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合集下载

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全选择

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全选择

论语考试题目及答案全选择1. 《论语》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当具备的品质是什么?A. 仁义礼智信B. 温良恭俭让C. 忠孝廉耻勇D. 礼义廉耻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孔子所提倡的“三省吾身”中的反省内容?A. 为人谋而不忠乎?B.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 传不习乎?D.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答案:D3.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什么?A. 学习的重要性B. 复习的重要性C.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D. 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重要性答案:C4. 《论语》中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A. 人生规划B. 人生阶段论C. 道德修养论D. 知识积累论答案:B5. 《论语》中孔子提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味着什么?A.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启发B.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教授C.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放弃D. 学生不主动思考,教师不应责备答案:A6. 《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和“小人”的区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财富的多寡B. 地位的高低C. 道德修养和行为举止D. 知识的深浅答案:C7.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什么原则?A. 公平原则B. 互惠原则C. 道德原则D. 法律原则答案:C8. 《论语》中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什么?A. 知识的深度B. 学习的态度C. 学习的乐趣D. 学习的方法答案:C9. 《论语》中孔子认为“礼”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A. 社会秩序B. 人际关系C. 个人修养D. 所有以上方面答案:D10.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是指什么?A. 极端主义B. 平衡和谐C. 激进主义D. 保守主义答案:B。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答案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与自我管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1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官学独大•B、私学式微•C、家学没落•D、网教盛行我的答案:D2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A、官学•B、私学•C、家学•D、国学我的答案:D3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我的答案:D4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我的答案:√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1文化的本质是()。

•A、人化•B、教化•C、入圣•D、得道我的答案:A2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我的答案:A3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我的答案:4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我的答案:×5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我的答案:√6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我的答案:√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1()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A、王阳明•B、王重阳•C、王夫之•D、王德威我的答案:A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我的答案:3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我的答案:×4“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

()我的答案:√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1子曰:(),犹恐失之。

论语小测试

论语小测试

领略先贤之睿智------- 论语小测试
子曰:“默而识(读zhì,意思是“记”)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既是“知己”),患不知人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的谥号)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2分)
(1)诲人不倦诲:
(2)不患人之不己知:知:
2:.文中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

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2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3:.请找出文中的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根据你在《〈论语〉十则》中学到的个人修养的做法,说说怎样才能做到“不患人之不己知”?(4分)
答案:
小题1:考察文言实词。

(1)教诲(2)了解
小题2:考察文言文句子的停顿。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矣
小题3:成语: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任意两个即可)
小题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因此怨恨,才称得上是品德高尚的君子。

可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谈,别人对自己有误解自己能宽容对方,理解对方,就能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

《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测试题(含答案)《论语》十则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填空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诲女知之乎!()...诲女知之乎!()不亦说乎()殆()..人不知而不yun()2、在括号中解释加点字,在横线上解释整个词语。

(1)温故知新()_____________ __(2)见贤思齐()______________ _(3)任重道远()____________ ___(4)三人行,必有我师()____________ ___(5)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_(6)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 _(7)已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 _________(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______ ________二、选择题。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比较下列各句“而”的不同用法,按A、(顺接)B、(转接)分别归类,将字母填入括号内。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思而不学则殆()D、择其善者而从之()5、下列对《〈论语〉十则》中句子(谈学习方法与谈学习态度)分类正确的一项是()(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1)(2)(3)/(4)B、(2)(3)/(1)(4)C、(2)(3)/(1)(4)D、(1)(3)/(2)(4)6、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2)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测试题及答案1. 《论语》的作者是谁?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老子2. 《论语》主要记录了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言论和行为?A. 老子B. 孟子C. 孔子D. 荀子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述而篇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映了孔子的哪种思想?A. 谦虚B. 好学C. 仁德D. 礼仪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哪一篇的内容?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雍也篇6.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的概念是什么?A. 个人修养B. 社会和谐C. 政治理想D. 道德准则7.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A. 重视自我认知B. 重视他人评价C. 重视知识学习D. 重视社会地位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哪一篇?A. 学而篇B. 为政篇C. 里仁篇D. 子罕篇9. 《论语》中,孔子认为哪种人是“仁者”?A. 富有的人B. 有权的人C. 有德的人D. 有才的人10.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在《论语》中体现了哪种教育理念?A. 重视创新B. 重视传统C. 重视实践D. 重视经验答案1. A2. C3. A4. B5. D6. D7. A8. D9. C10. D。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经典着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

