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导学案2

合集下载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导学案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导学案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

2、掌握羧酸、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3、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二、知识梳理(一)羧酸1、羧酸的定义羧酸是由烃基(或氢原子)与羧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羧酸的分类(1)根据羧基的数目: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多元羧酸。

(2)根据烃基的种类:脂肪酸(如乙酸、硬脂酸)、芳香酸(如苯甲酸)。

3、羧酸的通式一元羧酸的通式为 CnH2nO2(n≥1)。

4、羧酸的物理性质(1)低级饱和一元羧酸一般易溶于水且具有刺激性气味。

(2)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直至难溶。

(3)羧酸的沸点比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高,这是因为羧酸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

5、羧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羧酸具有酸性,其酸性一般比碳酸强。

以乙酸为例:CH3COOH CH3COO + H +能与活泼金属、碱、某些盐等发生反应。

(2)酯化反应羧酸与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如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 + H2O(二)氨基酸1、氨基酸的定义氨基酸是羧酸分子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产物。

2、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氨基酸中含有氨基(NH2)和羧基(COOH)。

3、氨基酸的分类(1)根据氨基和羧基的相对位置:α氨基酸、β氨基酸等。

(2)根据人体能否自身合成: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4、氨基酸的物理性质多数氨基酸为无色晶体,熔点较高,能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

5、氨基酸的化学性质(1)两性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羧基,又含有碱性基团氨基,因此氨基酸具有两性。

(2)成肽反应两个氨基酸分子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氨基与羧基间脱去一分子水,形成肽键()而连接成二肽。

多个氨基酸分子可以通过肽键形成多肽,多肽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三)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第4节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第1课时 羧酸 酯)

第4节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第1课时  羧酸  酯)

第4节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第1课时 羧酸 酯)【学习目标】1.认识羧酸的概念、羧酸的官能团及羧酸的命名方法 2.了解羧酸的不同分类方法3.认识几种常见的羧酸 4.认识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了解羧酸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5.在认识乙酸化学性质的基础上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 6. 认识酯的结构特点了解酯的主要性质【自主学习】(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羧酸分子由 (或 )和 相连而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叫做羧酸,羧酸的官能团名称为 ,化学式为 或 。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2.羧酸的分类:请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羧酸分类,指出分类标准及羧酸种类(1)烃基的饱和程度(2)羧基的个数(3)烃基的种类(是否含苯环)3.羧酸的命名:请为下列羧酸命名(二)羧酸的性质1.羧酸的物理性质:先阅读教材后小结羧酸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认识几种羧酸:阅读教材完成下表【合作探究】 2.羧酸的化学性质(以乙酸为例)⑴乙酸的酸性① CH 3CHCH 2CH 2COOH CH 3 ② HOOCCHCH 2CHCH 3 CH 2CH 3CH 3 CH 3③ HOOCCH 2CHCH 2CH 2COOH CH 3 ④乙酸的电离方程式:写出乙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钙,氢氧化铜,碳酸钙、钠(2)酯化反应:写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1.乙醇与乙酸反应是断裂了那些键?2.写出甲酸的结构式,并预测甲酸的化学性质小结羧酸的化学性质:阅读教材P83表2-4-1,了解羧酸的化学性质(1)羧基显酸性,故羧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和、、反应。

