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华经验方---【地乌蠲痹汤】主治: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合集下载

蠲痹汤医方

蠲痹汤医方

蠲痹汤医方
功能:风痹(风寒湿偏风寒的肩背酸痛)
出典:严氏方
组成:甘草、片子姜黄、黄耆、当归、赤芍、防风、羌活。


主治:治中风身体烦痛,项背拘急,壬足冷瘴检核-82-2),腰膝沉重,举动艰难川。

方义:足太阳厥阴药
(1)辛能散寒,风能胜湿,防风、羌活,除湿而风
(2)气通则血活,血活则风散,黄耆、炙草补气而实卫⑵
(3)当归、赤芍:活血而和营
⑷姜黄理血中之气,能入手足而袪寒湿也⑶。

口诀:捐币一防放枪,赶去扫荡
注:⑴项背拘急,风也。

腰膝沉重,湿也。

营卫虚而风湿干之,故或拘急,或麻顽,或重痛而举动艰难也。

经曰: 「营虚则不仁,卫虚则不用。

不仁,皮肤不知痛痒也。

不用,手足不为人用也。

」岐伯曰:「中风大法有四:
一曰偏枯,半身不遂也。

二曰风琲,身无疼痛,四肢
不收也。

三日风意,奄忽不知人也。

四曰风痹,诸痹
类风状也。


⑵黄耆畏防风,合用而其功益大。

⑶准绳日:「凡风痹偏枯,未有不因真气不周而病者也。

治之不用黄耆为
君,人参、归、芍为臣,防风、桂枝、钩藤、荆沥、
竹沥、姜汁、汁
、葛汁、梨汁、乳汁之属为佐,而徒杂沓乎乌、附、羌、独以涸营而耗
卫,如此死者, 实医杀之也。


1. (D)下列何者不是蠲痹汤主治之证?(A)中风,身体烦痛(B)项背
拘急(C)手足冷痹(D)瘪瘦肉。

(检核-82-2)。

姜春华经验方滋阴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姜春华经验方滋阴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姜春华经验方滋阴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一、三合一方组成:本方由三类药物构成,故名三合一方。

即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三类药物。

根据患者体质与病情,先生将此三类药物拟订了甲乙二方。

甲方:益气解毒活血祛湿,适用于气虚湿滞者。

党参15g 黄芪50g五味子9g 全瓜蒌15g黄柏9g 羊蹄根15g苍术9g 茯苓9g赤芍9g 丹参9g田基黄15g 鸡骨草15g鲜茅根15g乙方:补肾活血解毒,适用于肾气不足者。

生地50g 仙灵脾15g菟丝子9g 五味子9g太子参15g 赤芍9g桃仁9g 当归9g丹参15g 全瓜蒌15g紫草9g 黄柏9g功能: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

主治: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

方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E抗原阳性长期不转阴,是邪正斗争的反复,二者时长时消,故致反复缠绵,正胜则转阴,邪胜则转阳。

先生认为,治疗时既要祛邪,又要扶正,治法包括3个方面,即清热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

黄芪、党参、太子参、五味子益气,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功能。

生地、仙灵脾、菟丝子补肾,此二类是扶正培本。

其次是针对病毒的祛邪药物,包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二方面。

全瓜蒌《海上集验方》、《普济方》认为能治黄疸,先生认为降低转氨酶有效。

羊蹄根又称土大黄,凉血止血,有抗真菌抗病毒治黄疸作用。

黄柏清热燥湿。

赤芍、丹参、桃仁、当归,活血化瘀,这是针对病邪入侵引起肝血壅滞而用。

田基黄又称地耳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抗菌,药理证明能降谷丙转氨酶,治急慢性肝炎均有良效。

鸡骨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经临床证实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效。

