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杆菌的快速检验方法概要
炭疽实验室检测技术

PCR检测引物的设计
炭疽芽孢杆菌的PCR 检测中引物的设计非常关键。 炭疽芽孢杆菌有两个毒力相关质粒pX01 和pX02。
pX01 分子量为110 MDa (185kb) ,携带cya 、 lef 和pag 基因,分别编码水肿因子( EF) 、致死 因子(L F) 和保护性抗原( PA) ; pX02 分子量为60 MDa(95kb),携带capABC 和dep 基因,分别编码荚膜与参与其生物合成的 酶。
PCR检测引物序列
pagA F: 5' ATT TGC GGT AAC ACT TCA CT 3' pagA R: 5' AGA CCG TGA CAA TGA TGG AA 3' cap外F:5' CCT GGT TGT TCT TTT CGT TGC 3' cap外R:5' CGG ATT GTA TAT GGA GTG GG 3' cap内F:5' TTT CAC CAG CAC CCA CAT AG 3' cap内R:5' GGG ACA GGA ATG TTT GGA TC 3' rpoB 2F:5' CCA ACA GTA GAA ATG CC 3' rpoB 2R:5' AAT TTC ACC AGT TTC TGG ATC T 3'
一些进化研究学者推论,这几种细菌来源于同一个 祖先,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产生分化,炭疽芽孢 杆菌成为温血动物的病原菌,蕈状芽孢杆菌是环境 中的正常菌,对人和动物没有致病能力;而蜡样芽 孢杆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处于以上两种菌之间,蜡 样芽孢杆菌是环境中的常见菌,偶尔也会使温血动 物感染;苏云金芽孢杆菌则成为昆虫的致病菌。
炭疽杆菌快速鉴定

炭疽杆菌的快速鉴定王艺钧10 生物技术3 班0326摘要杆菌( Bacillus anthraci )属于需氧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
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
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
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发生,不应放松警惕。
我们利用炭疽杆菌的特性,通过微生物学检查,观察炭疽杆菌在含血平板上幼稚菌落待征、溶血和粘性, 再进行高价效噬菌体快速裂解试验、青霉素纸片串珠试验和活性炭NaHC03平板CO2培养物的荚膜肿胀试验, 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炭疽杆菌的定性鉴定,而不需要对其深入分子水平的检测。
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1 项目的立项依据炭疽热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人感染后多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及肠炭疽,偶有伴发败血症。
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
该病潜伏期约7 天,但彻底发病多达60 天,早期症状包括咳嗽,但很快会发展为严重的呼吸障碍和痉挛。
由于炭疽病起初的症状类似流感,非常容易被人忽略。
一旦发病,病人在几天内就会死亡。
因此,快速检测出炭疽杆菌和有炭疽杆菌引起的症状的辨别对临床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今,炭疽杆菌的鉴别技术已近很成熟,如:免疫学检验技术、核酸检验技术、适配子、肽核酸、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化学分析技术、核酸测序与指纹图分析技术等等[2] 。
1.2 项目的研究内容炭疽杆菌的特点革兰氏阳性细菌;长而直的大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大小为~ 1. 5um× 3~5um,致病菌中最大的;无鞭毛,不能运动。
在病人、病畜体内多散在或呈2~3个短链排列,有荚膜(红色)。
炭疽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在12~44℃都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动物炭疽病原学检测采集健康动物部位

