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合集下载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
一、填埋场位置选择
1、填埋场位置选择应考虑距离生活垃圾污染源的距离,减少生活垃
圾对环境空气污染和水体污染的程度,防止对居民健康的危害。

2、填埋场位置应尽量选择在水体和河流边上,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填埋场位置可以考虑在地形陡峭的地方,例如丘陵、山谷、山丘等,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二、填埋场工程设计
1、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操作环境的安全,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填埋场工程设计应注意设计分层抗腐蚀技术,以防止生活垃圾的
腐蚀对环境的污染。

3、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排水设施的设计,以防止环境对污水的污染。

4、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缓冲区的设置,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污染。

5、填埋场工程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改造,以防止生活垃圾对环境的
影响。

三、填埋场运行管理
1、填埋场运行管理应根据当地的生活垃圾类型、数量和性质,制定
合理的运行管理办法。

2、填埋场运行管理应充分考虑各项技术指标的综合性,确保生活垃圾填埋不致于环境污染。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第1条: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1.场址设置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2.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法令和现行标准允许的范围。

3.应与当地的大气防护、水资源保护、大自然保护及生态平衡要求相一致。

4.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

5.应有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第2条:填埋场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1.必须有充分的填埋容量和较长的使用期,填埋容量必须达到设计量,使用期至少六年。

2.应有一定的施工设备,如汽车、布料机、装载机、推土机、碾压机等。

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按填埋工程量、作业实际需要而定。

3.能在全天候条件下运行。

4.不会受洪水、滑坡等威胁。

5.不引起空气、水和噪声污染,不危害公共卫生。

6.技术工艺简单而科学,填埋工程处理垃圾的成本低。

第3条:填埋场应设在以下地区:1.交通方便,运距较短。

2.征地费用少,施工方便。

3.充分利用天然的洼地、沟壑、峡谷、废坑等。

4.人口密度低、土地利用价值低、地下水利用的可能性低。

5.不会引起群众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6.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下方,距人畜居栖点800m以外。

7.远离水源。

一般设在地下水水流向的下游地区。

第4条:填埋场不应设在以下地区:1.专用水源蓄水层与地下水补给区。

2.洪泛区。

3.淤泥区。

4.居民密集居住区。

5.距公共场所或人畜供水点800m以内的地区。

6.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7.地下水水面与坑底距离2m以内者。

8.活动的坍塌地带、地震区、断层区、地下蕴矿区、灰岩坑及溶岩洞区。

9.珍贵动植物栖息养殖区和国家大自然保护区。

10.公园、风景、游览区,文物古迹区,考古学、历史学和生物学研究考察区。

11.军事要地、基地,军工基地和国家保密地区。

第5条:填埋场选址必须事先进行调查,在掌握以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1.地形、地貌。

2.地层结构、岩石性及地质构造。

3.地下水水位深度、走向及利用情况。

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方案

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方案1 垃圾收运系统工程设计1.1垃圾收集方式1.1.1垃圾收集方式城市生活垃圾的收集、贮存和运输是垃圾处理系统的起始环节,其耗资最大,操作过程也最复杂。

据统计,垃圾收运费要占整个处理系统费用的60%~80%。

城市垃圾收运的原则是:首先应满足环境卫生要求;其次应考虑在达到各项卫生目标时,费用最低,并有助于降低后续处理阶段的费用。

因此,必须科学的制定合理收运计划、提高收运效率。

城区生活垃圾收集点位置应固定,既要方便居民使用,又要不影响城市卫生和景观环境。

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点也暂不考虑垃圾的分类收集。

近期将所有开放性垃圾池立即逐渐拆除,并在次要道路、支路和居民区内按服务半径70m 设置符合环卫要求的垃圾箱;在规划新建住宅时,多层住宅一般按每4幢设置一个垃圾箱,实行定时定点收集以方便居民使用,减少垃圾二次污染。

