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园区规划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物流园区的规划与管理要点

物流园区的规划与管理要点
功能
物流园区主要承担货物的集散、中转 、储存、加工等功能,同时提供物流 信息、物流金融、物流配送等一体化 服务。
物流园区的分类
按服务对象分类
01
可分为工业物流园区、商贸物流园区等,服务对象分别为工业
企业和商贸企业。
按地理位置分类
02
可分为城市物流园区、港口物流园区、机场物流园区等,分别
位于城市、港口、机场附近。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
环境管理
环保政策遵守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确保园区运 营符合环保要求。
节能减排措施
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园区运营对环境的 影响。
废弃物处理
规范废弃物处理流程,确保废弃物得到妥善 处理。
04
物流园区的政策与法规
国家政策
国家物流业发展政策
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政策,包括物流业发展规划、物流业税收政策、物流业投融资政策等。
按功能设置分类
03
可分为综合型物流园区和专业型物流园区,前者提供全方位的
物流服务,后者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物流服务。
物流园区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起步阶段
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 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加, 欧美国家开始建设物流园 区。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 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物 流园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
THANKS
感谢观看
成功案例二:新加坡樟宜机场物流园区
总结词
战略地位、国际竞争力
详细描述
新加坡樟宜机场物流园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货运 中心之一。园区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吸引了许多国际知名企

(完整版)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国家标准)

(完整版)物流园区建设要求(国家标准)

物流园区建设要求一、定义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

其包括8个功能综合功能、集约功能、信息交易功能、集中仓储功能、配送加工功能、多式联运功能、辅助服务功能、停车场功能。

其中,综合功能的内容为:具有综合各种物流方式和物流形态的作用,可以全面处理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等作业方式以及不同作业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

即:交通枢纽+物流服务集成=物流产业区重视选址、重视物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的建设、重视通过硬件的建设和服务配套来实现物流企业的积聚二、国内物流园区发展概况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物流园区的数量在八大经济区位居首位,有52个物流园区,占到26%的比例;全国物流园区总投资在1—10亿之间的物流园区数量最多,45个,占50%;全国物流园区的占地面积在0.1—1平方公里之间的数量最多,62个,占47%(2009年物流园区国家标准制定时的统计数据)。

三、物流园区国家标准1、分类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为划分依据,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可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

2、园区建设基本要求<1>、规划与评审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

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

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单个物流园区总用地面积宜不小于1平方公里;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占园区总用地面积的比例,货运服务型和生产服务型应不大于10%,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应不大于15%。

<2>、交通规划要求应开展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最新国标

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最新国标

物流园区服务规范及评估指标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物流园区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保障要求和服务提供要求,给出了物流园区服务的评估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对物流园区运管管理机构的服务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354物流术语GB/T21334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GB51157物流建筑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18354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物流园区logistics park由政府规划并由统一主体管理,为众多企业在此设立配送中心或区域配送中心等,提供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物流产业集聚区。

[GB/T18354-2021,3.16]。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应用信息技术,统筹和整合物流行业相关信息资源,并向社会主体提供物流信息、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服务的系统。

[GB/T18354-2021,6.26]。

4基本要求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应集约和节约使用土地,符合GB/T21334的要求。

应在区域范围内提供社会化物流服务,承担与其定位相匹配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应与区域内产业形成配套联动和深度融合,与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5服务保障组织机构应有统一的园区运营管理机构,负责园区配套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并为入驻企业提供运营配套服务。

管理要求5.2.1制度建设5.2.1.1运营管理机构应根据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园区运营管理制度、入驻企业管理制度、安全与应急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和节能环保制度等。

5.2.1.2运营管理机构应向社会公开园区管理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责,应向入驻企业公开办事指南、服务规范、投诉处理等制度。

