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2020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1(30题)

2020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1(30题)

2020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一)1.被认为是欧洲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的( )。

A.《普通教育学》B.《理想国》C.《大教学论》D.《教育论》2.当我们阅读《红楼梦》时,头脑中浮现出林黛玉的形象,这叫(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3.俗话说“总吃蜜,蜜也不甜”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对比B.联觉C.感觉适应D.感觉的相互作用4.教师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 )。

A.管理者B.观察者C.设计者D.评价者5.教师职业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是( )。

A.知识修养B.问题意识C.实践经验D.反思巩固(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必须具有的道德观念。

( )7.教师职业道德构成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认知。

( )8.教师修养的提升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之一。

( )9.道德情操是好老师完成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

( )10.教师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只指向教育过程,不指向教师本身。

( )【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夸美纽斯的知识。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理想国》的作者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教育论》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作品。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故本题选C。

2.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想象的分类。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

题干中林黛玉的形象是在阅读《红楼梦》时出现的,正是再造想象的体现。

故本题选A。

3.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一般规律。

由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题干中蜜对味觉的持续刺激,会造成感觉的适应,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感觉阈限的增加,造成的结果就是蜜也不甜。

A选项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与题意不符;B选项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外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与题意不符;D选项感觉的相互作用是从宏观方面分为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太过宏观,与题意不符。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

启发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之比较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启发教学的倡导者,但二人的“启发”由于各种因素的差异又各有特点。

本文将对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和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进行阐述和比较,并指出“启发式教学原则”比“产婆术”更科学的一面。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启发教学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是东西方历史上第一位大师级人物, 是东西方文化传统的奠基者。

他们不仅影响了当世, 更深深地影响了历史, 影响了文化的研究传统和发展方向。

两人作为东西方的先贤祖师, 自有其不同的思想内涵和思维风格;作为人类共同的圣哲, 亦有同声相应的默契, 这种默契超乎时空, 互参互补。

因二人都深谙启发之道,基于此, 本文将就“启发教学”对二人进行浅显的比较, 以管窥东西方文化之精髓。

一、孔子——“启发式教学原则”孔子比苏格拉底至少早五、六十年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因此,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教育家。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主体,非常注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

他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意思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某一问题没有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没有处于急于想知道答案而不知道的状态(即‘不愤’),教师就不可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也无法告诉学生怎样进行思考(即‘不启’);如果学生没有处于对某一问题已经考虑成熟,却苦于无法表达心中之想法的状态(即‘不悱’),那么教师也无法帮助他们进行疏理,无法引导他们用明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即‘不发’)。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双方共同思考,师生相互启发。

他在《论语·子罕》中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意思就是说:“我有知识吗?没有。

有个普通人来问我,我对他的问题茫然无知,我从问题的两头进行考察,然后尽量回答他。

”可见,他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自称“无知”,然后再与学生共同探究的。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科技教育
SC TNG2 N0圆 CE E0Y0 O. I &CL 1 j E H0. . I N 。 3 。 1 1
孔子 的教育心理 思想 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①
宋 文香 孙友德 ( 台南 山学院 山东龙 口 2 5 0 ) 烟 6 7 6 摘 要 : 育心理 学正 式成 为一 门独立 学科的 历史很 短 , 教 尚不足 百年 , 但我 国的教 育心理 学思 想, 已孕 育于历经 千年 的教 育哲 学思想 早 之 中。 孔子 作 为我 国古代最 早的 思想家 和教 育家 , 在教 育实 践 中形成 了 自己 的比较完 整的教 育心理 思想 。 着教 育心理 学的不 断发展 , 随 现代教 育 心理 学理论 的 内容也 日趋 完善 。 在今 天 , 孔子 的教 育心理 思想 无论 在 结构体 系还是 具体 内容 方面对现 代教育 J 理 学仍有很 大 c . t .
和 思 想 家 , 孔子 、 子 、 如 孟 苟子 等 在 论述 教 育 问题 时 , 经具 有 一 定 的 教 育 心 理 思 想 。 已 孔
1 1 孑子教 育 心 理思 想的 基本 观点 . L
孔 子 的 教 育心 理 思 想 是 以 一 定 的 理 论
孔 子 虽 然 没 有 对 学 习进 行 明确 的阶 段 划 分 , 在 他 的 教 育 思 想 中 把 学 习 看 作 一 但 个过 程 。 合 《 语 》 《 庸 》 论述 , 立 结 论 和 中 的 “ 志、 学、 问、 思、 博 审 慎 明辩 、 习 、 行 ” 时 笃 可
的启 发意 义 。
关键词 : 孔子 教 育心理思 想 教育心理 学 教 科书 中 图分 类 号 : 4 G 文献 标 识 码 : A
教 育 心 理 学 作 为 一 门独 立 的 心 理 学 分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

