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直线运动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21-22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21-22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共40分)1.从t =0时刻开始,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 轴从原点出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为其v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块的初速度00v =B .物块运动的加速度27.5m/s a =C .2s t =时,物块位于20m x =处D .物块在前4s 内的位移大小为80m x =2.物体做直线运动,下列四种情况中物体前2s 内运动位移最大的是( )A .B .C .D .3.某一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零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为3m/s ,1秒后速度的大小变为5m/s ,在这1秒时间内该物体的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23m/s B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是215m/s C .位移的大小可能是1mD .位移的大小可能5m4.蹦床运动有益于人的身心,成人和儿童都可以参与,在社会上迅速流行起来。

一人在蹦床上运动时,某段时间内的v-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0~t 1段和t 3~t 4段是直线,且0~t 1时间大于t 3~t 4的时间,不计空气阻力,由此图像可知( )A.0~t1时间内人向上运动B.t1~t3时间内人一直向下运动C.t2时刻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D.t3时刻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g5.一物体静止在光滑的固定水平桌面上,现对其施加一水平外力,使它沿水平桌面做直线运动,该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6s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始终没有改变B.3~4s时间内物体做加速运动C.1.5s末和3.5s末两个时刻物体的加速度相同D.第2s末物体的速度改变方向6.踢毽子成为全民健身的活动之一,被人们誉为“生命的蝴蝶”。

毽子由羽和铜钱组成,在下落时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如图所示。

此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毽子的下落是自由落体运动B.铜钱比羽毛重,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C.因为空气阻力的存在,所以总是铜钱在下,羽毛在上D.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也总是出现铜钱在下,羽毛在上的现象7.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又称自动道路缴费系统,该系统的推行,有效的缓解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拥堵现象。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精品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精品版)-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48分)1.物体沿南北走向的道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是24x t t =-,规定向北为正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加速度方向先向北后向南 B .第3秒末速度大小为2m/s ,方向向北 C .前4秒内物体平均速率为2m/s D .前4秒内物体平均速度大小为4m/s2.下列位移—时间图像能正确反映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3.钢球A 自塔顶自由落下2 m 时,钢球B 自离塔顶竖直距离为6 m 的距离处自由落下,两钢球同时到达地面,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则塔高为( ) A .24 mB .15 mC .12 mD .8 m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前2s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4m/s 2B .4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 .6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 .8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5.A 、B 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 的加速度21 1.0m/s a =,B 的加速度22 2.0m/s a =- ,根据这些条件做出的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的加速度大于A 的加速度B .A 做的是匀加速运动,B 做的是匀减速运动C .两个物体的初速度都不可能为零D .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一定相反6.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两车位移x 和时间t 的比值xt与时间t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5m/sB .乙车速度减小到零需要6sC .甲车追上乙车前,两车间最远距离为7.5mD .乙车速度减小到零时,甲车速度为20m/s7.一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图中213t t =,1223v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到的合力逐渐变大B .0〜1t 时间内的运动方向和12t t 时间内的运动方向相同C .0〜1t 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和12t t 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 .0〜2t 时间内的位移为负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路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单元测试卷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匀变速直线运的研究单元测试一、选择题I (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顶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至4s 内质点保持静止B .2s 时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 .4至6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6s 时距出发点最远2.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 B .速度一定随时间均匀变化 C .位移一定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加速度一定随时间均匀增加3.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 2,那么( ) A .任意1秒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 .任意1秒时间内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 C .第5s 的初速度一定比第4s 的末速度大2m/s D .第5s 的末速度一定比第4s 的初速度大2m/s4.有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物体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的时间段是( )A .4s 6s t <<B .02s t <<和4s 5s t <<C .02s t <<和6s 8s t <<D .02s t <<和5s 6s t <<5.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

