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参考文档】茶叶种植项目建议书word版本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茶叶种植项目建议书篇一:群兴地茶叶项目建议书开阳县城关镇群兴村201X亩观光茶园及茶叶深加工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城关镇群兴村201X亩观光茶园及茶叶深加工配套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单位:开阳县城关镇人民政府项目实施单位:贵州开阳恒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时间: 201X年3月25日目录一、项目概况 (3)二、项目建设背景 (4)三、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5)四、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地点 (7)五、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7)六、效益分析 (8)七、项目建设方案 (9)八、项目建设步骤 (17)九、结论 (19)一、项目概况1.1项目名称:开阳县城关镇群兴村201X亩观光茶园及茶叶深加工配套工程建设1.2项目建设地点:开阳县城关镇群兴村1.3项目主管单位:开阳县城关镇人民政府1.4项目主管单位法人代表:谢超凡1.5项目建设单位:贵州开阳恒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6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周云龙1.7项目建设规模:新建观光茶园基地201X亩,厂房及办公室10800平方米,机耕道10公里。
1.8项目建设时限:201X年-201X年1.9项目总投资:4386万元1.10项目建设资金来源:1.10.1自筹资金2386万元1.10.2申请项目扶持资金201X万元1.11投资效益1.11.1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201X亩茶园的成功建设全部达到盛产期后,每年可产名优茶2.5万公斤,以3000元/公斤的单价进行销售,可实现销售收入7500万元;可产大宗茶55万公斤,以30元/公斤的单价销售,可实现销售收入1650万元,两项合计9150万元,两项合计9150万元,可上缴税收549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后,企业可获利润7001万元,上缴个人所得税1750.25万元,企业获纯利润5250.75万元。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一、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1.选址: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区,远离城市、工厂、车辆等可能污染环境的地带。
2.土壤改良: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矿质肥料、灌溉排水等措施,改善土壤质量,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
3.无公害防治措施:采用生物防治、有机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等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防止对环境和人体产生污染。
4.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制定一系列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二、茶叶的栽培管理技术1.选优种苗:选择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茶树品种,确保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合理密植:根据茶树品种和土壤条件,合理确定茶树的间距和行距,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茶叶的产量。
3.科学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茶树的需求,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补充茶树所需的养分。
4.适时浇水:根据天气状况和土壤湿度,及时进行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提高茶树的抗逆性和生长速度。
5.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有机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等替代化学农药和化肥,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6.修剪整形:合理修剪茶树的枝叶,保持茶树的形态和健康状态,促进茶树的分枝和生长。
7.采摘时机:根据茶叶的品种和品质要求,选择合适的采摘时机,确保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8.精细管理:细致照顾茶树的生长状况,提供充足的阳光和空气,及时清除杂草和病虫害,保持茶园的整洁和卫生。
三、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管理与监督1.定期检测和评估:定期对茶园的土壤、水质、茶叶残留物等进行检测,评估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2.无公害茶叶生产记录:建立完整的生产记录,包括种植面积、施肥量、浇水量、病虫害防治情况等,方便监督和调查。
3.农药和化肥使用记录:准确记录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量、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确保农药和化肥的合理使用。
4.无公害茶叶产品追溯体系:建立无公害茶叶产品的追溯体系,追溯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茶园项目建议书

茶园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广阔的销售前景。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和消费国,茶园项目的发展具有巨大潜力。
本建议书旨在提出茶园项目的可行性,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方案。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茶园项目2. 项目地点: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本项目将选址于适宜茶叶生长的山区地带。
3. 项目目标:打造高品质茶叶种植基地,提供绿色、有机的茶叶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4. 项目内容:茶园项目将主要包括茶叶种植、茶叶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三、市场分析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具有丰富的市场需求和潜在消费群体。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同时,国内外市场也对于高品质、有机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
基于此,茶园项目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项目优势1. 地理条件优势:项目选址于适宜茶叶生长的山区地带,具备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 优质品种:项目将选择栽培优质茶叶品种,保证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3. 全程监控:茶园项目将建立全程监控体系,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
