
经济学家在解释这一定义时强调三点:
(1)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2) 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 同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 的交替。 (3) 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这种波动与失 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相互影 响。因此,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 规律与根源。
(一) 乘数-加速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包括以下几种模型: ➢ 1.加速原理 ➢ 2.乘数-加速模型的基本思想 ➢ 3.乘数-加速模型
萧条阶段: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第十二章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

宏观生产函数: 宏观生产函数:
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经济周期 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 交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 交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 工业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 活动指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活动指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美]格林沃尔德主编:《现代经济词典》, 美 格林沃尔德主编 格林沃尔德主编: 现代经济词典》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年版, 商务印书馆 年版 页
经济周扩 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张阶段与收缩阶段。 如果更细一些, 如果更细一些,则把经济周期分为四 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 为什么会产生经济周期?长期以来西 方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方经济学家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 提出了种种不同的说明和解释,形成了众 多的经济周期理论。 多的经济周期理论。
二次大战前的经济周期理论简介
①纯货币周期理论 ②投资过度周期理论 ③创新周期理论 ④消费不足周期理论 ⑤心理周期理论 ⑥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产出
实际GDP 实际 潜在GDP 潜在
0
时间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二、经济周期理论概论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 期理论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是与现代大工业紧密相连的范畴。
不宜将经济周期仅仅看作“商业周期” 。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3/28
第一节 经济周期的性质
二、经济周期的划分
1.基钦周期(短周期、短波) 小周期平均40个月,又称为基钦周期。 2.朱格拉周期(中周期、中波) 平均每个朱格拉周期为9-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长波) 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约50年,长波的上升与
2021/8/8
20/28
第三节 非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一、货币周期模型
(一)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卢卡斯从货币供给和不完全信息的角度出发,对经 济的周期波动做出解释。
卢卡斯认为,若央行增加货币供给,引起物价上涨, 若之前物价平稳,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局部性的,若 之前物价起伏较大,则多数人认为属于全局性的。 未发现实情之前,人们会根据当时的价格上涨来增 加他们的产出和工作量,但人们最终会作出理性预 期,发现物价上涨是由总需求增加引起的,就会调 整其预期,将产量和劳动供给恢复到自然率水平。 故货币供应的政策是无效的。
较高收入和较低收入 时,边际投资倾向接 近0,边际储蓄倾向 接近无穷大。
第四篇-第十二章 经济周期
2021/8/8
6/28
第二节 凯恩斯主义周期模型
非线性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交点决定三个均衡 的国民收入值:Y<Y1或Y2<Y<Y3时,I>S,Y有提 高趋势;Y1<Y<Y2或Y>Y3时,I<S,Y有下降趋势, 故C不是稳定点。当Y2<Y<Y3时,Y会提高到Y3, 当Y1<Y<Y2时,Y会降低到Y1。
供给曲线。
Ys AS(P) , Yd AD(P)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周期则强调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早的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更多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现象。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推崇的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的效率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的结果。

该模型包括生产函数、储蓄和投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要素,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状态和稳定增长路径。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该理论认为通过改善供给条件,特别是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减税、放松管制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周期性变化。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库兹涅茨循环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商业周期理论。

库兹涅茨循环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则强调经济波动是由投资、消费和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经济学基础第12章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经济学基础第12章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1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3.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12.3.2经济可持续发展 12.3.3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12.2 经济增长理论
