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梓州城》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_1
杜甫梓州诗论析(二)

杜甫梓州诗论析(二)二、杜甫旅梓与草堂情结1、杜甫在东川府的游历诗杜甫在梓州期间,生活还算安定,经常游历于东川府各地,在旅游途中所作的诗,大都表现了诗人对百姓生活的同情,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盼。
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杜甫从梓州去射洪旅游,前往陈子昂故乡(近射洪县金华镇)游览凭吊,作《野望》:“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山连越嶲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极目伤神谁为携?”涪水即今天的涪江,在东川府境内流经射洪和梓州。
通读全诗,虽是诗人旅游途中所作,却没有看到旅游是的赏心悦目和欣喜,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却是满目疮痍的情景和饥寒交迫的百姓。
首联“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
”交代了旅游的地点和时间,诗人写的是仲冬的凄冷,实际却是世态的凄凉,衬托出百姓生活的凄苦。
这涪水,流到巴县、渝州,在下又武陵五溪流入。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 独鹤不知怎么在跳舞,饥乌聒噪像是想向人乞食,写的是独鹤与饥乌,却从侧面表现出了百姓凄寒窘迫的生活状况,在战乱纷争的年代,人民没有一天安定的生活,指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巨大伤害,诗人不禁发出了“极目伤神谁为携”的感概。
在登上金华山后,杜甫参观了金华观,找到了陈子昂的学堂遗迹,于是又作了《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
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
四顾俯层岩,淡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余哀。
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
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 根据诗中所述,杜甫远远望到众山之中最高的金华山,从冬日蔚蓝的天空中垂下的阳光,拥抱着山上道观的琼楼玉宇,把船靠在绝壁之下,拄着拐棍在盘旋的山路上攀登,登上山顶四处观望俯视,山谷隐约浮现,雪岭在太阳的照耀下泛着苍白的光,还伴随着鸿雁的哀鸣,观中跪着烧香的玉女,访道的善男犹如仙人,陈子昂的读书堂石柱长满青苔,悲风似乎为我而起,为雄才的喊冤而深深伤悼。
九日原文及赏析

九日原文及赏析九日原文及赏析杜甫《九日》全诗赏析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
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
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
以下是有关九日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日原文及赏析1原文: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翻译: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绿,青山更明亮。
我手携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这菊花凌霜不凋的品行。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快乐的管弦乐随风飘洒。
酒杯当明镜照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哥们,你们在那里?你们还好吗?赏析: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此诗是李白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三四句写饮菊花酒,五六句写庐山登高时的所见所闻,末四句写诗人的饮酒雅兴,流露出寂寞之感。
诗中反映了重阳登高饮菊花酒的风俗,也表现了诗人虽在政治上遭挫折多年,却怡情自然的旷达襟怀。
诗中的“落帽”,涉及重阳登高的一个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孟嘉是东晋权臣桓温部下的参军。
九月九日桓温游龙山(今安徽当涂东南),他属下的官吏都参加游宴,并且都穿上整齐的军装。
不料一阵风来,竟将孟嘉的帽子吹落,孟嘉自己并不觉察。
桓温便叫孙盛写了一段文章嘲笑他。
孟嘉看到文章后,也写了一段文章回答,而且写得非常优美,在座的人无不赞叹。
从此,“孟嘉落帽”变成一个著名典故,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纵情诗文娱乐的'神态。
李白在诗中引用这一典故和风流韵事,是欲说明即使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屡遭挫折,也还是保持着怡情自然“醉山月”的旷达胸怀。
九日原文及赏析2九日范仲淹〔宋代〕欲赋前贤九日诗,茱萸相斗一枝枝。
可怜宋玉情无限,争似陶潜醉不知。
绿鬓爱随风景变,黄华能与岁寒期。
登高回处狂多少,笑杀襄阳拍手儿。
完善译文及注释译文想像前代贤人一样在重阳佳节写诗,此时一枝枝的茱萸竞相生长。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原文【其一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其二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翻译待更新杜甫《春日梓州登楼二首》赏析《春日梓州登楼二首》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行路难如此,登楼望欲迷。
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
江水流城郭,春风人鼓鼙。
双双新燕子,依旧已衔泥。
此间登楼而兴羁旅之感。
首联,情景并提。
次联,承行路。
下四,承登楼。
《杜臆》:行路之难不一,故用如此二字该之,起语无限悲凉。
衰年流落,此身却无少壮,而浪迹但有羁栖,两句各倒转一字,便语新而声协矣。
水流城下,登楼所见。
风送鼓声,登楼所闻。
新燕巢搂,而旅人无定,对景伤情,语意双关。
数句中,有梓、有春、有楼,写景言情,相融入化。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次章,登楼而动去蜀之怀。
上四,遥望故园。
下四,追思吴会。
盖恐北归未能,转作东游之想也。
《杜臆》:心之所至,目亦随之,故登楼一望,而天畔之眼,遥入故园。
朝义既平,战场定矣。
洛阳园柳,能复存乎?公少游吴越,故思胜事,自蜀江至吴,必取道荆门也。
杜甫在成都所写的诗

