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合集下载

李杜诗歌对比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创作风格比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唐朝被人们称为"诗的黄金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中,李白和杜甫是两位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诗人。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创作风格,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李白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超然脱俗为主要特点。

李白擅长描绘美丽壮丽的山河景色和广阔辽远的天地宇宙。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和修辞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和想象力。

李白的诗作多以自我表达为中心,强调个人感受与体验。

他常常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结合起来,让读者能够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去感悟生命中深层次的意义。

同时,他也善于借助饮酒、游玩等方式表达自由不羁的个性。

杜甫杜甫(712年-770年)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则更偏向于社会现实题材和感伤之情。

杜甫视野较为广阔,对社会动荡、人民疾苦、政治腐败等时事问题表达了深刻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寓意、深沉和悲壮感。

杜甫的写作风格相对内敛一些,他善于运用叙述手法来揭示社会百态和人民生活困境。

同时,他还能以自己亲身经历为背景,通过真实而质朴的语言去传递内心的痛苦与坚韧。

比较虽然李白与杜甫在写作风格上有明显差异,但依然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首先,在形式上,二者都相对倾向于律诗或绝句的形式。

这两种形式都限制了字数和韵律,要求作者以简洁精炼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其次,在表达主题方面,他们都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以达到情感共鸣和意境的营造。

无论是李白的豪放激昂,还是杜甫的深沉凝重,他们都能够通过字里行间传递情感和思想。

然而,两位诗人在创作主题和态度上存在明显差异。

李白更加个人化、自由奔放,更注重表达对自然、人生和兴趣的情感;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民生疾苦、国家变迁等社会问题,并以此反映了他对时代的批判与思考。

总体而言,李白与杜甫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诗人。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研究引言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他们在唐朝时期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虽然他们的创作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都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比较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

李白常用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抒发个人情感,并以咏史怀古为题材,赞美英雄壮丽场面。

他运用豪放、建构庞大、形象饱满、凭直观直觉等手法,突出形象意境并展现自由奔放气息。

杜甫的诗歌风格与李白相比,杜甫的诗歌风格更加沉郁和深沉。

他以真实感性的写作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著名。

杜甫通过抒发自己的苦难、矛盾以及人民群众面临的困境等情感,表达对社会变迁和政治领导不力的忧虑和批评。

他采用较为平实、自然而直接的语言,表达出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比较分析1.选题取向:李白偏向于个人感受和幻想式创作,注重自我表达;而杜甫则更注重社会变迁与政治批判。

2.表现手法:李白常运用夸张手法、意象描绘和想象力,展示出豪放奔放之美;杜甫则偏向于直接表达真实情感,通过平实但强烈动人的语言传递思想。

3.主题内容:李白多以个人心境、仕途坎坷、爱情主题为主;而杜甫则关注社会现象、国家命运等宏大议题。

结论李白和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他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生活、社会和人类情感进行了深入探索。

李白追求奔放、豪情和浪漫,重视个人感受与意象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真实的表达,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诗歌来反映现实。

这两位伟大的诗人共同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璀璨的光芒,并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王伟平. (2009). 杜牧对杜甫、詹文同前辈山水之美承派与发展[A]. 山的艺术[S]. 北京:中国画院画报编辑部. 2. 张藴东 . (1998). 近代以前中外作家研究[M]. 中华书局.备注:以上内容是根据主题填充相关信息编写而成,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李白杜甫诗歌比较

“诗仙”与“诗圣”诗歌之较量“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可谓是古代文学银河中两颗闪亮的星,身为封建社会的文人墨客,他们满腹才情、一腔爱国热忱,在他们作品中便可一览无余他们对国家炽热的感情,然而都仕途不顺,报国无门。

他们间的情谊可用“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游玩”概括,其诗歌有一致性,但更多的是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经历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一、诗歌风格不同。

李白诗歌主要风格:豪放飘逸。

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事物和具体时间做细致的描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视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易爆发的强烈情感,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

他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他的想象奇特,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

杜甫诗歌主要风格:沉郁顿挫。

风格形成的原因:其一是由于他恪守儒家思想,其二,仕途不济,命运多桀,使得理想与现实差距增大,使杜诗诗风大有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二、诗人思想不同李白思想可用以下四句概括:“讴歌理想,抒发悲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

揭露现实,抨击时政。

情绪起伏,充满矛盾。

”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蔑视封建等级制度,不愿阿谀奉迎、与俗沉浮,现实的黑暗破灭了理想,渴求个性解放,他的反抗性格和叛逆精神具有深刻的爱国内涵,并富于社会意义和时代特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诗歌创作,主线为忧国忧民,主角为普通百姓。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展现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所以他的作品堪称“诗史”。

三、他们的诗歌创作方面手法迥异。

李白善用浪漫主义手法,用绝妙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和蓬勃的激情来勾勒出生活图景,他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

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对比研究:豪放与深沉的艺术碰撞李白和杜甫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风格截然不同,但却都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李白以其豪放奔放的作品闻名于世,而杜甫则以其深沉悲凉的诗作为人称道。

本文将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他们不同的创作风格对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影响。

一、李白的豪放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以豪放奔放、意境宏伟为特点。

他擅长借用浩渺的自然景观和磅礴的宇宙图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奇情和豪情,表达着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豪迈思考。

例如他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以简洁朴实的表达方式,表现出李白倚窗凭栏的情景和思乡之情,通过描绘月亮和思乡之情相互交融,展现了诗人豪放的情感和豁达的心态。

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情感与想象的张力,他以言语塑造出了一个个浩渺的诗境。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将自然景物和人物描绘得栩栩如生。