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

如图甲所示,A 握住尺的上端,B 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 立即握住尺。

若B 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A.2.0 s B.0.30 s C.0.10 s D.0.04 s6.把一小球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上升过程中的最后2s内发生的位移是24m,力加速度g取10m/s2,则下降过程的前2s内通过的位移是(设小球受到大小恒定的空气阻力)()A.8m B.16m C.20m D.24m7.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s、第二个2s、和第4s内的位移之比为()A.1:3:5B.2:6:5C.4:12:7D.4:12:9 8.一块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它下落的一段轨迹AB。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高一物理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易错题培优(难)1.甲、乙两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某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相距x=6m,从此刻开始计时,乙做匀减速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

则在0~12s内关于两车位置关系的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4s时两车相遇B.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4mC.0~12s内两车有两次相遇D.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B.题中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位移,0~4s,甲车的位移为48m,乙车的位移为40m,因在t=0时,甲车在乙车后面6m,故当t=4s时,甲车会在前,乙车会在后,且相距2m,所以t=4s前两车第一次相遇,t=4s时两车间的距离为2m,故AB错误;CD.0~6s,甲的位移为60m,乙的位移为54m,两车第二次相遇,6s后,由于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乙又跑在前面,8s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两车还会有第三次相遇,当t=12s时,甲的位移为84m,乙的位移为72m,甲在乙的前面,所以第三次相遇发生在t=12s之前,所以在0~12s内两车有三次相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2.一列复兴号动车进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车头经过站台上三个立柱A、B、C,对应时刻分别为t1、t2、t3,其x-t图像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头经过立柱B的速度为0312xt t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21x t t - C .动车的加速度为()()()()03212132312x t t t t t t t t t -+---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32121312x t t t t t t t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车头经过站台上立柱AC 段的平均速度312AC AC AC x x v t t t ==- 由图可知,B 点是AC 段的位置中点,所以B 点的瞬时速度应该大于AC 段的平均速度,故A 错误;B .车头经过立柱A 、B 的平均速度为021ABAB AB x x v t t t ==- 故B 正确;C .根据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得,动车的加速度为021331213121322(2)()()()22AC AB v v x t t t v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故C 错误;D .车头通过立柱B 、C 过程速度的变化量为021331212(2)()()x t t t v a t t t t t --∆=∆=--故D 错误; 故选B 。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A 、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 A 车在前,其速度v A =10m/s ,B 车在后,速度v B =30m/s .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 车在距A 车△s=75m 时才发现前方有A 车,这时B 车立即刹车,但B 车要经过180m 才能够停止.问: (1)B 车刹车后的加速度是多大?(2)若B 车刹车时A 车仍按原速前进,请判断两车是否相撞?若会相撞,将在B 车刹车后何时?若不会相撞,则两车最近距离是多少?(3)若B 车在刹车的同时发出信号,A 车司机经过△t=4s 收到信号后加速前进,则A 车的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答案】(1)22.5m /s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6s 两车相撞(3)20.83/A a m s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当速度相同时,求解出各自的位移后结合空间距离分析;或者以前车为参考系分析;两车恰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两部车相遇时速度相同,根据运动学公式列式后联立求解即可.(1)B 车刹车至停下过程中,00,30/,180t B v v v m s S m ====由202BB v a s -=得222.5/2B B v a m s s=-=-故B 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22.5m /s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2)假设始终不相撞,设经时间t 两车速度相等,则有:A B B v v a t =+, 解得:103082.5A B B v v t s a --===- 此时B 车的位移:2211308 2.5816022B B B s v t a t m =+=⨯-⨯⨯= A 车的位移:10880A A s v t m ==⨯=因1(33333=-+= 设经过时间t 两车相撞,则有212A B B v t s v t a t +∆=+代入数据解得:126,10t s t s ==,故经过6s 两车相撞 (3)设A 车的加速度为A a 时两车不相撞 两车速度相等时:()A A B B v a t t v a t ''+-∆=+ 即:10()30 2.5A a t t t ''+-∆=- 此时B 车的位移:221,30 1.252B B B B s v t a t s t t =+=-''''即:A 车的位移:21()2A A A s v t a t t ''=+-∆要不相撞,两车位移关系要满足B A s s s ≤+∆解得20.83/A a m s ≥2.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 ,当落到离地面30m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重力加速度g 取102/m s ,不计空气阻力. (1)求座舱下落的最大速度; (2)求座舱下落的总时间;(3)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30N 的铅球,求座舱下落过程中球对手的压力. 【答案】(1)30m/s (2)5s .(3)75N . 【解析】试题分析:(1)v 2=2gh; v m =30m/s⑵座舱在自由下落阶段所用时间为:2112h gt =t 1=3s 座舱在匀减速下落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2=2hv ==2s 所以座舱下落的总时间为:t =t 1+t 2=5s⑶对球,受重力mg 和手的支持力N 作用,在座舱自由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g 解得:N =0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0,即球对手的压力为零 在座舱匀减速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a =2202v h -=-15m/s 2解得:N =75N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75N ,即球对手的压力为75N 考点:牛顿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应用3.如图,AB 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半径R =1.25m 的1/4光滑圆弧轨道,OA 为其水平半径,圆弧轨道的最低处B 无缝对接足够长的水平轨道,将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轨道内表面最高点A 由静止释放.已知小球进入水平轨道后所受阻力为其重力的0.2倍,g 取10m/s 2.求:(1)小球经过B 点时的速率;(2)小球刚要到B 点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小球过B 点后到停止的时间和位移大小.【答案】 (1)5 m/s (2)20m/s 2加速度方向沿B 点半径指向圆心(3)25s 6.25m 【解析】(1)小球从A 点释放滑至B 点,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mgR=12mv B 2 解得v B =5m/s(2)小环刚要到B 点时,处于圆周运动过程中,222215/20/1.25B v a m s m s R ===加速度方向沿B 点半径指向圆心(3)小环过B 点后继续滑动到停止,可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0.2mg=ma 2, 解得a 2=2m/s 2222.5Bv t s a == 221 6.252s a t m ==4.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4s 后速度达到,然后匀速运动了10s ,接着经5s 匀减速运动后静止求: (1)质点在加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 (2)质点在第16s 末的速度; (3)质点整个运动过程的位移. 【答案】(1)5m/s 2 (2)12m/s (3)290m 【解析】 【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加速和减速运动阶段的加速度,根据匀变速运动的速度和位移公式求解。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