特殊点是:羧酸和氨气反应的产物加热可生成一类新的。

(2)和醇发生反应,通常羧酸断键。

(3)两个羧酸之间可脱水生成。

(4)由于羧基对α-H的影响,可以发生反应。

(5)羧基中的羰基难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用强还原剂可将其还原为。

【自主学习】(三) 酯的性质酯的性质主要是和醇解。

水解有酸性水解和碱性水解;醇解类似于无机反应中的复分解反应。

第二章第四节《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 第一课时

第二章第四节《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 第一课时
8.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蛋白质析出,再加水时可再溶解
B.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凝结,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
C.浓硝酸溅在皮肤上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
D.蛋白质溶液中的蛋白质能透过半透膜
9.某共价化合物含碳、氢、氮三种元素,分子内有4个氮原子,且4个氮原子排列成内空的四面体(如白磷结构),每两个氮原子间都有一个碳原子.已知分子内无C—C键和C=C键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氨基酸形成二肽的断键原理:羧基断键,氨基断键。
5.酶是一类,是一种高效。酶催化的主要特点是(1)需要;(2)具有高度的;(3)。
【自主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α-氨基酸
C.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CuSO4溶液,其过程均是不可逆的
第二章第三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2课时)
总序号编写人:任玉红审题人:董金祥
【自主学习】
1.氨基酸是氨基取代了羧酸分子中烃基上的氢原子形成的。
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
2.氨基酸的两性:写出氨基酸两性离子在酸碱性不同时的解离关系式。
3.当调节溶液的pH为某一特定值时,可以使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相等,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达到此点时,氨基酸在水中的最小。可以根据此来。
入H218O,过一段时间后18O在有机中()
A.只存在于酸分子中B.只存在于乙醇分子中
C.只存在于乙醇、乙酸乙酯分子中D.只存在于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
5.相同质量的各种醇完全酯化,需要乙酸的量最多的是()
A.甲醇B.乙醇C.乙二醇D.丙三醇

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2》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化学选修5 第二章第4 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 课时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新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因此,本设计以传统故事“醋的来历”入手,采用“设疑自探”,了解羧酸的基本概述,再进行提出疑惑,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交流来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层层深入,逐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并辅助以幻灯片、讨论、归纳等手段,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深化,将所得知识进行应用,学生在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成功感的同时,逐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鲁科版高中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4 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的第1 课时羧酸,主要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羧酸的概述和羧酸的化学性质,对必修2 学习乙酸的基础上,认识羧酸的官能团、结构简式进而了解羧酸的分类、命名及物理性质等,根据已有的知识来认识羧酸的结构进而推测和学习羧酸的化学性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羧酸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延看,羧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类化合物和有机合成的基础。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了解羧酸的结构、命名及物理性质2、通过对羧酸的结构分析掌握羧酸的化学性质3、根据基团间的相互影响体会羰基、羟基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

通过对结构的合作分析,完成对羧酸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类比归纳,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迁移扩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领会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思考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说课稿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 说课稿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是高中化学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中的重要内容。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机化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与生命科学、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密切相关。

在教材编排上,本节内容先介绍羧酸的结构、性质和分类,为后续学习酯类化合物奠定基础。

接着引入氨基酸,阐述其结构特点、性质以及与羧酸的关系。

最后重点讲解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体现了从简单有机化合物到复杂生物大分子的知识递进。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提高对有机化学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烃、醇、醛、酮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这类相对复杂且与生命现象密切相关的有机化合物,学生可能在理解其结构特点、性质和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微观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的掌握。

但高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充满兴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羧酸的结构、分类和主要化学性质。

(2)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两性性质以及成肽反应。

(3)了解蛋白质的结构、性质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对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性质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第4 节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1 课时)教材分析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调味品。

从内容看,乙酸既是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从教材编排上看,乙酸编排在醇与酯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醇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将乙醇,乙酸,酯等编排在同一章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注意了由简单有机化合物到复杂有机化合物,便于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及迁移应用,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单一的从官能团及其衍变进行展示),而是从生活中的营养物质切入具体有机化合物按“结构——性质——重要应用——回归人体中的作用”顺序展示,原有的知识内容隐含于教材,加强于习题。

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羧酸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物理性质。

2.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简单的羧酸。

3.掌握羧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乙酸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酸的酯化反应。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反馈交流1.羧酸的含义分子由烃基(或氢原子)和羧基相连而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羧酸的官能团是或—COOH。

