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危害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震知识与预防ppt

提供物质支持
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物资和住所,确保他们 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促进社区参与
加强社区内部的互助合作,共同应对地震带 来的挑战和困难。
组织志愿活动
鼓励和组织志愿者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受 灾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提供就业和教育培训机会
为受灾者提供就业和教育培训机会,帮助他 们重新融入社会和经济生活。
地震波与地震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主要包括瑞雷波和 洛夫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面波在特定条件下传播最慢。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不 同烈度下对建筑物和生命的影响不同。
02 地震的危害
直接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原理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地震波传 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提前检测到地震波并发出预警, 为公众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
时间。
地震预警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依靠地震监测 站网和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实时 处理地震数据,快速确定地震参
数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
地震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 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发
01
02
03
04
提供安全感
通过稳定和安慰的话语,让受 灾者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倾听和支持
耐心倾听受灾者的感受和经历 ,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
解。
教授应对技巧
教授受灾者应对心理创伤的技 巧,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
。
提供信息和资源
向受灾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 源,帮助他们了解灾后重建的
过程和政策。
社会支持与灾后重建
为受灾者提供必要的物资和住所,确保他们 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促进社区参与
加强社区内部的互助合作,共同应对地震带 来的挑战和困难。
组织志愿活动
鼓励和组织志愿者参与灾后重建工作,为受 灾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提供就业和教育培训机会
为受灾者提供就业和教育培训机会,帮助他 们重新融入社会和经济生活。
地震波与地震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两大类,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主要包括瑞雷波和 洛夫波。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面波在特定条件下传播最慢。
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对地表和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不 同烈度下对建筑物和生命的影响不同。
02 地震的危害
直接灾害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原理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地震波传 播速度与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提前检测到地震波并发出预警, 为公众提供几秒到几十秒的逃生
时间。
地震预警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主要依靠地震监测 站网和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实时 处理地震数据,快速确定地震参
数并发出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发布
地震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 手机短信、互联网等多种途径发
01
02
03
04
提供安全感
通过稳定和安慰的话语,让受 灾者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倾听和支持
耐心倾听受灾者的感受和经历 ,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理
解。
教授应对技巧
教授受灾者应对心理创伤的技 巧,如放松训练、认知重构等
。
提供信息和资源
向受灾者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 源,帮助他们了解灾后重建的
过程和政策。
社会支持与灾后重建
关于地震ppt课件

。
快速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地 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救援行动。
资源整合与调配
整合各方资源,包括人力、物 资、设备等,并根据救援需要 合理调配。
信息共享与沟通
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 保各方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协
同应对。
救援装备与技术
01
02
03
高科技救援装备
采用高科技救援装备,如 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 移动照明等,提高救援效 率。
地震的分类与成因
总结词
地震可根据成因和规模进行分类,其成因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
详细描述
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 后,岩层突然断裂而产生的。火山地震则与火山活动有关,而塌陷地震则是由地下空洞或采空区塌陷引起的。此 外,根据规模,地震可分为微震、有感地震和破坏性地震等。
度的差异,提前对可能受影响的 地区发出预警。
预警时间
预警时间取决于地震震源深度、地 表地质等因素,通常预警时间较短 ,但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逃生时 间。
预警信息的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 ,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提醒 公众采取应急措施。
预警信息的发布与接收
信息发布流程
地震监测系统检测到地震信号后 ,迅速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预 警级别和受影响区域,通过预警 信息发布系统向公众传递预警信
近年典型地震案例
玉树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造成约3000 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雅安地震
2013年四川雅安市发生7级地震,造成约20人死 亡,数百人受伤。
鲁甸地震
2014年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约600人 死亡,数千人受伤。
快速响应机制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在地 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救援行动。
资源整合与调配
整合各方资源,包括人力、物 资、设备等,并根据救援需要 合理调配。
信息共享与沟通
建立信息共享和沟通机制,确 保各方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协
同应对。