1.1.2城市生活垃圾的贮存管理虽然要求垃圾处理是日产日清,但由于城市垃圾产生量的不均性和随意性,以及对环境部门收集清除的适应性,需要配备城市垃圾贮存器。

这就要求设计者和当地环卫部门配合,选择合适的垃圾贮存容器,规划容器的放置地点,设置足够的容器数量。

1、垃圾贮存容器(1)家庭现在一般使用塑料垃圾筒、塑料袋和纸袋。

(2)单位公共贮存可用垃圾房、活动式带车轮的塑料垃圾筒、车式集装箱等。

(3)商业部门可以全用大型塑料袋、纸袋,但以带架式较方便。

(4)街道贮存箱,即果皮箱应以经济、美观、实用为准,现以不绣钢的较为多见。

设置间距:商业大街20~30m,交通干道40~80m,一般道路50~100m。

如有条件也可设置可以区别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的简易塑料果皮箱。

2、垃圾容器间对市中心城区以外未设垃圾中转站的居民生活小区,可设置符合前述卫生标准的垃圾容器间,收集的垃圾由后装压缩式自卸垃圾车运往垃圾中转站或直接运往垃圾填埋场。

3、关于垃圾的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可回收许多有用的资源,但从市城区生活垃圾成份分析调查可知,现在市城区生活垃圾中可回收利用的成分较少,仅10~11%,主要成分为纸、塑料膜、废布料、玻璃,并且经过多次翻拣后,可回收物不多,而垃圾的分类收集应视情况逐步实施。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
一、综述
1.1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定义
1.2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作用
根据《国家垃圾滞留场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规范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公共卫生及环境质量,确保垃圾安全、有序处置,改善环境和土壤质量,并充分利用垃圾资源。

二、基本要求
2.1场地选择
1)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质较好的区域,避免密集地区和容易被洪水淹没的地方;
2)如果选择在水边,应该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水库或其他防护工程;
3)垃圾场边缘应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不应距离居民点、大气污染源、环卫垃圾房和流动垃圾点小于500m,对于有特殊污染源的垃圾堆积场应设置必要的排放设备。

2.2垃圾安全处置
1)垃圾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行,必须按照先进的技术标准,符合国家关于垃圾填埋的规定;
2)垃圾填埋场的运行方式。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案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案研究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案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案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愈发突出。

目前,垃圾填埋场是我国最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案,以期提供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二、设计原理1. 垃圾堆放原理垃圾填埋场的基本原理是将垃圾运输至指定地点,进行堆积填埋处理。

原则上,垃圾应尽量紧密堆放,以充分利用填埋场面积。

同时,为了确保填埋场的卫生环境,应避免垃圾外溢和渗滤。

2. 防渗漏原理城市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和有机废弃物,如果直接与土壤接触,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为了防止垃圾渗漏和土壤污染,填埋场设计应使用防渗漏层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膜等,以隔离垃圾和土壤。

3. 生态修复原理填埋场一旦废弃,需要进行生态修复,以保护环境。

生态修复原理主要包括:植被恢复、土壤修复、水环境净化等。

通过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填埋场变成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区域,减少环境污染。

三、设计方案1. 选址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设计方案的首要步骤。

应选择地势相对平缓、没有河流、湖泊等水源的区域,并且离人口集中区较远,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 垃圾分类针对不同种类的垃圾,应采用合适的堆放方式和措施。

可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等,以减少垃圾的体积和对环境的影响。

3. 堆填设计在堆填场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填埋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首先,需要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地层情况,确保填埋场的地质稳定性;其次,按照一定规划对填埋场进行分区,确保垃圾的有序填埋;最后,根据垃圾的数量和种类,确定填埋场的容量和类型。

4. 防渗漏设计填埋场设计中,防渗漏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

应在填埋场的底部、侧壁等位置,设置防渗漏层,以隔离垃圾和土壤。

同时,应设置排水系统,将渗滤液及时排除,以确保填埋场的卫生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施工方案一、前期准备工作1.选址:填埋场应选在远离居民区、水源保护区、地震带等不利因素的地方。

选址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土质条件、避免土地沉降等因素。

2.规划设计:根据城市生活垃圾的数量和种类,合理规划填埋场的面积和布局。

确保填埋场容纳能力与垃圾产生量相匹配,同时考虑到日后的扩展需求。

二、场地准备工作1.场地清理:清除场地上的植被、建筑物等障碍物,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2.平整场地:对填埋场的场地进行平整,确保填埋场的施工基底的平整度。