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1、人不知而不愠()()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为人谋而不忠乎()()()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8、传不习乎()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10、三十而立()11、四十而不惑()12、五十而知天命()13、六十而耳顺()14、不逾矩()()15、温故而知新()()16、学而不思则罔()17、思而不学则殆()18、贤哉()19、一箪食()20、人不堪其忧()21、回也不改其乐()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4、饭疏食饮水()()25、曲肱而枕之()26不义富且贵()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8、择其善者而从之()()()29、子在川上曰()30、逝者如斯夫()()31、不舍昼夜()32、三军可夺帅也()()33、匹夫不可夺志也()()34、博学而笃志()()35、切问而近思()()36、仁在其中()三、原文填空: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和自我管理答案及解析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和自我管理答案及解析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成绩:100.0分1【多选题】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包括()。

我的答案:ACD得分:33.4分2【多选题】下列哪一项是关于今天教育生态现状的正确说法?()我的答案:ABC得分:33.4分3【判断题】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经典与人生(下) :不读经十蔽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下面哪一项属于文化的本质?()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多选题】不读经典的弊端包括()。

我的答案:ACD得分:25.0分3【判断题】人学是国学的核心。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灌输知识是教育的功能。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成绩:100.0分1【多选题】下面哪项是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正确理解?()我的答案:BCD得分:33.3分2【判断题】子之学“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可以从“学而时习之”中表现出来。

()我的答案:√得分:33.3分3【判断题】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是子与弟子编纂的《论语》。

()我的答案:×得分:33.4分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法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子曾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于我哉?”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多选题】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我的答案:ACD得分:25.0分3【判断题】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子之道的容。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判断题】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学并不是纯粹的超功利的。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修身之道(上):如修养身心?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子路来问关于君子的问题,子用()来回复他。

我的答案:A得分:33.3分2【单选题】颜渊来问关于仁的问题,子用()来回复他。

《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论语》人生课堂小测答案(2017春)

《论语》人生课堂 2017春1.孔子被称为百代不替的“素王”。

孔子名丘,字仲尼。

2.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自己的乡里与人闲谈时,谦恭得像个不善言谈的人。

正确3.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不见孺悲,是因为孔子生病了。

错误4.颜回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主张以__直___报怨。

6.孔子的精神风貌可概括为ABC。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B.正道直行C.无论穷富,皆安于道7.“孔子行教像”出于唐朝画家_______的手笔。

吴道子8.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郑人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该句意在说明孔子______。

劳累的样子9.《论语·宪问》中,对于“报德”与“报怨”的问题,孔子主张“________”。

以直报怨10.《论语·宪问》中,孔子斥责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因为原壤_________。

粗鄙无礼11.对于贫穷的人,孔子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生活状态是_____。

贫而乐观1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_________(农历8月27)。

9月28日13.据《孔子家语》记载,“_______避华氏之祸而奔鲁”。

防叔14.孔父叔梁纥是_____有名的武士。

鲁国15.“叔梁”是叔梁纥的______。

字16.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是鲁国的____氏。

施17.叔梁纥为______“乃求婚于颜氏女徵在”。

求子18.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贱",就是指__________。

社会身份低贱不能列入贵族阶层19.据《周礼》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________男女可自由交往,“奔者不禁”。

春日秋日20.颜徵在不愿谈及与孔子父亲的关系,即《礼记?檀弓》中所谓的“孔母讳墓”。

正确21.孔子在防山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将父母遗骨合葬。

正确22.《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徵在在_________祷告而生下孔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人生课堂 2017春1.孔子被称为百代不替的“素王”。

孔子名丘,字仲尼。

2.据《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在自己的乡里与人闲谈时,谦恭得像个不善言谈的人。

正确3.据《论语?阳货》记载,孔子不见孺悲,是因为孔子生病了。

错误4.颜回赞美孔子:“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5.孔子主张以__直___报怨。

6.孔子的精神风貌可概括为ABC。

A.发愤忘食,乐以忘忧B.正道直行C.无论穷富,皆安于道7.“孔子行教像”出于唐朝画家_______的手笔。

吴道子8.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郑人形容孔子“累累若丧家之狗”,该句意在说明孔子______。

劳累的样子9.《论语·宪问》中,对于“报德”与“报怨”的问题,孔子主张“________”。

以直报怨10.《论语·宪问》中,孔子斥责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是因为原壤_________。

