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 整理和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整理和复习(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整理和复习(二)》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2 整理和复习(二)》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四个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和量的计量。

这四个部分都是基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因此,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对于整理和复习的能力还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整理和复习能力。

同时,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和量的计量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整理和复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活动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和复习。

2.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自主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4.实践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整理和复习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100的数字,数的读写和数数;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混合运算;3. 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4. 计量单位:米、厘米、千克、克、小时、分钟;5. 数据处理:比较、分类、排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巩固和掌握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巩固和掌握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据处理等基础知识。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学具:铅笔、橡皮、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妈妈买了一些水果,有3个苹果,2个香蕉,请问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2. 数的认识:(1)复习1~100的数字,数的读写和数数;(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数数练习。

3. 数的运算:(1)复习加法、减法、混合运算;(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混合运算练习。

4. 几何图形:(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特点;(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几何图形练习。

5. 计量单位:(1)复习米、厘米、千克、克、小时、分钟;(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计量单位练习。

6. 数据处理:(1)复习比较、分类、排序;(2)学生自主完成练习本上的数据处理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据处理七、作业设计1. 数的认识:数数练习,从1数到100;2. 数的运算:完成混合运算练习题;3. 几何图形:完成几何图形练习题;4. 计量单位:完成计量单位练习题;5. 数据处理:完成数据处理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和练习,学生对一年级上册的数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集体备课:《整理和复习》

集体备课:《整理和复习》

乌市第71小学数学组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年级六年级学科数学课型练习课题整理和复习备课人何汶泽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加深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2、熟练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灵活解题的能力。

3、在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概念和计算法则的整理。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概念,灵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个人再探索一、整理本单元的知识1、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己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

2、展示学生的知识结构图。

二、复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1、回忆。

分数除法可以分成几种情况,请你分别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2、整理学生的汇报。

3、完成教材第46页的第1题。

请学生先复述分数除法的意义,然后计算。

教学过程个人再探索 在○里填上“>”“<”或“=”。

9×81○9; 9÷34○9;43×34○19÷32○9;9×34○9;32×51○32÷51三、教学实施1、出示教材第46页的第2题。

(1)第①题是比较简单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说出鸭的只数是单位“1”且未知,求鸭的只数,就是求单位“1”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老师可以请学生边说,边画出线段图。

(2)第②题是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师问:怎样理解“鹅的只数比鸭少53”?(请几名学生回答)学生画图并口头分析,请一名学生板演:师问:根据线段图,你能用简单的话概括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吗?(3)提问:比较以上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4)按比分配的应用题。

请学生完成第③题。

师问:还记得按比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吗?课件出示:求平均分得的总份数 求每部分占总份数的几分之几 用分数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5)提问并解答。

你能用上面的数据编出其他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吗? 2、反馈练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理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4.12《第四单元整理复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66页、67页。

教学目标:1.在已有知识积累和已有生活经验基础上整理和复习乘法的意义。

2.全面有序整理1--6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排列规律,沟通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3.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乘法意义、有序整理并熟记1--6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构建知识网络,巩固提升知识运用技能。

学习准备:数学书、练习本、铅笔、水彩笔。

教学流程:律。

(2)能根据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还能解决实际问题。

3.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整理教材66页第一题的表格。

(1)整理完成后,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表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小提示:你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或者斜着看等等,自己说说有什么发现吧!(2)请你们在表格里选一个你喜欢的乘法口诀,根据这个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3)PPT 出示66页2题,大家看1--6的乘法算式卡片,我们也可以按规律摆出一个表,如果你手里没有算式卡片,就用彩色笔写出算式并摆一摆吧!现在请你说一说你是按什么规律摆的?算式与口诀之间有什么联系?习题讲解4.张老师也找到自己喜欢的口诀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四六二十四。

(1)说算式:根据口诀说两道乘法算式。

表现这么棒,根据口诀快速口算一定难不倒你,请你准确、快速完成67页第一题。

(2)标各部名称及意义:在算式上标示出乘数和积、在练习本上用水彩笔画任意图形表示习题讲解出4个6、6个4。

(3)实际应用:A:ppt出示教材67页5题。

现在老师想问问你,1只小猫钓6条鱼,4只钓了多少条鱼?怎样解决这个问题?4和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B:想一想:1只小猫钓6条鱼,6只小猫可以钓多少条鱼?算式是什么?那7只小猫可以钓多少条鱼?比40条多还是少?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还没有学习7的乘法口诀,但是老师相信,你们根据我们学过的乘法的意义,用学过的方法,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12课时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第四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第12课时“整理和复习”,主要包括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的复习和整理。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他们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有所接触。