园区基本指标参考及相关规范

园区基本指标参考及相关规范
园区基本指标
1.物流园区建设参数: Ø 物流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使用面积/园区面积)占整个面积的 40%-60% Ø 物流园区人员指标(园区总人数/园区总面积): 20-120人/公顷 就业 Ø 物流园区货运站面积指标(货运站面积/园区总面积):15% Ø 物流园区仓储面积指标 (仓储面积/园区总面积):20-25% Ø 物流园区办公面积指标(办公区域面积/园区总面积):1%左右 Ø 物流园区停车场面积指标(停车场/园区总面积):1%-2%左右 Ø 园区总面积单位面积年吞吐量(总吞吐量/园区面积):3000吨/公顷 Ø 铁路货运枢纽单位面积年吞吐量(吞吐量/货运枢纽面积):约60吨/ 平米 Ø 铁路货运中心平均发货量(年发货量365天):800-1000车皮/天 Ø 仓库接货站台个数:4-10个/10000m2 Ø 集装箱站点的堆放率(堆放面积/站点面积):30%左右 Ø 欧洲铁路货运枢纽内铁路标准长度:600-750m Ø 铁路枢纽内运行路线和避让路线比例:7:3 Ø 园区跟机场的合理半径:10千米
指标
指标单位
生产服务型 指标值
投资强度 万元/亩
≥80
园区物流强 万吨/Km2.年 度
≥250
交通连接方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

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物流信息平 能为入驻物流企业和工业园区提

供公共信息平台和实时信息交换
系统
备注 推荐性要求
指标
指标单位
贸易服务型 指标值
投资强度
万元/亩
≥60
园区物流强 万吨/Km2.年 度
≥150
交通连接方 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存在,

可以实现多式联运
物流信息平 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物流园区是为了满足城市物流需求而建设的综合性园区。

其规划设计方案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选址:优先选择靠近主要交通干线和交通枢纽的地点,方便货物进出园区。

同时要考虑到园区周边环境和基础设施是否完善。

2.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包括各类建筑物、道路、停车场等。

园区应根据需求确定建筑物类型和用途,例如货运大楼、仓库、配送中心等。

3. 道路网络:建立完善的道路网络,包括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

主要道路应宽敞平整,以适应大型货车的通行。

同时要设计合理的停车场和卸货区,方便货物的装卸和中转。

4. 设施设备:园区应配备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包括货物跟踪系统、货物分拣设备、安全监控设备等。

这些设备能够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5. 绿化环境:园区宜设立绿化带和景观绿地,提供员工休息的场所。

同时要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确保园区的排水畅通和防水能力。

6. 管理与安全:园区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园区的规划与管理。

同时要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货物和园区的安全。

可以采取安保人员和监控系统等措施。

7. 环境保护:园区规划设计应遵循环境保护原则,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噪音和污染物的排放。

可以考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8. 产业链配套:园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物流产业链的需求,提供相关的配套设施和服务。

例如物流信息平台、金融服务、物流培训机构等。

总之,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应全面考虑交通、土地利用、设施设备、绿化环境、管理与安全、环境保护和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的需求。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宜居、环保的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认定标准

物流园区认定标准

物流园区认定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1.园区需满足《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明确的选址要求,具有
较好的区位及交通条件,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物流业发展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避让生态保护红线,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

2.园区需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强的货运物流服务能力,聚集
了一定数量的物流企业,运营效率较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支撑保障作用。

3.园区运营管理机构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属性和独立性,管理制度
健全,实际运营年限不低于1年,且期间没有发生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2)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2)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是指为满足物流需求而进行的园区规划
和设计工作。

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位置选择:物流园区的位置选择应考虑交通便利性和对
物流网络的补充作用。

通常选择在主要交通枢纽附近或物
流需求集中的地区。

2. 土地利用规划:物流园区的土地利用规划应考虑到不同
功能区域和设施的布置。

包括货运区、仓储区、配送区、
办公区、停车区等。

3. 道路和交通规划:物流园区需要建设合理的道路和交通
系统,以确保货物的快速流通。

道路宽度、交通流量、停
车设施等都需要合理规划。

4. 设施设备规划:物流园区需要根据不同的物流需求规划
相应的设施和设备。

包括仓储设施、装卸设备、分拣设备、信息系统等。

5. 环境保护考虑:物流园区应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合
理选择园区的布局和绿化设计,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6. 安全管理规划:物流园区应考虑到安全管理的要求,包
括防火、防盗、防爆等方面的规划和设施的设置。

