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
C A MIG C IA H R N HN
教 育探索
浅谈 中等职业教育 的课堂教学 改革
◎朱新 力
( 河南省 商丘市雎阳区成 人中专教师,河南 商丘 46D ) 7 05 中图分类号 : F 1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 7— 9 2 ( 0 0 0 — 2 — 2 738 6 30 9 2 1 ) 3 0 7 0 摘要:中职教育的课 堂教 学改革是 中职教育改革 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 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论文分析 了中职教 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 因,并针对中职教 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对 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旌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中职教育;有效性 ;教学管理;课堂要素

中职教育 中课堂教 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 因
是 课 堂教 学 的内容 还是课 堂 教学 的方式 都需 要改革 ,但现 实情
况 却是 “ 雷声 大 、雨点小 ” 。
二、 中职教 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
中职教育 教学 改革 的基础 单位 是育 中课 堂教 学 改革相对 滞后 昵? 只注 意 “ 点” 的示范 ,未注 意 到 “ 面” 的推 广是 其 中的一 个 重要原 因。 管理学 中 的 “ 木桶 原理 ”告诉 我们 , 管理成效 如 何 ,不是 取决 于做得 最好 的某个 人或 某件 事, 而是取 决于最 差 的人 或事;同样 道理 ,改 革成效好 坏不是 取 决于 “ ” 点 ,而是体 现在 “ 面”上 。当前 最为迫 切 的是新 的课堂 教学方 式从 点到 面、
的前提 , 是考 知识还 是考 能 力? 是理论 性考 试还是 操作性 考核 , “ 课堂 教学 到底应 该怎 样进 行? ”各种 各样 的教 学原则 和 对 职 业教育 尤其 重要 。 由此 看来 ,没 有管理 层的推 动就不 可能 教 育 理念层 出不 穷,几 乎所 有的 中职教 育工 作者都 知道 ,无论 最 大程 度地落 实课 堂教学 改革 方案 。

浅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堂 上教 师大部 分 时间都 在讲 课 .留下 极少 的时间让 学 生练 习 . 结 果是学 生根 本没 有 听到教 师在讲 什 么 五是 在黑 板上讲 解实 验 . 教师 讲 的多 . 学生 参 与
的少 。 都是 被动 地接 受 . 学 生 主动性 发 挥不 够 。实验 只有 通过 学生 亲 自去做 . 才能 体会其 核 心原 理 . 技能 是练 出来 的 . 不 是听 出来 的 六是 现代信 息手 段运 用 牵强 .课件 制作 水 平不
上课 时可 以节省 教学 时 间 . 提 高教学 有效 性 . 还可 以 激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一 些教 师只 有在公 开课 或评 优课 上才 用课件 , 平 时上课不 用课 件 如果教 师为 自 己负责 , 为学 生 负责 , 就 不 应该 分 什 么课 . 该 用课 件
能 完成 , 且 预 习要 有激 励作 用 。其次 , 课上 学 习精心
益的是教 师 和学 生 双方 目前 , 教师容 易 出现 以下 问
题。 一 些教 师把教案 输入 到 电脑 里充 当课件 . 其实 就 是“ 教案搬 家 ” : 一些 教师怕 浪 费时 间 . 图省事 就不 制 作课 件 。 如果 教师在 课前 能够制 作 出很 好 的课 件 . 在
浅 谈 职业教 胄 课堂 教学 改革
◇ 王 正 斌
近年 来 .职业 教育 的改 革取 得 了多方 面 可喜 的 成 绩 全 国职教学 生技 能大 赛推 动 了全 国职业 教 育 的发展 .全 国职业 教育 教师 信息 化大 赛更 进一 步 提
高 了教 师 的综 合 素质 然而 . 并 不是 每一 名职 教教 师 七是不 能 调动 大多 数学 生 的积极性 许 多教 师

浅谈如何打造中职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中职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打造中职语文高效课堂摘要: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普遍较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对中职生的学情分析、高效语文课堂的定义阐述,主要从课前准备、课堂氛围、教学观念、自主学习、语文与专业融合等方面总结了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措施,以筑牢扎实中职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提高其理解与写作能力,更好地服务专业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打造;中职语文;高效课堂一、学情分析现阶段,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基本上是初中毕业生中的“低劣产品”,带着失落的情绪来到职业学校。

由于底子薄,基础不扎实,大多人对文化学习没有方法没有兴趣,语文也不例外,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差;长此以往,学生就更加不愿意上语文课了。

