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霞妇科月经不调痛经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

中医学护理在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中的效用研究论文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
轻者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重者持续性下腹痉挛或伴有恶心等症状,只能卧床静养。
月经不调则常常与痛经如影随性,这两种病症相互交织给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临床当中,中西医的疗法各有什么优势?本文主要针对中医学护理对于痛经与月经不调的效用,从临床优势、护理方式和治疗效用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探究。
1 中医学护理在女性痛经与月经不调临床护理中的优势长久以来,痛经都是困扰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病症,而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的身体素质下降,这一病症在女性群体当中变得更加普遍。
症状较轻的感觉下腹坠涨,影响简单的日常活动,如:长时间站立、跑步等等。
较为严重的患者会感觉下腹持续性痉挛,更甚者伴有恶心干呕的症状,只能卧床静养甚至卧床都无法减轻症状。
这些症状之外,多数患者还会受到月经不调的症状困扰,经期时间、经期排量等不呈现正常的规律性,时常会让痛经症状随之加剧。
我们常说“西医治标”,而且见效快。
这种说法放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上来说就不完全准确了。
西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
药物治疗,主要指在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止痛药,但是因为体质差异,服用药物后的效用也差强人意,而且会伴随副作用。
物理治疗即通过手术疏导被堵塞的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切复发率较高。
这两种方法只能对痛经现象进行暂时的缓解,并不能根治。
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也是如此。
而中医则讲究“标本兼治”,既要见到疗效也要从根本的病灶上进行调理改善从而让患者完全脱离病症的困扰。
中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有药理治疗、物理治疗及护理治疗三种。
在中医上将痛经的症状细化为四大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和气血虚弱。
针对不同的痛经及月经不调类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订制中药药方,让患者在经期前后,或按月周期性的服用几个疗程,从根本的体质上去改善和根治痛经的及月经不调的症状。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

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及调理方法有哪些对于女性来说,月经是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而月经不调则是一种常见的妇科问题,给不少女性带来了困扰。
中医在调理月经不调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以及相应的调理方法。
一、月经不调的中医常见症状1、月经周期异常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天以上,甚至 10 余天一行,连续两个周期以上。
这种情况多由气虚、血热等因素导致。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后 7 天以上,甚至 3 到 5 个月一行。
其原因可能是血虚、虚寒、气滞等。
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时而提前,时而延后 7 天以上,连续 3 个周期以上。
这通常与肝郁、肾虚有关。
2、月经量异常月经过多:月经量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
多因血热、气虚、血瘀等所致。
月经过少:月经量明显减少,甚至点滴即净。
可能是血虚、肾虚、血瘀、痰湿等原因引起。
3、月经颜色和质地异常月经色淡:经血颜色较淡,质地稀薄。
往往是由于气血不足。
月经色紫暗:经血颜色发紫发暗,有血块。
多为血瘀、寒凝所致。
月经质稠:经血质地黏稠,多与血热有关。
4、经期异常经期延长:月经持续时间超过 7 天以上,甚至淋漓半月方净。
常见于气虚、血瘀、湿热等情况。
经期缩短:月经持续时间不足 2 天,量亦甚少。
可能是血虚、肾虚等导致。
5、痛经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一。
中医认为,痛经可分为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瘀阻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损型等。
