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肺炎资料)

合集下载

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IDSA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简称HAP)是指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肺炎,包括院内感染和治疗相关性肺炎。

HAP发生率高、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度大,给患者及医疗系统带来了重大负担。

为了规范HAP的诊治与预防,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于2016年发布了《医院获得性肺炎和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诊治指南》(下称HAP指南),本文就HAP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HAP的诊断标准和分类HAP指南将HAP的诊断标准和分类进行了明确。

HAP的诊断标准包括患者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症状和呼吸系统体征、影像学肺部改变和确诊微生物学证据。

HAP按照病原菌是否有多重耐药(MDR)分为普通HAP和MDR-HAP两种类型。

普通HAP指患者的病原体未明确或对常规药物敏感的肺炎,MDR-HAP指感染MDR菌株引起的肺炎。

HAP的治疗原则HAP指南提出了HAP的治疗原则,包括:1.早期抗菌药物治疗:对于已确诊或高度怀疑HAP的患者,应立即开始抗菌药物治疗,以缩短病程和减少死亡率。

2.个体化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和药物耐药情况个体化选用抗菌药物,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3.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于MDR-HAP患者,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耐药性。

4.抗菌药物疗程:治疗时间应至少7天,具体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类型等因素综合决定。

HAP的防控策略HAP指南提出了HAP的防控策略,包括:1.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控意识:医务人员应按照规范操作流程进行手卫生、呼吸道卫生和物品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防控工作,以防止HAP在医院内传播。

2.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耐药情况和临床实际情况等因素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不必要的药物应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3.加强医院环境管理: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及时清洗、消毒和更换有关设备和物品,并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测体系,保障患者的安全。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
HAP的临床诊断—明确病原体
呼吸道标本半定量法得出的结果尚不作为诊断肺炎的可靠依据。 咳出痰液的定量法数据还未见报道。 所以,咳出痰液的培养结果,不作为诊断肺炎的可靠依据。 符合以下结果的合格痰标本,具有临床意义: (1)合格痰标本培养优势菌中度以上生长(≥+ + +) 。 (2)合格痰标本少量生长,但与涂片镜检结果一致(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3)入院3天内多次培养到相同细菌 。
*
HAP的一些概念
恰当治疗(adequate therapy): 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选择正确抗生素,即病原菌敏感的抗生素; 2.使用最佳的抗生素剂量; 3.给药途径(口服,静脉输注,雾化)正确,确保药物渗透感染部位; 4.必要时联合用药。
*
05年ATS指南HAP的分组
48~72小时临床改善


寻找其它病原体、并发症、其它终点或其它部位感染
培养+
培养-
培养+
第2和3天检查培养结果和临床反应:体温、白细胞、胸片、氧供、脓性痰液、血液动力学变化和器官功能
培养-
抗生素
剂量
抗生素
剂量
抗PA头孢类
氨基糖苷类
CEF
1.0-2.0,q8-12h
GM
7mg/kg•d
CTD
2.0, q8h
TBM
7mg/kg•d
碳青霉烯
AMK
20mg/kg•d
IMP
0.5,q6h或1.0,q8h
抗PA-FQS
MEP
1.0,q8h
*
无MDR已知危险因素、早发性 HAP、VAP的最初经验型治疗
可能病原体
推荐抗菌药物

00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00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 I P的病原学诊断 I A
与C P A 的要求与步骤相同。必须特别强调: ①准 确的病原学诊断对 H P A 处理的重要性甚过 C P A a② HP A 患者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做血培养 2 ③呼吸 次; 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I培养。H P特别 t A 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 包括下呼吸道标本) 病原学 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 而是假阳性。培养结果 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此外, 呼吸道分泌物分 离到的表面葡萄球菌、 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氏阳性 细菌、 除流感嗜血杆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 微球菌、 肠球菌、 念珠菌属和厌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 一般可以 不予考虑。④在免疫损害病人应重视特殊病原体( 真 菌、 卡氏肺抱子虫、 分支杆菌、 病毒) 的检查; ⑤为减少 上呼吸道菌群污染, 对有适应证病例才采用侵袭性下