以上是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考虑因素,具体的规
划设计还需要根据园区的特点和物流需求来进行详细规划
和设计。

物流园区规划方案

物流园区规划方案
六、预期效果
1.提升地区物流业整体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社会稳定。
4.推动绿色物流发展,实现园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规划方案旨在为某地区物流园区提供指导,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遵循合法合规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将园区打造成为地区物流业的典范。
2.优化园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3.推广绿色物流理念,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4.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业务智能化、协同化。
三、规划原则
1.合法合规: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
2.实用性:紧密结合实际需求,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行性和实用性。
3.创新性:引入先进物流理念和技术,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2.优化物流园区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3.构建绿色、环保、安全的物流园区,降低物流成本。
4.提升物流园区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业务高效协同。
三、规划原则
1.合法合规原则:确保规划方案符合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要求。
2.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物流园区实际需求,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可行性。
3.创新性原则:引入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提高物流园区竞争力。
-信息服务区:构建信息化平台,实现物流业务在线办理。
-生活配套区:提供员工住宿、餐饮、娱乐等生活服务。
2.交通规划
-对外交通:优化园区与周边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铁路的连接,提高园区对外交通的便捷性。
-内部交通:合理规划园区内部道路,实现人、车、货分流,提高园区通行效率。
3.建筑设计
-建筑风格:体现现代物流特色,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
4.环保原则:注重生态保护,实现物流园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流园区规划规范标准-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 B/T X X X—200x前言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都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上海市标准化研究院、同济大学、上海西北物流园区、浙江传化物流基地、华中理工大学、上海市物流学会、宝鼎威物流有限公司。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G B/T X X X—200x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1 范围本标准给出了我国物流园区的分类类型与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政府主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界定,也可以作为对物流园区进行规划、设计、建设与规范管理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8354 物流术语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37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使用指南GB 50028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20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82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93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 5031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CJJ 17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 34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JTJ 231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3术语和定义GB/T 18354确立的以及以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物流园区 logistics park为了实现物流设施集约化和物流运作共同化,或者出于城市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的目的而在城市周边等区域,集中建设的物流设施群与众多物流业者在地域上的物理集结地。

物流信息平台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为入驻的物流企业或关联企业所涉及的物流需求及服务相关信息进行沟通而提供的基础信息化平台。

以最优的资源配置来满足企业一体化物流的需求。

物流服务 logistics service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

物流企业 logistics enterprise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物流设施 logistics facilities具备物流相关功能和提供物流服务的场所。

一体化物流服务 Integrated logistics service根据客户需求所提供的多功能、全过程的物流服务。

4分类方法分类原则分类原则如下:a) 符合的园区;b) 按依托对象的主导性原则;c) 以某一服务对象为主要特征,将延伸服务合并为同一类型。

5物流园区类型根据物流园区的依托对象来划分物流园区类型,以物流园区规划指标为推荐性要求。

货运服务型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空运或海运或陆运枢纽而规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形式或两条不同的运输干线衔接;b) 提供大批量货物转换的配套设施,实现不同运输形式的有效衔接;c)主要服务于国际性或区域性物流运输及转换。

注1:空港物流园区依托机场,以空运、快运为主,衔接航空与公路转运;注2:海港物流园区依托港口,衔接海运与内河、铁路、公路转运;注3:陆港物流园区依托陆港,以公路干线运输为主,衔接公铁转运。

生产服务型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等产业园区而规划;b) 提供制造型企业一体化物流服务;c) 主要服务于生产制造业物料供应与产品销售。

商贸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现货市场、专业市场而规划,为商贸市场服务;b) 提供商品的集散、运输、配送、仓储、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c) 主要服务于商贸流通业商品集散。

综合服务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应符合以下要求:a) 依托城市配送、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多元对象而规划;b) 位于城市交通运输主要节点,提供综合物流功能服务;c) 主要服务于城市与区域运输和配送体系的组织。