饱和一元脂肪酸的通式为C n H2n O2(n≥1)或C n H2n+1COOH(n≥0)。

2.羧酸的分类依据类别举例烃基种类脂肪酸乙酸:CH3COOH芳香酸苯甲酸:羧基数目一元羧酸甲酸:HCOOH二元羧酸乙二酸:HOOC—COOH多元羧酸—烃基是否饱和饱和羧酸丙酸:CH3CH2COOH不饱和羧酸丙烯酸:CH2===CHCOOH3.羧酸的命名——系统命名法(1)选取含有羧基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酸”。

(2)从羧基开始给主链碳原子编号。

(3)在“某酸”名称之前加上取代基的位次号和名称。

如:名称为 4甲基3乙基戊酸。

4.羧酸的物理性质(1) 水溶性:分子中碳原子数在 4 以下的羧酸能与水互溶;随着分子中碳链的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直至与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的溶解度相近。

因为羧基是亲水基团,烃基是憎水基团, 随着碳链的增长,烃基的影响逐渐增大,决定了羧酸的水溶性。

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羧酸__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创新学案

鲁科版《有机化学基础》《羧酸__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创新学案

第4节 羧酸 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一、预习目标预习“羧酸” 的基础知识。

二、预习内容一、羧酸1、定义: 和 直接相连的物质叫做羧酸。

2、饱和一元羧酸:通式为 或 。

复习:饱和一元醇的通式 ,饱和一元醛(或酮)的通式 ,苯酚及其同系物的通式 。

3、分类:(1)按烃基分 和 。

(2)按羧基的数目分 和 等。

(3)按碳原子的数目分 和 。

介绍一些其它的酸:如丙烯酸、苯甲酸、硬脂酸、软脂酸、油酸等。

4、羧酸的通性(1) 同性(与乙酸相似)(具有弱酸性及能发生酯化反应)如:CH 2CH 2COOH+(2) 递变规律R-COOH 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酸性逐渐 。

饱和一元羧酸中的最强酸是 。

练习:已知CH 2ClCOOH 的酸性强于CH 3COOH ,则CHCl 2COOH 的酸性比CH 2ClCOOH 的酸性 。

ClCH 2CH 2COOH 的酸性比CH 3CHClCOOH 。

书写化学方程式:1、+OH HOOCCH 2CH 2 OH 浓硫酸 加热COOH COOH HOCH 2 HOCH 22、nHOOC—COOH+nHOCH2CH2OH(3)特殊性:HCOOH可发生银镜反应。

5、羧酸的衍生物——酯1、定义:酸(有机酸和无机含氧酸)与醇反应的产物。

如:C2H5OH+HClHO—NO2+ C2H5OH2、通式:R—C—O—R(其中两个烃基R可不一样,左边的烃基还可以是H)练习:写出C5H10O2的同分异构体(与醇、醚、醛、酮的同分异构体相比)饱和一元醇与饱和一元酸反应生成的酯的通式:。

(n )与的通式一样。

两者互为。

3、通性(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密度小于水,低级酯有果香味。

(2)化学性质a、中性物质;b、水解(可逆、取代反应)酸性条件:碱性条件:科学探究(1)怎样设计酯水解的实验?(2)酯在酸性、碱性、中性哪种条件易水解呢?根据(1)、(2)两个问题,讨论酯水解实验的设计方案。

[思考](1)酯的水解反应在酸性条件好,还是碱性条件好?(碱性)(2)酯化反应H2SO4和NaOH哪种作催化剂好?(浓H2SO4)(3)酯为什么在中性条件下难水解,而在酸、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归纳总结](1)(2)(3)[巩固练习]1.下列物质中各含有少许杂质,其中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杂质的是()A.乙酸乙酯中含有少量乙酸B.乙醇中含有少量乙酸C.乙酸中含有少量甲酸D.溴苯中含有少量苯2.胆固醇是人体必需的生物活性物质,分子式为C25H45O。

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第一课时)

氨基酸和蛋白质学案(第一课时)