6、闭经女子年逾18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已行经而又中断3 个月以上。
闭经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是肝肾不足、气血亏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
二、月经不调的中医调理方法1、中药调理辨证论治: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然后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常用的方剂有归脾汤;对于肝郁气滞型,常用逍遥散等。
中成药:市面上也有一些针对月经不调的中成药,如乌鸡白凤丸、益母草颗粒等,但使用时也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

中医妇科知识点总结妇科疾病是指妇女因生理、病理变化所引起的各种疾病和功能障碍。
在中医中,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治疗、艾灸治疗、推拿按摩治疗等。
中医妇科治疗以中药为主,有“药补为主,医食同源”之说。
下面对中医妇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介绍。
一、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女性生理期的周期、周期次数和量的异常变化,包括月经提前、延后、脱期、腹痛、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等症状。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是由于气血失调、肝经郁滞、脏腑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调经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药物进行调理,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十宣、四神等方针灸穴位,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二、痛经痛经是指月经期间或经前腹部阵发性剧痛,也称月经痛。
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等引起的经络不畅所致。
治疗时,可以选择行气活血的中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等药物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疏肝行气、月经调暖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月经过少月经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但月经量明显减少。
中医认为,月经过少是由于气血两虚、肝肾不足、气血阴虚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择益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熟地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养血、调经和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四、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肌层。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由于气血郁滞、肝肾不和、气滞血瘀等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赤芍、桃仁、三七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破气活血、祛瘀止痛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五、不孕症不孕症是指夫妻一年内规律性同房而未避孕而未成功受孕。
中医认为,不孕症是由于气血不足、肝肾阴虚、气滞血瘀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时,可以选用滋补肾气的中药如人参、熟地、枸杞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结合针灸治疗,如补肾培元、调经养血等经穴针刺,艾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
附桂紫金膏简介及使用方法

附桂紫金膏-使用提示一、附桂紫金膏作用及使用方法:附桂紫金膏组方以补气养血、祛风散寒的热性药物为主,主要用于妇科虚寒症引起的痛经、经血不调、经期紊乱、卵巢囊肿、产后虚弱、等妇科病症。
1、痛经:应以经期来前3-5天开始用药至经期结束7-8天为一个周期连用3个周期为佳。
2、经血不调、经期紊乱:多见于35岁以后女性,多伴有内分泌不调、脸色暗淡无光、经期较长、血色黑紫、血块较多、腰腿酸痛无力等症,因此,建议连续用药2个月并配合口服药物调理为佳。