传统教学法令人堪忧,需要洗心革面。

二、何为高效课堂?语文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教师的讲授和引导下,全班学生能紧跟老师进行课堂学习,在当堂课内将任务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从而筑牢学生语文知识基础,提高其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

这也是在新修订的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背景下给中职语文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中职语文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学生在老师讲完课后是否有收获,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多少人有收获。

如果老师上完一节课后,学生收获很少,甚至毫无收获,或者只有少数人有一点收获,那么这堂课就是没有效率的,更谈不上是高效课堂了。

那么,作为中职一线教师,应如何打造高效语文课堂呢?三、如何打造高效课堂?(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语文课?我认为,课前做好充分准备极为重要,高质量的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准备和学生的准备。

首先教师的准备是在上课前要了解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再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精选教学素材,设计并撰写好教案和学案。

同时教师要把握好这节语文课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以及重、难点。

一份好的学案包括要根据学情设计好教学目标、课前预习、知识积累。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浅谈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摘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某项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手段,职业学校的教学方法,应适应现代职业学校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学校教学规律和特点,构建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学校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本文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探讨中职教育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方法;职教;改革Abstract: Method of teaching is teachers to complete teaching task by some means, methods of teaching occupation school, should adapt to the modern occupation school development need, adapt to the occupation school teaching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 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reflect the teacher-led, student-centered the system of modern teaching methods, occupation school to practice the main lin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long-term teaching practice, the teaching method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V ocational education.Keywords: teaching method;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中职教改的主要对象—教法,是教改最基本的单位和最终的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谈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谈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谈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作者:赵大志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3期吉林市教育学院职教部主任高级讲师赵大志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硬件投入力度,各中职学校的教学环境都有了明显改善。

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除了应具有良好的实习实训设施、环境外,还需要教师能够采取科学的课堂教学流程和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 年5月2 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明确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

”经过反复研究,我们设计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做起,从“楼”的主框架改起。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及研究步骤之所以叫做“课堂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通过“课堂”一词使教学模式不扩展,将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区分;通过“模式”一词使教学模式不压缩,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加以区分。

由此,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其研究主旨是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构建起各专业、各学科较为稳定的课堂教学流程及配套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总结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于2014 年9 月1 日开始启动了“吉林市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模式交流研讨活动”。

因为对于我们而言,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新鲜事物,既没有研究经验,也没有成形的样稿,所以该研讨活动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扩大”的思路开展。

2014 年的主要任务是在部分学校完成重点专业、重点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其目的是创建“点”效应,为下一步“以点带面、普及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边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边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边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摘要: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众说纷纭,要做好边疆中职课堂教学改革,应该遵循: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观念,作为学校,在不违背教学原则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实现课堂的师生心理和行动的互动。

关键词:边疆;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国家启动中等职业教学改革以来,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从未停止。

可是对于最终落实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的课堂,边疆大部分教师还在进行传统的普通高中教育模式。

我想,除了边疆各中职学校的硬件相对滞后外,更重要的是教育者的理念也有待提高。

教师应当是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主导者,要让学生动起来,动的依据就是国家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教学大纲。

只有把课堂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把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来看待,二者同步,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课堂教学改革才能不停留在形式上。

那么,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经过多年摸索,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目前,就边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看,中职学校中,非师范类的专业课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一部分人的特点是技术精湛,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却较少;另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大多因袭了普通教育培养“考试人”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存在着惯性抵制;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职教本身也是教育,最终目标是一样的,是殊途同归。

边疆中职教育也有另外一个发展的瓶颈,因为条件艰苦,缺乏专业课教师,致使好大一部分教师从普教转向职教,在这一过程中,普教理念实难剔除。

二、结合学校、学生、专业设置调整评价体系,体现教学改革的价值导向从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大部分的农村职业中学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普通教育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卷面成绩作为对教师和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

尤其不把学生的卷面成绩和教师的履职晋级或各种福利直接挂钩,而只能作为考评教师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才能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

对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认识

对职业教育课堂改革的认识

1 . 从深处人手 , 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 在教学 中体
现先进教育理念 的新起点。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 , 、 适时 适当的开展 “ 开放教育” 素质教育 ” 每一位教师都必 和“ 。 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 , 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 在课
质教育理念 、 开放教育理念 、 能力本位理念等 。 唯有这样 的新起点 , 堂教学观 念才能得 到全面更新 , 学改革 课 教
【 教改创新 】
对职业教 育课堂改革 的认识
崔春立 ( 津市烹饪技术学校 , 津 天 天
30 9 ) 0 13
摘要 :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社会 的不断进步 , 我们的职业教育现状 已经逐 渐 出现 不适 宜的状况 。只有在教 育
教学上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创新 , 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 育的课堂教 学改革是职业教 育改革的重要 组
式慢慢 淹没淡化 , 造成 了“ 虎头蛇尾 ” 的现象 , 一段 时问 后就不了了之 了 , 收效不 明显 。 二、 职业教育中课 堂教学 改革的原则 对职业教育而言 , 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 能忽 略的是
评价的主要依 据仍是“ 教学规范” 。就“ 范” 规 本身而言 , 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 的。 “ 但 教学规范”
就是要对学生的就业负责 , 同时 为学 生的未来发展创造

