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杜甫》——杜甫诗歌专题之杜甫介绍
走近杜甫

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
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返回目录
走 近 杜 甫
作
生
品
名
句
平
概
述
我
杜
甫 诗 歌
读
杜
甫
创
作 经 历
生 平
概
述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 祖籍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 (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 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 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一生不得志,只做 过一些左拾遗等小官,虽然被后世称为“诗圣”,诗歌 被称为“诗史”,可在唐朝当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等。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 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 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 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 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 合称“大李杜”。
新的高度。玄宗在751年正月8到10日接连举行了三个盛典。杜甫借此
机会写成了三篇《大礼赋》,玄宗使待制集贤院,但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 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 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书为宰相房 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 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 始为左拾遗,上书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
《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

《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走进杜甫》主题单元教案主题单元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经历了唐代由盛到衰的过程,因此他的诗歌也是反应唐朝历史的一面镜子,他的诗歌因此被称为“史诗”本专题围绕“走进杜甫”这一主题选取两个专题专题一:“杜甫的诗歌成就”专题二:“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通过阅读杜甫大量的诗歌来了解杜甫本人及诗歌的思想感情和杜甫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坎坷命运2、了解杜甫的几个不同创作阶段3、了解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4、掌握杜甫诗歌的主要成就5明白杜甫“抑郁顿挫”的诗歌风格过程与方法:1、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杜甫生平2、通过阅读杜甫诗歌了解诗歌中蕴含的杜甫之思想3、通过名家名作对杜甫的评价,了解世和后人人眼中的杜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如何在时代的变迁、时政的动荡面前保持自己的高洁情操2、激发学生向杜甫一样热爱生活和爱国主义情怀对应课标1、在阅读和鉴赏中,不断的深入对杜甫的了解,不断地从他的诗歌中汲取营养精华2、发展独立阅读诗歌的能力能通过各种信息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体会字词的传达效果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通过有效信息能独立鉴赏杜甫的作品,发展独立思考、丰富想象能力4、根据不同的阅读方式,攫取诗歌中传达的不同意向和情感,感受杜甫诗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5、要有正确的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心灵,涵养对古代文化的性情6、能通过诗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并从中有所启迪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杜甫的生平经历对他诗歌有什么影响?2、杜甫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有哪些?4、杜甫的诗歌对后人有什么影响?专题划分专题一:杜甫的诗歌成就( 2 课时)专题二:杜甫的诗歌艺术风格( 2 课时)专题一杜甫的诗歌成就所需课时2专题一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杜甫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他写了大量的'流传千古的名篇通过阅读《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从而让学生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他的诗歌被称为“史诗”2、了解杜甫是新乐府体例的开创人3、杜甫的七律在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方面积累了完整的艺术经验本专题问题设计1、杜甫的诗歌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杜甫的诗歌为什么被称为是唐代历史的一面镜子?3、面对网络上恶搞杜甫的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想法?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高中必修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北河南》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杜工部集》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通过一课时的作家和时代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情感对作品的影响以及时代在作品中打下的烙印2、通过名家的配乐朗诵、教师朗诵、学生的默读、诵读、赏读、品读,来把握诗歌的情感内容?3、通过阅读诗歌了解杜甫诗歌的伟大成就4、除了《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北河南》,还有哪些代表作?5、除了在诗作方面有较大的成就,其他方面是否还有杰作?6、假如你穿越到唐代,见到杜甫,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积极阅读,通过不同的阅读方式,准确的把握朗读中的情感2、发言积极踊跃,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3学生明确杜甫的诗歌言说着自己最真挚的情感,诗作是他精神追求的化身,也是他灵魂深处最真切的呐喊专题二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所需课时2专题二概述(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把《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风格推向顶峰,并且对后世影响深远“沉郁顿挫”是其最主要的特点他的这种风格与他的生平经历与他恪守的儒家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文章憎命达”在他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学生还要了解杜甫诗歌“兼容并蓄”“内容深远”“炼字对仗”等特点,全面了解杜甫的伟大成就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1、掌握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2、明确杜甫诗歌兼容并蓄的特点3、领悟杜甫诗歌内容深远的特点4、了解杜甫在炼字、对仗上的成就本专题问题设计1、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是什么?2、除了“沉郁顿挫”,杜甫诗歌还有哪些特点?3、杜甫诗歌风格是怎样形成的?