3、卵巢囊肿: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多半因内分泌不调气虚血亏凝结不下而引起的良性瘤状物,因此,建议以附桂紫金膏温经散寒、补气养血,改其气郁血凝之症,配合阿魏化痞膏化痞消积连续用药2-3个月为一疗程。
4、产后虚弱:多用于小产后的气虚血亏防止恶露不断凝结不下,以用药25-30天为佳。
二、用药注意事项:1、使用步骤-如何贴膏药A.加温软化方法如下几种:1、倒杯热水,把袋放在杯口上用热气熏2-3分钟。
2、把袋放在暖气上或热宝上1-2分钟,微热,切记不可放置时间过长。
3、电暖风或电吹风吹1分半,切记不可放置时间过长。
4、撕开袋用手捂2-3分钟微软化。
B.贴敷部位及方法加温软化后,先用酒精或生姜擦下贴敷部位然后将包装撕开,快速揭去膏药表面的膜,将药贴于脐下小腹与后腰各一贴。
用药时四角最好用医用胶布固定以免由于贴药部位活动频繁,不小儿沾染衣物。
(后腰上端最好用胶布固定一下,避免弯腰频繁后不小心沾染衣物。
)二、使用步骤-如何揭膏药全鸡药业生产的膏药都是国药准字的传统熬制膏药,具有很好的粘性,因此必须贴满治疗时间,最少要贴满48个小时,否则很难将膏药揭下来,所以贴药时一定要注意贴敷时间。
一般最佳贴敷时间为2-3天,如果时间不够,可以有冷毛巾使膏药冷却一下,再揭。
揭去膏药后如果皮肤表面有少许残留或轻微痕迹也没关系,因揭下来的膏药本身就有粘度,可用揭下来的膏药轻松将残留粘下来。
也可用“风油精”或肥皂涂在残留膏药处,过几分钟擦去即可三、过敏处理有些人贴膏药后,患部会发生瘙痒,这时可在膏药外轻轻按摩。
凌霞教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经验

第17卷第6期·总第302期2019年3月·下半月刊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CHINESE MEDICIN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OF CHINA此患者睡眠鼾声响亮,呼吸暂停时间长,睡眠呼吸暂停数十年,属于典型的打鼾重症患者。
患者身形体胖,口气味大难闻,舌苔黄厚腻,故此病因首应责之于痰湿之邪。
再次,此病病程较长,睡眠呼吸暂停数十年,久病入络,久病多瘀。
综上辨证分析,此患者为鼾症,痰湿兼瘀型。
治法宜清热利湿,化痰化瘀。
本方用药巧妙之处,也是最精彩之处在于:方中以车前草、益母草相配为君。
车前草[5],取具甘淡微寒之性,利水渗湿,给痰湿之邪以出路。
《本草新编》言:“车前草,味甘、咸,气微寒,无毒。
入膀胱、脾、肾三经。
功专利水,通尿管最神,利水可以多用,以其不走气也。
”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车前草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苯乙醇苷类。
益母草性微寒,味苦而辛,入心肝二经血分,具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
《本经》言其“功专行血”,且有“行血而不伤新血”之特点。
二者相配,既充分体现了祛湿当利小便的治疗原则,祛湿利尿,给痰湿之邪以出处,还可活血化瘀通络,使气流通道顺畅。
针对身体肥胖、颈项强直、高血压、口唇紫暗,病程久者,佐以地龙配牛膝,不仅增强了通经活络之力,且具有降压疗效;猫爪草、浙贝母、夏枯草相配清热化痰兼以化瘀;牡蛎、煅龙骨、珍珠母皆味咸性寒,清热平肝潜阳,降压疗效显著;防己、葛根、野菊花、钩藤、天麻、虎杖、黄芩、玉米须、槐花相配清热利尿,给痰湿之邪以出路。
金东明教授的患者以疑难杂症者居多,因其擅于治疗疑难杂症而扬名,以上辨证、治疗及用药特色足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1]王永红,李国翔,刘荣芹.浅析中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 ].河北中医,2001,23(4):295-296.[2]黄燕晓,王培源,刘春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 ].新中医,2010,42(1):22-24.[3]沈荣荣,王真.试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分型辨治[J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48-49.[4]姚海强,崔红生,王琦.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沦治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0(10):3545-3547.[5]贾朝旭,耿玉,贾士枞,等.金东明教授治疗崩漏验案举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9):73-74.(本文编辑:张文娟本文校对:王彩霞收稿日期:2018-08-28)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盆腔炎性疾病(PID )的遗留病变,既往称为慢性盆腔炎。
女性月经不调的原因和症状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4、不正常的出血
女性在生理期间来临时所流出的经血或是在分娩阶段的出血,都算是正常的出血,除了这两种情形以外的出血都经淋漓不尽;有的经期极短,只是“一晃”即过,这两种现象都是不正常的。
⑦痛经丸(片):活血散寒,温经止痛,用于小腹冷痛,遇热则舒,行经量少,色暗有血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等寒湿凝滞型痛经。