物不良 反应, 选用受限制。 ⑤系统性炎症反应被激发,
肺 伤 至 器 功 衰 损 甚 多 官 能 揭。
52 处理 ①确立可靠病原学诊断, . 参考药敏或血
药浓度等相关测定, 慎重和周密地制定或调整治疗方 案。②消除污染源, 严格防止交叉感染。③防止其他 可能引发或加重肺损伤的因素。
427 厌暇苗 ..
首 青霉素联合甲 选: 硝9、 克林霉素币内酞胺类/ p 酞胺酶抑制剂。替代 替硝哩. 内 氨节西林、 阿莫西
林、 头抱西丁。 428 真有 .. 首选: 新型隐球菌)酵母样菌( 酵母菌( 、 念珠菌属) 和组织胞浆菌大多对氟康哇敏感, 可作为首选用药; 曲 霉菌可首选伊曲康哩。两性霉素 B 抗菌谱最广, 活性
3 A 病悄严三程度的评价 H P
31 危险因素 .
311 宿主 ..
等。
老年人、 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基础疾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随着新冠病毒的全球传播,性肺炎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治疗性肺炎,各医院都应获得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性肺炎的诊断性肺炎的诊断应综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个因素。

临床表现是性肺炎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等,严重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紫绀等症状。

流行病学史也是诊断性肺炎的重要因素。

患者是否有接触过确诊患者、疫情暴发地区的居住史等信息都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患有性肺炎。

实验室检查可以辅助性肺炎的诊断,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肺炎支原体和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和CT扫描可以帮助评估肺部炎症的程度和分布情况,有助于诊断性肺炎。

二、性肺炎的治疗性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支持治疗。

对症治疗是缓解患者症状和改善临床状况的重要措施。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止咳、清痰、补液等措施。

抗病毒治疗是性肺炎的关键治疗手段之一、目前,抗病毒治疗中常用药物包括瑞德西韦、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

这些药物可以干扰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的进展。

支持治疗是性肺炎治疗的基础。

支持治疗包括氧疗、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等,以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

除了药物治疗外,患者还需要密切观察和监测。

医院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病情的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在治疗性肺炎的过程中,医院应设立专门的隔离病房,提供严密的防护措施,确保病毒不会传播给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

总结而言,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非常重要。

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减少病情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因此,每个医院都应根据国家相关指南和规定,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提高对性肺炎的防控水平。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国际上多数报道HAP发病率0.5%~1.0%,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的第2~4位;ICU内发病率15%~20%,其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高达18%~60%,病死率超过50%。

我国HAP发病率1.3%~3.4%,是第一位的医院内感染(占29.5%)。

HAP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上与CAP有显著不同。

本指南从HAP的特点出发,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一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对临床处理提供指导,以期提高HAP的诊断水平,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改善预后,减少发病。

1 HAP的临床诊断依据同CAP。

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所见对HAP的诊断特异性甚低,尤其应注意排除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以阴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10%~20%患者X 线检查完全正常。

2 HAP的病原学诊断与CAP的要求与步骤相同。

必须特别强调: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HAP 处理的重要性甚过CAP。

HAP患者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作血培养2次。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量培养。

HAP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包括下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而是假阳性。

培养结果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

此外,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的表皮葡萄球菌、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微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属和厌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

在免疫损害宿主应重视特殊病原体(真菌、卡氏肺孢子虫、分支杆菌、病毒)的检查。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是指针对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出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内容包括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病原学、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一、定义获得性肺炎是指发生在医院中、住院72小时后才出现的肺炎,除外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机会性肺炎。

二、流行病学特点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

患者一般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肺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三、病原学1.细菌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呼吸道病毒、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

3.真菌感染:念珠菌属、曲霉属等。

四、诊断1.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等。

2.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扫描可以显示肺部病变。

3.实验室检查:痰涂片、血培养等。

五、治疗治疗获得性肺炎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准确、全面的抗感染治疗。

1.目标抗生素治疗:根据患者的病原学资料和耐药性,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支持治疗:包括氧疗、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3.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使用退热药、止咳药等。

六、预防预防获得性肺炎的关键是控制感染源,改善医院内部的卫生环境和医疗操作规范。

1.患者隔离:对于可能存在传染性的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2.医院环境清洁:保持医疗设施的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3.医护人员培训: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

七、治疗效果评估与随访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疗效进行及时评估,包括体温、症状、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的变化。

随访的目的是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或复发,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临床路径管理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医疗总费用,可以在临床路径中制定获得性肺炎的诊疗方案,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