4. 市场需求:茶叶作为经济发展的热点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前景广阔。
五、项目方案1. 茶叶种植:根据市场需求和地理条件,选择适宜的茶叶品种进行种植,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
2. 茶叶加工:建立完善的茶叶加工流程,包括采摘、揉捻、烘干等环节,确保产品色香味俱佳。
3. 产品销售:通过合作渠道和电商平台开展产品销售,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六、项目投资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XXX万元,具体包括土地购置费、设备投资费、人员培训费等。
项目回报率预计为XX%,投资风险适中。
七、项目效益1. 经济效益:茶叶种植和销售的收入将带动当地农民增收,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2. 社会效益:茶园项目将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 环境效益:茶园项目将推动农业的绿色化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示范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申报单位:HY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主管部门:XX市科学技术局3000亩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一、概述1、项目提出背景HY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国气候南北过渡带。
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顺,四季分明,生产无公害茶叶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进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
2007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八个无公害认证试点县,也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市唯独的一个试点县,为我县茶叶的突破进展带来了庞大的历史机遇,茶叶成为支撑县域特色经济进展,关心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专门是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持续增高,专门是欧盟等国家对茶叶残留标准持续提升,人们对茶叶消费观念已向绿色、安全、健康转变,传统的茶叶生产治理方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整个茶叶产业的供求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茶叶产业的壮大进展带来了严肃的挑战,因而生产无公害茶叶是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必定趋势。
大力进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效益,关心农民连续增收,关于推动茶叶经济强势产业进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项目,确实是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结合HY县域实际,研究整套无公害茶叶栽培治理加工技术方法,开展以茶园改土、科学栽培、改良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清洁加工等无公害化技术为主的示范建设,以推行《HY县绿茶质量标准》为载体,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总结无公害茶叶生产从建园到最后包装走向市场的系列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并在全县乃至整个陕南推广应用。
通过该项目建设,建设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繁苗基地500亩,建设堰坪堰河砖房茨沟4个村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实现茶农亩平增收700-11 00元。
茶园项目建议书

茶园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叶是我国的传统名特优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和发展潜力。
为了挖掘茶产业的潜力和推动茶叶市场的发展,我们提出了建设茶园项目的建议。
二、项目目标1. 开拓茶叶市场:通过建设茶园项目,推进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拓展茶叶市场,提高茶叶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2. 提高农民收入:茶叶种植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农业产业,通过建设茶园项目,可以吸引更多农民参与茶叶种植,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3. 促进乡村发展:茶园项目的建设会带动当地旅游、餐饮等配套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三、项目内容1. 茶叶种植:选取适地适用的优质茶叶品种进行种植,合理规划茶园的布局,确保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2. 设施建设:建设茶叶加工厂房、仓储设施等,用于加工、贮存茶叶并确保良好的品控。
3. 茶叶品牌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叶品牌,提升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 旅游配套服务:在茶园周边建设茶艺馆、民宿等旅游配套设施,提供丰富的茶文化体验和旅游服务。
四、项目实施计划1. 前期准备阶段: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茶园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寻找合适的地块。
2. 建设阶段:进行土地整理、设施建设、茶叶种植等工作,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3. 运营阶段:开展茶叶加工、品牌推广、旅游服务等业务,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五、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茶叶产量和销售收入的提升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乡村经济的繁荣。
2. 社会效益:通过茶园项目的建设,当地茶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3. 环境效益:茶园项目将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农田和水环境。
六、项目可持续性分析茶园项目的可持续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可持续性:由于茶叶市场需求较为稳定,茶园项目有较高的市场前景和收益保障。
2. 经济可持续性:茶叶种植可以作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通过项目的运营,可持续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随着消费者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无公害茶叶也成为了市场上的一种热门产品。
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在于要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保证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本文将就如何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以及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介绍。