例如《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通过描绘自己行舟江上的情景,以及山水之间回荡的猿鸣声,表达出自己豪情万丈,所向披靡的豪迈情怀。

二、杜甫的深沉风格相较于李白的豪放风格,杜甫的诗歌则更加深沉、悲凉。

他的作品常常以悲愤的情绪和社会批判的视角来表达他对时局和社会贫困的关切。

杜甫的诗作体现了他对社会不公、人民苦难的深思熟虑和扣人心弦的抒情。

例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以壮阔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飘摇的自然景象,表达出诗人对动荡社会和人民苦难的忧虑之情。

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民疾苦的感受,他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运用真实感人的词句,将社会贫困与政治腐败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兵车行》:“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 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

杜甫与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作为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才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名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不同的方面表现出来,各自展示了不同的情感、主题和表达方式。

下面将对杜甫和李白两位诗人的风格进行对比分析。

一、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风格充满了真挚的激情和深沉的思考。

他通常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主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为素材,将个人的生活体验与社会的变革相结合。

他的诗歌展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不公的关注。

杜甫的诗作多表现出对民生困苦和社会动荡的关注。

他以坚实的笔触刻画出农民的艰辛生活和国家的衰败困境。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他通过描绘茅屋倒塌、艰难求生的情景,表达了他对贫穷和不公的愤怒。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常常带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二、李白的诗歌风格相比之下,李白的诗歌风格更加奔放豪放、畅快淋漓。

他的作品充满了诗意和幻想,展示了无拘无束的个性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营造出奇特的氛围和多变的情感。

李白的诗作经常以自然景物为基础,通过对山水、花草的描绘,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他的作品常常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具有强烈的个人表现力和想象力。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一诗中,他运用浓郁的想象力和诙谐的语言,将自己融入到仙人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

三、两位诗人的风格对比杜甫和李白虽然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但他们的风格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痛惜,他以清晰、深沉的语言描绘生活的不幸和社会的困境。

李白则多以豪放洒脱的笔触表现个人的激情和对自由的向往,他的诗歌常常带有夸张和奇特的修辞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狂野和放纵的情感。

在主题上,杜甫的作品更加关注社会和人民的疾苦,他以自身的经历和社会的变迁为素材,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困的愤怒之情。

而李白则更加偏爱自然和个人的情感,他以山水、花草等自然景物为依托,表现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比较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

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圣”。

他们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面对这个乱世,他们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和个人性格。

形成时期
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开元盛世。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中国文学史》)他的诗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

他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发展出自己独到的风格。

李白的诗更能表现盛唐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他背负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沉重责任,忠实描绘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更能反映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个人经历
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中国文学史》)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

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的人格魅力也是别人所不能及的。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重要诗人,所以对杜甫来说从仕与诗歌都是家业。

他曾对儿子说“诗是吾家事“。

杜甫深受儒家文化教养,终身都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又加上自身一生的穷困潦倒,从而形成了他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性格。

他的诗歌也因此偏重于现实主义。

性格
从个人魅力上来讲,显然李白的性格更符合中国人的理想。

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而杜甫身逢乱世,一生仕途多舛,命运飘零,所以写诗的心情比较沉郁,世事阅历的沧桑,让他的锋芒更加内敛,甚至有时候显得曲与奉承。

所以尽管学识过人,忧国忧民,杜甫的个性并不像李白那么张扬,不如李白那么有吸引力。

思想内容
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

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

代表作有:七言古诗(《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

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艺术风格
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变幻莫测的想象,壮丽而优美的意象,清新明快的语言,豪放飘逸的风格。

在风格美方面,李白的飘逸豪迈,谈吐天然是别人所不能学的。

李白直抒胸臆多,乐则大笑悲则大号。

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杜甫的诗多含蓄曲折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

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这也是年轻人多喜欢李白而思想成熟的人多喜欢杜甫的一个原因。

擅长体裁
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他性格自由奔放使他不囿于格律音韵,他的《蜀道难》长短参差,他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的前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使用的是散文句法。

李诗流转自然,不事雕饰。

李诗飘逸,给人更多的是动态感。

杜甫精于音律,擅长铺陈排比。

因此律诗尤其是七律是他的长处。

杜诗用字凝练,注重推敲;杜诗沉郁,给人更多的是力度感;在诗的音美形美的方面李白稍逊于杜甫。

承继与影响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

李白天才放逸,诗歌自成一体,是天授的奇才;杜甫当世英才,诗歌兼备众体,是人能的极致。

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杜甫的为人民歌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首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直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唐代中叶,以白居易为首的一群诗人所倡导的“新乐府”,就是在杜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又一直贯注到唐末的皮日休、曹邺、捏聂夷中、杜苟鹤等人的创作中去,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放射着光辉。

除此以外,在艺术表现方面,也给唐代诗人以深刻的影响,如韩愈、李商隐等都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受到杜甫创作艺术的影响,并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唐代以后,杜甫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日益广泛深入。

宋代的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追步杜诗奇峭的一面,而形成“江西诗派”。

又如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以及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李萝阳,清代的杜浚、屈大均、沈德潜等等,也都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情况下受到杜甫的影响。

总结
李白是一个潇洒的负剑游子,杜甫则是一个苦吟的草堂诗人。

李白近道,杜甫为儒,拿金庸的武侠小说来比较,李白像是飘然出世的令狐冲,杜甫则似执著入世的郭靖。

两人都以他们超凡的诗才,撑起了唐诗一片瑰丽的天空。

两个人各有所长,又同样伟大。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所牢笼却不愿接受想征服现实的的态度,与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那种现实主义精神是相反而本质又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