杜甫在成都所写的诗1、《成都府》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经历蜀道艰险到达成都的杜甫,立即写了这首《成都府》,抒发了他对成都繁华的赞美和惊喜之情。
成都很大,不仅有秦时所建的大城、少城,还有隋代建的州城,真可谓“曾城”。
成都气候宜人,到了岁末,树木仍然苍绿。
成都人流熙攘,市井热闹,各种娱乐声不绝于耳,乐器和弦优美,令人感叹成都“音乐之都”的美誉名不虚传。
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
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经历了漂泊不定的杜甫,此时在成都终于安定下来,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3、《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暖花开的时节,杜甫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了去“黄四娘”家的小路上,看到流连忘返的彩蝶,还有清脆啼鸣的黄莺。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
通过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了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
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
4、《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四句凭吊丞相祠堂,从景物描写中感怀现实,透露出诗人忧国忧民之心;后四句咏叹丞相才德,从历史追忆中缅怀先贤,又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命运的许多期盼与憧憬。
杜甫诗壮游原文及注释

杜甫诗壮游原文及注释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
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鸧。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家。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马踏飞燕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0

杜甫的诗词全集、诗集(1171首全)20761、《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特进群公表,天人夙德升。
霜蹄千里骏,风翮九霄鹏。
服礼求毫发,推思忘寝兴。
圣情常有眷,朝退若无凭。
仙醴...762、《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山雉迎舟楫,江花报邑人。
论交翻恨晚,卧病却愁春。
惠爱南翁悦,馀波及老身。
763、《滟滪堆》巨积水中央,江寒出水长。
沈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
天意存倾覆,神功接混茫。
干戈连解缆,行止忆垂堂。
764、《忆昔行》忆昔北寻小有洞,洪河怒涛过轻舸。
辛勤不见华盖君,艮岑青辉惨么麽。
千崖无人万壑静,三步回头五步坐。
秋山...765、《送杨六判官使西蕃》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
帝京氛祲满,人世别离难。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
敕书怜赞普,兵甲望长安。
宣命...766、《江月》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767、《中夜》中夜江山静,危楼望北辰。
长为万里客,有愧百年身。
故国风云气,高堂战伐尘。
胡雏负恩泽,嗟尔太平人。
768、《秋清》高秋苏病气,白发自能梳。
药饵憎加减,门庭闷扫除。
杖藜还客拜,爱竹遣儿书。
十月江平稳,轻舟进所如。
769、《秋峡》江涛万古峡,肺气久衰翁。
不寐防巴虎,全生狎楚童。
衣裳垂素发,门巷落丹枫。
常怪商山老,兼存翊赞功。
770、《十七夜对月》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卷帘还照客,倚杖更随人。
光射潜虬动,明翻宿鸟频。
茅斋依橘柚,清切露华新。
771、《向夕》畎亩孤城外,江村乱水中。
深山催短景,乔木易高风。
鹤下云汀近,鸡栖草屋同。
琴书散明烛,长夜始堪终。
772、《又示两儿》令节成吾老,他时见汝心。
浮生看物变,为恨与年深。
长葛书难得,江州涕不禁。
团圆思弟妹,行坐白头吟。
773、《黄草》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774、《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亭对鹊湖》新亭结构罢,隐见清湖阴。
【转帖】杜甫七律151首(一)

