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思想(33页)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7页)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7页)

40、答: { 1 } 开始放弃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 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开始了解西方,学习 西方,并提出了一些学习西方的方法。{ 2 }仍 然属于地主阶级的思想。 理由:1、主要代表人物均属封建官员或地主 知识分子。2、学习西方的主张方面主要主张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提出学习西方的政 治理论和社会制度的主张,也没有提出发展 资本主义的主张。3、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第一章 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复习提纲
一、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中国
争的背景 世界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政治:日益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外交:闭关锁国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率 先完成工业革命,法美工业革命正在 进行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市场和原 料,于是加紧对外扩张
一、选择题:
1 D, 2 B, 3 B, 4 A, 5 C, 6 B, 7 D, 8 C, 9 A, 10 D, 11 C, 12 B, 13 A, 14 B, 15 D, 16 A, 17 D, 18 C, 19 B, 20 D, 21 A, 22 C, 23 A, 24 A, 25 A, 26 C, 27 B, 28 C, 29 B, 30 B, 31 B 32 D, 33 D, 34 A, 35 C
英国的 鸦片走私
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危害:掠走中国大量白银,威胁 清政府统治
——禁烟运动
中国的 禁烟运动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行动:整顿海防、缉拿烟犯、 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意义;沉重打击了鸦片走私活 动,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 侵略的坚强决心 后果: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1840年,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 开始

1992年版与2000年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比较研究

1992年版与2000年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比较研究

1992年版与2000年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材比较研

屈雄伟
【期刊名称】《中学历史教学》
【年(卷),期】2004(000)007
【摘要】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
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1992年版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下册教材
【总页数】5页(P29-33)
【作者】屈雄伟
【作者单位】历史教育硕士、广东省广州市从化三中51092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53
【相关文献】
1.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浅谈高中新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
2.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新观点——以高中教材《中国近现代史》(必修)为对照
3.中国近代史学术研究的新观点--以高中教材《中国近现代史》(必修)为对照
4.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新教材史料运用
5.新编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教材和教参的不足之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 国 近 现 代 史(上、下册主要知识点)

中 国 近 现 代 史(上、下册主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1)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对外扩张的结果2)英国走私鸦片的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差3)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制度落后4)1842年8 月中英签定了《南京条约》5)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6)1860年与英法俄签定了《北京条约》7)《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天津条约》开放南京等十个城市,《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中国的关税权是从《南京条约》开始失去,准许华工出国是《北京条约》,《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9)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10)太平天国运动的直接原因是自然灾害严重11)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12)《天朝田亩制度》中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13)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中国人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14)标志太平天国失败的事件是天京的陷落15)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16)鸦片战争时期中国新思想萌芽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17)林则徐的作品是《各国律例》和《四洲志》。

魏源的作品是《海国图志》,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18)洋务运动以“自强”为旗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安庆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堂)、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以“求富”为名创办的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19)洋务派初步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2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改变封建制度2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

早期主要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县继昌隆重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具有软弱妥协性和反抗性23)中国无产阶级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24)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三种企业是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资企业25)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26)平壤战役中左宝贵牺牲,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和林永升牺牲,辽东战役中日本在旅顺行大屠杀27)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是日军占领威海卫28)1895年中日签订了《马关条约》29)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30)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1)中国维新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2)中国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洋务运动,早期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文注释(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引文注释(一)
第 2 页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④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 15 页 “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⑤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 17 页 “直到不留一个人而后已”。⑥
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12 册,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595 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58 页。 ③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5 年 3 月 9 日。 ④《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3 年版,第 311 页。 ⑤《毛泽东文集》第 8 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40 页。 ⑥ 朴笛南姆威尔:《庚子使馆被围记》,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年版,第 358 页。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7 年第 10 期(总第 106 期) 27
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3.“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① 4.“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韧。”“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② 5.义和团“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籍,还是前仆后继,其
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 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③ 第 29 页 “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非痛加铲除不可”④ 第 30 页 “严行查办,务净根株”⑤ 第 31 页 1.“师夷长技以制夷”⑥ 2.“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也”。⑦ 3.“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当今日在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 牢中之囚,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驱使,听人割宰,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⑧ 第 32 页 1.“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进者日昌”⑨ 2.“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 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

2.58年英法《天津条约》规定开放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等10个口岸。

3.1860年《北京条约》规定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

4. (三元里抗英斗争意义)1841年5月,英军在广州郊区三元里一带的淫掠暴行激起当地乡民的义愤,与英军展开激烈战斗。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周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5.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台湾人民表示“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台湾军民为保卫祖国神圣领土,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从未间断过。