高中物理直线运动题20套(带答案)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左端加一水平推力F=8N,当小车向右运动的速度达到1.5m/s时,在小车前端轻轻地放上一个大小不计,质量为m=2kg 的小物块,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小车足够长.求:(1)小物块刚放上小车时,小物块及小车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经多长时间两者达到相同的速度?共同速度是多大?(3)从小物块放上小车开始,经过t=1.5s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取g=10m/s2).【答案】(1)2m/s2,0.5m/s2(2)1s,2m/s(3)2.1m【解析】【分析】(1)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的各自的加速度;(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以及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列式子求出速度相等时的时间,在将时间代入速度时间的公式求出共同的速度;(3) 根据先求出小物块在达到与小车速度相同时的位移,再求出小物块与小车一体运动时的位移即可.【详解】(1)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小物块的加速度:m/s2小车的加速度:m/s2(2)令两则的速度相等所用时间为t,则有:解得达到共同速度的时间:t=1s共同速度为:m/s(3) 在开始1s内小物块的位移m此时其速度:m/s在接下来的0.5s小物块与小车相对静止,一起做加速运动且加速度:m/s2这0.5s内的位移:m则小物块通过的总位移:m【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理清小车和物块在整个过程中的运动情况,然后运用运动学公式求解.同时注意在研究过程中正确选择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求解.2.为确保行车安全,高速公路不同路段限速不同,若有一段直行连接弯道的路段,如图所示,直行路段AB限速120km/h,弯道处限速60km/h.(1)一小车以120km/h的速度在直行道行驶,要在弯道B处减速至60km/h,已知该车制动的最大加速度为2.5m/s2,求减速过程需要的最短时间;(2)设驾驶员的操作反应时间与车辆的制动反应时间之和为2s(此时间内车辆匀速运动),驾驶员能辨认限速指示牌的距离为x0=100m,求限速指示牌P离弯道B的最小距离.【答案】(1)3.3s(2)125.6m【解析】【详解】(1)120 120km/h m/s3.6v==,6060km/h m/s3.6v==根据速度公式v=v0-at,加速度大小最大为2.5m/s2解得:t=3.3s;(2)反应期间做匀速直线运动,x1=v0t1=66.6m;匀减速的位移:2202v v ax-=解得:x=159m则x'=159+66.6-100m=125.6m.应该在弯道前125.6m距离处设置限速指示牌.3.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很大,雾天易出现车辆连续相撞的事故。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卷 1—【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练习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   单元测试卷  1—【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练习