救援装备与技术
01
02
03
高科技救援装备
采用高科技救援装备,如 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 移动照明等,提高救援效 率。
地震的分类与成因
总结词
地震可根据成因和规模进行分类,其成因主要与地壳运动有关。
详细描述
根据成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塌陷地震等。其中,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 后,岩层突然断裂而产生的。火山地震则与火山活动有关,而塌陷地震则是由地下空洞或采空区塌陷引起的。此 外,根据规模,地震可分为微震、有感地震和破坏性地震等。
度的差异,提前对可能受影响的 地区发出预警。
预警时间
预警时间取决于地震震源深度、地 表地质等因素,通常预警时间较短 ,但可以为人们提供宝贵的逃生时 间。
预警信息的发布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方式 ,向公众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提醒 公众采取应急措施。
预警信息的发布与接收
信息发布流程
地震监测系统检测到地震信号后 ,迅速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预 警级别和受影响区域,通过预警 信息发布系统向公众传递预警信
近年典型地震案例
玉树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市发生7.1级地震,造成约3000 人死亡,数千人受伤。
雅安地震
2013年四川雅安市发生7级地震,造成约20人死 亡,数百人受伤。
鲁甸地震
2014年云南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造成约600人 死亡,数千人受伤。
《地震安全知识》课件

被埋压时的自救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冷静
在地震后被埋压时,保持冷静 和清醒的头脑至关重要,有助 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寻找安全空间
尽可能向有光线、空间较大的 地方移动,避免在狭小、低矮
的空间内停留。
保持呼吸通畅
清理口鼻周围的尘土,尽量保 持呼吸通畅,等待救援。
保存体力
在被埋压期间,尽量保持体力 ,不要盲目挣扎,以免消耗过
地震预警只能提供一定 程度的预警时间,受到 地震震级、地表地质等 因素的影响,预警时间 可能会缩短。
包括家庭成员的紧急疏 散路线、避难所选择、 重要物品的预先整理等 。
包括便携式照明、急救 包、水、食品等,确保 在地震发生后能够维持 基本生活需求。
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家 庭成员在紧急情况下的 反应能力和自救能力。
地震的分类
01
02
03
浅源地震
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 震,通常破坏程度较大,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较 大影响。
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之 间的地震,破坏程度相对 较小,但可能引起较大的 地面振动和破坏。
深源地震
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 地震,通常不会造成地表 破坏,但可能引起地下岩 层的变形和破裂。
地震监测网络
建立和完善地震监测网络 ,及时捕捉地震信息,为 预警系统提供数据支持。
预警信息发布
建立快速、准确的地震预 警信息发布机制,以便公 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并采 取应对措施。
预警系统覆盖范围
扩大地震预警系统的覆盖 范围,确保更多地区能够 受益于预警系统的保护。
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防震减灾宣传 教育,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
地震科普ppt课件

地震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的救援和自救互救是降低人 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关键。
详细描述
在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救援队伍,展开救援行动,同 时鼓励居民开展自救互救,及时发现和救治被困人员。
总结词
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是提高居民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应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如开展宣传教 育、组织培训演练等,使居民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地震带与地震分布
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和地壳应力集中区域 。
地震分布
全球地震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地 区。
03
CHAPTER
地震预警与应急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
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 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捕捉地 震初期的微弱震动信号,提前对地震 进行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极短 的时间内发出预警,为公众提供逃生 避险的时间,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家庭防震应急措施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包括确定家庭成员的紧急联络方式和 逃生路线,制定震后自救互救方案等 。
准备应急物资
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提高家庭成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能力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反 应。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或地壳内部应力释 放所引起的地球表面震动。
地震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 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地震波与地震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纵 波和横波,面波则沿地表传播。
详细描述
在地震发生后,应尽快组织救援队伍,展开救援行动,同 时鼓励居民开展自救互救,及时发现和救治被困人员。
总结词
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是提高居民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的重要途径。
详细描述
应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如开展宣传教 育、组织培训演练等,使居民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 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地震带与地震分布
地震带
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频繁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和地壳应力集中区域 。
地震分布
全球地震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等地 区。
03
CHAPTER
地震预警与应急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与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
地震预警系统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 电磁波传播速度的差异,通过捕捉地 震初期的微弱震动信号,提前对地震 进行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极短 的时间内发出预警,为公众提供逃生 避险的时间,减轻地震造成的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家庭防震应急措施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包括确定家庭成员的紧急联络方式和 逃生路线,制定震后自救互救方案等 。