12.2.1经济增长的定义 12.2.2经济增长的特征 12.2.3经济增长的衡量 12.2.4经济增长的影响
复习与测试
教材P263~265练习题一~五
实训17
教材P265练习题六
12.3.3 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 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 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 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 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各种经济资源跨国、跨地区流动, 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相互间高度依存,使世界经济日益成为 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的过程。
经济增长的定义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经典 性的定义:“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种 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 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调 整的基础上的。”
12.2.2 经济增长的特征
数量特征
结构特征 国际扩散特征 思考:教材P249案例12.2
12.2.5 经济增长的因素
【美】丹尼森 生产要素投入量提高
数量
质量
总要素生产率提高
规模经济
新技术运用
组织管理
12.2.6 经济增长的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第十二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学》PPT课件
由于总投资是由净投资与重置投资(即折旧)构成,因而有:t时期总投资=v(Yt-Yt-1)+t时期的折旧。 由这两个公式表示的加速原理说明,如果加速数为大于1的常数,资本存量所需要的增量必须超过 产量的增加。
12.2经济周期
3)乘数—加速数模型
乘数—加速模型将乘数原理与加速原理结合起来,以说明经济周期产生的 原因,这一模型的基本表达式如下:
• 比较有名的内生经济周期理论还包括纯货币理论、投资过度理论、 消费不足理论、心理周期理论等
外生经 济周期
理论
• 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经济体系外部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 波动。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的内在因素(如投资、货币等)的 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
• 比较有代表性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 子理论等
Yt cYt1 v(Ct Ct1 ) Gt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
t
Gt
Ct
It
Yt
经济变动趋势
1
1.00
0.00
0.00
1.00

2
1.00
0.50
0.50
2.00
复苏
3
1.00
1.00
0.50
2.50
繁荣
4
1.00
1.25
0.25
2.50
繁荣
5
1.00
1.25
0.00
2.25
衰退
6
1.00
12.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收入及经济 活动的周期性波动。
经济周期的阶段
图中A—E部分代表了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 其中A—B为繁荣阶段,B—C为衰退阶段, C—D为萧条阶段,D—E为复苏阶段, B点是整个经济周期的峰顶,D点是整个经济周期的谷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济增长的特征
• • • • • • 第一,人均产量的高速增长。 第二,生产率的高速增长。 第三,经济结构的变革。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变革。 第五,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增长的不平衡。
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是一个“ 量 ”的概念。 经济 发展 是一个“ 质 ”的概念,是一个反映经 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K/N=sy-δk,
• 因为资本增量有两个去处:△K=N △k+ △Nk, • 所以△k+ △Nk/N=sy-δk, △k=sy-(n+δ)k sy =△k+(n+δ)k 人均储蓄=资本广化+资本深化
4、稳态分析
• 稳态:指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人均资本达到均衡, 并维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忽略技术变化,人均产量也 达到均衡的稳定状态。 • 稳态中,总产出的增长率=资本存量增长率=劳动人 口增长率 • 要实现经济的稳态增长,即人均资本达到均衡,并维 持在均衡水平不变。在稳态中,总产出和资本存量的 增长率,均与劳动力的增长率相等,即经济增长率 g =n。 • 如果△k=0,人均储蓄必须正好等于资本的广化。所 以稳态条件是:
gA = s/kA
4、有保证的增长方程
• • • • • 动态考察,企业家的预期和心理很重要。 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率是kw 则有保证的增长率 gW = s/ kw, 指因为企业家都满意而能够得到保证。 要保证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资本-产 出比率必须符合厂商的意愿。此时
• 实际增长率gA = s/kA
2、产出是资本的函数
• 产出增长率唯一地由资本增长率来解释。
资本存量 产出和收入
资本增量
储蓄和投资
3、基本方程
• 设人口增长率n=△N/N, 人均产量= y=Y/N ,人均资 本= k=K/N。s是储蓄率,S=sY。两部门经济中,I=S。 • 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比率δK(0<δ<1)。 • 资本存量的变化=净投资△K =I-δK的增加量 。 • 所以△K = sY-δK,即资本存量变化=储蓄-折旧 • 同除以劳动数量N,得到:
一般地说,经济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相 关联,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相关联。 宏观经济学 中,研究 经济增长问题 ; 发展经济学中,研究经济发展问题。
三、经济增长的源泉
( 1 ) 资本。 物质资本 ( 有形资本 ), 人 力资本(无形资本) ( 2 ) 劳动。 劳动力数量 ( 人口,就业率, 劳动时间 ), 劳动力质量 ( 文化技术水平, 健康水平)
一、有关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经济增长:产量( 总产量,人均产量)的增
加;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国民
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制度结构
的总体进步。
1.经济增长的定义