1、基地选址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选址要求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土壤肥沃且有机物含量高。
地形优越,降雨量充足,阳光充足,并且地势平坦更加有利于虫害防治和采摘作业。
2、种植配置无公害茶叶的种植配置以栽种茶树为主,其它冬瓜、甘蔗等作物也可适当配置。
茶树按品种和主要用途分区,重点栽培优质名茶,如龙井、铁观音、红茶等。
3、土壤改良对于土地肥力较差的地块,要进行土壤改良。
针对不同的土壤环境,采用有机物、磷肥、钾肥等水平施用,能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茶树的生长发育。
4、无公害茶叶管理为了保证生产出的茶叶无公害、无污染,无痕迹,种植区域必须选择无公害、无污染区域,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避免农药和化肥的过多使用。
茶叶生产基地要按照规划合理、有序,荒废基地必要时应重新整建。
建立资产管理账户,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控制,保证整个基地的规范经营,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经济效益。
1、育苗繁殖优良的锥植在育苗箱中,养护2-3个月后,育苗苗期达到要求后,进行移栽。
移栽的时间一般在阴雨的天气里进行,可使茶苗生长的更加稳定。
2、修剪整形对于刚刚移植的无公害茶叶,对茶冠进行修剪,将茶芽中心留存,其他小茶芽修剪,以扩充空气流通面积,保证每一片茶叶获得足够的阳光,有利于其生长和健康。
3、施肥当茶树进入生长期,进行生长发育的施肥专业工作。
将底施肥,地面施肥、根部施肥、叶面施肥,全方面的提高茶叶的养分吸收能力。
但施肥要有度,不能过量,否则茶树易被干旱或虫害侵袭。
4、防治病虫害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蚀,尤其是在夏季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里更加容易发生虫害。
因此,对于不同的茶树种植区域以及不同的生长季节,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例如进行防虫、灭菌、降温等措施,及时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保证茶叶的品质。
3000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00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本报告对3000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
通过对项目的市场、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同时,本报告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指导该项目的实施。
【关键词】有机茶、示范基地、可行性研究、建设项目一、项目背景与目标有机茶是一种以自然有机肥料和生态友好方法生产的茶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个3000亩的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茶叶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二、市场分析市场需求日益增长,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健康、安全意识不断提高。
有机茶品质优良,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有机茶的销售额每年稳步增长。
三、技术分析通过引进高效的有机茶种植技术,采用生态友好方法,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达到有机认证要求。
同时,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茶叶加工工艺,提升产品品质。
四、经济分析该基地的建设投资较大,但有机茶的市场价格较高,每亩有很高的收益。
预计该示范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实现可观的盈利。
五、环境影响评估由于有机茶使用生态友好方法生产,不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对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建设还可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六、风险分析项目建设中可能会遇到天气、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但通过合理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减少风险。
此外,市场竞争也是一个风险因素,需要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
七、可行性建议1.加强市场调查,了解有机茶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需求。
2.选择合适的土地,并进行土壤改良和水利设施建设。
3.在茶叶种植和加工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
4.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结论】本报告认为,3000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项目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并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本报告提出了相关可行性建议,以指导该项目的实施。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及栽培管理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无公害农产品。
茶叶作为我国的传统饮料,其安全和品质更是备受人们关注。
因此,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已成为当今茶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需要从基地的选址、土壤改良、茶树品种、施肥管理、病虫防治、采摘加工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管理。
下面就具体介绍一下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及栽培管理技术的关键要点。
一、基地选址:1、选择空气清新、污染少、日照充足的地区,远离厂房、汽车尾气等污染源。
2、海拔500~1200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22℃,降雨量1200~2000毫米,相对湿度80%左右。
3、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气性、排水性和保水性,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pH值为5.5~6.5。
二、茶树品种:选用丰产、优质、抗病、耐旱、适应性强的茶树品种,如乌龙、绿茶、红茶等。
三、土壤改良:1、在选址前进行土壤测试,确定土壤、地势和水文条件;2、加入有机物质、生物菌剂、复合微生物菌剂等改进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3、通过中耕、深耕等措施改善土质结构。
四、施肥管理:1、采用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作为主要施肥品种,如稻草、鸡粪、猪粪等;2、根据所选茶树品种和当地气候状况,科学施肥,在各个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种类的肥料并采用不同的施肥方式;3、注意冬季补硫、补钙、补镁,避免茶树营养缺乏,影响茶叶品质。