18.(9 分)A,B 两列火车,在同一轨道上同向行驶,A 车在前,其速度 vA = 10m / s ,B 车速度 vB = 30m / s 。因大雾能见度很低,B 车在距 A 车 500m 时才发现前方有 A 车,这时 B 车立即刹车,
但 B 车要经过 1800m 才能够停止。
问(1)A 车若按原速前进,两车是否会相撞,若会相撞,将在何时何地?
图5
4 / 16
A.6.5 cm C.20 m
B.10 m D.45 m
11.解析:由图可知
AB
=2
cm=0.02
m,AB
中点的速度
v
中=
AB △t
=20
m/s,由
v2=2gh

得:AB 中点到出发点的高度 h 中= v中2 =20 m≈hA,故 C 正确. 2g
答案:C
12.(多)一只气球以 10 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某时刻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 6 m 处有一小石子
A.10 m
B.15 m
C.20 m
D.不会相碰
9.解析:设第二个小球抛出后经 t s 与第一个小球相遇.
3 / 16
法一:根据位移相等有 v0(t+2)-12g(t+2)2=v0t-12gt2. 解得 t=1 s,代入位移公式 h=v0t-12gt2,解得 h=15 m. 法二:因第二个小球抛出时,第一个小球恰(到达最高点)开始自由下落. 根据速度对称性,上升阶段与下降阶段经过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v0-g(t+2)]=v0-gt, 解得 t=1 s,代入位移公式得 h=15 m. 答案:B 10.(多)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象,某同学在一次实验 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 v-t 图象如图 3 所示,由此可以知道 ( )

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带参考答案)

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测试题(带参考答案)高一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综合训练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8题,共32分)1.下列情况的物体,哪些情况可将物体看做质点来处理?A。

研究环绕太阳做公转运动的地球C。

研究在轨道飞行中调整运动姿态的宇宙飞船D。

研究汽车的过桥时间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B。

位移和路程都是矢量量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位移不可能是零D。

质点运动一段时间,路程不能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3.物体的加速度为2m/s²,表示这物体:C。

每经过1秒,其速度改变2m/s4.如图1所示,一同学沿直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9个连续的位置的图片。

观察图片,在图2中能够比较正确地反映该同学运动情况的是:图略5.汽车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为5 m/s²,那么开始刹车后经多长时间停下来?C。

3s6.在某场足球比赛中,足球以6m/s的速度朝球门飞来,守门员以1m/s的速度反向踢出,已知球与脚接触的时间为0.2s,设接触过程球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球朝守门员飞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足球获得的加速度为:B。

-20m/s²7.一个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1s末的速度达到4m/s,物体在前2s内的位移是:B。

6m8.两个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加速度相同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它们的初速度之比为1∶2,它们运动的最大位移之比:D。

2∶1二、双选题(每题6分,共4题,共24分,漏选得3分,错选不给分)9.下列关于自由落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称为自由落体加速度C。

不同地区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不一定相同10.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B。