2、女性如果患上妇科炎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巧克力囊肿的话,都会导致月经发生紊乱,甚至还会出现停经、闭经及卵巢早衰等情况,具体治疗方法、吃什么药还需要进一步分析才能确定。
3、生活中的作息出现不规律,饮食发生异常(如过度肥胖或者是过度节食)也有可能会引发月经不调的病症出现,需要大家积极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情况,而不是吃药解决问题。
女性月经不调吃什么药最好
1、内分泌紊乱的出现会影响女性的生理期正常,而这种情况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和缓解,其中如果存在雌激素分泌异常的话,还需要吃点激素类药物,但是不宜过多。
①乌鸡白凤丸:补气养血,调经止带。用于气血两虚,月经不调,腰腿酸软,白带量多。
②加味逍遥丸:舒肝清热、健胃养血。用于两肋胀痛,倦怠食少,月经提前。注意,忌食生冷油腻,切忌气恼劳碌。
6、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正常,但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
7、经血量
如果经血量过多,换一次卫生巾很快就又湿透,甚至经血顺腿往下淌,这就不正常了。月经量少于20毫升,仅需少量甚至可以不用卫生巾,经血呈暗紫色或粉色,也是不正常的。
8、经期延迟
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才来一次,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
③当归丸:养血补气,调经止痛。用于血虚症引起的月经不调。
子宫腺肌症痛经中药方

子宫腺肌症痛经中药方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增多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子宫腺肌症的治疗多从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疏肝理气等角度入手。
常用的药物可口服李小平妇炎丸。
以下是一些针对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中药方剂,但请注意,这些方剂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中药治疗通常注重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疏肝理气等原则,以缓解痛经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及其配方,但请注意,这些方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可能有所不同。
1.气滞血瘀型香棱丸加味:配方:木香、丁香、三棱、莪术、枳壳、青皮、川楝子、小茴香、水蛭、鸡内金,各适量。
若腹痛剧烈时,加乳香、没药、元胡以增强止痛效果。
月经量多者,去水蛭、鸡内金(因这两味药有破血作用),加三七粉以止血而不留瘀。
2.寒凝血瘀型少腹逐瘀汤加味:配方:小茴香、炮姜、元胡、灵脂、没药、川芎、当归、蒲黄、官桂、赤芍、鳖甲、鸡内金、三棱、莪术,各适量。
若月经过多,可去川芎、当归,加三七粉、血余炭;若兼脾虚气弱,可加党参、黄芪、白术、山药。
温经散寒汤(另一配方):配方:当归、川芎、赤芍、紫石英、五灵脂、小茴香、艾叶等。
3.痰凝血瘀型开郁二陈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配方:半夏、陈皮、茯苓、香附、川芎、莪术、苍术、木香、甘草、丹参、当归,各适量。
加减:疼痛较剧时,加乳香、没药以增强止痛作用。
脾胃虚弱,纳差神疲者,加白术、党参以健脾益气,改善消化功能。
请注意,这些方剂和加减调整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
中药治疗需要个体化,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反应都可能有所不同。
此外,中药治疗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见效,患者应保持耐心并遵循医嘱。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症痛经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月经不调有这几大症状(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月经不调有这几大症状(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很多女性朋友因为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情绪异常等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
那么,怎么表明自己就是月经不调了?如何真的出现了月经不调的现象又该如何调理呢?月经不调的症状
不规则子宫出血也是常见月经不调的症状。
常见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出现闭经。
指从未来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3个周期以上,前者为原发性闭经,后者为继发性闭经。