6.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义和团及部分清军与之展开殊死战斗。

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8.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9.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10.《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洪仁玕提出,是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11.简答: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答: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虽然办起了一批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服务。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再次,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虽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管理基本是封建衙门式的。

正因为如此,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弱找到出路,也不可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中体西用”产生的历史背景开题报告

“中体西用”产生的历史背景开题报告
7.陈金凤,陈金川.“中体西用”价值观与中国近代化.学习论坛.1997年.第1期.第24、25、26页.
8.袁钰.“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形成和发展.山西: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第20页.
9.郭震.“中体西用”思想与中国近代化关系探索.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2009年6月.第2期.第33、34页.
①教育的近代化
②法的近代化
③中国军事的近代化
2 “中体西用”的局限性
①思想的局限性
②时代的局限性
三 结语
“中体西用”作为一种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回应和外部挑战的策略选择,对于当时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南,这种理论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我们要清楚的看到这种思想是在中国遭遇落后与强大激烈对抗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所作出的选择,这种思想的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以及理论缺陷,因此对中国后来的发展起着束缚和制约的作用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任何一种思想都应该根据当时的历史状况和历史环境作出正确的分析,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到与时俱进。
(三)研究进度安排
2011年11月4号到11号,最终确定论文选题
2011年11月11号到12月11号,撰写开题报告
2011年12月20到2012年3月,初稿写作
2012年4月,完成第二稿
2012年5月,定稿
2012年5月底到6月初,论文答辩
三、写作提纲
(如填写不下,可另附页)
一前言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它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产生,并且在洋务运动时期形成定型。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它折中中西、兼容并包,与我们的民族文化精神相契合。
20世纪80年初期一直到90年代前关于“中体西用”的研究表明,很多研究者在关于“中体西用”是谁提出的问题上有所争论,有些学者认为是冯桂芬提出,有些认为是沈毓桂提出,有些认为是张之洞提出等。具体是谁提出的,史学界的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冯桂芬在《校邡庐抗议》一书中最早提出的。同时这时期都普遍认为“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来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开始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办学堂、派留学生出国等措施都可以看出”中体西用“这个指导思想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关于这一时期研究界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认识问题,很多学者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道理吧,一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中体西用”的思想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包括教育、法制、政治等方面;“中体西用”对维新运动和清末新政的影响和作用;“中体西用”促进学习了西方的热潮,加速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中体西用”产生了一种思想解放的作用;同时还有关于“中体西用”思想它的局限性等都是这一时期研究界对“中体西用”的主要认识。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1绪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PPT1绪论
22
《天津条约》的签订
23
1895年4月 马关条约
李鸿章
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
伊藤博文
24
《辛丑条约》签字
25
莫国哪沉
待民知沉
土知爱酣
分醒国睡
——
裂宜如我
黄 遵 宪
似 瓜 。
今 醒 ,
爱 家 。
中 华 ,
26
27
28
返回
(二)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7
(1)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主线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就是中 国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众和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而 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 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
——毛泽东
“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
力。”
——邓小平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可能深刻地 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
——江泽民
8
“历史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 教科书。”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 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
岂苟 因利 祸国 福家 避生 趋死 之以 。,
29
曾国藩
30
李鸿章
左宗棠
31
32
康有为像
返回
33
(三)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终结
34
35
返回
2、中篇:1919年——1949年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1

41
第二,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 《劳动音》和《工人月刊》、 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 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 长辛店成立工人俱乐部
42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 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党的发起组制定了 《中国共产党宣言》 1920年11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在 上海宣告成立。 其后,北京、天津、武汉、长沙 等地也成立了团的组织。
确信“试看 将来的环球, 必是赤旗的 世界!”、
19
1919年9月发表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文,明确地把马克思 主义称为“世界改造原 动的学说”
20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社会历史条件 首先,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 长、壮大 。 其次,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 思想解放的潮流。 再次,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 国的影响。
16
2. 十月革命的影响
如何推动中国的先进分 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 向社会主义。(教材101-102页
1-3点)
17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传播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 程,由国人最初的不甚了 解到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李大钊同志功不可没。
18
个案分析: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
是如何成长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 主义者的?
64
4.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 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65
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革命的干涉
进 驻 上 海 的 法 国 铁 甲 部 队 开 进 上 海 的 日 本 军 队 进 驻 上 海 的 美 国 军 队。
英帝 国主 义在 上海 增兵。 图为 英国 机关 枪队。
66
蒋 介 石
67
蒋介石已完全成为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的代表。 他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的最高 领导权,为发动反革命政变准备了 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