紫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本草经疏》认为能治五疸。

苍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湿健脾,祛邪兼扶正。

辨证运用:上述二方,前方扶正以益气为主,凡见四肢乏力,神疲倦怠,面色萎晦者用之。

后方扶正以补肾为主,凡是肢冷畏寒,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的用后方。

二方均可加入蒲公英、板蓝根以加强解毒。

运用时凡有明显症状者,均应辨证加入对症的药物。

名老中医姜春华治痹症经验

名老中医姜春华治痹症经验

名老中医姜春华治痹症经验姜春华,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学家。

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

姜老认为,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统称为痹症。

痹症,实包括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痹症若急性发作,见红肿者为热痹,治疗以生地为主,每次用50~150克。

按枟本经枠记载:“地黄除痹”。

又据现代药理研究,地黄大量应用有激素样作用,而无激素的副作用。

生地黄有滋阴清热作用,故用于热痹最为合适,若关节疼痛可再加五加皮、地骨皮、钻地风等。

若为一般痹症,则用防风、独活祛风解表,疼痛可加乌头等。

治疗着痹,多见浮肿,用利尿药并不消肿,必须加入活血药,活血通脉方可去肿。

姜老曾自拟了一治疗痹症的基本方,临床用之颇有验效。

治痹症基本方:生地50克,威灵仙15克,蚕沙30克,秦艽、乌梢蛇(或白花蛇)各9克。

加减:若痛甚,可加乳香、没药;若肿甚可加当归、赤芍等活血通脉药;若为急性期,酌加茯苓、车前子等利尿药;若关节变形者,加用活血养阴药,如当归、赤芍、生地、玄参、黄精、玉竹、伸筋草;若缠绵长期难愈者,可加党参、黄芪扶正,并加补益肝肾药物,如熟地、桑寄生、白芍等。

病案举例:梁××,男,45岁。

面色苍白,形体虚肿,右大腿两侧疼痛,下肢关节疼痛重着,肢体麻木,活动不便,肌肤常有麻木感,口淡不渴,舌苔白腻,脉濡细。

西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属湿邪留滞,阻闭气血。

处方:黄芪、薏苡仁各15克,防已、苍术、当归、秦艽、乌梢蛇各9克,木通6克,细辛3克。

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另服活络丹。

本案为着痹,重用黄芪益气,配防已、苍术、苡仁去湿;当归与木通、细辛相配,活血通络,养血荣筋。

服上方2个月后,虚肿尽退,肢体能活动,下肢重着疼痛减轻,辅以体育锻炼而愈。

作者:***。

验方治疗姜春华经验方—化瘀软坚制...

验方治疗姜春华经验方—化瘀软坚制...

名医验方汇编病名:霍乱00验方治疗:欧阳琦经验方—八味香薷饮黄连6克,香薷6克,石菖蒲10克,佩兰9克,木瓜12克,陈皮6克,扁豆10克,厚朴19克,茯苓10克,甘草5克,行军散3克(兑)000病名:春温00验方治疗:何任经验方—复方清营汤犀角1.5克,玄参9克,麦冬12克,鲜生地25克,丹参9克,黄连3克,竹叶心4.5克,银花9克,连翘12克,紫雪丹2.5克(分冲)000病名:暑温00验方治疗:印会河经验方—清瘟避秽大青叶30克,鲜藿香30克,鲜佩兰30克,连翘12克,黄芩9克,玉枢丹1粒(化服),青蒿12克,银花12克00病名:软脚瘟00验方治疗:赵锡武经验方—加味葛根芩连汤生石膏18克,葛根12克,甘草9克,银花12克,白芍12克,黄连4.5克,黄芩9克,全蝎3克,蜈蚣3克000病名:时行感冒00验方治疗1:印会河经验方—清解表热桑白皮9克,桑叶9克,菊花9克,黄芩12克,山豆根30克,鱼腥草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枇杷叶9克,芦根30克。

00验方治疗2:刘惠民经验方—感冒退热汤麻黄6克,防风9克,生石膏18克,炒白术9克,薄荷9克,羌活9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钩藤12克,生姜6克00病名:麻疹00验方治疗1:蒲辅周经验方—化毒清表汤葛根10克,薄荷8克,地骨皮12克,牛蒡子10克,前胡10克,连翘10克,防风8克,黄芩8克,玄参15克,知母10克,木通8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天花粉12克,淡竹叶15克。