【转帖】杜甫七律151首(一)【转帖】杜甫七律151首(一)一读书壮游及困守长安郑驸马宅宴洞中杜甫主家阴洞细烟雾,留客夏簟清琅玕。
春酒杯浓琥珀薄,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堂过江麓,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时闻杂佩声珊珊。
题张氏隐居二首(之一) 杜甫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城西陂泛舟(即渼陂)杜甫青蛾皓齿在楼船,横笛短箫悲远天。
春风自信牙樯动,迟日徐看锦缆牵。
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不有小舟能荡桨,百壶那送酒如泉。
赠田九判官(梁丘)杜甫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杜甫献纳司存雨露边,地分清切任才贤。
舍人退食收封事,宫女开函近御筵。
晓漏追飞青琐闼,晴窗点检白云篇。
扬雄更有河东赋,唯待吹嘘送上天。
二为官时期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子细看。
崔氏东山草堂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腊日杜甫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
紫宸殿退朝口号杜甫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
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
昼漏希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
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
曲江二首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边高冢卧麒麟。
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诗及注释一杜甫诗及注释(四)

杜甫诗及注释一杜甫诗及注释(四)野老野老篱前江岸回1,柴门不正逐江开2。
渔人网集澄潭下3,贾客船随返照来4。
长路关心悲剑阁5,片云何意傍琴台6。
王师未报收东郡7,城阙秋生画角哀8。
[年代] 此诗当作于上元元年(760)秋,杜甫49岁[地点] 成都草堂[题解] 诗成后,拈首二字为题,类似无题,这种做法起源于《诗经》。
在唐诗里面,李商隐的诗中尤多。
【注释】1 野老,杜甫自谓。
杜诗中共自称“野老”六次,如“杜陵野老骨欲折”(投简成华两县诸子)。
回,在这里可能有两层意思。
一可能指杜甫在江岸前回转、徘徊,二是指江岸本身迂回、曲折。
2 柴门不正,可能指门不是朝正南方向的。
逐江,沿着江的走势。
萧注:江岸纡回,而门逐江开,故不正。
3 潭为百花潭。
网集:指渔人一起下网。
下,在此作动词,与下句的“来”对仗,指下网。
本句直说就是,渔人网下、集澄潭。
4 贾(音古),本意特指囤积营利的坐商,后泛指商人。
返照:夕阳日光西射。
梁元帝萧绎《纂要》: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返景。
黄生:日西落则倒景于东,船自西来,若随之然。
顾注:日暮急于泊船,故随返照而来。
黄、顾之说都有道理。
一般七律每句在第四字处句读,但这两句是上三下四句法,即应念作: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5 杜甫有绝句:“船泊东吴万里船”,可见上句的“贾客船”往往和万里长路相联系。
这里就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从上句贾客船的“万里长路”很自然地切换到了回长安的“长路”上来。
《杜诗释地》:“剑阁,即剑阁道。
古栈道名。
在今四川剑阁县大剑山、小剑山之间”。
另外,《水经注》中也有记载:“小剑去大剑三十里,连山绝险,飞阁涌衢,故谓之剑阁”。
关于剑阁之险,李白有过很好地描述“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杜甫本人也有诗“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
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剑门)。
剑门即剑阁。
这句的大意是:北归长安,其路漫漫,想到剑阁险峻难越,不知何时才能实现,使我感到心中伤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日登梓州城》_杜甫的诗词_格言网
九日登梓州城
[唐] 杜甫
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朝廷醉眼中。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鹤注】宝应元年及广德元年,公皆在梓州。
据后诗云:“去年登高郪县北。
”知此诗乃宝应元年所作。
《一统志》,唐梓州,领县五,又分置遂州,改静戎军。
天宝初,改梓州为梓潼郡。
至德中,置东川节度使,属剑南道,治梓州。
绵州在其直北,今为潼川州。
伊昔黄花酒①,如今白发翁。
追欢筋力异,望远岁时同。
弟妹悲歌里②乾坤醉眼中③。
兵戈与关塞,此日意无穷。
①江淹诗:“伊昔值世乱。
”②《史记》:“悲歌慷慨。
”③庾信诗:“花鬟醉眼缬。
”隋场帝诗:“醉眼暗相看。
”
-----------仇兆鳌《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