综上所述,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是医院针对性肺炎制定的一套指导原则和方法。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分类
根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支原体性、衣原体性 等多种类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 为主,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此 外,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引起医院获得性肺 炎。
危险因素
包括患者因素(如年龄大、基础疾病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等 )、医疗因素(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等侵入性 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使用)和环境因素(如 医院内病原菌浓度高、消毒不彻底等)。
诊疗流程
本指南涵盖了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治疗、预防 和控制等方面,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的诊疗流程建 议。
02
医院获得性肺炎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 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

CONTENCT

• 引言 • 医院获得性肺炎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治水平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提高治愈率。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衰竭、休 克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依据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其中,胸部X线或 CT检查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显示肺部炎症浸润影。同时,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 (CRP)、降钙素原(PCT)等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如痰培养、血培养等。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器 医 院 获 得 性 肺 炎 (  ̄ i l cu e 考细菌 浓度 。此 外 . 吸道 分 泌 物分 征 稳定 , 官 功 能 无 明 显 异 常 。 重 症 : } p a aqi d x t r 呼 p en n , AP)亦 称 医 院 内 肺 炎 离 到 的 表 皮 葡 萄 球 菌 、 奴 卡 菌 外 的 同 C 。 晚发 性 发 病 ( 院 >5天 、 nu l i H oa 除 人 机 ( u x ̄da p emoi, P) 是 指 患 其 他 革 兰 阳 性 细 菌 、 流 感 嗜 血 杆 菌 械通气 >4天) nax c[ nu na N , 除 和存 在高危 因素 者 . 即 亦 者入院时不存 在 、 不处感 染潜 伏期 , 外 的 嗜 血 杆 菌 属 细 菌 、 球 菌 、 球 使 不完 全 符 台 重 症 肺 炎 规 定 标 准 , 也 微 肠 而 于 人 院 4h后 在 医 院 ( 括 老 年 护 菌 、 8 包 念珠 菌 屑 和 厌 氧 菌 临 床 意 义 不 明 视 为 重 症 。 A 理 院 、 复 院 ) 发 生 的 肺 炎 。 国 际 上 确 。 ④ 在 免 疫 损 害宿 主 应 重视 特 殊 病 4 H P的 抗菌 治疗 康 内 多数 报 道 HA P发 病 率 0 5 ~ lO , 原体 ( % % 真菌 、 氏肺 孢 子虫、 卡 分支杆 菌、 4 1 经 验 性 治 疗 . ① 轻 、 症 }A 中

步 检 查 和 确 , 行 相 应 的 处 理 。 进
(9 8年 5月 , 海 ) 19 上
学 诊 断 并 调 整 治 疗 方 案 。 ③ 出 现 并 发 @非感 染 疾 病误诊 为肺 炎。应 认真
医院获 得 性肺炎 诊 断和治 疗 指 南 ( 草案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亦称医院内肺炎(Nosocomical Pneumonia, NP),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 h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国际上多数报道HAP发病率0.5%~1.0%,在西方国家居医院感染的第2~4位;ICU内发病率15%~20%,其中接受机械通气患者高达18%~60%,病死率超过50%。

我国HAP发病率1.3%~3.4%,是第一位的医院内感染(占29.5%)。

HAP在病原学、流行病学和临床诊治上与CAP有显著不同。

本指南从HAP的特点出发,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一些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对临床处理提供指导,以期提高HAP的诊断水平,促进抗生素合理应用,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改善预后,减少发病。

1 HAP的临床诊断依据
同CAP。

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所见对HAP的诊断特异性甚低,尤其应注意排除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以阴性,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有10%~20%患者X
线检查完全正常。

2 HAP的病原学诊断
与CAP的要求与步骤相同。

必须特别强调: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对HAP 处理的重要性甚过CAP。

HAP患者除呼吸道标本外常规作血培养2次。

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量培养。

HAP特别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包括下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而是假阳性。

培养结果意义的判断需参考细菌浓度。

此外,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的表皮葡萄球菌、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细菌、除流感嗜血杆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微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属和厌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

在免疫损害宿主应重视特殊病原体(真菌、卡氏肺孢子虫、分支杆菌、病毒)的检查。

为减少上呼吸道菌群污染,在选择性病例应采用侵袭性下呼吸道防污染采样技术。

在ICU 内HAP患者应进行连续性病原学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治疗。

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肠杆菌属细菌、军团杆菌、真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结核杆菌可以引起HAP的暴发性发病,尤应注意监测、追溯感染源、制定有效控制措施。

3 H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
3.1 危险因素:
(1)宿主:老年人、慢性肺部疾病或其它基础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受损、昏迷、吸入、近期呼吸道感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