综上 所述 , 真正在 职业教育 中落 实“ 要 能力 本位” ,
课 堂教 学是基础 , 而课堂教学 的设计 是关键 , 改革创 新
是 必 须
参考文献 :
个有益 的空问 , 基础课程要体 现 “ 多接 口性 ” 专业课 ,
程要体现“ 岗位针对性 ” 叫馓 性 ” 同时注意做好 发展 和“ , 所需的知识的累积 , 为其将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其次 , 职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

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专题讲座引言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和适应职业需求的能力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将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标和策略。

重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改革,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与所学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其次,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能力。

最后,改革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和主动性。

目标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具备应对职业挑战的基本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有效地与他人合作;4.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使其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策略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应该注重简单和实用。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策略建议:1. 引入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经验。

2.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提倡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4. 实施项目研究:通过开展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5. 结合实际职业需求: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职业需求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实际工作中。

结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简单而实用的策略,我们可以有效促进中等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发表时间:2010-07-13T17:04:18.623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3月第3期作者:朱新力[导读] 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成人中专教师,河南商丘 476005)中图分类号: F71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 03-027-02摘要: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论文分析了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并针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对中职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教育;有效性;教学管理;课堂要素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正在向教学领域不断深入,关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方法的讨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种改革已风起云涌。

表面上看,无论是借鉴还是尝试,各级各类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均不甘落后,都有振臂高呼之意,但当教师把视角转向最终落实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学校的课堂,不难发现,“几十年如一日”的课堂教学“涛声依旧”,没有多少实质的变化。

一、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的原因“课堂教学到底应该怎样进行?”各种各样的教学原则和教育理念层出不穷,几乎所有的中职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无论是课堂教学的内容还是课堂教学的方式都需要改革,但现实情况却是“雷声大、雨点小”。

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呢?只注意“点”的示范,未注意到“面”的推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管理成效如何,不是取决于做得最好的某个人或某件事,而是取决于最差的人或事;同样道理,改革成效好坏不是取决于“点”,而是体现在“面”上。

当前最为迫切的是新的课堂教学方式从点到面、以点带面地全面铺开。

只注重理论规范建设,不注重实践创新总结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中职学校管理者偏重于理论规范方面的建设,按照某个理论或某个模式规定教师应该怎样,学生应该怎样,这样就限制了教师个体的创造性。

有的中职学校鼓励教师创新,但不注重总结、完善,常常是“虎头蛇尾”,一段时间后就不了了之,收获不明显。

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是课堂教学改革也是如此。

根据“系统原理”,只有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

当然,作为“教”和“学”的指挥棒,“考”似乎更是责任重大。

“考什么”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导向,“怎样考”也是“怎样教”、“怎样学”的前提,是考知识还是考能力?是理论性考试还是操作性考核,对职业教育尤其重要。

由此看来,没有管理层的推动就不可能最大程度地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二、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原则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单位是课堂,最终的环节也将是课堂,中职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以“课堂有效”为首要原则。

对中职教育而言,教学的有效性始终不能忽略的是它的价值属性。

举例来说,某一堂课的教学严格按照即定的教学计划进行,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教育者既提高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又不折不扣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依据传统看法,这堂课是“保质保量”的,也应该说是“有效”的。

但如果这堂课传授的知识早已是“过去时态”,或者这堂课所传授的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就业或创业)毫无用处,这堂课能说是“有效”的吗?所以对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新认识。

首先,中职教育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而且其“有用性”要“远近结合”,基础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多接口性”,专业课程要体现知能的“岗位针对性”。

其次,教育产业的最终产品是人,其“有效”的前提是个人价值需求得到满足,它所遵循的是育人的一般规律,其个体差异性和创造性的特质不容忽视。

再次,中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来源应当是职业能力,但职业的现实性因素决定了职教的课程和教材是多变的,靠得住的只能是有能力把握现实职业环境、有能力创新的教师,可见教师才是课堂教学“有效”最根本的保障。

换而言之,中职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层含义,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