动物炭疽病原学检测采集健康动物部位以动物炭疽病原学检测采集健康动物部位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炭疽病的病原学检测方法以及采集健康动物部位的要点。
动物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Bacillus anthracis)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感染哺乳动物,包括牛、羊、马等。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具有极高的致死率,对兽畜业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动物炭疽病的病原学检测非常重要。
病原学检测是通过采集健康动物的部位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来确认是否存在炭疽菌感染。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学方法等。
在采集健康动物部位样本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1. 选择适当的部位:采集部位应该选择动物体表或体内病原菌易寄生的部位,如皮肤、毛发、鼻腔、口腔、肠道、淋巴结等。
不同动物种类和病情可能需要不同的采集部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2. 采集样本的方法:采集样本时应注意消毒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常用的采集方法包括刷拭法、切片法、穿刺法等。
刷拭法适用于采集体表样本,如皮肤、毛发,可以使用棉签或拭子进行轻柔刷拭;切片法适用于采集组织样本,如淋巴结,需要进行切割取样;穿刺法适用于采集体内液体样本,如血液、胸腹水,需要使用注射器或针头进行穿刺采集。
3. 样本的保存和运输:采集的样本需要妥善保存和运输,避免样本污染或变质。
一般情况下,样本应尽快送达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无法立即送达实验室的情况,可以使用冷藏或冷冻的方式保存样本,确保病原菌的活性和样本的完整性。
4. 实验室检测方法: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细菌培养和分离、PCR检测和免疫学方法。
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通过将采集到的样本在特定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细菌生长情况来确认是否存在炭疽菌感染。
PCR检测是一种高效、敏感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炭疽菌的特定基因序列,用于快速确认炭疽菌的存在。
免疫学方法包括ELISA、免疫荧光等,通过检测动物体内产生的抗体来确定是否感染炭疽菌。
炭疽杆菌基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芽 孢和 细菌 繁殖体 的检测 方法 。现将 炭 疽杆 菌基 因检测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分 别 进行 介绍 。适合 于针对 环境 中炭疽 病原体 以及感染动物的检测 。
1 基 因 检 测技 术 1 . 1 P C P . 技 术 和探 针 技 术
体系 .通过检测结果表 明.L A MP引物
种 简便 、快速 、定量 检测 炭疽 芽孢
新 的 潜 在 炭 疽 疫 源 地 。 当炭 疽 芽 孢 被
杆菌的 P C R方法 ,可特 异且灵 敏地检摄 入动物体 内时会 导致严重的茵血症 . 进 而会 不 同程 度 的引发炭 疽 疫情 。 因 此 ,及时 有效 的诊 断 , 以及在 使 用有 效 消毒 药物 对周 围环境进 行 消毒后 对 疫 区土壤 、水 源的污 染状 况进 行调 查
1 0 0 0 0 倍 [ 7 1 。B e n H a t a n o 等将 L A M P 技
术应 用于 炭疽杆 菌 的检测 .在 一个反 应体 系 内 ( 2 5 u 1 )能够 检测 大 约 1 0 0 0 个拷 贝 。虽然存 在污 染的可 能性 ,但 其极 高 的敏感性 和特 异性显 示 了该项
提供技术依据 。
炭疽杆菌基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关键 词 :炭 疽杆 菌 ;检 测方 法 ;研 究
进展 :综述
特 异性 问 。赵婷 婷等建 立 了一种 简便
一 辽宁省 重大动 物疫病 应急 中 心 1 1 0 1 6 p 一 析试纸 条方法 ,可 以快 速可视 化检 测
炭疽是 由炭疽 杆菌 ( B a c i l l u s A n . t h r a x )感 染 引起 的一 种 人 兽 共 患 病 。 由于 炭疽芽 孢和 细菌本 身 的性 质 .直 炭疽 芽胞杆 菌核 酸 。该 方法是 通 过序 列 比对 挑选 出炭疽 芽胞 杆菌 质粒上 的 特异性基 因 p X O 2 ,设计 引物 、探针并 合成 标记 。建立 核 酸恒温扩 增反 应体 系 ,用金 标免疫层 析试 纸条 快 速检测 扩 增产 物 。用 建立 的检测方 法 检测 炭 疽 S t e r n e疫苗株 的灵 敏度为 6  ̄ 1 0 3 c f u / ml ,且 与枯 草芽胞 杆 菌 、矮 小 芽胞 杆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

炭疽芽胞杆菌的鉴定分析发表时间:2016-08-03T14:08:47.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作者:刘丽鑫[导读] 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俗称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常在牧区暴发流行。
刘丽鑫(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中心医院黑龙江农垦 164000)【摘要】探讨炭疽芽胞杆菌的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与鉴定。
炭疽芽胞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快速有效的检验和鉴定炭疽牙孢杆菌是最为重要的。
采取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分离培养与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方法进行检查。
快速的病原学诊断在控制疾病流行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炭疽牙胞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中图分类号】R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97-02炭疽芽胞杆菌(B.anthracis)俗称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为人、畜共患性疾病,常在牧区暴发流行。
由于炭疽杆菌宿主广泛,传播方式多样,芽胞的抵抗力极强,故恐怖分子可利用该菌制造“生物恐怖”危害人类。
炭疽芽胞杆菌是需氧芽胞杆菌属中致病力最强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引起人与动物炭疽病。
1.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1.1 形态与染色本菌为致病性细菌中最大的革兰阳性杆菌。
大小为5~10μm×1~3μm,两端平切,无鞭毛。
新鲜标本直接涂片常单个存在或呈短链。
经培养后则形成长链,呈竹节状排列。
细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形成芽胞,芽胞小于菌体、椭圆形、位于菌体中央。
有毒菌株可有明显的荚膜。
1.2 培养特性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无毒菌株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形成灰色、扁平、干燥、粗糙型(R)菌落,低倍镜下观察菌落边缘呈卷发状。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12~15h菌落周围不溶血,24h后有轻度溶血[1]。
在肉汤培养基中由于形成长链而呈絮状沉淀生长。
在明胶培养基中37℃培养18~24h,由于细菌沿穿刺线向四周扩散生长,使明胶表面液化成漏斗状。
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