三、排水系统建设1.建设雨水排水系统:保证填埋场的雨水及时排除,避免雨水渗入填埋体,影响填埋场的稳定性和垃圾的分解。

2.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在填埋场周边建设废水处理系统,对填埋场中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以保护地下水资源。

四、填埋体建设1.覆盖层:首先需要在填埋场底部铺设一层防渗透的覆盖层,以防止垃圾渗漏到地下水中。

覆盖层通常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或粘土垫层。

2.填埋体建设:在覆盖层上,将垃圾进行填埋,形成填埋体。

填埋体需要按照一定的高度、角度和坡度进行分层填埋。

每一层填埋后需要进行压实。

五、防尘设施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防尘墙或喷淋设备,以减少填埋场的扬尘。

六、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在填埋场的周边建设环境监测设施,对填埋场周边的空气质量、水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

七、垃圾分类管理在填埋场的施工过程中,要开展垃圾分类管理,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等分别存放或处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环境保护程度。

总结: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施工方案主要包括选址、规划设计、场地准备、排水系统建设、填埋体建设、防尘设施建设、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和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确保填埋场的稳定性和环境保护效果。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城市⽣活垃圾填埋场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命科学学院所属课程固体废物与资源化设计题⽬城市⽣活垃圾卫⽣填埋场⼯程设计专业环境⼯程班级1101班学⽣姓名设计组别 A指导教师⽬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2⼆、概述------------------------------------------------------------- 3三、填埋场库容---------------------------------------------------- 4四、填埋场⾯积---------------------------------------------------- 6五、填埋场防渗系统---------------------------------------------- 6六、填埋⽓集排系统---------------------------------------------- 8七、渗滤液集排系统---------------------------------------------- 9⼋、填埋场的作业、覆盖封场、后期管理------------------- 10九、填埋场简图及介绍------------------------------------------- 11⼗、参考资料------------------------------------------------------- 12⼗⼀、总结---------------------------------------------------------- 13⼀、课程设计任务书共13 页,第 1 页1.课程设计题⽬城市⽣活垃圾卫⽣填埋场⼯程设计2.课程设计⽬的(1)巩固“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课程所学理论知识(2)熟悉和掌握城市⽣活垃圾卫⽣填埋场⼯程设计的步骤、内容和⽅法(3)强化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的⼯程设计的基本训练(4)培养资料运⽤、数据计算、设计说明书编写和⼯程图绘制的能⼒3.设计原始资料(1)服务区域⼈⼝数:60万,服务⼈⼝资源增长率为0.25%(2)⼈均垃圾产⽣量1.2㎏/⼈·天(3)⾃然条件:年降⽔量960mm(4)填埋场设计年限:2015年1⽉启⽤,设计服务年限15年(5)填埋压实密度为0.71t/?,覆⼟与垃圾⽐为1/6(6)其它资料按设计规范4.设计内容及要求(1)设计说明书①填埋场库容和⾯积计算②填埋场衬层系统设计③填埋场集排⽔系统设④渗滤液集排系统设计(2)设计图纸规格:1号图纸绘制:填埋场总平⾯图⼀张(含渗滤液收集系统和导⽓系统)⼆、概述1.项⽬名称某城市⽣活垃圾卫⽣填埋场2.项⽬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产⽣活过程中产⽣的垃圾废物也⽇益增多。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方案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方案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二)垃圾产生量预测
年份 2008 2009 环卫服务 人口数(万人) 12.70 13.09 13.50 14.04 14.60 15.19 15.80 16.43 17.09 17.78 18.49 19.23 20.00 人均日产量 (kg/d·cap) 1.03 1.03 1.02 1.02 1.01 1.01 1.00 1.00 0.99 0.99 0.98 0.98 0.97 日产量 (吨/日) 130.81 134.83 137.70 143.21 147.46 153.42 158.00 164.30 169.19 176.02 181.20 188.45 194.00 年产量 (万吨/年) 4.77 4.92 5.03 5.23 5.38 5.60 5.77 6.00 6.18 6.42 6.61 6.88 7.08 清运率 (%) 95% 95% 96% 96% 97% 97% 98% 98% 99% 99% 100% 100% 100% 年清运量 (万吨/年) 4.54 4.68 4.83 5.02 5.22 5.43 5.65 5.88 6.11 6.36 6.61 6.88 7.08 累计产量 (万吨) 4.68 9.35 14.37 19.59 25.02 30.67 36.55 42.66 49.02 55.64 62.52 69.60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设计
目 录
1
场址的选定及基础资料的收集
2
填埋场的具体设计
3
各设计阶段详细情况
场址的选定及基础资料的收集
一、填埋场场址的选择
场址的选择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
2004)中规定进行选择。
填埋场选址时主要应遵循以下两条原则: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的 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
1. 填埋场位置选择
填埋场位置选择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的首要环节。