•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71年接受诺贝尔经济 奖时曾给经济增长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给居民提供 种类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的能力长期上升,这 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 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 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是产量的增加。其程 度用增长率表示。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1)[苏] 康德拉耶夫周期(1926年):长周 期或长波,50 年左右(50-60 年,平均 54 年) (2)[法] 朱格拉周期(1860年):中周期, 8-10 年 (3)[美] 基钦周期(1923年):短周期,平 均 3.5 年
(4)[美] 库兹涅茨周期(1930年):另一种 长周期,15-25 年,平均 20 年
sy = (n+δ)k
五、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一)鼓励外国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外国间接投资 国外投资能够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增加资本存量,引进新的技术和管理方式 。 (二)自由贸易 有两种模式——内向型战略,外向型战略 (三)控制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作用 (1)能够增加劳动供给量。 (2)降低单位劳动拥有的物质资本量和人力资 本量 2、降低人口增长率是发展中国家提高生活水 平的一种方法。
6、存在性与不稳定性
• 1)存在性原理:gA = gW = n = gN • 2)不稳定性原理。 经济偏离了均衡后,能否自动趋 向于均衡增长,是一个稳定性问题。只有kA =kw,才 能gA =gW。但是一旦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 发生了偏差,经济活动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产生 更大的偏离,不是连续上升,就是连续下降,即不稳 定性原理。
(5)[奥] 熊彼特周期(1939年):一种
综合。每个长周期包括 6 个中周期,每个
中周期包括 3 个短周期;短周期长度为 40
个月,中周期约 9-10 年,长周期为 48-60
年。
熊彼特周期中,重大创新是长周期的标
志。
三、 经济周期理论:历史回顾
经济周期理论分类
(1)分为: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 济周期理论; (2)分为:凯恩斯主义周期理论(乘数 - 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 ),非凯恩斯主义周 期理论。
(2)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3)经济增长模型
第一节 经济周期理论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经济周期也叫做商业循环。
经济周期的含义:经济活动水平(通常 以国民收入来代表)的波动。 两个大的阶段:扩张,收缩
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
GNP
繁荣 衰退
繁荣 潜在的GNP 衰退
复苏
复苏Biblioteka 萧条萧条时间第十二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
学习目标
1、知识学习目标
(1)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2)经济增长理论; (3)经济因素分析; (4)经济增长模型。 2、能力实训目标 (1)理解经济周期的成因; (2)了解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3)理解经济增长模型;
(4)掌握如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讲授内容
(1)经济周期理论
(四)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力量。 (五)发展教育,促进人力资本投资 (六)产权和政治稳定 1、产权指人们对自己拥有的资源行使权利的能力。 2、在市场经济中,政府肩负的最重要经济职责就是强 化产权。
3、政治的不稳定会威胁产权。经济繁荣取决于政治稳 定。
– 若gA > gW = gN,则 kA< kw,即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少 于企业家所需要的数量,就会增加投资,从而使gA 更加提高, 偏离gW 和 gN。反之亦然。
• 这意味着经济发展很难稳定在一个不变的发展速度上, 不是连续上升,就是连续下降,呈现剧烈的波动增长。 即不稳定性原理。
(二)新古典增长模型
• 1、模型的假设
• 1 )资本与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而资本 - 产出比可以 改变。 • 2)规模收益不变,并且资本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递减。 • 3)市场是完全竞争型的,价格机制起着主要调节作用。 因而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分别决定工资和利润, 资本和劳动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 4)存在着技术进步,但它是一个有着固定趋势的常数。 技术进步是中性的,不改变资本和劳动的比例,即产 出的规模不变。 • 5)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
(3)技术进步。生产率的提高
Y A F (K , L)
第三节 经济增长模型
(一)哈罗德——多马模型 1、基本假设 • 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这种产品既可以用 于消费又可以用于生产。 • 2)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两者比例 固定不变。 • 3)规模报酬不变(或称为规模收益不变),也 就是说单位产品成本不随生产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 4)不存在技术进步。假设不发生技术进步即哈 罗德中性假设。
• 如果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那么, 实际资本-产出比率 =企业家意愿资本-产出 比率 ,即: kA =kw
5、自然增长方程
• 考虑到就业问题,要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国民收 入的增长率应该等于劳动力增长率。
gN= s/ kn = n
式中:gN为充分就业时的均衡收入增长率, n为人口增 长率,kn为充分就业时的资本-产出比。 经济含义:要实现充分就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必须等于该国人口增长率。 • 与人口增长率相同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长率叫做自然增 长率。
2、基本增长方程式 g= s / k
式中:g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 g= ΔY / Y; • s为一个国家的储蓄率 s = S / Y • k为一个国家的资本 - 产量比,k = K / Y。 • 要实现均衡的经济增长,一个国家的经济增 长率必须等于储蓄率与资本-产出比之比。
3、实际增长方程
• 如果基本方程式中的k是资本的实际变化 量与国民收入的实际变化量之比,即kA, 在一定的储蓄率下,得到的是实际增长 率。
四、乘数 — 加速数模型 该模型以利率变动悲观或乐观的预期和资 源约束引起的投资变动为核心,解释经济周 期。 乘数原理:
I Y k I Y I v Y
加速原理:
Yt= b· Yt-1 + V( Ct- Ct-1 )+ Ca + Ia+ Gt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