绝经。
绝经意味着月经终止,指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
但围绝经期常有月经周期和月经量的改变。
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以滤泡期缩短为主,无排卵和月经量增多。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指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由内分泌调节系统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
是月经失调中最常见的一种,常见于青春期及更年期。
分为排卵性和无排卵性两类,约85%病例属无排卵性功血。
痛经。
指的是在月经前后或月经期间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
发作剧烈时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手冷、脚冷、恶心呕吐,甚至会导致虚脱和昏厥。
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
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
月经不调怎么调理
穴位按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经过少——月经病
○
××××
○
××××
激经——特殊月经现象
×××
×××
鉴
诊断 别
1. 月经先期:
月经先期 月经周期 异常、缩短 出血时间 正常经期内,
非经间期 出血量 正常,或多或少
BBT
由高温下降 呈低温开始
经间期出血 正常
非正常经期内 经间期
量少,或与带下 夹杂 高、低温相交 替时
持续时间
较长,
一般2~7天
不易自行停止
多能自然停止
BBT
高温、低温相不定 高、低温相交替时
经间期出血
××××
○
×××
××××
○
×××
月经期 排 卵 期
出血量多
出血量少
37.0℃
× ×× × ×
× ×× × × ××
×
×
×
36.5℃
××
×
×
× ×× × × ×
×
×
36.0℃
○
基础体温
×
×× ×
××× ×
实热 虚热
实热 不 同
虚热 点
湿热
迟发性月经不调
月经后期
月经过少(经期缩短)
肾虚 血虚 虚寒
虚证多 实证少
实寒 气滞 血瘀 痰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别诊 断 鉴
月经后期
早孕 妊娠期出血病证
崩漏在阴道大量出血 时的症状与月经过多相似,
但崩漏的出血无周期性, 同时伴有出血时间长, 淋漓日久不能自止。
而月经过多的出血 有周期性、规律性, 虽出血多但能自行停止。
点
③ 有周期性、规律性。
西医学的认识
西医学的排卵期出血, 可参照本病治疗。
一.概 念
经
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行经时间(经 期)超过7日以上,甚至淋漓半月(2周)
期 方净者,称为“经期延长”。又称“月
延 水不断”、“经事延长”等。
长 要点:①本病是月经经期异常的疾病; ②月经周期、经量基本正常; ③经期延长,但不超过2周, 且出血能自行停止。
加黄芩15g,黄柏10g,玄参20g,麦冬20g。
常用方剂的应用
• 偏于肾虚者—当归地黄饮、归肾丸 • 当归地黄饮
当归15g、地黄25g 、山药25g 、 山茱萸15g 、杜仲15g 、牛膝15g 、 甘草10g • 归肾丸 熟地25g 、当归15g 、山药25g 、 山茱萸15g 、茯苓25g 、菟丝子20g 、 杜仲15g 、枸杞15g
常用方剂的应用
归脾汤: 党参25g,黄芪30g,白术15g, 当归15g,茯神15g,远志15g, 酸枣仁15g,木香15g,龙眼肉15g, 乌贼骨40g,茜草10g,甘草10g, 生姜3片,大枣5枚。
常用方剂的应用
调经升阳除湿汤: 黄芪30g,甘草10g,升麻10g, 柴胡10g,当归10g,苍术10g, 羌活10g,独活10g,藁本10g, 蔓荆子10g,荆芥10g,防风10g。
女贞子50g,旱莲草25g,当归15g, 生地25g,白芍15g,乌梅15g, 地榆50g,黄芩15g,芥穗15g, 侧柏叶20g,甘草10g。 多用于出血期。
常用方剂的应用
• 两地汤: 生地25g,地骨皮15g,白芍15g, 阿胶15g,黄柏15g,黄芩15g, 麦冬15g,玄参20g,女贞子50g, 旱莲草25g,甘草10g。 多用于平时调理。
连续2个周期以上
• 西医学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和盆腔炎等 出现月经提前符合本病证者,可按本病 治疗。
一.概 念
月经周期延后(错后)7天以
月
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连续
经
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 经后期”。亦称“经期错后”、
后
“经行后期”、“月经延后”、
期
“月经落后”、“经迟”等。
要 ① 月经后期为月经周期异常的疾病;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妇科 月经不调
痛经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凌霞
月经不调
• 西医学包括:月经量多、功能失调性子宫 出血等。