探 究 案(课堂)
(2)n 个苯丙氨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肽键和水分子数各是多少,写出此反应方程式。 二、多肽 (1)肽的定义: (2)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形成的是: ,肽的官能团 。 (3)写出两个甘氨酸分子发生分子间脱水的反应方程式。
1、下列物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探究点二:多肽的性质 A、①②③ ②(NH4)2S ③Al(OH)3 ④NH4Cl
A、
B、
C、
D、
5、某人工合成的多肽具有如图结构。
(1)若 n=3,则该化合物为
肽。 。
(2)若 n=200,则该化合物的一个分子水解时所需水分子的数目为 (3)该化合物水解可以得到的单体有
班级
姓名
小组


神木中学“352”高效课堂导学案(化Ⅱ)
主备人:苏少钦
课题学习目标 重点和难点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
1、了解氨基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体会氨基酸的两性解离
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预 习 案(课前)
一、氨基酸的结构 1、定义: 2、官能团: 其结构可表示为 ,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氨基酸类型: ,人体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 , 探究点一:氨基酸的化学性质 1、由于氨基酸分子既含有氨基又含有羧基,所以会表现两性。试写出丙氨酸分别与盐酸 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常见的氨基酸(写出结构简式) (1)甘氨酸 (3)谷氨酸 4、画出氨基酸的解离示意图 (2)丙氨酸 2、氨基酸缩合反应 (4)苯丙氨酸 (1)将甘氨酸和丙氨酸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两分子缩合反应,生成的二肽有几种? 试写出可能的结构简式:
课 堂 检 测
该系列化合物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值为( A、78.2% B、46.6% C、85.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羧酸氨基酸和蛋白质第一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定位]1.熟知羧酸的分类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化学性质。

2.会比较羧基、羰基与羟基的性质差异。

1.乙酸的组成与结构乙酸的分子式C2H4Q,结构式为,结构简式为CHCOOH官能团是一COOH2 •乙酸的性质⑴ 乙酸俗名为醋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和乙醇_____________(2)乙酸是一种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的强,具有酸的通性。

在水中可以电离出H,电离方程式为CHlllIjH CH3COO + H。

(3)与酸碱指示剂作用,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_⑷ 与M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2CHCOOH^ (CHsCOO)”叶H2 f。

⑸ 与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 2CHCOOZ (CH3COO2Ca+ H2O。

⑹与C 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 2CHCOOH^(CH3COO)Cu+ 2H2O⑺ 与Net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32CO + 2CHCOO—T2CHCOON住COf+ HQ探究点一羧酸的概念1.分类:观察下列几种酸的结构简式填空:①乙酸:CHCOOH②硬脂酸:C7H35COOH③亚油酸:C7H31COOH④苯甲酸:CHCOOH⑤乙二酸:HOO—COOH(1)从上述酸的结构可以看出,羧酸可以看作是由羧基和烃基(或氢原子)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

其通式可表示为R-COOH官能团为—COOH(2)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羧酸进行分类:若按羧酸分子中烃基的结构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⑤属于脂肪酸,④属于芳香酸。

若按羧酸分子中羧基的数目分类,上述物质中的①②③④属于一元酸, ⑤属于二元酸。

按烃基的饱和程度分①②⑤属于饱和酸,③④属于不饱和酸。

2.物理性质(1)水溶性:分子中碳原子数在4个以下的羧酸能与水互溶。

随碳链增长,羧酸在水中的溶解度迅速减小。

⑵熔、沸点:比相同碳原子数的醇的沸点高,原因是羧酸分子之间更容易形成氢_______________3•常见的羧酸归纳总结(1)羧酸是羧基与烃基(或氢原子)相连形成的有机化合物,根据羧基数目、烃基的种类及烃基的饱和程度,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受氢键影响,羧酸的熔、沸点与相应的醇相比较高。