准备应急物资
定期进行家庭防震演练
提高家庭成员应对地震的意识和能力 ,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作出反 应。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构造板块相 互挤压、碰撞或地壳内部应力释 放所引起的地球表面震动。
地震类型
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 地震和人工地震等。
地震波与地震烈度
地震波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体波包括纵 波和横波,面波则沿地表传播。
地震防震主题班会PPT课件

地震急救知识
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和救援培训,让师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地震中能互帮互助。
社区地震防护知识
社区应急预案
社区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响应流程。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社区应对地震的能力。
避难场所设置
社区应指定安全的避难场所,如广场、公园等,并设立明显标识,确保灾时居民能够快速避难。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思考,这是自救的首要前提。
迅速寻找掩护
立即寻找身边的桌子、床铺等坚固物体,迅速伏在下面以防被坠落物砸中。
远离易坠物
远离窗户、家具等易坠落物,避免被砸伤。即使在户外,也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切断危险电源
尽快切断电源,防止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外出时要关闭煤气总阀。
准备好必需的急救用品、食物、饮用水等,随时待命。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快速带上逃生包离开。
寻找安全避难所
掌握附近的安全避难所位置,如广场、公园等开敞地带,避免留在高层建筑或靠近危险物品的地方。
地震应急预案编制
1
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和风险
2
预案编制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方案
3
组织协调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同机制
救援物资储备
社区应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干粮、饮用水、医疗用品等,确保地震发生时居民能及时获得必需品。
安全隐患排查
社区应定期排查公共建筑、道路、管线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和加固,提高防震能力。
地震逃生常识
熟悉逃生路线
提前了解办公室、家中及学校的紧急逃生路线和出口位置,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离。
准备逃生包
1
制定全面性政策法规
防震科普知识课件PPT

加强防震减灾科 普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防震意识是防震减 灾工作的重要环节。建议加 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和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地震知 识和防震减灾技能,提高公 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
完善应急救援体 系
应急救援是减轻地震灾害损 失的关键环节。建议完善应 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 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 力和效率。同时,加强应急 物资储备和调配,确保救援 工作的顺利进行。
01
通过课堂教育、宣传栏、演练等多种形式,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提高师生员工的防震意识。
紧急疏散演练
02
定期组织紧急疏散演练,让师生员工熟悉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
,提高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估
03
对学校等公共场所的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评估,及时加固改造
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
个人自救互救技能培养
地震次生灾害及其危害
次生灾害类型
包括火灾、水灾、毒气泄漏、瘟疫等。
危害
地震次生灾害可能加重地震直接灾害的损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火灾会烧毁房屋和财 产,造成人员伤亡;水灾会冲毁道路、桥梁和农田等;毒气泄漏和瘟疫则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历史资料分析法
通过分析历史地震资料,评估 未来地震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
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 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保险制度
开展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为制 定科学合理的防震减灾策略提供依据。
建立地震保险制度,为受灾群众提供经济 补偿和重建支持。
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应急指挥体系
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 条块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确保地震应
地震ppt课件

、防寒保暖用品等,以备不时之需。
地震应急救援
总结词
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力量进 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详细描述
地震应急救援包括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灾情,组织救 援队伍开展搜救工作,提供医疗救治、安置受灾群众 等,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05
地震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06
地震的未来展望
地震预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是科学界面临的难题,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预测地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地 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方法与技术
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和培训,让公众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 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新方法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 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 以发现更多的地震前兆和规律,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新技术
研发新型的地震监测设备和预警 系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地震 监测和预警,为减轻地震灾害提 供更及时、有效的支持。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要点一
宣传教育
要点二