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摄影设备常规资源苏教版必修四《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北河南?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其他《杜工部集》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1、通过名家的配乐朗诵、教师朗诵、学生的默读、诵读、赏读、品读,来把握词作的情感内容?2、杜甫在立意取向和表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3、《登高》这首诗,杜甫是通过哪些意象来抒发身世家国之感?4、后世是如何评书杜甫诗歌成就和风格的?5、假如让你给杜甫写一段颁奖词,你如何着笔?教学评价(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1、学生能积极阅读,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和特点2、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对杜甫的了解更全面更具体3、通过学习和走进杜甫,感受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
走近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 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结:杜诗风格
• 诗圣杜甫一生坎坷颠沛,既无白居易的仕 途轻松适意、生活富裕安闲,也无李白的 仗剑豪行天下、游历名山大川的洒脱,总 感觉他生活得太过沉重,好似家国的苦难 都解析到他的坐卧起居了。这是个承载历 史的人,在他的词句中少有快乐的气息, 大多是抑郁、悲愤、忧伤、感慨。生活的 困顿始终伴随着他。因此沉郁顿挫是杜诗 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 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 复低回。其感情基调是悲慨。
写给杜甫
• 对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 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 清一草堂。
墓志铭:永远的草堂
• 八月, 我走进成都草堂 ,看见 唐朝清瘦瘦 的目光。忧国忧民 ,透明锐利, 悲愤而忧 伤。 • 穿梭时空的思维 ,在你的眼光里 我看见 盛 唐的光辉 一闪即逝 ;在你的茅屋里 我听到 怒吼的秋风 冰冷剌耳; 在你的诗句里 我读 到 铮铮的白骨 呐喊千古 。 • 在你的草堂上空, 我还看见 总有一只孤雁 成为太阳的影子 ,以及你那宽厚的布衣里 , 裹满了沧桑 。而你 只用一滴眼泪 便把家园 淋湿 。你的草堂 是民族精神的家园 。
• 走 近 杜 甫
走近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盛唐 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 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 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 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 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 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

杜甫的简介资料和古诗句杜甫,唐代杰出的文学大师,被人们尊称为“诗史之祖”,代表作品包括《将进酒》、《丽人行》、《赤壁怀古》等。
他的诗歌风格有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常以社会现实为主题,表达人民的苦难和不公。
在古代文学史上,杜甫的位置不言而喻。
一、杜甫的生平简介杜甫的生卒年份为712年至770年,原籍南阳(今属河南),后移居成都(今属四川),是唐朝文学的巨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诗人之一。
他的祖父曾经担任过官职,曾祖父则是唐太宗的宰相,因此杜甫生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
杜甫早年曾随父亲云游天下,拜访诸多名士,使他对于历史文化有着较为深厚的认知。
不过,他的人生经历颇为坎坷,连续多次赋闲,债台高筑,日子过得极为贫苦。
他在成都时曾经为了生计,做过军官、税官、民间医生等各种职业,总算保住了小康生活。
770年杜甫离世,享年59岁,葬于岳阳楼下。
二、杜甫的文学成就杜甫在文学方面取得了极为辉煌的成就。
他的作品包括诗、赋、文、序、碑等,尤以诗歌为最。
他的诗歌作品大约有1500多首,包含了社会民生、风景山水、政治历史、哲学思考等各个领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1、杜甫的诗歌杜甫的诗多以现实生活为主题,从普通人的视角出发,表现了很多市井百姓的苦苦哀愁,多次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同时,他的诗中也充满了对宏大的事物的人文主义思考。
例如《将进酒》这首诗中,杜甫赞美了自己的才华和豪迈,表现了“壮志未酬”的激愤之情。
虽然这首诗有些自夸之嫌,但是却极具感染力和凝聚力,令人振奋。
2、杜甫的风景诗杜甫的风景诗也是他的经典之作。
他在诗歌中细致地描绘着风景的细节,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写作风格,赋予风景更丰富的意义和感情。
例如《登高》这首诗,集中了他所想所感,用艳丽的笔墨描绘出自然之美,表现了杜甫的感慨和惆怅。
三、杜甫被誉为“诗史之祖”的原因杜甫因其卓越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思想见解,被公认为“诗史之祖”。
首先,他的诗歌表现出了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和反思,是对时代精神的卓越展现。
走进杜甫

小结
此诗艺术构思巧妙,以“月”为线索, 贯通全诗,采用借景抒情、暗示手法 望月怀人,通过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 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表达了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拓展迁移
Hale Waihona Puke 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一、以月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 旷达的情怀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 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 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 后人誉其诗为“诗史”。 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 汲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 众长,兼备诸体,形成反复咏 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 影响很大。他的律诗在唐代诗 人中最为出色,他首创的“即 事名篇”的乐府诗,直接推动 了中唐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 运动,对后世现实主义诗歌的 发展影响很大。
绝句
望 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 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 岳》为代表。
拓展迁移