粗鄙无礼11.对于贫穷的人,孔子认为最难能可贵的生活状态是_____。

贫而乐观12.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_________(农历8月27)。

9月28日13.据《孔子家语》记载,“_______避华氏之祸而奔鲁”。

防叔14.孔父叔梁纥是_____有名的武士。

鲁国15.“叔梁”是叔梁纥的______。

字16.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的第一任妻子是鲁国的____氏。

施17.叔梁纥为______“乃求婚于颜氏女徵在”。

求子18.孔子自称“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所谓"贱",就是指__________。

社会身份低贱不能列入贵族阶层19.据《周礼》记载,当时的礼仪规定每年________男女可自由交往,“奔者不禁”。

春日秋日20.颜徵在不愿谈及与孔子父亲的关系,即《礼记?檀弓》中所谓的“孔母讳墓”。

正确21.孔子在防山找到了父亲的墓地,将父母遗骨合葬。

正确22.《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徵在在_________祷告而生下孔子。

尼丘山23.孔子,名_______,字仲尼。

丘24.孔子的曾祖父防叔为躲避“_______”而举家迁往鲁国。

华氏之乱25.“士”在商、西周、春秋属于___________阶层。

贵族阶层26.在《论语?子罕》篇中记载,孔子自称“吾少也贱,_____________。

”故多能鄙事27.“鹿乳奉亲”讲的是____。

郯子28.凤鸟氏就是掌管_______的官职。

历法29.老子是_____人。

楚国30.孔子问礼于老子后,向学生不住地赞美老子,将其喻为自由的______。

龙31.传说最早制造琴的人是________。

伏羲32.《史记?孔子世家》描述了孔子向师襄学习_______的过程。

文王操33.昔仲尼,师____。

古圣贤,尚勤学。

项橐34.__________,不亦说(悦)乎?学而时习之35.郯子庙中塑有“三圣”像,“三圣”为孔子、______、郯子。

(老子)正确36.老子教导孔子“君子盛德,容貌若___”。

愚37.“_______三难孔夫子”体现了孔子“学无常师”、“不耻下问”的精神。

项橐38.《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学琴于师襄,师襄所授之曲为《________》文王操39.孔子在南宫敬叔的陪同下,到东周王城________求见老子。

洛邑4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_____。

是知也41.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______。

礼容42.孔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做“委吏”,就是______。

仓库保管员43.“礼、乐、射、御、书、数”又称______。

六艺44.逝者如斯夫,________。

不舍昼夜4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6.《韶》乐是记录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大型乐舞。

错误47.“洛邑访学”,孔子分别向老子学礼、向苌弘学乐。

正确48.孔子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守藏室之官。

错误49.《论语·八佾》中,“子入太庙,每事问”,说明孔子常以专家的身份在公共场合对周礼发表意见。

错误50.论证学与思的关系时,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正确51.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______。

亵服52.在接待外国(其他诸侯国)使者、宾客时穿的礼服,即为“_________”。

素衣,麑裘(“缁衣,羔裘”是朝服,上朝穿的;而在接待其他诸侯国使者、宾客时穿的礼服,是“素衣,麑裘”;“黄衣,狐裘”,黄色外套配狐狸皮袍是家居待客穿的。

)53.行夏之时,乘殷之车,服_________。

周之冕5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______。

阼阶5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然后君子。

文质彬彬56.微______,吾其被发左衽矣。

57.“黄衣狐裘”,黄色外套配狐狸皮袍是家居待客的服饰。

正确58.周朝推崇紫色为正统颜色错误59.孔子往往从服饰出发,衡量历史、品评人物、判断是非。

正确60.“君子正其衣冠”强调衣冠的周正是君子的起码礼节和必备条件。

正确61.孔子每次吃饭都要行祭礼,为的是_______。

感恩天地的养育感恩发明饮食的人感恩赖以生存的食物62.孔子提出了饮食卫生的原则和鉴别食物的卫生标准,即______。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63.子食于______之侧,未尝饱也。

有丧者64.人饮酒,_______出,斯出矣。

65.惟酒无量,不及________。

乱66.“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是一种讲求华美精致的饮食观。

错误67.“拾尘惑孔”是关于孔子与子渊的典故。

正确68.陈蔡绝粮,孔子依然每日弹奏琴瑟给学生们讲授《诗经》,演习礼仪。

正确69.为避免酒后失礼,孔子主张宴席上尽量不要喝酒。

错误70.阳货馈孔子豚,孔子因对阳货不满拒收了礼品。

错误71.按春秋礼仪,别人送来礼物,主人如果不在家,应该亲自登门回谢。

正确72.孔子提出,食物没有烹调好不吃,不该吃饭的时候不吃,肉切的方向不对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料不吃。