00验方治疗2:赵绍琴经验方—升降散加减蝉衣6克,芦根40克,钩藤12克,僵蚕6克,姜黄6克。

水煎代茶饮000病名:白喉00验方治疗:李正华经验方—抗白喉合剂竹叶15克,石膏15克,麦冬15克,山豆根15克,射干15克,牛膝15克,生地21克,白芍10克,黄柏10克,丹皮10克,连翘10克,甘草3克00病名:百日咳00验方治疗:马莲湘经验方—顿咳百龙汤炙百部9克,地龙6克,南沙参6克,北沙参6克,天门冬6克,麦冬6克,瓜蒌皮6克,鹅不食草6克,炙紫菀6克,化桔红6克,浙贝母9克000病名:烂喉丹痧00验方治疗1:王伯岳经验方—加减解毒汤青黛6克,儿茶6克,鲜生地9克,连翘9克,生石膏12克,知母9克,黄芩6克,马勃6克,蒲公英9克,甘草3克。

根治类风湿100%的偏方

根治类风湿100%的偏方

根治类风湿100%的偏方根治类风湿100%的偏方验方一:川乌酒治类风湿病性关节炎刘凤华,女,52岁,患类风湿2年多,为了治病,曾走遍大小医院,吃过许多西药,还是效果不佳。

经人介绍了此偏方后,并没有抱多大期望。

没想到服用了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明显好转。

原来,这个方法能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关节痛苦,怕冷明显,屈伸不利者。

处方:制川乌、制草乌各6克,追风、千年健各10克,白酒500毫升。

把药泡在酒里,每天2次,每次10毫升左右。

验方二:羌活、天麻治风湿性关节炎有疗效张晶,女,7年前膝盖痛疼红肿、全身发热,痛苦呈游走性,有时膝关节痛有时腰椎、颈椎痛。

经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病情基本掌握。

后来又出腰椎、颈椎两髋关节痛苦难忍,关节肿。

后来用了一个中药偏方,一周后感觉痛疼明显减轻。

继续服用2个疗程,病情痊愈,未再复发。

处方:羌活、天麻、川芎、当归、秦艽各10克,红花6克,白芥子3克。

用水煎服。

验方三:松节酒治风湿性关节痛苦罗岳,男,48岁,2006年患类风湿性关节炎,曾多方治疗无效,后来住某院治疗虽有好转,但常常腿冷、痛苦。

后来经人介绍使用了一个松节酒的偏方,症状得到改善。

处方:松节50克,白酒500毫升,将松节浸泡在酒中。

每次喝10毫升左右。

每日3次。

能止痛,对风湿性关节炎的怕冷、痛苦有肯定疗效。

类风湿关节炎需要如何进行保养1、留意关节的保暖。

因为关节受寒湿的侵袭是引发类风湿关节炎的缘由,所以患者在生活中就需要远离寒湿因素,腰腿痛苦、颈椎病久治不愈,看15538 365141这个-威-辛,天天在线,对症-治-愈。

不要用凉水洗澡和洗漱,也避开使关节受到冷热的交替刺激,这一点保养要求患者肯定要做到。

2、不要使关节受到挤压。

因为类风湿关节炎侵害的主要是人体的小关节,如指间关节,假如患者常常使关节受到挤压就会导致关节发生肿胀,加重疾病的症状,所以患者尽量不要拿重物,使关节保持轻松的状态,这在类风湿关节炎如何保养中也是患者不能忽视的一点。

蠲痹汤的功能主治

蠲痹汤的功能主治

蠲痹汤的功能主治一、概述蠲痹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温通络脉、祛风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和关节肿痛等疾病。

二、药物组成蠲痹汤由以下药物组成: - 紫参: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湿的作用。