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C。

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与速度改变量的方向相同。

11、汽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前进,经过10秒速度达到5米/秒,则在这10秒内汽车的位移是5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直线运动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
A .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速度
B .研究汽车后轮上一点运动情况的车轮
C .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
D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2.如图1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0 B .4R 向东,2πR 向东 C .4πR 向东,4R D .4R 向东,2πR
3.A 、B 、C 三物同时、同地、同向出发作直线运动,下图是它们位移与时间的图象,由图2
可知它们在t 0时间内(除t 0时刻外) A .平均速度v =v=v B .平均速度v >v >v C .A 一直在B 、C 的后面 D .A 的速度一直比B 、C 要大
4.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瞬时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②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③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④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5.在直线运动中,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大,加速度就大 B .物体速度的改变量大,加速度就大 C .物体的速度改变快,加速度就大 D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 2,则 A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 B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 2 m/s C .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 2 m/s D .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7.关于物体运动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通过路程相等 B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通过路程相等 C .匀速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不变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D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此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8.一辆汽车以速度v 1匀速行驶全程的
3
2
的路程,接着以v 2=20 km/h 走完剩下的路程,若它全路程的平均速度v =28 km/h ,则v 1应为
西 A
C 东 B 图1
图2
A.24 km/h B.34 km/h C.35 km/h D.28 km/h
9.如图3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t1秒
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图3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S0米
10.在图4中,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图4
A.①②B.②③C.①③D .①④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1.以10 m/s的速度前进的汽车,制动后经4 s停下来,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m/s2. 12.导火索的火焰顺着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 cm/s,为了使点火人在导火索火焰烧到爆炸物以前能够跑到离点火处120 m 远的安全地方去,导火索需要米才行。

(假设人跑的速率是4 m/s)
13.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第1 s内通过8 m,第2 s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30 m,第4 s内通过10 m,则此汽车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 m/s.
14.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从某同学头顶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时,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______倍.
15.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4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Hz。

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图4
①打第4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4 = 。

②0—6点间的加速度为a= 。

16.(12分)一火车以2 m/s的初速度,0.5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1)火车在第3 s末的速度是多少?
(2)在前4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在第5 s内的位移是多少?
(4)在第2个4 s内的位移是多少?
17.(12分)一辆巡逻车最快能在10 s内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50 m/s,并能保持这个速度匀速行驶,问该巡逻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由静止追上前方2000 m处正以3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18.(12分)一辆轿车违章超车,以108 km/h的速度驶入左侧逆行道时,猛然发现正前方80 m处一辆卡车正以72 km/h的速度迎面驶来,两车司机同时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都是
10 m/s2,两司机的反应时间(即司机发现险情到实施刹车所经历的时间)都是Δt.试问Δt
是何数值,才能保证两车不相撞?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直线运动答题卷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答题栏
11、12、13、、、
14、15、、
三、计算题:(共36分)
16、解:
17、解:
18、解:
高一物理同步测试—直线运动答案
1.A 2.D 3.A 4.C 5.C 6.B 7.A 8.C 9.ABD 10.C 11.2.5 12.0.24 13.14; 25; 17 14.0.58 15.1.20m/s 1.98m/s 2 16.(1)3.5 m/s (2)3 m/s (3)4.25 m (4)20 m 17.解: 设至少需要时间t 巡逻车才能追上汽车.则有:
2
m
v t 1+v m (t -t 1)=vt +s 0得 t =150 s
18.解:设轿车行驶的速度为v 1,卡车行驶的速度为v 2,则v 1=108 km/h=30 m/s ,v 2=72 km/h=20 m/s ,在反应时间Δt 内两车行驶的距离分别为s 1、s 2,则 s 1=v 1Δt ①s 2=v 2Δt ②
轿车、卡车刹车所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 3、s 4 则s 3=1023022
2
1⨯=a v m =45 m ③
s 4=20
21022
2
2⨯=a v m =20 m ④为保证两车不相撞,必须s 1+s 2+s 3+s 4<80 m 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解得 Δt <0.3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