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炭疽病是一种严重的植物病害,由炭疽病菌引起。
为了有效诊断和治疗该病,必须进行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
本文将介绍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的步骤1. 提取炭疽病菌菌丝:将炭疽病菌提取,并在无菌条件下培养。
采用高温灭菌法或孢子悬液法可以提取炭疽病菌菌丝。
2. 选取合适的培养基:选取适当的培养基,比如Potato Dextrose Agar(PDA)或Sabouraud Dextrose Agar(SDA),以培养炭疽病菌菌丝。
3. 培养炭疽病菌菌丝:将炭疽病菌菌丝接种到培养基上,放置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4. 观察炭疽病菌菌丝形态:用显微镜观察和比较炭疽病菌目前已知的形态特征和特点,在标准菌株的基础上进行鉴定。
如呈现出纺锤形、直线状等特征,可以通过种子状的沙粒样形态表现,以鉴别炭疽病菌。
5. 结果判定:通过对观察到的炭疽病菌丝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和鉴别,判定炭疽病菌是否存在。
二、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的方法1. 直接显微镜观察法:将炭疽病菌菌丝直接观察,通过比较和鉴别菌丝形态特征确定炭疽病菌是否存在。
2. 颜色法:利用荧光显微镜或黑白胶片观察炭疽病菌菌丝的颜色,根据其颜色确定是否存在炭疽病菌。
3. 免疫学法:使用抗体或其他特定的化学物质,通过染色或荧光标记的方式检测炭疽病菌是否存在。
4. 分子生物学法:利用特定的DNA序列与PCR技术,可以检测炭疽病菌是否存在。
总的来说,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炭疽病诊断方法。
在真菌分类学和鉴别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通过炭疽病菌丝形态鉴定,可以有效减轻炭疽病的损害和影响。
炭疽杆菌快速鉴定

炭疽杆菌的快速鉴定王艺钧10生物技术3班 0326摘要杆菌(Bacillus anthraci)属于需氧杆菌属,能引起羊、牛、马等动物及人类的炭疽病。
炭疽杆菌曾被帝国主义作为致死战剂之一。
平时,牧民、农民、皮毛和屠宰工作者易受感染。
皮肤炭疽在我国各地还有散在发生,不应放松警惕。
我们利用炭疽杆菌的特性,通过微生物学检查,观察炭疽杆菌在含血平板上幼稚菌落待征、溶血和粘性,再进行高价效噬菌体快速裂解试验、青霉素纸片串珠试验和活性炭NaHC03平板CO2培养物的荚膜肿胀试验,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炭疽杆菌的定性鉴定,而不需要对其深入分子水平的检测。
1.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1.1项目的立项依据炭疽热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炭疽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其病理变化的特点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及浆膜下结缔组织出血浸润,血液凝固不良,呈煤焦油样。
人感染后多表现为皮肤炭疽、肺炭疽及肠炭疽,偶有伴发败血症。
人类炭疽病是由于接触病畜的皮毛、吸入带病菌(芽孢型)尘埃,或进食未煮熟的病畜肉类而感染。
该病潜伏期约7天,但彻底发病多达60天,早期症状包括咳嗽,但很快会发展为严重的呼吸障碍和痉挛。
由于炭疽病起初的症状类似流感,非常容易被人忽略。
一旦发病,病人在几天内就会死亡。
因此,快速检测出炭疽杆菌和有炭疽杆菌引起的症状的辨别对临床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
如今,炭疽杆菌的鉴别技术已近很成熟,如:免疫学检验技术、核酸检验技术、适配子、肽核酸、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化学分析技术、核酸测序与指纹图分析技术等等[2]。
1.2项目的研究内容炭疽杆菌的特点革兰氏阳性细菌;长而直的大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大小为~1. 5um×3~5um,致病菌中最大的;无鞭毛,不能运动。
在病人、病畜体内多散在或呈2~3个短链排列,有荚膜(红色)。
炭疽杆菌为兼性需氧菌,在12~44℃都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
最适pH为~。
在活炭疽病畜体或死亡后未经解剖的尸体内,不形成芽胞。
简述炭疽的诊断要点

