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马广大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全

《⼤⽓污染控制⼯程》复习资料全⼤⽓污染控制⼯程第⼀章概论第⼀节:⼤⽓与⼤⽓污染1.⼤⽓的组成:⼲洁空⽓、⽔蒸⽓和各种杂质。

2.⼤⽓污染:系指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了⾜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污染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等三⼤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中的⼆氧化碳和其他微量⽓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乎⽆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温升⾼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节:⼤⽓污染物及其来源1.⼤⽓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溶胶状态污染物,⽓体状态污染物。

P42.⽓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液体粒⼦或它们在⽓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3.⽓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体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受重⼒作⽤能发⽣沉降,但在⼀段时间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般指由冶⾦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的烟⽓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烟:由燃烧产⽣的能见⽓溶胶。

霾(灰霾):⼤⽓中悬浮的⼤量微⼩尘粒使空⽓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现象。

雾:⽓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P5):指悬浮在空⽓中,空⽓动⼒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5.可吸⼊颗粒物(PM10物。

P56.⽓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体污染物,有可分为⼀次污染物和⼆次污染物。

P58.⼀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9.⼆次污染物:是指由⼀次污染物与⼤⽓中已有组分或⼏种⼀次污染物之间经过⼀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成的与⼀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蒸气和各种杂质。

2.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3.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4.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P3(填空)5.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P42.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3.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黑烟:由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灰霾):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P55.可吸入颗粒物(P 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物。

P56.气体状态污染物: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气体污染物,有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8.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9.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复习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复习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复习重点第一章:①TSP: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②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③ODS:消耗臭氧层的物质④酸雨:pH小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⑤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⑥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⑦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2. 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现状有什么规律性答: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2。

规律:①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②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③南方的大气污染比北方严重;④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⑤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答:⑴PM10、SO2、NO2、CO、O3 ⑵当第K种污染物浓度为时,其分指数为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4. 大气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试举例说明。

答:⑴干燥清洁的空气,如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⑵水蒸气⑶各种杂质,如细菌,病菌等.第二章:1. 名词解释:①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空气。

②高位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时,包括其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所发生的热量变化。

③低位发热量:燃料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释放的热量。

¥5. 燃烧过程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烟、飞灰、金属及其氧化物、金属盐类、醛、碳氧化合物等。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复习整理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复习整理

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复习整理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复习整理大气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专业,并且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这个专业中,考试的复习和整理尤其重要,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一下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复习整理的方法。

一、课本知识的梳理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中,知识点非常繁杂,需要我们准确掌握课本中的所有知识。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地梳理一遍课本,并将重点、难点、易错点等进行标注,形成一份详细的笔记。

在梳理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将各个知识点归类,避免在备考时遗漏某些重要的内容。

二、重点难点的总结在课本知识梳理的过程中,我们要精细化处理,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点要进行总结。

通过总结,可以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可以将这些重点难点进行分类,找出其中的共性和区别,增强自己的记忆和理解。

三、试题数据的筛选试题是考试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做试题,我们可以了解考试的类型和难度,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同时也能够检验自己是否掌握了课本知识。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要收集大量的试题数据,并进行筛选和分类。

评估每一个试题的难易程度,分类后,能够更好地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进行备考。

四、模拟考试的实践模拟考试是考试备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模拟考试,能够了解自己备考的情况,提升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多参加模拟考试,并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及时加以纠正。

五、内部交流的互动考试备考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特别是在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这个专业中,需要多与同学进行内部交流。

相互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笔记、试卷、解题方法等,帮助彼此增强记忆和理解。

此外,在内部交流中,还可以互相提供一些备考意见和经验,共同提高备考效率和成绩。

总之,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考试的备考需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准备。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马广大)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整理(DOC)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马广大)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整理(DOC)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2.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P3(填空)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P42.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3.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燃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黑烟:由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灰霾):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颗粒物。

5.可吸入颗粒物(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对然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远比粗颗粒物大。

细颗粒物本身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易成为其他污染物的运载体和反应体、可导致能见度显著降低。

6.气体状态污染物:五类: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气体污染物,又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大气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

⼤⽓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资料⼤⽓污染与控制复习要点第⼀章概论⑴环境、环境问题的概念,环境问题的分类答:环境:指⼈类的环境,即以⼈或⼈类作为中⼼事物,其他⽣物和⾮⽣命物质被视为环境要素,构成⼈类的⽣存环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类⽣存和发展的现象,均概括称为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分类:①第⼀类环境问题:由⾃然⼒引起的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涝、⼲旱和滑坡等。

