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的第五课,主要讲述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

教材内容涉及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罗马法的制定以及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古代罗马的历史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古代文明的学习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掌握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了解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学会对比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对后世的影响,感悟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扩张和衰亡的过程;罗马法的制定和作用;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文化成就。

2.难点: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地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特点,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阐述罗马法的精神内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课件。

2.教材:准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

3.参考资料:搜集相关的历史文献和论文,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拓展。

(优选)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优选)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罗马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建立、发展、分裂和衰亡。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初步学习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历史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罗马文明是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属于海洋文明。

分析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罗马的辉煌是建立在奴隶制度的基础之上的,罗马帝国的危机实质是奴隶制危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罗马由建立到灭亡的发展历程,《十二铜表法》、难点:罗马进入帝国的原因、罗马分裂的原因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

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

罗马的兴起有哪些原因?本课将学习这些内容(二)、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1、地理位置: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山地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这里,形成许多城邦。

罗马的传说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段传说。

相传罗马城创建人是孪生兄弟罗慕路斯和勒穆斯。

他们的母亲是一位国王的女儿。

她的叔叔篡夺了王位,并派人把她生下的这对孪生兄弟投入台伯河。

两个孩子被冲到河岸上,一只母狼照料他们。

后来,一对牧羊夫妇收养了他们。

兄弟二人长大后,得知了身世,合力杀死篡位者,恢复了王位,建立了新城。

后来,新城被命名为“罗马”。

2、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课题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执教人
执教班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分析古代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必然性,分析“元首制”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罗马帝国分裂的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学科素养;对罗马发展线索的整理和引导学生回忆同时代的中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教学反思
二、罗马帝国
出示凯撒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老师介绍凯撒及罗马帝国诞生的背景。
结合大量图片,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介绍凯撒及屋大维对罗马帝制的建立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并适时点出共和制与帝制的区别。
课堂思考题:帝制是历史的倒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介绍罗马帝国在建立的前两百年进入了“罗马和平”的全盛时期,老师结合地图进行介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教学重点
《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教学难点
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研习资料,探究问题,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出示罗马彊域图片,让学观察地图,指出罗马地理位置,教师叙述:罗马最早只是意大利半岛一个小城邦,后来征服意大利半岛,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最后征服地中海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么罗马是怎样一从一个小城邦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罗马国家有着怎样的兴衰史?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的魅力。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学生对历史故事和古文明具有较强的兴趣,喜欢通过具体案例和图像资料来学习。他们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但学习风格存在差异,有的学生擅长记忆,有的则更善于理解和探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罗马历史过程中,学生可能对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法律体系的特点及罗马扩张的背景等方面感到困惑。此外,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分析罗马帝国兴衰的原因和影响,对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对古文献的解读和史料的实证分析也可能成为学生的学习挑战。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包括讨论的质量、创新性和表达清晰度。对展示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对需要改进的小组提供具体建议和指导。
3.随堂测试:设计随堂测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检验学生对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测试结果,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罗马历史小论文或制作罗马文明发展时间线,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进行肯定。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表扬,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进行指出并提供改进建议。通过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
3.实验器材:虽然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但若有条件,可准备一些仿古钱币、模型等教学辅助物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深入地感受古罗马文化。
4.教室布置:
-分组讨论区:将教室座位布置成小组形式,每组配备白板或海报纸,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展示区:在教室一角设置展板或墙面,用于展示学生的作品和研究成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特别是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与解释、历史评价与思考能力。通过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历史,使学生能够: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 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知道罗马城邦;了解征服战争造就了罗马的版图,罗马在扩张中不断吸纳其他文明的成果,推动帝国走向繁荣;庞大的帝国最终在内外夹击下走向分裂和灭亡。

2、识读《罗马城的象征》、《凯撒》、《屋大维》等图片,获取关于罗马建城、走向君主专制等方面的信息,解析地图《古代罗马的扩张示意图》。

3、认识古代罗马对西方文明的历史贡献,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包容、交流对文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教学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教学四、教学准备:课件,课本,学案,同步练习册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视频导入,请观看视频,并注意视频中的文字提示,说一说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生答:不同地点的建筑等遗迹相近或相似,涉及地点较广泛,包括欧亚非三洲师问:遗迹为什么会相似?说明这些地点都曾经在同一个政权的统治之下。

生答:罗马罗马是怎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步步发展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罗马,学习《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讲授新课:我们将通过三个篇章来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篇题: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二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三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一)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罗马的兴起有一个神话传说,(展示图片)请一位同学结合图片介绍一下母狼哺婴像。

