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42116

合集下载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精
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 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 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 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 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 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 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 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 稿,才算及了格。”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 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人不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 倦,何有于我哉: 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 哪些呢? 己欲立而立人,己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 欲达而达人: 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 事行得通,同时也要是别 人事事行得通。
感知形象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 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 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的业绩。”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 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课文中的原话回答)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 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 写话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简而言之就 是——“写话”。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 一旦所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 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 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 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 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 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 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其人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 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 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 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 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 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 年),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 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 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
理解积累典雅的双音节词
繁碎 ——繁密细碎 修润——修改润色 • 商酌——商量斟酌 • 遵嘱——遵照嘱咐 • 违理——违背情理 商讨——商量讨论
• 3、 积累平易深挚的语句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 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 耳。”
• “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 常想到他的业绩。”
• “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 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 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 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 己严。
• 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 生,提出向他学习的语文主张。
•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 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 什么?(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 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 不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在文中是承上启下的过 渡句,承接了上文叶老为人宽厚的一面,引出下文叶老严 于律己的另一方面,使文章语意连贯,衔接自然。
(3)“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 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 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 风格的严格,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以 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 榜样。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交流点拨】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 此文以示纪念。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 体现?
【交流点拨】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送客;(第5段 )复信; 律己严:(第6段)写话重风格;(第7段)文风重简洁; (第8段)写作求完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草率(shuài ) 生疏( shū ) 商酌 ( zhuó)
恳切 ( kěn ) 譬如( pìrú ) 朦胧 ( lóng)
累赘( zhuì) 拖沓( tà ) 妥帖 ( tuǒ tiē )
诲人不倦 ( huìjuàn )
不耻下问 ( chǐ )
2. 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交流点拨】 第一部分(第1段):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这些语句从品德、待人、律己方面概括了叶圣陶的过人之处,有些句子在结构上总领全段,使文章层次清晰。
05
示例:
01
这些评论性的语言,能表现出张中行对叶圣陶先生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现出作者的追思缅怀、 景仰赞美之情。
02
学习这篇课文对你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哪些启示呢?
01
待人宽厚,严于律己
02
01
“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行文平实,感情真挚。
在人物刻画方面,作者选择具体典型的生活事例,构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通过事件细节谈事,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寄寓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缅怀之情,以小见大。
2.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然有深浅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
内容上,点明了作者对学习、仿效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思考;结构上,总结全文。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对叶圣陶先生的品行、业绩进行赞扬,但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赞扬与敬佩之情。
本文通过典型事例记叙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两方面过人的品德,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老者形象和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01
前一个“悲伤”指叶圣陶先生为“我”的生活处境感到伤感,后一个“悲伤”指“我”为这个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
02
意在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的特点。
02
叶圣陶先生要求出版社统一“做”和“作”用法的事例,目的是什么?
01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其人
作者介绍
•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
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 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 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编 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 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 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 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 “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 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 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 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律己严:
• • • 写文章:写话风格 文风: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文风方面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 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 不行。”
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 叶老虽然不在了,但他对写话风格的严格, 对文风简洁的要求,对写作的监督执行, 以及对这种主张贯彻坚持的苦心,一直是 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2. 作者在第一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 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 ?文中还有类似这样含义丰富的语句,请 找出来并品析。
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
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
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
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
世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 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 “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曾当过10年的小 学语文教师。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 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 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 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 享年94岁。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稻草人》(1923年),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 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完整
• 缘由: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 他写纪念文。
• 选材: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 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021/6/4
10
• 2、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 待人厚: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 律己严:

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2021/6/4
11
•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 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 了格。”
•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 念,顺口,听,悦耳。
2021/6/4
17
•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 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 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 不行。”
•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 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 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 第一位。

2021/6/4
22
2、 品味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情 感的语句,读出深切的怀念。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 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 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 第一部分(第1段):谈写作本文的 缘由和选材。
•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 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 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 己严。
• 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 20生21/6/4,提出向他学习的语文主张。 12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那时候他还没以字行,用叶绍钧的名字。

我的印象,比如与鲁迅、郁达夫相比,鲁迅笔下多锋芒,郁达夫有才任情,叶先生只是平实规矩而已。

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虽然不能说错,也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

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

中国读书人的思想,汉魏以后不出三个大圈圈:儒、道、释。

搀合的情况很复杂,如有的人是儒而兼道,或阳儒阴道;有的人儒而兼释,或半儒半释;有的人达则为儒,穷则修道;等等。

叶圣陶先生则不搀合,而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我同叶圣陶先生文墨方面的交往,从共同修润课本的文字开始。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