(2)羧酸的命名与前面所学醇类、醛类相似。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可写成CHO或GHn+[COOH [活学活用]1•羧酸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关于羧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羧酸在常温常压下均为液态物质B.羧酸的通式为GH2n+ 2QC.羧酸的官能团为一CQQHD.只有链烃基与羧基相连的化合物才叫羧酸答案C解析2 .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水就可鉴别的是()A.苯、乙酸、四氯化碳B.乙醇、乙醛、乙酸C.乙醛、乙二醇、硝基苯D.苯酚、乙醇、甘油答案A解析A中苯、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苯密度小于水,四氯化碳密度大于水,乙酸与水互溶,故可鉴别;B中均与水互溶;C中乙醛、乙二醇与水互溶;D中乙醇、甘油与水互溶。

探究点二羧酸的化学性质1.羧酸的官能团羧基可以看成是由羰基和羟基组合而成,联系前面所学醇、醛、酮等知识,请在丙酸分子的结构式中标出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部位,并推测其可能发生的反应类型。

2 •羧酸的化学性质(以丙酸为例)⑴ 羧酸中的羟基由于受碳氧双键影响,与醇、酚比较更容易断裂,在水溶液中可部分电离显弱酸性。

①与NaHC3反应:CHCHCOOIH NaHCO—CHCHCOONK H2O+ CO 仁②与NH反应:(2)羟基的取代反应(C—O断裂)①与乙醇的酯化:②与NH反应(加热条件下生成酰胺,羟基被一NH取代):△CHCHCOOIH NH ----- > CHCHCONHF H2O。

⑶a -H(与官能团相邻的C—H)的取代反应(在催化剂存在下与C12反应a -H被取代):(4)羧基的还原反应一般情况下,羧基很难被还原,但强还原剂如氢化铝锂(LiAIH 4)可将羧基还原,羧酸还原为相应的醇。

LiAIH 4CHCHCOO > CHCHCHOH[归纳总结](1)羧基由羰基和羟基组成,由于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羧酸的性质并不是羟基化学性质和羰基化学性质的简单相加。

(2)与醇羟基相比羧基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更容易以离子形式电离出来,所以羧酸都有酸性。

(3)与醛、酮中的羰基相比羧基中的羰基较难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加氢生成羟基,只有遇到强还原剂才能发生还原反应。

[活学活用]3.某有机物结构简式为,则用Na、NaOH NaHCO与等物质的量的该有机物恰好反应时,消耗Na、NaOH NaHCO勺物质的量之比为()A.3 : 3 : 2 B . 3 : 2 :1C. 1 : 1 : 1 D . 3 : 2 :2答案 B解析由题意和所学知识得出 Na 能与羧基、醇羟基和酚羟基反应,NaOHE 与羧基和酚羟基反 应,而NaHCO 只能与羧基反应。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

理解感悟 醇、酚、羧酸的结构中均有一OH 可分别称为“醇羟基”、“酚羟基”和“羧羟 基”。

由于这些一OH^连的基团不同, 一OHI 相连基团的影响也就不同。

故羟基上的氢原子的活性不同,表现在性质上相差较大,羟基的活动性顺序:羧酸 >酚> 水〉醇。

探究点三 乙酸乙酯的制备1 .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在一试管中加3 mL 乙醇和2 mL 乙酸的混合物,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入2〜3块碎瓷片,按下图所示连接好装置。

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1) 观察到的现象是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的上方有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 并可闻到香味。

(2) 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色、透明、不溶于水,且有香味的乙酸乙酯。

D . |48O答案 B解析 因乙酸在水溶液中存在平衡,故有两种形式:与乙醇、浓硫酸共热时发生酯化反应:故B 不可能。

醇、酚、羧酸中羟基性质的比较2 mL 浓硫酸,加3〜5 min ,产生的 C. H 2O1•确定乙酸是弱酸的依据是()A.乙酸可以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B.乙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C.乙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D.N Q CO中加入乙酸产生CQ答案B解析乙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说明乙酸钠是强碱与弱酸形成的盐。

2 .关于乙酸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B.乙酸分子中含有四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答案B解析羧酸是几元酸是根据分子中所含羧基的数目来划分的,一个乙酸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羧基,故为一元酸。