《教育知识与能力》选择题必背124道题一、教育基础知识1。

孔子的教学思想:学而知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以身作则、诲人不倦、身体力行、“庶、富、教"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阐述的教育原则: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3。

苏格拉底(妇产科医生)在教育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产婆术”.4。

柏拉图(游戏哥)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亚里士多德(自然帝)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

5。

昆体良(辩论哥)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代表作《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班级授课制的萌芽。

【苏婆理柏政治德,传承自然教育性原则,昆体良雄辩西方第一】6.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出来。

康德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7.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开山老祖)被称为“教育学之父”,其著作《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提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提出“泛智”教育;提出教育应适应自然的思想;首次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8。

卢梭(孩子王):法国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爱自然】裴斯泰洛奇:瑞士教育家,教育史上小学各科奠基人,在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中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倡导自然主义教育,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洛克(绅士):英国教育家,代表作《教育漫画》,提出“绅士教育”和“白板说”;【在白板上画绅士漫画】第斯多惠:德国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教师的教师”,代表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斯宾塞:英国教育家,最早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代表作《教学论》,提出“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做准备"。

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全文5篇)

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全文5篇)

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全文5篇)第一篇:孔子对学习的相关论述和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第二单元我们研究的是学习究竟是什么,这个单元,囊括了教育学视野中对学习的定义,还有西方心理学对学习的研究与认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学习的概念是一带而过的,因此,我选择了2.1.3节中的研习任务1.获取并整理孔子有关学习的论述还有后人对孔子学习观念的解释,在此,我将总结出孔子对学习的相关看法,还有给出我的个人见解。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孔子先生,孔丘(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字仲尼。

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

从小我们就常常子曰子曰的背,不知道我们是不是真的懂得了其中的真意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孔子这个伟大教育家的思想家的世界里。

《论语》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弟子将《学而》列为开篇首章,大有深意。

就连南怀瑾的《论语别裁》首章也是“学而为一”,可间接说明了孔子为学思想的重要性。

当然,只有自己是好学者,还有成功的学习者,孔子才能成为那么成功的教育家。

1.好学。

孔子是懂得谦虚的人,但是唯有好学这件事情他可是一点儿也不谦虚的。

他说: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孔子自谓本性的良善或有人及之,这是孔子不敢自居的,但是好学精神是别人不及的,好学是后天的努力功夫,任何人愿意学习就可以学习的,以此来激励后人要有好学之心。

2.“求道”。

“好学”作为孔子学习思想的主要特征,它的精义在于求道。

但“求道”这个词语是十分抽象的,有人认为求道就是终日沉思默想体悟大道理,但结果却是陷入歧途或者并无所得。

孔子或许也尝试过这种方法,他也发现了其中的弊端,因此他给出解决的方法,“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作者:宋文香孙友德来源:《科技资讯》 2011年第30期宋文香孙友德(烟台南山学院山东龙口 265706)摘要:教育心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历史很短,尚不足百年,但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早已孕育于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之中。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内容也日趋完善。

在今天,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无论在结构体系还是具体内容方面对现代教育心理学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育心理思想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10(c)-0179-0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但在我国历经千年的教育哲学思想中已经孕育有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等在论述教育问题时,已经具有一定的教育心理思想。

孔子虽非专门的心理学家,但在数十年的教育实践中,他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伟大的教育心理思想家。

他的教育心理思想对现代教育心理学内容和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有些内容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1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学习心理思想、德育心理思想、差异心理思想、教师心理思想、教学心理思想等多个方面,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非常相近。

1.1 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的基本观点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是以一定的理论观点为基础、为指导的,可以归纳为如下四个基本观点:性习论、学知论、发展观、差异观[1]。

孔子不仅提出了人的心理的发展问题,同时还具体地提出了毕生发展观,意识到人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从而提出了年龄特征与心理发展阶段论。

“性相近,习相远”,孔子既看到了人的生性、自然本性,也看到了人的习性、社会本性;既看到了先天因素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看到了后天因素(主要为环境与教育)给予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汇总练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汇总练习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汇总练习第一章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2021.4】在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思想。

比如孔子认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主要体现的是孔子关于心理发展的()。

A.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B. 年龄阶段C. 个体差异D. 道德水平【2019.4】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P33A.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有教无类【2022.4】孔子认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一观点针对的是()。

A. 学习方法B. 学习动机C. 教学对象D. 如何做教师【2020.10】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 夸美纽斯B. 裴斯泰洛齐C. 普莱尔D. 福禄贝尔【2019.10】以下被尊称为儿童心理学奠基人的是()。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福禄贝尔D.普莱尔【2016.10】被称为科学儿童心理学奠基入的是()。

A.达尔文B.普莱尔C.杜威D.皮亚杰【2019.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2020.10】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E.伦理性原则【2018.10】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22.0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间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