课堂效益是指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个体需求的程度,这显然不能忽略。

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课堂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质,也是其终极目标。

依据“有效”的原则,课堂才能真正与市场接轨,中职教育才能最终完成为社会、为企业服务的使命。

三、中职教育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课堂教学改革要真正有所突破,就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

(一)从深入手,全面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新起点。

有位职教人士曾经感慨:“其实最有条件去实现开放教育的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开放;最有理由去实施素质教育的也是职业教育,但至今未能推行。

”这在某程度上道出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

就目前中职学校教师的组成结构来说,非师范类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专业课教师,他们大多未受过专门的师范训练,对专业业务熟悉但对教育涉猎不深,大部分教师对专业方面留意较多,对先进的教育理念关注较少;还有一部分教师过分强调了职教与普教的区别,但忘记了中职教育本身也是教育,很多与普教存在着的共性之处没有很好地加以借鉴。

现在看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已不再是各种理论细节的讨论,而应该让所有的教师都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这个新起点就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有现代教育的观念和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素质教育理念、开放教育理念、能力本位理念等。

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观念才能得到全面更新,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有所突破,课堂上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学生才能学到终身受益的东西;惟有这个的新起点,课堂的教学时空才能真正开放,课内、课外才能成为有机的统一,课堂的利用率才能提高,师生的大部分精力才不至于耗费在识记教材的“只言片语”上,“请进来”和“走出去”才是理所当然;惟有这样的新起点,课堂教学才能更注重知能的结合,职业能力才可能是结构性而非点式、线性的,实践才不至于沦落为理论教学的点缀,“选修”才不至于是“挂羊头卖狗肉”,课堂教学才可能真正“有效”。

(二)从高处入手,着手创新科学评价机制,在管理中体现改革价值导向的新标准。

从各种各样的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来看,当前课堂评价的主要依据仍是“教学规范”。

就“规范”本身而言,其作为课堂评价主要依据是无可厚非的。

但“规范”与“创新”本身是一对矛盾,两者之间是一种交替发展的过程。

“教学规范”应该是动态的,更应是发展的,切不可墨守陈规、一成不变,其涵盖的指标在一定时间内必须作相应调整。

要改革课堂教学,就必须着手改变这种评价机制。

作为价值导向,“鼓励教师的教学创新”是一个新标准。

重新审视原有的“教学规范”,对原先统得过多、限得过死的规范适当删减,倡导“多法并举、兼容吸纳、自成一家”,在方式方法上体现一个“放”字,在目的目标上体现一个“效”字。

鼓励教学创新,就是鼓励教师在课堂外积极探索教材教法,在课堂内充分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鼓励教学创新,就是将“有特色”的课堂方式推而广之,并逐步将相对于“原规范”的创新演变成“新的规范”。

例如,时至今日,为了正确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教学规范”的指标至少应该增添如下几条:教学观念是否转变?课堂目标是否全面?活动方式有无创新?教材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悬念是否适时变化?还包括课堂开放的程度、与社会的联系和教学时间的分布等。

作为价值导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新标准。

面对常见的一些专业现实问题,学生有没有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没有通过查找资料、广泛寻求合作、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应作为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衡量标准。

改变当前单独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测试的做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一种职业能力水平的测试方式,并逐渐与社会完全接轨。

(三)从实处入手,着重革新课堂设计思路,在备课中合理配置课堂各要素。

尽管“能力本位”的职教模式已推行多时,各专业有专业培养目标、每一门课有课程目标、每堂课有课堂目标,其最终的归结点应该是具有专业特点的结构性“能力”,但无论是专业的教学计划还是课程的授课计划,甚至教师课堂教学的教案都未能着眼于“能力”,更不用说最后落脚于“能力”。

很多教师只是上课传授知识,对专业目标不闻不问,其课堂的有效性显然大打折扣。

反观“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所有课程都应该是某种职业能力的立体结构中的一个分支,每一个专业都应有相应的能力结构图,不仅要让所有教师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要上这门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哪一种能力,而且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上这门课,最终可能形成哪种能力。

只有这样,从专业培养的最终能力目标入手,课堂教学才可能变得意图明确,行之有效。

对于每一堂课的备课环节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的变革。

改变过去以知识掌握为主线的设计思路,在设计中以能力形成为主线,将知识、方法、技术和情感熔于一炉,使课堂的各个要素得到有机重组。

作为备课内容的主要体现,教案设计至少应该包括本堂课的重点、难点、讲解的先后顺序、教学方法、以及最后要达到的效果等,这样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要真正在职业教育中落实“能力本位”,课堂教学是基础,而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