②第⼆类环境问题:由⼈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态破坏等。

⑵⽬前最突出的全球环境问题有哪些?答:①⽓候变化:全球变暖;②臭氧层耗竭:③酸⾬;④淡⽔资源短缺及⽔污染;⑤海洋污染;⑥⼟地退化与沙漠化;⑦⽣物多样性减少;⑧危险废物与有害化学品扩散。

⑶试简述⼈与环境的关系。

答:⼀⽅⾯是因为⼈是环境的产物:从⼈的⾎液矿化度等于30亿年前海⽔的矿化度可以看出⼀切⽣命来源于海洋;⼈类的⽣存物质(⾐⾷住⾏)来源于环境,环境是⼈类的⽣存载体。

另⼀⽅⾯是因为⼈是环境的创造者:⼈类为使环境更适合⼈类⽣存⽽使⽤⼯具来改造环境,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破坏⽣态、破坏环境。

⑷试阐述⽓候变化: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答:成因:⼤⽓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温度增⾼,在近地层:⼤⽓温度随地表温度的升⾼⽽增⾼(⾃下⽽上地被加热);随地表温度的降低⽽降低(⾃下⽽上地被冷却)。

⼆氧化碳等温室⽓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们在⼤⽓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种⽆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变热起来。

⼤⽓中能产⽣温室效应的⽓体主要有⼆氧化碳、甲烷、臭氧、氟氯烃、氧化氮和⽔汽等。

其中对增温影响最⼤的是⼆氧化碳,占55%。

危害:海平⾯上升问题、⽔资源问题(导致地球⽔资源重新分布)、⽓候变暖措施:全⾯禁⽤氟氯碳化物、保护森林、改善汽车燃料、提⾼能源利⽤效率、限制化⽯燃料的使⽤、开发绿⾊新能源、⿎励使⽤天然⽓及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等。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复习总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期末复习总结

⼤⽓污染控制⼯程第三版期末复习总结1、⼤⽓污染: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中,呈现出⾜够的浓度,达到⾜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态环境。

1、局部地区污染:受到某些烟囱排⽓的直接影响;2、地区性污染:⼯业区及其附件地区或整个城市⼤⽓受到污染;a.按污染范围 3、⼴域污染:涉及⽐⼀个地区或⼀个城市更⼴泛地区的⼤⽓污染;4、全球性污染:涉及全球范围的⼤⽓污染。

1、煤烟型(或还原型)污染:例如伦敦烟雾事件;2、⽯油型(或氧化型、交通型)污染:例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b.按能源性质3、混合型污染:由于燃煤或⽯油导致的污染,例如臭氧和烯烃反应⽣成的过氧化氢⾃由基等氧化物,可⼤⼤增加⼆氧化硫的氧化速率。

4、特殊型污染:由于⼯⼚⽣产过程或者发⽣意外事故排放的废⽓。

补充:⼤⽓污染形成具备的条件:⼤⽓污染源、⼤⽓作⽤、复杂地形、受害对象。

3、全球⼤⽓污染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

4、酸沉降:是指⼤⽓中的酸通过降⽔(如⾬、雪、雾)迁移到地表,或者在含酸⽓团⽓流的作⽤下直接迁移到地表。

直接引起酸沉降的主要物质是⼈为和天然排放的SO x (SO 2和SO 3)和NO x (NO 和NO 2),天然源全球范围内分布,⼈为源成地区性分布特点。

5、温室⽓体:主要包括⼆氧化碳、⼀氧化⼆氮、甲烷、臭氧、氟氯烃等。

它们浓度升⾼时,温室效应加剧,引起地球表⾯和⼤⽓层下部温度升⾼。

6、温室效应:⼤⽓中的⼆氧化碳及其它微量⽓体如甲烷、⼀氧化⼆氮、臭氧、氟氯烃、⽔蒸⽓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乎⽆衰减地通过,但却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温升⾼的现象,称为2、⼤⽓污染的分类温室效应。

7、酸⾬:由于⼈类活动影响,降⽔中溶⼊了其他酸性物质,使pH值降到5.6以下的降⽔。

8、⼤⽓污染物:是指由于⼈类活动或⾃然过程排⼊⼤⽓的,并对⼈和环境产⽣有害影响的物质。

9、⼤⽓污染物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溶胶状态污染物和⽓体状态污染物⼀次污染物:即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中的原始污染物质,主要包括SO2、H2S、NO、NH3、CO、CO2、C1~C10化合物、HF、HCl。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复习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复习重点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复习重点第一章:①TSP: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②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③ODS:消耗臭氧层的物质④酸雨:pH小于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如雾、露、霜)⑤大气污染: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⑥一次污染物: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⑦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2. 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什么我国的大气污染物现状有什么规律性答:我国的大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2。