五、病虫防治:1、通过选择合适的茶树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影响;2、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式。
其中,生物防治是首选;3、注意定期巡视查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过度使用农药。
六、采摘加工:1、定期进行采摘,保证茶叶品质;2、在采摘过程中严格控制质量,保证茶叶品质;3、在加工过程中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控制加工温度,保证茶叶口感。
七、光观光旅游开发:在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发挥其环境优势和风景优势,进行光观光旅游开发,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提高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0亩无公害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示范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申报单位:HY县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主管部门:XX市科学技术局3000亩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一、概述1、项目提出背景HY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我国气候南北过渡带。
境内山清水秀,气候温顺,四季分明,生产无公害茶叶环境得天独厚,是《全国茶叶优势区域进展规划》确定的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优势区域。
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5万亩,是“中国绿茶(名)茶之乡”。
2007年,我县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八个无公害认证试点县,也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市唯独的一个试点县,为我县茶叶的突破进展带来了庞大的历史机遇,茶叶成为支撑县域特色经济进展,关心农民增收致富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产业。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专门是加入WTO后,世界各国绿色贸易壁垒持续增高,专门是欧盟等国家对茶叶残留标准持续提升,人们对茶叶消费观念已向绿色、安全、健康转变,传统的茶叶生产治理方式无法适应市场需要,整个茶叶产业的供求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为茶叶产业的壮大进展带来了严肃的挑战,因而生产无公害茶叶是茶叶产业结构调整和应对世界茶叶市场需求的必定趋势。
大力进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增强经济效益,关心农民连续增收,关于推动茶叶经济强势产业进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项目,确实是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叶质量标准,结合HY县域实际,研究整套无公害茶叶栽培治理加工技术方法,开展以茶园改土、科学栽培、改良品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清洁加工等无公害化技术为主的示范建设,以推行《HY县绿茶质量标准》为载体,建设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总结无公害茶叶生产从建园到最后包装走向市场的系列生产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并在全县乃至整个陕南推广应用。
通过该项目建设,建设龙井43等无性系良种繁苗基地500亩,建设堰坪堰河砖房茨沟4个村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示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实现茶农亩平增收700-11 00元。
建设无公害化加工厂房1座,培训茶农1000人次以上,建立起配套完善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和推进机制,使得茶农种茶观念明显改善,种茶水平大幅提升,茶叶经济效益明显增强,茶叶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进展壮大。
通过示范建设,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全县乃至整个大不山茶区进展无公害茶叶提供体会和借鉴,带动其他产业的无公害化进程,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快速进展。
2、项目的目的、意义茶叶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的特色产业,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随着加入WTO后世界绿色贸易壁垒的持续增高,茶叶消费市场供求形式发生了全然改变,人们的茶叶消费观念对安全、健康产品的要求日益提升,对茶叶产业进展提出了严肃的挑战,因应国内外茶叶市场的需要,进展无公害茶业,生产绿色、安全、健康的无公害化茶叶产品是茶叶产业进展的必定趋势,也是做强做大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茶叶特色产业、稳固农民收入来源、加速依靠科技增收致富步伐的必定途径,关于增强茶叶产业经济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进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和市场需求分析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一是优化茶业结构,推进绿色茶业开发的需要。
通过该项目实施,大力进展无公害茶叶生产,能加快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茶业由过去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可进一步优化茶业结构,使茶叶产品适销对路,满足市场消费对茶叶产品的绿色需求,稳固并增加农民收入,带动绿色、有机茶业快速进展。
二是拓宽茶叶“绿色通道”的需要。
无公害茶叶具有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特点,因而市场前景宽敞,适应加入WTO后市场需要,大力开发无公害茶叶是打通绿色贸易壁垒,也是建设茶叶国际国内“绿色通道”的重要措施。
三是培植茶叶精品品牌,增加出口创汇的需要。
当前茶叶市场竞争要紧表现为质量和品牌的竞争,无公害茶叶标识是优质、安全的象征,茶叶获得无公害标识后,依靠科学经营与治理,就能形成精品名牌,直截了当出口创汇。
四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茶叶是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的特色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因应市场需要进展无公害茶叶生产,不仅茶叶产业得到进展壮大,而且农民的市场意识、科技种茶水平、环保观念得到明显增强,农民经济收入实现连续稳固增长,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和经济保证。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茶叶作为饮品,以其专门的口感和保健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专门是我市茶区是全国两大富硒带之一的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盆地,随着对硒资源研究的持续深入和拓宽,硒作为“健康元素”、“保健元素”,人们对硒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一既不可再生,又具有专门分布的稀缺资源将成为一个专门优势,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再加之我市已创建了以“天宝贡茗”为品牌的优质茶成果,更为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茶业的进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前景是空前的。