• 中医学包括: • 出血性月经失调,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 • 迟发性月经失调,如月经后期、月经过少; • 特殊类型: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生理
• 初潮:11~16周岁,平均14岁左右 • 绝经:44~54周岁,平均49岁左右 • 月经周期:28天+/-7天 • 经期:3~7天 • 经量:50~80ml,不<30ml,不>100ml • 经色:暗红色 • 经质:不稀不稠、不凝固 • 临床表现:腰酸、腹胀、情绪改变等。
月经过少
激经
• 激经是妊娠以后,在原来的月经周期时间, 仍有规律的少量阴道流血(月经扔按月来 潮)而无损于胎儿发育的一种特殊生理现 象,易与月经过少相混淆。但激经者应有 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妊娠试验可有阳 性反应;妇科检查可见广宫体增大,宫体 软;BBT呈双相,高温相持续18日以上;B 超子宫扫描,可见子宫腔内有孕囊、胚芽 或胎心搏动等现象。
周期异常
先期 后期 不定期
月 经
经量异常
过多 过少(经期缩短)
不 调
经期异常
经期延长
特殊类型
经间期出血
月经先期
• 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 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 期”,既往亦称“经期超前”、“经行 先期”、“经早”、“经水不及期”等。
• 要点: 月经周期异常的疾病
月经提前7~14天
常用方剂的应用
保阴煎、清经散 多用于实热证月经不调。
常用中成药: 丹栀逍遥丸、加味逍遥丸、芩
连片、清解片等。
常用方剂的应用
• 保阴煎: 生地25g,熟地25g,黄芩15g, 黄柏15g,白芍15g,续断15g, 山药25g,甘草10g。
加减:肝郁化热者,加龙胆草15g,柴胡 15 g,丹皮15g;
别
月经过少
经间期出血
月经周期
正常
正常
月经量
明显减少,
正常
或点滴而净
出血时间 正常经期内, 非正常经期内
非经间期
经间期
出血量 量少,月月如期 量少,或与
带下夹杂
BBT
由高温下降
高、低温相
呈低温开始
交替时
经间期出血
××××
○
×××
××××
○
×××
月经期 排 卵 期
出血量多
出血量少
37.0℃
× ×× × ×
经间期出血
××××
○
×××
××××
○
×××
月经期 排 卵 期
出血量多
出血量少
37.0℃
× ×× × ×
× ×× × × ××
×
×
×
36.5℃
××
×
×
× ×× × × ×
×
×
36.0℃
○
×
×
× × ××
×
× ×
× ×× ×
×
×
××
×××
○
××××
××××
基础体温
月经先期
○
××××
○
鉴 诊断
2 . 月经过少:
• 常以二至丸、六味地黄丸、五子衍宗丸合 用加减,特别强调注重滋补先天肾,以改 善卵巢功能,促使月经恢复。
常用方剂的应用
• 基本方:
熟地25g,生地25g,当归15g,白芍15g, 女贞子50g,旱莲草25g,枸杞子20g,茯苓25g, 菟丝子20g,山药25g,山茱萸15g,陈皮15g, 五味子15g,益母草50g,鸡血藤50g,甘草10g。 • 加减:阴虚火旺者配以滋阴清热之品,
常用方剂的应用
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多用于血瘀证月经不调。
临床常用药:三七、益母草等。
常用中成药: 血府逐瘀胶囊(颗粒、液)、裸花紫
珠片、少腹逐瘀颗粒等。
常用方剂的应用
• 由性腺功能低下所致的月经后期、月经量 少,往往月经初潮较迟,常表现为血激素 FSH、LH偏高而E偏低,且B超检查子宫发 育稍小。多为卵巢发育不良、功能低下而 导致月经后期、量少,甚则可渐至闭经。
多
宫内节育器
引起的月经过多,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月经过少 概念
• 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少于既 往),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
称“月经过少”。亦称“经水涩少”、“经 水少”、“经量过少”。
• 要点:
① 月经过少,是月经量异常的疾病;
② 月经周期、经期正常;
③ 或经期缩短,不足2天; ④ 月经量≤ 20ml。
• 血虚甚者:
阿胶—补冲脉 龟板胶—补任脉 鹿角胶—补督脉。
常用方剂的应用
• 迟发性月经不调之实证,多以痰湿壅盛证 为常见。
• 故治以健脾补肾,燥湿化痰,活血调经为 主。
• 临床治疗本病,常以柏子仁丸为基本方加 减,配以燥湿化痰之品。
常用方剂的应用
• 基本方: 柏子仁15g,熟地25g,牛膝15g, 续断15g,卷柏15g,泽兰叶15g, 益母草50g,皂刺10g,甲珠10g, 胆南星10g,陈皮15g,半夏10g, 茯苓25g,远志10g,菖蒲15g, 甘草10g。
② 周期延后7天以上,6个月之内; 点 ③ 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
一.概 念
月
经
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错后)
先
7天以上,2周之内,连续3个月 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
后
不定期”。亦称 “经乱”等。
不
定 要
期
① 月经先后不定期为月经周期异常的疾病; ② 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2周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