规律:①煤烟型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普遍问题;②城市的大气污染比乡村严重;③南方的大气污染比北方严重;④冬季的大气污染比夏季严重;⑤酸雨现象集中在我国西南、华南和东南地区出现3.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有那些项目如何计分如何报告…答:⑴PM10、SO2、NO2、CO、O3 ⑵当第K种污染物浓度为时,其分指数为⑶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4. 大气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试举例说明。

答:⑴干燥清洁的空气,如氮、氧、氩和二氧化碳气体⑵水蒸气⑶各种杂质,如细菌,病菌等.第二章:1. 名词解释:①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空气。

②高位发热量:燃料完全燃烧时,包括其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所发生的热量变化。

③低位发热量:燃料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时完全燃烧过程释放的热量。

¥5. 燃烧过程产生哪些大气污染物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烟、飞灰、金属及其氧化物、金属盐类、醛、碳氧化合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大气与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

P3(名词解释/选择)2.按照大气污染范围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

3.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

P3(填空)4.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P3第二节: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1.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气体状态污染物。

P42.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P43.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指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小固体颗粒,受重力作用能发生沉降,但在一段时间内能保持悬浮状态。

烟:烟一般指由冶金过程形成的固体颗粒的气溶胶。

(燃烧过程产生的颗粒物)飞灰:指随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排出的分散的较细的灰分。

黑烟:由燃烧产生的能见气溶胶。

霾(灰霾):大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到10km以下的天气现象。

雾:气体中液滴悬浮体的总称。

4.总悬浮颗粒物(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的颗粒物。

5.可吸入颗粒物(PM 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的颗粒物。

细颗粒物PM2.5对然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造成的危害远比粗颗粒物大。

细颗粒物本身可能是有毒有害物质、易成为其他污染物的运载体和反应体、可导致能见度显著降低。

6.气体状态污染物:五类: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7.对于气体污染物,又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P58.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到大气中的原始污染物质。

P59.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P610.硫酸烟雾:硫酸烟雾系大气中的SO2等硫氧化物,在有水雾、含有重金属的悬浮颗粒或氮氧化物存在时,发生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雾或硫酸盐气溶胶。

硫酸烟雾引起的刺激作用和生理反应等危害,要比SO2气体大得多。

P711.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在阳光照射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剂之间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蓝色烟雾。

其主要成分有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酮类和醛类等。

光化学烟雾的刺激性和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强烈得多。

P712.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

P713.人为污染源有各种分类方法。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

P714.人为源: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

15.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固定源: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流动源:交通运输第三节:大气污染的影响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的主要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和水、吸入被污染的空气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颗粒物、硫氧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光化学氧化剂、有机化合物2.对植物的伤害3.对器物和材料的影响4.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的影响第四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实质上就是为了达到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对多种大气污染控制方案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区域适应性和实施可能性等进行最优化选择和评价,从而得出最优的控制技术方案和工程措施。

P192.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P19(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为了控制城市和工业区的大气污染,必须在进行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做好全面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

(2)严格环境管理从环境管理的概念可知,环境管理是对环境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管理,通过对污染物的排放、传输承受三个环节的调控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

(3)控制大气污染的技术措施①实施清洁生产②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③建立综合性工业基地(4)控制污染的经济政策①保证必要的环境保护投资,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②实行“污染者和使用者支付原则”(5)控制污染的产业政策1鼓励类2限制类3淘汰类(5)绿化造林绿化造林是区域生态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化境,调节空气温湿度或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治风沙,而且在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害气体、颗粒物、杀菌)和降低噪声方面皆会起到显著作用。

(6)安装废气净化装置安装废气净化装置,是控制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也是实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项综合防治措施的前提。

第五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一、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的种类和作用P2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环境):限定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

GB3095-1996(2012)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污染源):以以上标准为目标限值允许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

GB16297-1996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标准:以以上标准为基准的辅助标准。

4.警报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预防事故、保护空气质量不受恶化。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P2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规定:任何一个排气筒必须同时遵守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任何1小时浓度平均值)和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任何1小时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两项超标,超过其中任何一项均为超标排放。

P2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中,按照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仍继续执行行业性标准(优先使用行业标准)。

P25 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P25五、空气污染指数及报告:1.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API)的项目定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

2.污染指数的计算结果只保留整数,小数点后的数值全部进位。

P273.各种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都计算出以后,取最大者为该区域或城市的空气污染指数API,则该种污染物即为该区域或城市空气中的首要污染物。