二、以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 乡怀人之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杜甫《月夜忆舍弟》 张九龄《望月怀远》 王建《十五夜望月》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

杜甫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诗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文学界的巨匠。
他的诗歌以立意深远、风格雄浑、情感真挚著称,被誉为唐诗的“国之奇才”。
本文将为您介绍杜甫的简介资料和代表作品。
一、杜甫简介杜甫出生于唐代贞元元年(公元713年),原籍河南巩县(今洛阳市)。
父亲杜审言是一名州刺史,家境殷实。
杜甫的童年十分幸福,但在他15岁时父亲去世,家境一落千丈。
他曾在咸阳吏部试中考中第二,但因其出身贫寒,朝廷并未授予他官职。
自此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流浪生涯,经历了许多苦难和挫折。
杜甫的性格十分坚韧不屈,他对生活和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腐败现象十分痛恨。
他用自己的诗歌表达对时代的关注和担忧,通过阐述自己的不满和呐喊,希望能引起社会的重视和改变。
杜甫的作品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社会和人文等不同领域,同时充满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操。
他的诗歌不仅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而且富有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杜甫代表作品1.《丽人行》《丽人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描绘了唐代美女的风姿和气质。
其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一句被奉为经典,成为古代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2.《登高》《登高》是杜甫的另一代表作,描写了登高所看到的美景,包括森林、山峦和江河。
诗中表现了杜甫的豁达和乐观,以及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3.《春望》《春望》是杜甫又一经典之作,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其中的“飞花共舞鸟飞回,万物更新世无疆”一句被称为经典之作,表达了杜甫对生命力的认知和肯定。
4.《李陵》《李陵》是杜甫的历史题材作品之一,诗歌描绘了三国英雄李陵的生死轨迹。
杜甫通过史诗般的叙述,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赞颂和对历史传承的思考。
5.《赤壁》《赤壁》是杜甫的又一历史诗作,描写了三国时期曹操和孙权的战争,并通过对两个不同势力的对比,体现出了诗人对和平、统一的向往和寄托。
总之,杜甫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的诗歌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社会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走进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 ,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 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 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 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 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 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 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共有约1500首 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
谢谢
Thank you
杜甫的诗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临泰山
在北游齐赵期间,杜甫登上了东岳泰山, 这年他大约二十八、九岁。面对绵延数百里、 巍峨雄峙在齐鲁大地上的这座五岳独尊的名 山,杜甫激情澎湃。他站在泰山日观峰上, 翘首云天,俯视山川河流,抒发出“会当凌 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战乱流离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 搬到鄜(fū)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 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 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 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 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 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 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 人民的负担。
走近[]杜甫
![走近[]杜甫](https://img.taocdn.com/s3/m/695985de7f1922791688e84f.png)
西南漂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 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严武处,严武死, 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泊到湖北、湖南 一带,病死在衡州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登 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 是千古绝唱。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主要可以分为 四个时期
困居长安时期 (三十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
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 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 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 器,库府锁匙的小官)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 《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 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 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 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走近杜甫
介绍杜甫 走近杜甫
目录
杜甫诗歌的成就和风格 杜甫的创作经历
杜甫诗歌的内容
小学学过的杜甫的诗歌
走进杜甫的诗
走进杜甫草堂
我们永远的杜甫
激趣导入
中文名:杜甫 别名:少陵野老,杜陵布衣 民族:汉族 国籍:中国 祖籍:唐朝襄州襄阳(今襄阳市) 出生地:唐朝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 出生日期:712年 逝世日期:770年 职业:诗人、文学家 尊称:诗圣 流派:唐代现实主义 主要成就:创作大量现实主义诗歌 代表作品:《杜工部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床床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杜甫
说说你了解的杜甫?