正确73.礼仪是从饮食起源的。

正确74.孔子吃饭前必像斋戒时一样的祭祀,表达感恩。

正确75.陈、蔡两国围困孔子是因为孔子叛国投楚。

错误76.宴饮时,客人不放下筷子,主人不能放下筷子,也不能离桌,否则便是失礼。

正确77.臣子分到祭肉后,要在第二天与家人一起吃完。

错误78.孔子设坛教授弟子礼乐。

正确79.孔子没有嫌富爱贫,而是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分智力水平高低;不分地域;不以貌取人;不限制年龄。

以上体现了孔子“_________”的思想。

有教无类80.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束修之意在于拜师礼。

正确81.“_________”打破了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将教育对象由少数贵族扩大到平民。

私学82.司马迁在《史记》中将孔子与诸侯国君等而视之,做孔子传记《_____》。

孔子世家83.“杏坛”是孔子讲学之所,因____树而得名。

银杏84.今日曲阜孔庙之杏坛于_____朝修葺而成。

宋85.孔子的私学有时候学生多,有时候学生少,史称“_________”。

三盈三虚86.古代送“束脩”投师的礼俗始自____ (人)。

孔子87.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才模式是熟悉文献,能够应对得体,长于政事,最关键的是个人品行要立得住。

正确88.下列属于颜回优点的是________A.才智出众B.谦虚和善而谨慎C.思维敏捷,对所学能够举一反三D.尊师重道,勤奋好学E.坚持本心,不为世俗所左右A B C D E89.下列属于宰予的优点的是_________A.善于言辞B.聪明伶俐C.善思辨D.处事得体A B C D90.下列属于子路性格特点的是__________。

A.不畏权贵B.坦坦荡荡C.踏实实干D.心直口快E.直率果敢A B C D E91.孔子弟子中通过经商富甲一方,达到与国君分庭抗礼的地位,并成为孔子的代言人和杰出的外交家的是___________。

子贡92.孔门四科即孔子从四个领域有所侧重地培养学生。

包括:德行科;言语科;政事科和____________。

文学科93.孔子的十位贤才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史称___________。

孔门十哲94.孔子采用的教学方式有____________。

A.讨论B.比喻C.时政评论A B C95.孔子的因材施教表现在___________。

A.区分智力的差异,讲授不同的内容B.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C.为学生答疑解惑时,没有标准答案A B C96.孔子培养学生时_________________。

A.“听其言、观其行”B.从学生优点方面分析C.从学生缺点方面分析D.从学生才能专长方面分析E.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A B C D E97.孔子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以礼相待。

正确98.孔子以_____做比,说明君子当经得起风霜雪雨的严重考验。

松柏99.孔子在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交流旨趣与理想时,表示他赞成_______的理想。

曾皙100.《论语子罕》中,孔子用“_________,不舍昼夜”,告诫学生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逝者如斯夫101.颜渊问“仁”,孔子告诉他“_______为仁”。

克己复礼102.因其孝行,曾参被后人尊为“_____”。

孝圣103.从古文字的角度讲,“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女”的含义为_______。

A.女性B你104.孔子为女儿和侄女儿选择夫婿的标准是________。

A.博通B.知礼C.德才兼备A B C105.出妻是历史上无数女子的命运,她们为家庭、为子女默默奉献了一生,却群体性地隐没在了历史中。

正确106.南子是_____国的国君夫人,视孔子为君子,并期望见到孔子。

卫107.《奔流》月刊1928年10月号上刊发了林语堂先生编写的历史独幕剧《__________》。

子见南子108.孔子弟子三千,贤才______人。

(七十二)正确109.孔子行至_____国,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卫110.“齐人归女乐”,孔子愤而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达_____年之久。

十四111.传统经典提倡“母教”时,往往推崇的是_____的母亲。

孟子112.“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中“女”即可释为“女人”又可释为“_____”。

你113.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将“孔鲤哭母,孔子斥责”一事解释为孔鲤的做法有悖于_____。

礼制114.孔子有识人之明,曾将女儿嫁给尚在狱中的_____。

公冶长115.孔门三世出妻”,其中“出妻”之意为_________。

离婚116.《_______》记载,南子欲见孔子,孔子推辞谢绝了一番,最后不得已才去见南子。

孔子世家117.______作历史独幕剧《子见南子》,引发了全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大讨论。

林语堂118.孔子认为学《________》能帮助学生“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