3.下列化合物中,既显酸性,又能发生酯化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是( )答案C解析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各种官能团的性质判断。

4•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是,下列有关A勺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A与金属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 :3B.A与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两者物质的量之比是1 :3C.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A既能与羧酸反应,又能与醇反应答案B解析A中有醇羟基、酚羟基、羧基,三者均能与钠反应,故 1 mol A能与3 mol钠反应,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A中的酚羟基、羧基中的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故 1 mol A能与2 mol 氢氧化钠反应,符合题意;C选项中A中的酚羟基、羧基中的羟基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不符合题意;D选项中A含醇羟基,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含羧基,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不符合题意。

5.酸牛奶中含有乳酸,其结构简式为。

高级动物和人体的无氧呼吸可产生乳酸。

(1)乳酸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___________ (填序号) 。

①取代反应②酯化反应③水解反应④消去反应⑤聚合反应⑥中和反应(2)两分子乳酸在不同条件下可形成链状酯和六元环酯,它们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________ 、_________ 。

[ 基础过关]一、羧酸的结构及分类1.下列有关乙酸结构的表示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酸的比例模型为B.乙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均位于同一平面上C.乙酸的结构简式为CHCOOH官能团名称为羧基D.乙酸分子中既存在极性键又存在非极性键答案B解析乙酸分子中含有甲基,因此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2.从分类上讲,属于( )①脂肪酸;②芳香酸;③一元酸;④多元酸A.①②B •②③ C.②④ D .①③答案B二、羧酸的性质3.要使有机化合物转化为,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 B .NaHCO3 C .NaCl D .NaOH答案B解析酸性强弱顺序为一COOH>CO> > HCO , NaHC<3仅能与一C00反应生成一COON,不能和酚羟基反应。

4.下列物质中肯定不能与乙酸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新制的C U(OH)2悬浊液B.乙二醇C.氯化钙D.苯酚钠答案C解析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强酸盐CaCl2反应。

5.某同学在学习了乙酸的性质后,根据甲酸的结构() 对甲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下列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B.能发生银镜反应C.不能使KMnO酸性溶液褪色D.能与单质镁反应答案C解析甲酸分子中含有醛基和羧基两种官能团,具有醛与羧酸的双重性质。

6. 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 2(标准状况),则X的分子式是( ) A.C5H10O4 B.C4H8O4C.C3 H6 O4 D.C2 H2O4答案D解析1 mol X能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44.8 L CO 2(标准状况),说明X中含有2个—COOH饱和的二元羧酸的通式为Gfn—2C4,符合此通式的只有D项。

7 .下列物质中,既可与新制 C 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又可与NaCO水溶液反应的是()A.苯甲酸B.甲酸C.乙二酸D.乙醛答案B解析甲酸()分子结构中既有一COOH又有,故既有羧酸的性质,能与N&CQ溶液反应,又有醛的性质,能与新制 C U(0H)2悬浊液共热产生砖红色沉淀。

三、酯化反应浓H2SO4 18 18&向CHCOOK QHOH △CHCOOCi+ H2O平衡体系中加入H2 O, —段时间后O还可存在于()A.乙酸分子中B.乙醇分子中C.乙酸、乙酸乙酯分子中D.乙酸、乙醇、乙酸乙酯分子中答案A解析由于上述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加入水后考虑的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酯的水解),则水解生成的乙酸含18O,再脱水生成的酯不含18O,故答案为A项。

9 •关于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反应物混合时的操作方法可以是: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酸和乙醇后,再慢慢滴加一定量的浓硫酸,并不断摇动B.为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应当用大火快速加热C.反应中长导管的作用有两个:导气和冷凝D.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羧基和醇羟基的反应答案B解析药品混合时浓硫酸不可最先加,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按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二是乙醇、冰醋酸、浓硫酸;因乙酸、乙醇、乙酸乙酯的沸点接近,且都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将会大量蒸发而降低产率;长导管除了导气外,还要使乙酸乙酯在导出之前尽量冷凝为液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