杜甫年表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5) • (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 (三)流亡为官时期(公元756-759) • (四)卜居西南时期(公元760-765) • (五)漂泊西南时期(公元766-770)
天宝十载(751年),杜甫写成三篇辞气壮伟的“大礼赋” 进献,得到玄宗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但没 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推荐,也都毫无结果。
(二)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岁(746年)到四十四岁(755年)
天宝十四载,杜甫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这样一 个卑微的官职,而这已是安史之乱的前夕。生活折磨了 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下层生活,看到了 人民的痛苦,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杰作。十年困守,确定 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次年(745)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 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再没有会面。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
(公元746-755)
(二)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岁(746年)到四十四岁(755年)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杜甫34岁时到长安求官。天宝六载,玄宗诏征天下有一 技之长的人到京应试,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口蜜腹 剑”的李林甫要证明“野无遗贤”,所有的应试者无一被选。
(二)困守长安时期:三十五岁(746年)到四十四岁(755年)
大约在杜甫到长安不久,父亲就去世了,他的生活因此变 得艰难起来。为了生存,为了求官做,杜甫不得不过着“朝扣 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 左丞丈二十二韵》)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
读书漫游
(公元712-744)
(一)读书漫游时期:一岁(712年)到三十四岁(745年)
家世:远祖杜预、祖父杜审言、父亲杜闲 “诗是吾家事”“吾祖诗冠古”“奉儒守官”
童年:有唐义姑 他自小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
有作成一囊。”“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 以我似班扬。”“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壮游》)
(三)流亡为官时期:四十五岁(756年)到四十八岁(759年)
就在作谏官的头一个月,他因“见时危急”,上疏营救 房琯的罢相,不料触怒肃宗,遭到审讯,几受刑戮。八月, 他由凤翔回到鄜州探视妻子。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 复洛阳,肃宗于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 次年(758)五月,杜甫受到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斗争的影 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杜甫回到华州, 已是初夏。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毅然弃官,西去秦 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又在初冬赴同谷;停留一月后,走上 艰难的蜀道,在年底到了成都。
结识李白:三十岁(741年)到三十四岁(745年)
741年,杜甫从山东回到洛阳,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 间的首阳山下,与杨氏结婚。
744年,在洛阳与已是声名远扬的李白相遇,李白的 风采和出众才华,深深吸引了杜甫。二人共游梁宋、齐 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结下深厚的友谊。此后,他 曾先后写了十一首诗思念或酬赠李白。
《壮游》(节选)
漫游齐赵:二十五岁(736年)到二十九岁(740年)
736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 时“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
在这两次漫游里,他看到了秀丽雄伟的山川,感受了江 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 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
漫游吴越:二十岁(731年)到二十四岁(735年)
第一次漫游是在江南吴越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 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 考试,结果落榜。
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 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 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 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 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叁
为官流亡
(公元756-759)
(三)流亡为官时期:四十五岁(756年)到四十八岁(759年)
安禄山起兵后,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杜甫听到 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鄜 州羌村,只身北上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押到长安。 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 “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述怀一首》),奔赴肃 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地位虽不高,却是杜 甫仅有的一次在中央任职的经历。
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 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 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 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 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 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 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 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