在选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国家环保政策法规和当地城乡规划要求;
(2)远离居民区、水源地、交通枢纽和名胜古迹等重要区域;
(3)综合考虑交通状况、土地利用前景、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
(4)选择具有适当的地质条件和土地资源。

此外,对于填埋场的运输条件要进行充分分析,包括运输距离、路况、运输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填埋场垃圾运输的便捷和安全。

2. 垃圾清理与处置
垃圾清理与处置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垃圾清理和处置工艺,对垃圾进行分类、压实、覆盖等处理,以防止垃圾产生二次污染。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垃圾分类: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分类收集;
(2)垃圾压实:采用垃圾压实机将垃圾进行压实,缩小垃圾体积,提高填埋效率;
(3)垃圾覆盖:采用防渗材料对填埋场垃圾进行覆盖,以防止垃圾渗滤液和有害气体的产生。

此外,还可以采用焚烧、堆肥等其他处置技术对垃圾进行处理。

3. 填埋场覆盖
填埋场覆盖是填埋场设计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垃圾产生有害气体和渗滤液,同时减少外界环境对填埋场内部的影响。

在覆盖材料的选择上,应选用具有良好防渗性能、耐老化性能的材料,如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等。

在覆盖施工工艺方面,应严格遵守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确保覆盖材料的施工质量。

同时,为了监测和维护填埋场覆盖系统的有效性,需要在覆盖层下方设置监测系统,对填埋场内部的湿度、温度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4. 渗滤液处理
渗滤液处理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渗滤液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如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针对渗滤液的处理,一般采用生化处理和物化处理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预处理:采用沉淀、气浮等物化处理方法,去除渗滤液中的悬浮物和油脂等杂质;
(2)生化处理:采用厌氧-好氧组合工艺对渗滤液进行生物处理,降低有机物浓度和氨氮含量;
(3)深度处理:采用膜生物反应器等物化处理方法,进一步降低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

在渗滤液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项指标,确保处理后的渗滤液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 气体控制
气体控制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在填埋过程中,垃圾经过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如不及时处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需要在填埋场内设置气体收集和氧化设施,以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1)气体收集:在填埋场内设置气体收集管道和气体收集井,对甲烷等有害气体进行收集;
(2)气体氧化:将收集到的有害气体送至气体氧化塔中进行氧化处理,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除臭剂等其他方法对填埋场内的有害气体进行处理。

6. 填埋场植被恢复
填埋场植被恢复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以增加填埋场绿化率和改善周边环境质量。

在植被种类的选择上,应选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生长迅速的植物种类,如芦苇、香蒲、柳树等。

在造林技术方面,应采用合理的造林措施和技术,确保植被恢复效果。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植被规划:根据填埋场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制
定合理的植被恢复规划;
(2)植被种植:在填埋场内设置专门的植被种植区域,采用直播、植生带等方式进行种植;
(3)后期维护:对植被进行定期修剪、和养护,确保植被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同时,在填埋场植被恢复过程中,需要注意填埋场稳定性的保持,防止因植被生长而导致填埋场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7. 营运与维护
营运与维护是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确保填埋场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填埋场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运营和维护管理体系,确保填埋场的各个系统能够正常运行。

具体而言,需要制定填埋场运营管理计划,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对填埋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维护。

同时,还需要建立填埋场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填埋场的安全运行。

总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遵循环保、安全、节能等原则,确保填埋场的正常运营和有效治理。

在填埋场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创新和引进,不断提高填埋场的设计水平和治理能力,以推动城市垃圾处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