这是发展教育心理学基本研究原则中的()。

A.客观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16.10】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中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以充分保证其实际效用,这指的是()。

孔子与苏格拉底关于“启发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考研考点

孔子与苏格拉底关于“启发教学”思想的比较分析考研考点

当今世界,社会和科技发展迅速,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的创造能力的培养,人的智力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启发学生动脑思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启发”,成为我们研究的热点。

学过教育史的都知道,我们通常把孔子看作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首创者,而西方则公认苏格拉底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鼻祖。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分别对后世东西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趣的是,从时间上看,他们几乎生活在同一历史时期(孔子比苏格拉底略早半个多世纪),并分别独立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

今天呢,我们就二者的“启发教学”进行一个对比。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奴隶制逐渐崩溃,封建制正在逐步形成,政治上极度动荡,出现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论语》一书是孔门教学的实录,其中记载了孔子关于启发教学的至理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现代汉语中“启发”一词和“举一反三”的成语即由此而来。

宋代名儒朱熹注曰:“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即孔子认为,当学生对某个问题正在积极地进行思考,一时还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予以启发;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已经思有所得,但还不十分明确,还表达不出的时候给予开导。

如果教师已就学生所疑的最关键一点予以启发了,却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类比和推理,孔子认为教师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因为这说明学生没有主动积极的思考,仅靠教师的讲授是没有意义的。

在教学实践中孔子也认真贯彻了他的上述主张。

通过《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孔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善于运用问答法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

有时学生问一个问题,孔子只简单回答,以引起学生的追问和思考,学生一步步追问,孔子的回答一次比一次深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比研究
作者:叶诗睿司维
来源:《学园》2014年第29期
【摘要】虽然现代教育心理学出现的时间很短,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已经历经了两千多年,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本文分别介绍了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学思想,从中感受两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关键词】孔子教育心理思想现代教育心理学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9-0033-01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在谈到教育思想问题时,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念,如孔子、孟子、荀子等。

孔子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育心理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仍具有指导意义。

一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
1.学习思想
在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中,他将学习看作是一个过程,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阶段,而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则将学习的过程分为动机、理解感知、巩固、应用等几个步骤。

相比之下,孔子提出的学习过程和现代教育心理学所提出的观点具有相同性。

在学习方法上,孔子认为时习慎思、多闻多见是关键,能够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这与现代教育思想中的学习方法类似。

在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孔子认为意志、情感、个性等因素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学活动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2.教师思想
孔子作为一名教育家,所教导出来的许多学生后来也成了教育家。

在教师的教学思想上,他提出了许多见解,成为教师素质的要求。

“有教无类,以身作则”等主张,不仅是他自身教学经验的总结,同时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所有的教学思想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教育要求,成为一把职业素质的标尺,一直影响至今。

除此之外,孔子还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从而起到教师引导的作用。

3.教学思想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教学对象。

孔子认为:一是“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二是“有教无类”。

就是说,要扩大教学对象范围,争取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做到一视同仁。

现在可以理解为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作为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标准。

另外,孔子还提出了“学思并重,由博返约,因材施教”等原则,成为现代教学中启发式教育、针对性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基础,影响到当今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该得到持续的、深入的发展。

4.德育思想
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才无德或是有德无才的学生,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好学生。

在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品德结构是三位一体的理论,即是将品德作为道德认识、情感、行为的统一体。

而孔子则主张将品德修养分为四个要素,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而且这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分别对应着四个阶段。

因此,在德育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道德行为的持续性。

5.差异思想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生的心理差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

而现代教育心理学则认为,学生的心理差异可以从心理类型和心理品质来区分。

具体来说,孔子关注学生的差异主要从性格、智力、志向、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按照智力发展情况将学生分为上智、中人、下愚三类。

这种分类方式直接影响了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与此相对应地将学生的智力水平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类,由此可见其中的密切联系。

二现代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在于人们在接受教育时的心理现象,以及相关的发展变化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情况,包括学生获取知识、个性养成、品质培养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学习动机、学习方式、教学评定和教师心理等各个方面。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教师心理、教学与学习心理、个性心理差异、品德心理等多个方面都有所涉及,而且具有一致性。

以差异心理思想来说,孔子的理论非常全面,在意志、情感、个性等多个领域都有所关注,因此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着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体系将会逐渐完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与扩展。

在研究方向上,将会更加关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心理,关注影响教学效果的社会因素,关注实际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和现代教育心理思想,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异同点。

而当今社会,中国教育界的思想逐渐偏向西方,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的继承不够。


此,应增强对中国文化的重视,既吸收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同时更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切实发展好中国的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宋文香、孙友德.孔子的教育心理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之比较[J].科技资讯,2011(30)
[2]马会芳.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心理学比较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3)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