(生读)母狼哺婴像是罗马城的象征,也标志着罗马人的血液中充满着狼性和野心,罗马城将会如何发展?请同学们结合课本 P21-23,完成时间轴,梳理罗马发展历程。

(约 3分钟)【自主学习】请阅读课本 P21-23,完成下列时间轴。

请学生展示答案,并说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错误,请学生解释。

板书:罗马城邦: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共和时代罗马帝国:帝国时代公元前509年,罗马人不堪忍受最后一位国王塔克文苏佩布的残暴统治,驱逐了国王,罗马人有一句谚语“在罗马,像罗马人一样行事”,没有了国王的罗马人将如何行事?将会如何分配权力?我们一起进入第二篇章。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
重点
罗马共和国、《十二铜表法》、罗马帝国。
难点
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课时计划
1课时
实际完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利用“条条大路通罗马”典故导入新课。
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的发展历程,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2.我们如何评价《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3.罗马共和国为什么会发展为罗马帝国?
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4.罗马帝国危机的表现有哪些?其实质是什么?
表现: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实质:奴隶制危机。
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记忆。
先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在经过老师的讲解让知识更加的巩固。
四、合作学习
小组内先进行讨论,后教师总结。
1.阅读课本找出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并说说罗马共和国是如何管理的?
时间:公元前509年;
国家管理: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平民同贵族进行了长期斗争,争取了许多政治权利。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罗马城邦与罗马帝国
1.罗马城邦
2.罗马帝国
3.罗马帝国的衰亡

新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新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观念:学生能够准确地将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的兴起、发展、鼎盛及衰落置于古代欧洲历史的时间轴上,理解其地理位置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2.历史解释:通过分析罗马法、政治制度、军事扩张等史实,学生能够解释罗马城邦如何发展为罗马帝国,以及这一过程中罗马社会的变迁。

3.史料实证:学生能够识别并运用历史文献、考古发现等史料,分析罗马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罗马文明,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性,培养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

教学重点•罗马城邦的兴起及其政治制度特点。

•罗马帝国的扩张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体系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复杂过程及其背后的社会动因。

•分析罗马法原则及其在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体现。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地图、图片、视频、历史文献摘录等)•罗马历史相关书籍或文章节选•考古发现介绍(如罗马斗兽场、万神庙等)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讲授基础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罗马文明的特点及其影响。

•案例分析法:选取罗马法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则和应用。

•合作学习:分组研究罗马帝国的某个方面(如军事、文化、法律等),并进行汇报交流。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古罗马遗址(如罗马斗兽场)的现代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思考:“这座宏伟的建筑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它属于哪个伟大的文明?”由此引出本课主题——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新课教学1.罗马城邦的兴起•利用地图展示罗马的地理位置,介绍其作为台伯河畔小城邦的兴起过程。

•分析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如元老院、公民大会等),强调其共和制的特点及与希腊城邦的不同。

•通过故事讲述或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罗马早期社会的生活和政治氛围。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教案1新人教版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讲授新课一、罗马城邦(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1.地理环境: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1)时间:公元前450左右(2)名称来历: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说出古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知道罗马城的兴起;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2.通过阅读教材说出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了解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知道罗马帝国的衰亡的原因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史实。

3.通过探究说出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那些具有现实意义?
重点:罗马共和国的统治和罗马帝国.
难点: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
导入新课:德国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武力,第二次是宗教,第三次是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罗马法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它不朽的罗马法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罗马是怎样用武力和法律来征服世界的.
讲授新课
一、罗马城邦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1-23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2.说说罗马城的兴起;
3.列举出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统治及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4.说出罗马的扩张过程和共和国的衰落。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地理环境:
意大利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三面临海,海岸线很长,亚平宁山脉贯穿半岛
地形特点对农业的影响:岛内山地众多,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西部地区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2.罗马城邦出现:
公元前1000年,罗马城邦在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

3.罗马共和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

(2)统治制度:
a.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

c.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4.《十二铜表法》
(1)时间:公元前450左右
(2)名称来历: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3)内容:成文法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刑法、民法等。

(4)意义:《十二铜表法》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5.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战胜迦太基,控制西地中海;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霸主;
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
(三)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分析斯巴达克起义的背景与影响。

在古罗马,到处都有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庄园,奴隶被称为“会说话的工具”。

奴隶主为了取乐,建造巨大的角斗场,强迫奴隶成对角斗,并让角斗士手握利剑、匕首,相互拼杀。

一场角斗下来,场上留下的是一具具奴隶尸体。

奴隶主的残暴统治,迫使奴隶一再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

背景:奴隶,尤其是角斗士在罗马的地位及其低下。

影响:沉重打击了罗马的统治,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二、罗马帝国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3-24页找出下列问题:
1.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
2.罗马帝国的兴盛基本史实
(二)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简述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

(三)精讲点拨:
1.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转变的过程: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成为终身独裁官;
公元前31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

三、罗马帝国的衰亡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25页找出下列问题:
1. 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2.罗马帝国灭亡基本史实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衰亡的原因:
(1)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

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凋敝。

(2)375年,被称为“蛮族”的日耳曼人开始大举侵入罗马帝国。

2.罗马帝国的分裂: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3.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

(三)合作探究:阅读教材,从内外因方面分析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内因:3世纪,罗马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

民族压迫严重,人民起义此起彼伏
外因:外族入侵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