三、有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进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形分析我国从2006年起,对食品(含饮品)实行强制认证,2007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治理,WTO对食品制订了更为详尽的技术壁垒。
茶叶生产上无公害、绿色、有机已成为进展趋势,茶叶仍旧以人工为主,专门是生产高档名优茶更是如此。
茶叶加工环节差不多采纳半机械化烘炒技术,加工机型上,机型多样,且成成了一批专利,但没有一种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主打机型,技术攻关空间潜力庞大。
2、国内外技术进展趋势无公害生产、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进展,逐步走向有机茶叶,绿色茶叶已成为大趋势。
利用特色资源(如富硒)开发保健饮品则是形成区域优势,进而形成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
3、现有的工作基础上世纪80-90年代,堰坪茶厂进行了大规模标准建园工作,引进了一批名茶品种,随之,开展了低产茶园改造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本世纪初,又引进了高效密植茶园建设,无性系茶、大棚茶等一批先进适用技术,通过集成创新,形成了一套适宜XX(本文仅供参考,请勿完全摘抄)进展的技术模式,大面积应用到生产中。
在生产中,紫阳毛尖系列以富硒为特色,成为开发“天宝贡茗”、“紫阳翠峰”、“巴山芙蓉”、“瀛湖仙茗”等10个省级知名品牌,形成了一批科技成果。
2006年4月,堰坪茶厂通过了国家质监局食品质量安全认证(QS),2006年12月,注册了“天宝贡茗”商标,使“天宝贡茗”这一品牌得到合法爱护。
四、项目打算目标及要紧研究内容1、要紧目标建成3000亩规范化无公害茶园,其中:建立无性系密植茶园500亩,茶叶亩产从20公斤提升到50公斤,公斤价值60元提升到100元,总产达到150吨,产值达到1500万元,培训1000名技术工人和茶农。
2、研究与开发内容茶厂通过硒资源调查检测,科学规划茶园区域布避,按照“山顶带帽子,山腰围带子,山下穿靴子”的生态茶园高起点规划建设,为绿色茶、有机花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对茶园区土壤、大气、灌溉水的检测,无公害茶叶科技示范项目,确实是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的需要,把良种繁育、茶园改造、肥培治理、病虫害防、清洁加工、无污染包装等系列无害化技术集成整合,建立规范的生产规程,增加茶叶经济效益,优化茶业结构,壮大茶叶产业,以无公害茶叶生产带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进展。
要紧开发内容为:①建设龙井43、湖鼎大白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
引进龙井43、湖鼎大白等优良茶树品种,综合运用无性系繁苗技术,建设繁苗基地,为示范基地提供优良苗木品种,推动全县茶园建设过程中的优良品种更新换代进程。
②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把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各项技术要素、指标要求集成整合,形成全县统一的技术工艺流程和标准,建立县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标准。
③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
选择堰坪、堰河、茨沟、砖房4个村,依据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要求,开展生产种植和加工治理等技术应用示范,建设示范基地。
④建立无公害茶叶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联合县远程技术培训中心,建立网络培训、实地讲座、试验示范相结合科技培训体系,建立鼓舞机制,培训县乡村场各级技术骨干。
⑤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申报鼓舞机制。
按照示范基地实际,组织开展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识申报,建立奖励鼓舞制度,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长效机制。
经济技术指标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实施后,全县无公害茶园迅速进展,茶农收入,茶叶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具体经济技术指标为:①建设龙井43、湖鼎大白无性系繁苗基地500亩;建成无公害茶叶基地3000亩,亩增产30公斤,总增产90吨,亩增产值3800元,总增值11 40万元。
申报领取国家无公害茶园生产标识2个,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茶农亩平增收700-1100元;建设、规范清洁化茶叶加工车间8个;培训茶农1000人次以上;建立县级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以环保、无公害为手段,建立精品茶园,加大配套技术的集成创新,探究一套适宜陕南地区进展的技术模式。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是按照国家无公害茶叶生产标准,结合英山茶区生产实际,研发、应用、示范系列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其关键技术有:茶叶良种无性系繁苗技术、茶园改土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速生丰产栽植技术、生物肥有机肥合理施用技术、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茶叶清洁加工配套技术、茶叶包装无污染技术等,并进行集成整合,形成系列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流程,建立英山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五、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该项目实施,建设示范基地3000亩,新增投资300万元,总产值达到1500万元,辐射带动面积15000亩,通过系列技术应用和市场运作,茶农亩平增收近700-1100元,年新增产值达1140余万元,制造税收可达100万元。
同时,向周边省、县辐射,带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兴产业快速进展,在保证茶农增收的同时,茶叶产业经济优势明显增强,带来系列的增值效应,因而具有十分明显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世界绿色贸易壁垒增高给茶园产业进展带来的挑战得到有效缓解,制定出了HY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并得到应用,农民的市场观念、科技意识明显改善,科技种茶卖茶水平明显提升,不仅稳固茶农收入来源,关心农村、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而且优化了茶叶产业结构,找到茶叶产业走向国际国内大市场的有效途径,架设了做强做大HY富硒茶叶产业的桥梁和扭带,提升茶叶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带动了全县农业进展走无公害化、生态化、有机化、绿色化之路,实现以产业进步带动农民、农村、农业进展,这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进程,将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