但是,对于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

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整理和复习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整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共同总结和归纳。

3.讲解与展示: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整理成果进行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4.实践与应用:为学生提供几个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巩固所学知识点。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形成知识体系。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12 整理和复习(二)》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运算符号的理解还不够清晰,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此外,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也有所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及应用。

2.难点:运算过程中的符号识别和计算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励评价法: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积极的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动画、游戏等,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10以内的加减法练习题,巩固学生的运算能力。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加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买2个苹果,每个苹果2元,我们需要支付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加法计算。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已经有3个苹果,再买2个苹果,我们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用减法计算。

青岛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12整理与复习课时练

青岛某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4.12整理与复习课时练

4.12 整理与复习1.口算。

70+20= 80-30= 79-30= 32+43=2.连线。

3.你能提出两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吗?47只 35只 22只参考答案1. 90 50 49 752.3.问题1:小猴子比小松鼠多多少只?47-22=25(只)答:小猴子比小小松鼠多25只。

问题1:小兔子比小猴子少多少只?47-35=12(只)答:小兔子比小猴子少12只.赠送:小学语文必背知识点1.所见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5.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猿声啼不住,孤帆远影碧空尽。

6.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7.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8.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9.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10.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词语积累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秋风习习一叶知秋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春华秋实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百战百胜四通八达七嘴八舌百依百顺四平八稳七手八脚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1.灯不拨不亮,理不讲不明。

2.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3.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4.人心齐,泰山移。

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2 整理和复习(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2 整理和复习(二)》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十二期复习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包括数数、识数、写数、数的比较、加减法等基本数学概念和运算。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接触数学,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可能还存在模糊的理解,需要通过复习来加深理解。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注意力集中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复习,对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对之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小游戏,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呈现本节课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包括数数、识数、写数、数的比较、加减法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回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要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1t=1000kg 1000÷10=100 2.2×100=220(kg)
1t=1000kg 2.2÷10=0.22(kg) 0.22×1000=220(kg)
答:1t鲜草晒干后可得220kg干草。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1、第57页练习十四,第1题、第2题、第3题; 2、 第58页练习十四,第5题、第6题、第7题。
4. 按要求填空。
(1)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全长6772m。合

)km, 保留两位小数约( )km。
(2)6.0是一个两位小数的近似数,这个两位
小数最小 是(
)。
巩固练习
(1)0.08里面有( )个百分之一,再添上
(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2)把7.5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是(
),
把0.98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是(
巩固练习
2. 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
5.799 350m 0.99m 1028kg
5.823 0.35km 9dm9mm 10t28kg
巩固练习
3. 口算下面各题。
0.328×100=
0.35÷10=
90÷1000=
0.05×1000=
10.8÷( )=0.108
6.9×(
)=6900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
10. 用0、3、6、8和小数点,组成符合下列要求 的小数。 每小题只写一个。
(1)近似数是63的两位小数。 ( 63.08 ) (2)近似数是8.3的三位小数。 ( 8.306 ) (3)近似数是0.37的三位小数。( 0.368 )
巩固练习
解决问题:10kg鲜草晒干后可得到2.2kg干草, 1t鲜草晒干后可得到多少千克干草?
)。
同学们,为什么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值就变小, 小数点向右移动数值就变大,你还记得吗?
巩固练习
6. 单位换算。
510g=(
8m16cm=(
5t70kg=(
52m²=(
)kg )m )kg )公顷
我知道单位换算和小数点的移动 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巩固练习
7. 选择填空。
(1)把9.9999精确到千分位是( ) 。 A. 10.000 B. 10.00 C. 10.0 D. 9.999 (2)下面各数中与8最接近的数是( )。 A. 8.03 B. 8.998 C. 8.003 D. 8.99
巩固练习
□ 8. 在 里添上最小的数。
58 500≈58万 598 8900000≈9亿 3 5000≈32万 4 38900000≈6亿
巩固练习
9. 把下面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kg60kg > 1kg60g > 1006g > 0.6kg ) 我的好办法是先把单位统一。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4.12 整理和复习
复习旧知
小数的意义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数 的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性 质
小数与单位换算
小数的近似数
巩固练习
1. 请用适当的方式表示下面各小数的意义。
0.6
0.08
2.4
我可以这样表示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