应急演练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公众普及地震知识和防震减 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地震可能造成供水、供电 、通讯等基础设施瘫痪, 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
工业生产中断
地震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线 停工,影响工业生产和经
地震可能造成山体滑坡、 地面塌陷等自然景观破坏 。
地震应急救援
总结词
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组织力量进 行救援和抢险工作。
详细描述
地震应急救援包括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灾情,组织救 援队伍开展搜救工作,提供医疗救治、安置受灾群众 等,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05
地震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
06
地震的未来展望
地震预测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地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是科学界面临的难题,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预测地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正在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地 震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减轻地震灾害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减轻地震灾害的新方法与技术
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和培训,让公众了解如何在地震发生时 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新方法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 地震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 以发现更多的地震前兆和规律, 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新技术
研发新型的地震监测设备和预警 系统,实现更快速、准确的地震 监测和预警,为减轻地震灾害提 供更及时、有效的支持。
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要点一
宣传教育
要点二
应急演练
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社会公众普及地震知识和防震减 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
地震可能造成供水、供电 、通讯等基础设施瘫痪, 影响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 。
工业生产中断
地震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线 停工,影响工业生产和经
地震可能造成山体滑坡、 地面塌陷等自然景观破坏 。
地震ppt课件免费

叫方法等。
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自救技能
学习在地震发生时如何快速躲避、保护自己,以 及被困时如何保持生存。
互救技能
了解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互救、救援,包括正 确使用救援工具、救援注意事项等。
心理调适
提供地震灾害后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受灾者缓 解心理压力、重建可能发生的地震。
地震预警系统
01
02
03
地震监测网络
利用大量地震监测仪器, 实时监测地壳运动。
数据处理中心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 处理,分析出地震发生的 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信息 。
预警发布系统
将分析结果通过广播、电 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快速 传递给公众,以便及时采 取避震措施。
地震预防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
塌陷地震
总结词
由地下空洞或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
详细描述
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空洞或矿井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通常发生在矿井开 采或地下工程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人工地震
总结词
由人为活动如地下核爆炸、大规模爆 炸等引起的地震。
详细描述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如地下核爆 炸、大规模爆炸等引起的地下震动。 这种地震通常发生在人类活动较为密 集的地区,如城市、工业区等。
地震 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地震的基本知识 • 地震的形成原因 • 地震的预测与预防 • 地震的危害与影响 • 地震的救援与重建 • 地震的安全教育
01
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的定义
地震
地球内部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 发生突然破裂,释放出集聚的能
量,形成地面的震动和变形。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会以震源为中心向四 周传播的弹性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两类。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 为在地表传播的波。
掌握自救互救技能
自救技能
学习在地震发生时如何快速躲避、保护自己,以 及被困时如何保持生存。
互救技能
了解在地震发生后如何进行互救、救援,包括正 确使用救援工具、救援注意事项等。
心理调适
提供地震灾害后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受灾者缓 解心理压力、重建可能发生的地震。
地震预警系统
01
02
03
地震监测网络
利用大量地震监测仪器, 实时监测地壳运动。
数据处理中心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快速 处理,分析出地震发生的 时间、地点和震级等信息 。
预警发布系统
将分析结果通过广播、电 视、手机短信等方式快速 传递给公众,以便及时采 取避震措施。
地震预防措施
建筑抗震设计
塌陷地震
总结词
由地下空洞或矿井塌陷引起的地震。
详细描述
塌陷地震是由于地下空洞或矿井塌陷而引起的地震。这种地震通常发生在矿井开 采或地下工程较为发达的地区,如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家。
人工地震
总结词
由人为活动如地下核爆炸、大规模爆 炸等引起的地震。
详细描述
人工地震是由于人为活动如地下核爆 炸、大规模爆炸等引起的地下震动。 这种地震通常发生在人类活动较为密 集的地区,如城市、工业区等。
地震 PPT 课件
目录 CONTENT
• 地震的基本知识 • 地震的形成原因 • 地震的预测与预防 • 地震的危害与影响 • 地震的救援与重建 • 地震的安全教育
01
地震的基本知识
地震的定义
地震
地球内部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 发生突然破裂,释放出集聚的能
量,形成地面的震动和变形。
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会以震源为中心向四 周传播的弹性波,分为体波和面波 两类。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 为在地表传播的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 51、1997年5月10日,伊朗东部靠近阿富汗边境地区发生里氏7.1级
地震,共1560人死亡。
52、1998年2月4日,阿富汗塔哈尔省发生里氏6.1级地震,至少
4500人死亡。
53、1998年5月30日,阿富汗北部塔哈尔省再次发生里氏6.9级地
震,4000多人死亡。
54、1998年7月17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的里氏7.1级海底地震
地震的危害
地震
.
1
关注地震
.