简述炭疽的诊断要点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炭疽、肠炭疽和肺炭疽等。
本文将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和鉴别诊断五个方面,对炭疽的诊断要点进行简述。
一、流行病学史
1. 接触史:患者近期是否与患有炭疽的动物或人有过接触或在疫情暴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
2. 职业史:患者是否从事与动物或动物制品相关的工作,如屠宰、皮毛加工等。
3. 疫情调查史:是否在疫情暴发期间与疫区有过接触或在疫情暴发区域生活或旅行过。
二、临床表现
1. 皮肤炭疽:病变多见于面部、颈部、手部等裸露部位,表现为水疱、溃疡、黑痂形成等。
2. 肠炭疽:表现为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 肺炭疽: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三、实验室检查
1. 显微镜检查:对未破溃的皮肤病灶渗出物、溃疡底部组织、痰液等进行显微镜检查,观察有无炭疽杆菌。
2. 培养分离:将上述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有无炭疽杆菌生长。
3. 血清学检测: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炭疽杆菌抗体,有助于明确诊断。
四、病理学检查
对疑似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中是否存在炭疽杆菌以及病变特点。
五、鉴别诊断
1. 皮肤炭疽应与痈、蜂窝织炎等皮肤感染相鉴别。
2. 肠炭疽应与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疾病相鉴别。
3. 肺炭疽应与肺炎、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相鉴别。
综上所述,对于炭疽的诊断,需要从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诊断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炭疽杆菌的快速检验方法
核心提示:本标准适用于进行动物皮张、原毛炭疽杆菌的检验。
1设备和材料1.1天平。
1.2温箱36℃±1℃。
1.3震荡器。
1.4显微镜。
1.5灭菌三角烧瓶。
1.6离心机。
1.7离心管1.8平皿。
1.9接种棒、镍铬丝...
本标准适用于进行动物皮张、原毛炭疽杆菌的检验。
1设备和材料
1.1天平。
1.2温箱36℃±1℃。
1.3震荡器。
1.4显微镜。
1.5灭菌三角烧瓶。
1.6离心机。
1.7离心管
1.8平皿。
1.9接种棒、镍铬丝。
1.10L-型玻棒。
2培养基和试剂
2.1 5%绵羊血琼脂平板培养基。
2.2营养琼脂平板培养基。
2.3活性炭NaHCO
琼脂平板培养基。
3
溶液(现用现配为宜)。
2.3.1 7%NaCO
3
2.3.2 10%活性炭末悬液,炭末越细越好,配好后0.105Mpa(121℃)灭菌
20min备用。
临用前隔水煮沸数分钟。
2.3.3取172ml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稍冷后加入10%活性炭末悬液(摇
溶液20ml,最终浓度为0.7%,混匀倾注匀)8ml,最终浓度为0.4%再加入7%NaCO
3
平板。
3操作步骤
3.1样品的处理
先将皮毛剪碎,称取3g左右放入灭菌三角瓶中,加入适量的0.5%洗涤液以充分浸泡为宜(用5%漂白粉溶液洗涤也可),人工或机械振荡10-15min后静止10min,取悬液10ml加入离心管中,2000rpm离心10min,弃上液,再加入3-5ml灭菌蒸馏水,于65℃水浴30min。
3.2分离培养
取水浴后混悬液0.05ml接种于血平板中,用L型玻棒涂匀(L型玻棒需酒精火焰灭菌),37℃培养18-24h。
3.3签定
3.3.1菌落特征
典型菌落:菌落呈扁平,不透明,表面干燥,粗糙,有微细结构,边缘不整齐,似狮子头状(卷发状),常带有逗号状小尾突起的粗糙型(R)较大菌落,菌落直径为
2-3mm,呈灰白色,在血平板上溶血。
拉丝现象:用接种针挑起幼龄菌落时,有粘性呈“拉丝状”而其他需氧芽胞杆菌少见。
3.3.2细菌形态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呈链状或散在的大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10-20个菌体相连的长链,呈竹节状,散在的菌体两端呈直截状似砖头,若在培养基中时间较长,有时也能形成芽胞。
3.3.3噬菌体裂解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的三分之一,点种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用灭菌的L型玻棒涂匀,用铂金耳挑取一满环炭疽W噬菌体点种在中间,37℃培养3-5h,观察结果,以出现清亮噬菌体斑为裂解阳性。
3.3.4串珠试验
挑取可疑菌落的三分之一,按上述方法将细菌均匀涂布,用灭菌的眼科镊子夹取一片青霉素干纸片轻压在涂布区域中心,37℃培养1.5-3h,观察菌体变圆呈念珠状为阳性。
3.3.5荚膜肿胀试验
用上述菌落的三分之一接种于活性炭NaHCO
3琼脂平板上,放在CO
2
培养袋或
CO
2培养箱(CO
2
浓度为20%-40%)中,37℃培养5h,取少许培养物涂片做荚膜染色,
镜下观察菌体,菌体周围有边界清晰的荚膜者为阳性。
4结果判定具有典型菌落和菌体特征,且炭疽W噬菌体裂解试验、串珠试验均为阳性的芽胞杆菌为炭疽杆菌,在此基础上荚膜肿胀试验为阳性的细菌,为溶毒炭疽杆菌。
附A:芽胞杆菌属生化特性鉴定表
(Lonneite,临床微尘物手册,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