- 乌梢蛇:有活血祛风、舒筋活络的功效。

- 川芎:可活血化瘀、祛风除湿。

- 细辛: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 防风:能够祛风湿、活血止痛。

- 肉桂:有温阳祛寒、活血化瘀的作用。

三、功能主治蠲痹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 1. 温通络脉: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温经散寒、祛风湿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温通经脉,缓解痹症和关节肿痛症状。

2. 祛风湿: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祛风湿、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减轻风湿性疼痛和关节炎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3. 缓解疼痛: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具有活血舒筋的作用,能够缓解疼痛并增加关节的灵活性,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四、适应症蠲痹汤适用于以下疾病: - 风湿痹痛:由风湿湿邪引起的肌肉酸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 风湿关节炎:以关节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炎性关节病。

- 颈椎病:由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间盘脱出或神经根受压等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 腰椎间盘突出症:由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或突然受力导致的腰部疼痛和下肢放射痛等症状。

五、用法用量蠲痹汤的用法用量如下: - 每次服用10-15克药物,加水煎煮后分2次服用。

- 可根据病情和医生建议进行适量增减。

六、注意事项在使用蠲痹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注意药物过敏:如果有对蠲痹汤中的药物成分过敏的患者,应避免使用该药方。

2. 适量运动: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恢复,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 饮食调理:避免过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

4. 定期复诊:在使用蠲痹汤期间,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蠲痹汤——精选推荐

蠲痹汤——精选推荐

蠲痹汤
【地乌蠲痹汤】
⽅药组成:⽣地60g、制川乌9 g、威灵仙9g、蚕沙15g、秦艽15g、乌梢蛇6g、怀⽜膝9g、豨莶草15g、五加⽪15g、独活9g。

【辨证加减】:
风偏胜者加防风10g,桂枝10g;
寒偏胜者加细⾟ 5g,乳⾹、没药各10g;
湿偏胜者加苡仁15g,茯苓15g,苍术9g;
热偏胜者加知母、黄柏各9g。

【煎服法】:
制川乌先煎20min后加⼊其他药物同煎, 1 剂 /d,煎2次后合在⼀起分3次⼝服,7d为1个疗程。

服药期间注意以下事项:
(1)忌⾟辣油腻等刺激性⾷品。

(2)以休息为主,避免弯腰负重、久⾛久坐等。

(3)卧硬板床。

(4)避风寒,畅情志等。

中医刻下症
患者发热,恶风畏寒,晨僵明显,周⾝关节疼痛剧烈,遇冷则痛甚,得热热熨则安,⾆淡,苔薄,脉浮紧。

中医辩证
风寒湿瘀阻络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风逐湿。

⽅药继续予以:⾃拟温经蠲痹汤加减。

⽅药如下:桂枝10g 炒⽩芍15g 当归15g 豨签草15g 伸筋草15g 海风藤15g 青风藤15g 络⽯藤
15g 穿⼭龙30g 珍珠透⾻草10g 秦艽15g 羌活10g 独活10g ⾻碎补10g 防⼰10g 防风10g ⽚姜黄10g 槲寄⽣15g 地龙10g 僵蚕10g
⽤法:⽔煎服,⼀⽇⼀剂。

搞定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疼痛的一张方子

搞定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疼痛的一张方子

搞定风湿、关节炎,全身关节疼痛的一张方子每当季节交替之时,风湿这个顽固的敌人,就会时不时来个偷袭,很多患有风湿病的人,都深受其扰,苦不堪言。

家中七十多岁的母亲,就是一位多年风湿关节炎的患者。

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艰苦,整日操劳,落下了病根。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愈发严重了起来。