2
20世纪以来全球地震事件
• 1、1905年4月4日,印度、克什米尔边境发生8.0级地震,死亡 1.88万人。 2、1906年1月31日,厄瓜多尔大地震里氏8.8级发生在厄瓜多尔及 哥伦比亚沿岸。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 圣-费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3、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发生8.3级地震,损失5亿美元。 4、1906年8月17日,智利帕尔瓦莱索发生8.4级地震,死亡2人, 损失2.56亿美元。 5、1907年10月21日,原苏联杜尚别发生8.0级地震,死亡1.2万人。 6、1908年12月28日,意大利西西里岛默西拿发生7.5级地震,死 亡12.3万人。 7、1915年1月13日,意大利罗马以东阿韦扎诺发生7.0级地震,死 亡2.99万人。 8、1920年12月16日,中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地震,死亡20万人。 9、1923年2月3日,里氏8.5级,发生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10、1923年9月1日,日本东京横滨发生8.2级地震,死亡9.9万人, 损失28亿美元。. Nhomakorabea5
• 31、1970年5月31日,秘鲁发生7.7级地震,死亡6.68万人,损失5.07 亿美元。 32、1971年2月9日,美国洛杉矶发生6.5级地震,损失约10亿美元。 33、1972年12月23日,尼加拉瓜发生6.2级地震,死亡1.2万人, 损失10亿美元。 34、1976年2月4日,危地马拉发生7.9级地震,死亡2.28万人,损 失10亿美元。 35、1976年7月28日,中国唐山发生7.8级地震,死亡24万人,损 失150亿元人民币。 36、1977年3月4日,罗马尼亚弗朗恰发生7.2级地震,损失20亿美 元。 37、1978年9月16日,伊朗东部发生7.7级地震,死亡约2.5万人。 38、1980年10月10日,阿尔及利亚阿斯南发生7.7级地震,死亡约 2万人,损失60亿美元。 39、1983年5月26日,日本秋田发生7.7级地震,损失65.6亿美元。 40、1985年9月19日,墨西哥海发生8.2级地震,造成墨西哥城0.5 万人死亡,损失70-80亿美元。
.
4
• 21、 1957年3月9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里氏9.1级,发生在美国阿 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 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 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22、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艾加迪尔发生5.9级地震,死亡1.31 万人,损失1.2亿美元。 23、1960年5月22日,智利康塞普西翁发生8.5级地震(后修订为 9.5级),死亡0.57万人,损失6.75亿美元。 24、1962年9月1日,伊朗西北部发生7.1级地震,死亡1.223万人。 25、1963年10月13日,俄罗斯千岛群岛大地震里氏8.5级,并波及 日本及俄罗斯等地。 26、1964年3月28日,美国阿拉斯加发生8.5级地震,损失5.38亿 美元。 27、1964年6月16日,日本本州发生7.5级地震,损失8亿美元。 28、1965年2月4日,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里氏8.7级。地震引发高 达10.7米的海啸,席卷了整个舒曼雅岛。 29、1968年8月31日,伊朗东北部发生7.4级地震,死亡1.2万人。 30、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通海发生7.8级地震,死亡1万人。
18、1949年7月10日,原苏联海特发生7.6级地震,死亡1.2万人。 19、1950年8月15日,中国西藏大地震里氏8.6级(中国有史以来 最大地震)。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印度雅鲁藏布江损失最为惨 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20、 1952年11月4日,俄罗斯大地震 里氏9.0级。此次地震引发的 海啸波及夏威夷群岛,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尼西亚班达附近海域。地震引发海啸及火山喷发,人员及财产损失惨 重。
15、1989年1月25日,智利、阿根廷边境发生7.8级地震,死亡2.8 万人,损失1亿美元。
16、1939年12月26日,土耳其埃尔津詹发生8.0级地震,死亡3.27 万人。
17、1948年10月5日,原苏联阿什哈巴德发生7.3级地震,死亡 2.33万人。
.
6
• 41、1988年12月7日,原苏联亚美尼亚发生7.0级地震,死亡2.5万人, 损失100亿卢布。 42、1989年10月17日,美国旧金山发生7.1级地震,损失20亿美 元。 43、1990年6月21日,伊朗西北部发生7.7级地震,死亡4万人。 45、1992年12月12日,印尼东努沙登加拉省发生里氏6.8级地震, 造成至少2200人死亡。 46、1993年9月30日,印度西部和南部发生系列地震,至少1万人 死亡。初震震级为里氏6.4级。 47、1994年6月6日,哥伦比亚西南部地震引发的泥石流和建筑倒 塌致使近1000人死亡。 48、1995年1月17日,日本发生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地震,震级 里氏7.2级,共6430人死亡。 49、1995年5月28日,俄罗斯远东地区发生有史以来最严重地震, 震级7.5级,共1989人死亡。 50、1997年2月28日,伊朗西北部发生里氏5.5级地震,近1000人 死亡。
.
3
• 11、1927年5月23日,中国甘肃古浪发生8.0级地震,死亡4.14万人。 12、1934年1月15日,尼泊尔、印度边境发生8.3级地震,死亡
1.07万人。 13、1935年5月30日,巴基斯坦基达发生7.5级地震,死亡5万人。 14、 1938年2月3日,印度尼西亚大地震里氏8.5级,发生在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