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普通话他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

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

他说:“不必客气。

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

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

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

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

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讲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讲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章节划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可以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时间以及“我”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在品德方面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11段):提倡人们思考和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第四部分应延续到第10段,第五部分应从第11段开始,即:第四部分(第7\~10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写叶圣陶先生对后人的影响。

二、文章赏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敬意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描绘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和接触,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

文章开篇即言简情挚地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这既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也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的初次见面和之后的交往,逐渐展现了他的品德魅力。

在作者的眼中,叶圣陶先生是一位“躬行君子”,他不仅身体力行地践行着自己的信仰和理念,而且始终保持着对学问和道德的敬畏之心。

这种品德高尚的形象,使得读者对叶圣陶先生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钦佩。

文章还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

例如,他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年轻人的提携帮助,都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和年轻人的热爱和关心。

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也使得读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厚。

在语言表达方面,作者运用了简洁明了、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使得整篇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同时,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敬意的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描绘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和接触,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深厚的学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走近作者
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 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 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 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 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清华大学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 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 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诲人不倦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付之一笑:比喻不计较,不当一回事。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不耻下问: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 也不感到羞耻。
整体感知
• 1.本主要从哪两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找 出这两方面过渡衔接的句子。
待人厚、律己严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 面。他还有演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 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1 日星期 五上午 12时10 分55秒 00:10:5 520.12. 11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12时10 分20.1 2.1100: 10Dece mber 11, 2020
• 2.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有什么主张?
简明如话、文风简洁
分析形象
待人厚 律己严
事例
修改文章谦虚、诚恳、好学,尊重别人的意见 对待客人热情,礼数周到 回信及时,关爱朋友生活 写文章简明如话 文风注意简洁 求完美,以身作则
品德
理解词句 体会情感
• 1.怎样理解文章开头所说的“双层悲哀”?
对于叶圣陶先生的逝世,作者感到悲痛, 而先生逝世的时间正式除夕这个特殊的日 子,更令人悲伤,所以说是双层悲哀。
知识链接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 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 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 艺术家”之称。1916年,推出第一 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 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 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国 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 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读一读 写一写
别扭bièniu 草率shuài 儒家rú 拖沓 tà 修润rùn 商酌 zhuó 譬如pì累赘zhui 监督dū 感慨kǎi 鞠躬jū gōng 丁卯mǎo 恳切 kěn 朦胧méng lóng 妥帖 tiē 生疏 shū 颠沛流离pèi 诲人不倦 huì
词语解释
草率:马虎;不细致;粗略。 拖沓:形容做事拖拉。 修润:修改润色。 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 :文中指拖延;啰嗦。 恳切:形容态度诚恳,心情急切的样子。 妥帖:十分合适,恰当。 颠沛流离 :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2020 12:10:55 AM00:10:552020/12/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1/
谢 谢 大 家 2020 12:10 AM12/11/2020 12:10 AM20.12.1120.12.11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1-Dec-2011 December 202020.12.11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12.1 100:10: 5500:1 0Dec-20 11-Dec-2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0:10:5 500:10: 5500:1 0Friday , December 11, 2020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120.12. 1100:1 0:5500: 10:55D ecembe r 11, 2020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Friday, December 11, 202011
• 2.怎样理解文章结尾。 这句话表达了要遵守叶圣陶先生的作文组 长,学习叶圣陶先生品德的想法,体现了 作者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赞美之情。
• 3.怎样理解“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 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 才算及了格”的含义。
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方面“写 话”的主张,即要求简明如话。
• 3.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叶圣陶先生应 该说是第一位。 高度赞扬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重视以及以 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精神品质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1 2.1120. 12.11Fr iday, December 11, 2020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0:1 0:5500: 10:5500 :1012/ 11/2020 12:10:55 AM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1日 星期五 12时10 分55秒 00:10:5 511 December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2时10 分55秒 上午12 时10分 00:10:5 520.12. 11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12/11/
叶圣陶先生对“作”和“做”进行分工处 理,并监督执行,体现了了他律己严,工 作认真负责的特点
找出文章中的议论句,体会其作用
• 1.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 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高度赞扬叶圣陶先生品德有过人之处。
• 2.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高度赞扬叶圣陶先生品德的可贵之处。
• 4.怎样理解“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 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 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 感慨系之”的含义。
这句话体现了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文风的 简洁。
• 5.怎样理解“叶圣陶先生认为这样不应爱必 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决 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 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