API<50时,则不报告首要污染物。

P27现使用AQI空气质量指数。

第二章燃料与大气污染第一节:燃料的性质1.燃料按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

P29煤石油天然气和非常规燃料(除去煤石油天然气的所有可燃性物质)2.煤的分类:褐煤、烟煤、无烟煤3.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煤中不可燃矿物物质的总称)、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

P304.元素分析:是用化学方法测定去掉外部水分的煤中主要组分碳、氢、氮、硫和氧等的含量。

P315.煤中含有硫的形态(四种):黄铁矿硫(FeS2)、硫酸盐硫(MeSO4)、有机硫(C x H y S z)和单质硫。

P316.人们一般把硫分为硫化铁硫、有机硫、硫酸盐硫,前两种能燃烧放出热量称为挥发硫,硫酸盐硫不参加燃烧,是灰分的一部分。

7.煤的成分表示方法中常用的基准有:收到基ar、空气干燥基ad、干燥基d和干燥无灰基daf。

P33第二节:燃料燃烧过程(燃料的液态着火温度反而低于固态)1.燃烧:指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能量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2.燃料完全燃烧的条件为: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和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P37-393.燃烧过程的“三T”条件为:温度、时间和湍流度。

P394.计算:燃料燃烧的理论空气量P39理论空气量(V a0)m3/kg: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应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建立燃烧化学方程式时,假定:(1)空气仅由N2和O2组成,其体积比为79.1/20.9=3.78;(2)燃料中的固态氧可用于燃烧;(3)燃料中的硫被氧化成SO2;(4)计算理论空气量时忽略NO X的生成量;燃料中的N变为烟气N2。

5.空气过剩系数α:实际空气量V a与理论空气量V a0之比定义为空气过剩系数α,即,通常α>1。

煤为4~7;液体燃料10~116.空燃比(AF):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它可由燃烧方程直接求得。

P42(空燃比为无量纲)7.发热量:单位燃料完全燃烧时发生的热量变化,即在反应物开始状态和反应产物终了状态相同的情况下(通常为298K和1atm)的热量变化,称为燃料的发热量,单位是kJ/kg(固体、液体燃料)或kJ/m3(气体燃料)。

燃料的发热量有:低位发热量和高位发热量P448.燃料设备的热损失:(1)排烟热损失(2)不完全燃烧热损失(3)炉体散热损失第三节:烟气体积及污染物排放量计算P46~P491. 理论烟气体积:在理论空气量下,燃料完全燃烧所生成的烟气体积称为理论烟气体积,以V fg 0表示。

烟气成分主要是CO 2、SO 2、N 2和水蒸气。

P46理论烟气体积:等于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

P46干烟气:除水蒸气以外的成分称为干烟气;湿烟气:包括水蒸气在内的烟气。

V fg 0=V 干烟气+V 水蒸气;V 理论水蒸气=V 燃料中氢燃烧后的水蒸气+V 燃料中水+V 理论空气量带入的实际烟气体积 V fg V fg = V fg 0 + (α-1)V a 02. 烟气体积和密度的校正燃烧产生的烟气其T 、P 总高于标态(273K 、1atm )故需换算成标态。

大多数烟气可视为理想气体,故可应用理想气体方程。

设观测状态下(Ts 、Ps 下):烟气的体积为Vs ,密度为ρs 。

标态下(TN 、PN 下): 烟气的体积为V N ,密度为ρN 。

标态下体积为: 标态下密度为:3. 过剩空气较正因为实际燃烧过程是有过剩空气的,所以燃烧过程中的实际烟气体积应为理论烟气体积与过剩空气量之和。

标况下烟气量计算式:4. 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例题、习题)P47 第三章 污染气象学基础知识1. 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干绝热直减率): 干气块(包括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取100m )时,温度降低或升高的数值,称为干空气温度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

以γd 表示。

2.逆温: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逆温的最危险状况是逆温层正好处于烟囱排放口。

逆温形成的过程:形成逆温的过程多种多样,最主要有以下几种:(1)辐射逆温(较常见)(2)下沉逆温(3)平流逆温(4)湍流逆温(5)锋面逆温。

3.辐射逆温 由于大气是直接吸收从地面来的辐射能,愈靠近地面的空气受地表的影响越大,所以接近地面的空气层在夜间也随之降温,而上层空气的温度下降得不如近地层空气快,因此,使近地层气温形成上高下低的逆温层,这种因地面辐射冷却而形成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增现象叫辐射逆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