6 物流园区建设基本要求规划与评审6.1.1 物流园区的规划应结合国家物流产业规划要求、所属地的物流产业导向,根据所属地的城市总体规划、用地规划和交通设施规划等进行选址,编制符合所属地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物流园区详细规划,并通过规划评审。

6.1.2 物流园区建设应做好各功能区的规划,建设适合物流企业集聚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吸引区域内物流企业逐步集中,引导物流企业向物流园区聚集。

6.1.3 物流园区建设应加强土地集约使用,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和贸易服务型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应小于园区总用地面积的15%,综合服务型应小于20%。

交通影响评价与规划6.2.1应开展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对区域内各类交通设施的供应与需求的影响分析,评价其对周围交通环境的影响,包括建设项目产生的交通对各相关交通系统设施的影响,分析交通需求与路网容纳能力是否匹配,并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检验。

6.2.2 按交通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提出减小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对周围道路交通影响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处理好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衔接,提出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6.2.3 物流园区应建有能满足入驻企业活动所需的由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辅助道路构成的道路系统,其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应纳入城市道路系统统一规划建设。

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6.3.1 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按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6.3.2 物流园区应建立与其规模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监管系统,并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活动。

6.3.3 物流园区的环境空气应达到GB 3095中的二级标准。

6.3.4 物流园区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达到JTJ231中装卸作业库场标准,非装卸作业区环境噪音应符合GB12348中规定的Ⅳ类标准。

6.3.5 物流园区应规划环卫设施,组织收集入驻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并委托有资质的经营单位来收购和处理这些废弃物。

6.3.6 鼓励物流园区的入驻企业通过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基础设施建设6.4.1 物流园区应配套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排水、通讯、道路、消防和防汛等基础设施。

6.4.2 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应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原则,防止重复建设,以降低基础设施的配套成本。

6.4.3 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应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衔接,并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

6.4.4 物流园区各种基础设施的地下管线敷设,应符合GB 50289要求。

6.4.5 物流园区应提供满足入驻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电力设施,应根据所属地电网规划的要求,建设符合GB 50293和GB 50052要求的电力设施和内部应急供电系统。

6.4.6 物流园区应遵守节约用水的原则,提供满足入驻企业的供水设施,并编制符合GB 50282规定要求的用水规划;应建设完善的排水设施,应编制符合GB 50318规定要求的排水规划,并与所属城市总体规划相适宜。

6.4.7 物流园区如需进行供热设施建设,应符合CJJ 34的规定要求;如需进行燃气设施建设,应符合GB 50028的规定要求。

6.4.8 物流园区应统一建设消防设施和防汛除涝设施,其消防设施工程应由具有消防工程施工资质单位建设,各类建筑的建设应符合GBJ 16的要求;物流园区内各种防汛除涝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国家及所属地相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

6.4.9物流园区应为工商、税务、运管、检验检疫等政府服务机构的进驻提供条件,并逐步完善“政府一站式服务”的功能;应为银行、保险、中介、餐饮、住宿、汽配汽修等各项支持服务机构的进入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并为入驻企业提供必要的商业服务功能。

信息化设施建设6.5.1 物流园区应建设具有基础通信平台、门户网站、信息管理平台、电子服务平台以及信息安全等功能的信息化设施。

6.5.2 物流园区应为入驻企业提供具有数据通信、固定电话、移动通讯和有线电视等方面基础功能的基础通讯设施。

6.5.3 物流园区应逐步建设具有对外宣传、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园区信息管理等功能一体化的门户网站,并能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物流公共信息;设有保税物流中心的物流园区,应建设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计算机管理系统。

附录A 物流园区规划的推荐性指标(资料性附录)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贸易服务型综合服务型附录B 物流园区推荐性指标的计算方法(资料性附录)1.投资强度: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额。

计算公式:投资强度=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项目总用地面积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包括厂房、设备和地价款。

2.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项目用地范围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或分摊土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

计算公式: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重=行政办公、商业及生活服务设施占用土地面积÷项目总用地面积×100%3.园区物流强度: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物流处理能力。

园区物流强度=园区年度物流总量÷园区总用地面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