每当阴冷多雨或者寒冷多风的天气,就是最难熬的时候。

周身骨痛,关节肿胀,双膝酸软。

还时常伴有手脚冰凉,下肢水肿的现象。

严重的时候,会坐立不安,整夜都难以入眠。

多年来,母亲用过很多方法治疗,但效果均是一般。

直到服用了张仲景的名方,桂枝芍药知母汤。

病情才得到控制,进而逐渐好转起来。

现在每到冬天,复发的次数越来越少,精神也好了许多。

风湿关节炎怎么回事?风湿是由于气血不畅、淤血受阻、阴邪入体、湿寒不散所导致的。

总的来说,主要是两个方面导致了风湿的产生。

一方面是代谢不畅,水液淤积。

就如同是在一个水管里面,积水过多,无法排出,淤堵不疏,水管就会被堵住。

另一方面是阴寒血凉,血管收缩。

就好比冬天的水管里,结了冰,水就堵在了里面,再加上“热胀冷缩”的原理,水管变细,本来就不易通水的管子,变得更加淤堵了。

我们都知道“不通则痛”的道理,水液气血被堵在关节处,关节就会向大脑发出“求救信号”,于是,我们便会有疼痛的感觉。

那么仅仅从这两方面,治疗风湿关节炎就可以了吗?从表面上来看,是这两个直接原因诱发了风湿关节病的发作。

但是,在中医的治疗理念中,提倡“表里同治,根本同固”的理论。

这也是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

所以说,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风湿病还有其更深层次的发生原因。

从本质上来说,风湿是风寒湿邪所导致的,和外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每当到了秋季之后,湿寒之气就会上升。

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呼吸系统,进而通过肺、脾、肾、膀胱等器官,随后游走于四肢脉络。

可见,肺,脾等器官为湿邪入侵身体的第一道屏障。

当这道屏障的功能降低,不能抵挡敌人的进攻后,敌人才会继续肆无忌惮地前行,进而攻击到全身各处,引发风湿关节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春华经验方---【地乌蠲痹汤】主治: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地乌蠲痹汤
组成:生地60g 制川乌9g 威灵仙9g 蚕砂15g 秦艽15g 乌梢蛇6g 怀牛膝9g (豕希)莶草15g 五加皮15g 独活9g
方中制川乌先煎15分钟,每日1贴,水煎服,重者1日2贴,分4次服。

功能:滋阴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行痹、痛痹、着痹以及化热伤阴的热痹所致的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麻木、重着、肿胀(坐骨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方解:方中生地黄甘寒,有滋阴润络、凉血清营、补益肝肾之功,《本草经》有“逐血痹”、“除寒热积聚”、“除痹”的记载,先生用生地黄治顽痹常投以大贴量,用量可至150g。

制川乌辛热,《外台秘要》说川乌有6大作用:除寒一也;去心下坚痞二也;温养脏腑三也;治诸气四也;破聚滞气五也;感寒腹痛六也。

在这6大作用中,尤以温经散寒祛痹止痛之功为最著,风寒湿三痹均需辛温或燥烈之品方可消除,然辛温燥烈之品无不有伤阴耗血之弊,川乌与生地相配,取利祛弊,双向调节,相得益彰,共为主药。

威灵仙窜走十二经络,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益以独活、乌梢蛇,祛风湿止疼痛之力尤强;牛膝酸平、五加皮辛温,二药均有强筋骨,补虚损之效,可助生地黄补益肝肾,扶助正气之力。

(豕希)莶草强筋骨,祛风湿,蚕砂和胃化浊,秦艽祛风湿而不燥,为风药中之润贴,诸药合用,既补不足之肝肾,又祛风寒湿邪之痹阻。

据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五加皮、秦艽、
独活等药均有很好的消炎镇痛作用。

辨证加减:行痹加防风10g 桂枝10g;痛痹加细辛5g 乳香、没药各6g;着痹加米仁15g 茯苓15g 苍术9g;热痹加知母、黄柏各9g
白芍15g;若痰湿留滞经络则生地减量,酌加白芥子9g 海桐皮15g;瘀血阻滞经络则可加丹参15g 川芎9g 桃仁9g;肝肾阴虚可加女贞子12g
旱莲草12g;肾阳不足可加杜仲9g 狗脊9g 菟丝子15g 川续断9g。

病在上者酌加羌活、桑枝、桂枝;病在下者酌加防己、木通、黄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